比才
斯拉特金:比才《卡门组曲》/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豆瓣
Leonard Slatkin / St.Louis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6月25日 出版发行: Telarc
01. Bizet: Carmen Suite No. 1: Prelude to Act I
02. Bizet: Carmen Suite No. 1: Aragonaise (Prelude to Act IV)
03. Bizet: Carmen Suite No. 1: Intermezzo (Prelude to Act III)
04. Bizet: Carmen Suite No. 1: Seguidilla
05. Bizet: Carmen Suite No. 1: Les Dragons d'Alcala
06. Bizet: Carmen Suite No. 1: Les Toreadors (Introduction to Act I)
07. Bizet: Carmen Suite No. 2: La Garde Montante
08. Bizet: Carmen Suite No. 2: Danse Boheme
09. Grieg: Suite from Peer Gynt: Ingrid's Lament
10. Grieg: Suite from Peer Gynt: Arabian Dance
11. Grieg: Suite from Peer Gynt: Morning Mood
12. Grieg: Suite from Peer Gynt: Ase's Death
13. Grieg: Suite from Peer Gynt: Anitra's Dance
14. Grieg: Suite from Peer Gynt: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卡拉扬:比才《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卡门组曲》 豆瓣 Spotify
9.3 (9 个评分) Herbert von Karajan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5年2月25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01 L'arlÉSienne Suite No.1 - PrÉLude
02 L'arlÉSienne Suite No.1 - Minuetto
03 L'arlÉSienne Suite No.1 - Adagietto
04 L'arlÉSienne Suite No.1 - Carillon
05 L'arlÉSienne Suite No.2 - Pastorale
06 L'arlÉSienne Suite No.2 - Intermezzo
07 L'arlÉSienne Suite No.2 - Menuet
08 L'arlÉSienne Suite No.2 - Farandole
09 Carmen - Act 1 - PrÉLude
10 Carmen - Act 1 - Entr'acte
11 Carmen - Act 2 - Entr'acte
12 Carmen - Act 3 - Entr'acte
卡拉扬/格蕾丝·班布丽 电影版《卡门》 豆瓣
Mirella Freni / Olivera Miljakovic
发布日期 2005年6月14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DVD)
This spectacular opera film was taped in 1967 and is based on the 1966 Salzburg Festival production directed by Herbert von Karajan himself, who also conducts the fabulous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he production features the three greatest exponents of their respective roles at the time: Grace Bumbry’s magnificently seductive-toned Carmen, Mirella Freni’s ineffably lovely, touching Micaëla and Jon Vickers’s thrillingly manic-depressive Don José
On its release the film was hailed by Die Presse, (Vienna) as a “unique artistic event”, while Le Monde felt that Karajan’s production brought “a whole new dimension” to the opera, “combined with a magisterial interpretation”
A classical and utterly dramatic approach to probably the world's most beloved opera – Karajan’s Carmen is as much a delicacy for opera fans as it is a perfect starter for newcomers
