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电影
卡廷惨案 (2007) IMDb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Katyn
8.1 (110 个评分) 导演: Andrzej Wajda 演员: Andrzej Chyra / Maja Ostaszewska
其它标题: Katyn / 爱在波兰战火时(台)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向波兰发动闪电战,抢占波兰西部地区。16天后,苏俄由东部进入波兰,并俘虏了约25万波兰军人,将他们分别关押。1943年,入侵苏联境内的德国宣布,在苏联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发现埋葬波兰军人尸骨的万人坑,而苏俄正是残忍杀害这些军人的真正凶手……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波兰导演安杰依•瓦伊达最终将这个波兰国内长久以来的禁忌话题搬上银幕。本片荣获2008丹佛国际电影节人民选择奖、卢布尔雅那国际电影节观众大奖以及波兰电影节最佳剧本、最佳男配角、最佳电影、最佳配乐、最佳音效等7项大奖。
2008年5月11日 看过
2008年5月11日 评论 噩梦……卡廷 - 我一般是不太会做噩梦的,但是今天看完这部片子后上床,闭上眼就觉得自己变成了蓝帽子的内务部士兵,用瓦尔特P38对着波兰战俘的后脑开枪,然后那死去的波兰人转过头来,满脸是血地对着我狂笑…一瞬间,我坠入了黑暗中,伸手乱摸,摸到的尽是死人。每个人的后脑都有一个弹孔…… …我在卡廷的万人坑里… 然后我惊醒了,时间是2008-4-14零点三十八分。我用手机在校内上记录下这一时刻。 卡廷…… 最早在一些所谓“二战秘闻”、“二战珍闻”之类的不入流的书里接触过卡廷惨案的只言片语,但是读了也就读了,对此也不会放在心上。前些天察看豆瓣里的《伪钞制造者》时无意中来到了《卡廷惨案》的页面,看到了几位网友激烈但是有些不雅地争论,于是坚定了我要去看此片的决心。而且这是我第一次看波兰电影,对此充满了好奇。 我为我的好奇付出了代价。 影片的压抑气氛从一开始便笼罩着我。在大桥上的两股人流……前门进虎后门进狼,虎狼联欢分肉,宰割波兰。接着是波兰妇女们的漂泊命运,男主角安杰伊的妻子在德占区与苏占区之间的逃亡;安杰伊母亲的苦等等来了丈夫在集中营的死讯;将军夫人拒绝让德国人利用丈夫死亡的真相;飞机设计师皮欧托的妹妹坚持竖立哥哥的墓碑……唯一的一个阳光镜头是安杰伊的侄子塔奇奥与将军的女儿爱娃在房顶的邂逅,一丝爱情的气息让人几乎忘了塔奇奥刚刚还在被波兰内务部(其实已经沦为克格勃的走狗)的警探追杀。然而短短几分钟后,塔奇奥就在追逐中被一辆军车撞死。年轻的生命随着卡廷的亡魂一起在风中消逝…… 对革命暴力,我们都所耳闻:从法国大革命的罗伯斯庇尔“恐怖政策”到十月革命后的肃反(虽然我反感肃反,但是我仍然把捷尔任斯基视为一位伟人。不过讽刺的是捷氏也是波兰人);从苏联大清洗到三十年代各国共*党的肃反清洗活动(乔治·奥威尔在西班牙就遇到了这样清洗,遭到关押;蒙古高层被“清洗”得“干干净净”了;王明在中央苏区、张国焘在鄂豫皖、夏曦在洪湖都大肆杀人);从“三反”“五反”镇反、“文革”到波尔布特在柬埔寨的大屠杀……无数革命带来了“自由、民主、光明”,带走的却是自由民主的主体——生命。 如果是单纯的革命战争或是为巩固新政权而使用暴力我倒也能理解,但是对于一群放下武器、手无寸铁的人采取最极端的措施是否合理?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他们若是战俘,则因享受战俘待遇;若是囚犯,则需给出逮捕理由。”显然,苏联人在这两个方面上都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唯一成立的借口就是:民族毁灭。 我之所以不用大家常听到的“种族毁灭”就是要区别一下这种屠杀与希特勒“最后解决”和日本侵华的不同。那两种都是赤裸裸的种族屠杀,是从肉体上消灭这个种族。而老毛子就“高明”多了,这批军官是波兰各阶层的精英,有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学者,也包括安杰伊这样十分优秀的职业军人(安杰伊以上尉之衔荣膺团长一职,足见他的优秀)。他们是波兰民族复兴的希望,波兰要一洗三百年瓜分的耻辱,需要毕苏斯基这样能征善战的军人,更需要那些社会精英。片中的将军曾经对被俘官兵们说过:“要建设自由的新波兰,要靠你们。”把这批优秀的人才“处理”掉,虽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这个民族,却至少可以阻滞这个民族一代人的发展,还可以节约养他们的成本,对苏联人来说,这是多么“美妙”的计划啊!于是,一次流水线式的杀人作业开始了,枪声在卡廷森林上空久久回响。然后,隆隆的推土机掩盖了一切真相。 二战结束了,波兰人并没有盼来自由的新波兰。对卡廷事件的态度决定着每一个波兰人的命运,但更能看出一个波兰人的品格。不论苏联的宣传战车开动得动么猛烈,但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波兰人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反抗。虽然飞行员皮欧托的的女友曾悲观地断言:“再也不会有自由的新波兰了。”但是皮欧托的妹妹仍然不放弃抗争。44年后,波兰迎来了变革;47年后,波兰人迎来了卡廷屠杀的真相。对于那些死去的亡灵和家属,多少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来自苏联(俄罗斯)的道歉呢?恐怕还有更长的时间去争取。 在恐怖片横行的今天,我没有被“恐怖片”吓倒,却被一部历史片刺激得夜不能寐。我想,这就是《卡廷惨案》带给我的最深的震撼。
二战 屠杀 波兰 波兰电影 瓦伊达
华沙之战1920 (2011)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IMDb
Bitwa warszawska 1920
5.9 (7 个评分) 导演: 耶尔齐·霍夫曼 演员: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 娜塔莎·厄本斯卡
其它标题: Bitwa warszawska 1920 / Battle of Warsaw 1920
夹在世界上两个最好战的大国德国与俄罗斯中间的波兰俗称欧洲“垫脚布”——谁出门都要踩上一脚,而波兰史上最为卖座的四部影片《剑与火》、《塔杜斯先生》、《你往何处去》以及《卡廷惨案》全都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片。
火与剑 (1999)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Ogniem i mieczem
7.6 (5 个评分) 导演: 耶尔齐·霍夫曼 演员: 伊莎贝拉·斯科鲁普科 / 米哈乌·热布罗夫斯基
其它标题: Ogniem i mieczem / With Fire and Swords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七世纪的中期,波兰共和国的边境笼罩在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气氛中。杨(米乔·赞布罗斯基 饰)是一名波兰骑士,某日,他邂逅了名为海伦娜(伊沙贝拉·斯科鲁普科 饰)的公爵小姐,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然而,同样深爱着海伦娜的,还有另一名哥萨克青年博洪(亚历山大·多莫加罗夫 饰),如此一来,博洪和杨陷入了双重对立的紧张气氛之中。
哥萨克起义爆发了,波兰军节节败退,博洪也趁乱掳走了海伦娜。在好友扎格沃巴(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饰)的帮助下,杨决定紧紧的在博洪的身后追击,赢回本该属于他的胜利和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