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
最后的帝国 豆瓣
作者: [德]恩斯特·柯德士 译者: 王迎宪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3 - 2
《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是上世纪30年代一名德国记者游历考察当时伪满洲国写下的一本纪实性著作。《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1936年在德国出版,全书文字约13万字,书中还附上了作者拍摄的30张反映伪满洲国现状的历史纪实照片。作者在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切开了日伪统治下“满洲国”的一个剖面,为国人认识伪满洲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由于作者身份独特,书中披露的许多史料都是鲜为人如的,有些章节读后甚至令人惊心动魄。如美国记者新闻作假的事实、中国军阀导演的“人造战争”事件、在“新京”(长春)采访末代皇帝溥仪的过程、参观日本关东军军营,见到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的细节……作者接触了许多日本军官、军妓,接触了各阶层人士——官员、汉奸、车夫、苦力、妓女、和尚、土匪……作者写出了在日伪铁蹄下“满洲国”民不聊生的惨状、日本军国主义者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以及中国人民不满日伪殖民统治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情景对话,生动具体。
2018年8月28日 已读
很真实的记录,不得不说西方记者或许跑的不快,但是姿势水平确实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近90年前的满洲与今日之砍省或许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 民国 民国史 海外中国研究 满洲
山河动 豆瓣
作者: 张瑞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11
从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看国军的战斗力
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中科院近史所金以林教授推荐
台湾著名近代史学者张瑞德代表作
《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
编辑推荐:
抗战时期,国军如何破译日本密码?
抗战中,国军官兵每月饷薪多少?
国军若有伤亡战死,如何落实抚恤?
陆军军官的培养和训练在哪里进行?
哪些人可以充任陆军军官?
弗吉尼亚军校生学成归国后,求职路上为何困难重重?
为什么说直到抗战爆发,国军仍不是一只真正属于国家的军队?
名人评价:
抗日战争史,顾名思义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史,然而文人出身的历史学者对战争本身以及与战争直接相关的军队却兴趣不大,研究不多。大陆读者对八路军、新四军耳熟能详,而对抗战正面战场的主力部队——国民党军队的情形则所知有限。台湾学者张瑞德教授是著名的军事史专家,致力于国民党军队研究二十余年。本书既是他的代表性著作,同时也收录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向大陆读者推荐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 王奇生
本书是第一部专题讨论抗战时期国军人事制度的著作,包括各级官佐、士兵的组成和素质,任免、升迁调补、奖惩考绩、福利待遇、退役抚恤等制度及其实施情形,并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军系的关系,以及人事制度对军队作战能力影响的学术专著,其论证之严谨、征引之广博,在同类军事史著作中非常少见。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用统计学的方法加以论证,一目了然间就能洞察战时国军的真实战斗力。同吋,本书文字又极具可读性,引导读者渐入佳境,呈现出战时中国军队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金以林
抗战时期国军与共军人事制度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抗战时期陆军大学的职能是什么?陆大与其他外国军校相比,有什么样的优缺点?什么是沟通型幕僚?他在抗战时期与民国政治究竟有多大的关系?蒋介石集团的沟通幕僚主要有谁?蒋介石为何喜欢越级给国民党将领发手令?这与国民党军事统帅部的集权指挥方式为何必然的关联?
本书是第一部专题讨论抗战时期国军人事制度的著作,包括各级官佐、士兵的组成和素质,任免、升迁调补、奖惩考绩、福利待遇、退役抚恤等制度及其实施情形,并探讨中央政府与地方军系的关系,以及人事制度对军队作战能力影响的学术专著,其论证之严谨、征引之广博,在同类军事史著作中非常少见。更为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用统计学的方法加以论证,一目了然间就能洞察战时国军的真实战斗力。
美国女作家米雷曾说过,一本书一旦出版,作者就好像在公众面前脱下裤子──如果这是一本好书,谁也不能贬低他;如果这是一本坏书,那么谁也帮不了他。
张瑞德自己也说,在本书出版前夕,我的心情固然是满心欢喜,但是也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毕竟这次所要面对的读者,比过去写作时所想象的,何止多上十倍。希望这不是一本坏书。
疾風勁草 豆瓣
作者: 胡為真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2020 - 11
1949年秋冬到1950年初,國共雙方在中國西南進行在大陸上最後的作戰,多年來外界對於當時國軍胡宗南部所扮演的角色卻常有不同看法。本書根據《胡宗南先生日記》,配合兩岸政府出版品和當時相關人士的回憶錄或傳記等一手資料再作回顧,以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