2011年1月2日 听过
两个男的不如两个女的,米凯拉最给力,劝何塞回家那一段还真有点感动,卡门次之,军官大叔入戏太晚,斗牛士的嗓子不好听。
Bizet Bumbry Carmen DG DVD
比才:阿莱城姑娘组曲/卡门组曲 豆瓣
【乐 队】Montreal Symphony Orchestra / 夏尔 迪图瓦 Charles Dutoit 类型: 古典
出版发行: DEECA
法国作曲家比才,生于1838年,卒于1875年,一生只活了37岁。但是他的音乐却代表着法国19世纪哦音乐的最高成就,他的歌剧《卡门》是世界歌剧史上不朽的篇章。
阿莱城姑娘组曲(L'arlesienne Suites)简介:
阿莱城姑娘是法国大文豪都德的戏剧作品,比才为该剧撰写了二十七首的管弦乐曲,其中六首附有混声合唱。《阿莱城姑娘》当初首演失败,但比才为戏剧写的配乐却没有遭到恶评。事后比才自其中选了四首改编成管弦乐曲,供音乐会使用,这也是比才的作品中很少在当时就获得成功的一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第一组曲》。
比才去世后,他的好友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吉罗亦另挑选了几段音乐,加上比才的歌剧《伯斯美女》中的一部小步舞曲,编成了《第二组曲》。法国现代音乐大师德彪西和杜卡都是吉罗的学生,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又是杜卡的学生,这是题外话了.不论是第一组曲或是第二组曲,至今仍是极受欢迎。
《阿莱城姑娘》剧情是这样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莱城近郊有一位农村青年弗雷德里,长得健壮又英俊,人却很腼腆。某日于阿莱城街上邂逅了一位美丽姑娘,弗雷德里深深为其着迷,只是碍于已有男友而作罢。在家人极力反对下,弗雷德里决定忘了她,并与邻村的少女薇薇成亲。不料订婚当日,弗雷德里竟听到阿莱城姑娘欲与情人私奔的消息。夹杂着忌妒与悲忿,弗雷德里跳楼自杀身亡。
第一组曲的第一首是《前奏曲》,快板。该曲原本是第一幕的前奏曲。法国号,木管与弦乐器充满力道的齐奏出主题。主题是普罗旺斯当地的民谣《三王进行曲》,出现于原剧第三幕第二场的混声合唱。不但气势澎湃,也华丽无比。接下来主题变奏四次,首先是双簧管奏出主题,其它木管乐器静静的于一旁伴奏,相当优美,我们会发现这一小段是以对位法写成。然后,木管乐器奏出主题,由弦乐器伴奏,充满了热情。之后,法国号与大提琴共同奏出主题,伴奏的低音管展现了独特的效果。最后的变奏则以合奏回到原先的快板,便接着进入第二段的行板,由弦乐伴随着萨克斯风缓缓奏出白痴弟弟的主题,这是少数可以在古典音乐中听到萨克斯风美好效果的段落,徐缓而优美,接下来竖琴搭配着竖笛继续着,是我相当喜爱的段落,法国人真不愧是使用木管的天才。第三段则以小提琴来奏出主题,主题是菲特列的苦恼动机,逐渐盘旋向上达到激昂的高潮而结束第一曲。第二曲为《小步舞曲》,为原剧中第三幕开始前的间奏曲。弦乐轻快的展开明朗的主题,挣脱了之前的阴霾气氛。之后则以萨克斯风与竖笛奏出副旋律来承接。高低起伏,音色充满了变化,小提琴则在一旁以对位法一同进行,展现了乡村的喜庆气氛。第三曲,稍慢板。此为原剧第三幕第二景菲特列家的老仆与薇薇的养母重温旧情的音乐,也是第三幕第二景的《间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一齐奏出美好的主题,伴上中提琴宁静徐缓的伴随,渐渐的达到高潮。似乎可以感受到两人之间那股若有似无的情爱再度燃起火焰。第四曲,钟。为第三幕第一景的配乐。比才在此以法国号,竖琴,小提琴及中提琴共同模彷出教堂的钟声,效果巧妙而独特,欢乐明快的主旋律结束后,进入第二段。由长笛吹出美妙幽静的旋律,最后则再以模仿钟声结束全曲.
第二组曲的第一首是牧歌,是取自第二幕的《间奏曲》。由管弦乐奏出徐缓壮大的主题,有一种广大辽阔的感受。之后长笛与竖笛奏出另一段轻快的旋律,伴随着长鼓的舞蹈节奏,双簧管与短笛承接并发展下去。最后又回到主题,优美的进入下一首。第二首,《间奏曲》。为原剧第二幕第一,二景间的间奏曲。管弦乐齐奏出严肃而略带悲剧性的旋律,暗示着已沉溺而无法自拔的菲特列。幽幽自其间透出的萨克斯风则是家人企图挽救他的心情。 萨克斯风接下来更将其发展为主旋律,幽静而哀凄。可以强烈感受到那种意欲拯救最亲近的家人却又无计可施的痛苦与伤悲。第二曲在一个戏剧性的结尾后告终。第三曲,《小步舞曲》。现在本曲是第三幕第二景的前奏曲,是吉罗自比才的《伯斯美女》中所取出的,其实原剧中并没有这段音乐。主题由长笛的独奏展开,在竖琴柔美的伴奏之下,展现出阴柔细致的风格。慢慢的,其它乐器逐渐加入合奏,渐渐的达到了高潮,之后再转回长笛与竖琴合奏的美妙开头,所不同的是此时萨克斯风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第四曲,法朗多舞曲。为原剧第三幕村民所跳的《法朗多舞曲》,桂洛与《三王进行曲》融合在一起。首先管弦乐齐奏出《三王进行曲》的主题,接下下来可以听到比才以赋格方式发展主题。然后,木管开始奏出法朗多舞曲的主题,长鼓于一旁敲击节奏,此时乐曲逐渐加速,动感与热情不断感染着我们。而后两个主题开始交错出现。最后的高潮则是两个主题以对位方式同时进行,在速度与强度不断提高中,不但将听众的情绪推到最高点。同时第一,二组曲也以相同主题前后呼应,壮丽的终结全曲。
卡门组曲(Carmen Suites)简介:
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1875年3月3日,歌剧《卡门》在巴黎喜歌剧院初次演出时,并没有获得成功。第一次上演后的整整一夜,直至里黎明,可怜的比才一直在巴黎寂静的街道上沉默而绝望地徘徊着,痛苦地忍受着自己最心爱的作品的失败。在首演后的三个月,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因为一场肺炎突然去世.在他去世后,歌剧《卡门》的演出情况才逐渐好起来,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是有歌剧的地方都有《卡门》。
《卡门组曲》是歌剧《卡门》中音乐的选曲,演出时有各种版本编排。当然这些撷取自《卡门》歌剧精彩片段或改编的展演形式,都不是比才本人的意思。以管弦乐版本的《卡门组曲》而言,这都是后来的指挥家及演奏者们由歌剧《卡门》中,挑选出各幕的前奏曲以及间奏曲,再搭配改编其它精彩段落,才组成的一大组或两组《卡门组曲》,也因此小曲的选曲、组合、演奏顺序都有相当的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卡门组曲,就不再具有故事连串的意义,而是《卡门歌剧选粹的器乐版》。这张唱片的《卡门组曲》是由FRITZ HOFFMANN选编的。以下是最常被演奏的九首「卡门组曲」选曲,依歌剧中的出现顺序介绍。
一、前奏曲(Overture)、又名斗牛士(Les toreadors),为著名的卡门序曲。该曲中包括两个主题,首先是在斗牛场上,喧闹的群众为盛装的斗牛士欢呼喝采;第二主题是具威风气势的斗牛士之歌,主旋律取自第二幕中斗牛士爱斯卡密罗出场的音乐,该处歌词写道,「斗牛士,当振奋起来,…西班牙少女正专注看着你,爱情正在等待」。二个主题虽不同,但同以进行曲节奏贯穿,让整出歌剧在序曲时就注入热情的情绪。
二、悲剧的预示。紧接在序曲之后,悲郁的旋律与热闹的序曲形成强烈对比,低音部的主旋律,预告主角无可逃避的悲剧性命运。
三、卫兵交接(La Garde montante),出现于歌剧中第一幕。喧闹的广场上,小号吹出卫兵交班的信号,随后短笛吹出换班队伍行进的音乐,歌剧中,队伍还跟者一群顽皮的儿童,模仿阿兵哥的脚步,并随着旋律唱歌。
四、哈巴内拉舞曲(Habanera),为第一幕中卡门出场时所唱的咏叹调。面对诸多注意她的士兵,她只心仪正在专注擦枪的荷西,随而眼神频送秋波,身体也跳起了哈巴内拉舞曲,口中唱着,「爱情就像难以驯服的飞鸟,…爱情就像毫无规矩的及吉普赛男孩,…你不爱我,没啥关系,但若让我爱上你,你可就要当心了」。
五、龙骑兵之歌(Les dragons d’Alcala),第二幕开始前的间奏曲。荷西在放走卡门之后,当晚便一直唱着这首歌来到了酒店。该首乐曲简单而朴实,代表还尚未逃离军营的荷西背景之单纯,也对比于复杂而纷乱的酒店。
六、波西米亚之歌(Chanson boheme),出现在第二幕的酒店中,卡门正好与她的吉普赛朋友密谈走私之事,此时荷西正好出现,卡门就为他献上这首煽情而极具感官气息的舞蹈。
七、间奏曲(Intermezzo),第三幕开始前之间奏曲。在竖琴温柔的伴奏下,长笛吹奏出轻盈而优美的曲调,描写剧中另一名女性角色蜜卡拉(Micaela)纯洁的爱情。蜜卡耶拉是男主角荷西青梅竹马的情人,对荷西始终坚贞不渝,甚至在深夜时独自进入走私犯藏匿的山区,传递荷西的母亲病危的消息。
八、走私贩进行曲(Marche des contrebandiers),为第三幕开头的一场六重唱。描述走私贩在夜间背着货物,小心翼翼穿越群山的情状。剧中歌词在于彼此提醒山路的危险,并互相激励,因攀过山头,钱就到手了。
九、阿拉冈舞曲(Aragonaise),第四幕开始前的间奏曲。西班牙舞曲色彩浓烈,描绘斗牛场上艳阳高照、观众挥汗等待斗牛士出场的景象,比才于此用了多种打击乐,节奏感十足。
比才精选 豆瓣
多拉蒂 Antal Dorati / 何塞·卡雷拉斯 José Carrera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5月10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L'Arlesienne Suites 1 & 2 / Symphony in C 豆瓣
Bizet / Scholz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Pilz
这首作品标为第一号交响曲,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比才唯一有编号的文响曲.实际比才还创作了第二、第三号交响曲.但他临死前把自己不应留世的作品全部烧光这两首交响曲究竟是散佚还是当时烧掉的,至今不得而知。这首作品作于1855年,时比才17岁, 共4个乐章:1.生动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具有莫扎特洛可可音乐的典雅,和弦效果和主题发展受贝多芬影响。其发展部的开端令人想起森林中的鼓号,由两个主题出现两次形成发展。2.慢板,A小调,扩大的三段体。双簧管表达的哀愁的主题是异国情调,以卡农手法处理的轻松旋律,令人想起法国古典舞蹈。3.活泼的快板,G大调,融合比才少年时期接触的意大利歌剧的轻快与贝多芬的雄壮有力而成的谐谑曲,中段有田园舞曲风格的乐句。4.活没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发展部是由第一、第二两个主题与进行曲风格的动机交织而成,转调频繁。这一乐章有19世纪歌剧序曲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