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
潜艇沉没 (2004) 豆瓣
72 METPA
导演: Vladimir Khotinenko 演员: Sergei Makovetsky
其它标题: 72 METPA / 72 metra
俄罗斯最新灾难片,根据俄前海军将领Alexander Pokrovsky回忆录改编,部分情节取材自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船事件。描写搁浅在海底72米深处的潜艇船员进行自我拯救的故事。该片配乐由电影音乐教父恩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 )担任。
2010年2月23日 看过
智慧混乱的北方舰队~~72小时了都没感觉~~解体之祸哉?
2010年3月21日 评论 一点零碎的观后感 - 除了潜艇沉没全员殉职(还可能同属于北方舰队)这个情节以外,这艘“斯拉夫女人”号基洛级潜艇(艇歌居然就是“斯拉夫女人的告别”)和库尔斯克号没有太大关系。不过两个悲剧中所表现出来俄罗斯海军的制度问题确是相似的:电影中的北方舰队在失去联系快两天的情况下居然也没想到去进行搜索(就算是搞反侦察演习也不带这么吓人的);现实中的俄海军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硬是不肯接受西方的援手,结果一来二去时间全耽误了。 不过老毛子还是很注重自己的民族自尊心的,解体以后这帮身处塞瓦斯伯托尔的水兵硬是不肯跟着乌克兰人走,最后过的跟乞丐似的全体打工也死撑着,大有苏武牧羊的气魄。可惜回到自己人的队伍,却愣是碰上一群官僚,被自己人给害死了。在乌克兰这么艰苦都熬过来了,居然就这么死了。 顺便想起了中国的361艇,他们更冤枉,一个很小的操作失误,就这么全体挂了 ~ 难道中国海军要步毛子的后尘? 不过这毕竟是俄罗斯电影中少有的海军题材电影。作为市场补阙者,还是挺有价值的
2004 俄罗斯 俄罗斯电影 军事 潜艇
灰猎犬号 (202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Greyhound
7.7 (342 个评分) 导演: 亚伦·施耐德 演员: 汤姆·汉克斯 / 斯蒂芬·格拉汉姆
其它标题: Greyhound / 怒海战舰(台)
影片讲述二战初期,由37支盟军船只组成的护航舰队在欧内斯特·克劳斯(汤姆·汉克斯饰)舰长率领的一艘美国驱逐舰指挥下,穿越险恶的北大西洋,同时还要与德国U型潜艇狼群的周旋。
2020年7月11日 看过
节奏紧凑,没有什么过多的儿女情长来拖泥带水,海战戏视觉效果不错。就是话痨U艇艇长和U艇动不动蜜汁上浮的操作有点假
2020年7月13日 评论 忠实的牧羊犬:关于《灰猎犬号》的一点小资料【7.15更新】 - -舰长,这是你第几次穿越大西洋?-第一次 在经历了几轮推迟上映后,《灰猎犬号》最终还是以apple TV+的方式与大家见面了。这期间汉克斯还经历了一次病毒的考验,不过好在一切平安,汤叔顺利地迎来了电影的上映。 自从拯救大兵之后,汉克斯对二战片一直有着特别的热情。从参与《兄弟连》《太平洋》的制作到此次再度亲自出演《灰猎犬号》,汉克斯所带给我们的战争片始终保持着那份“硬核”感。从艺术角度评价电影并不是笔者所长,也只好从影片的背景和历史的角度来谈谈这部影片了。 关于原著 《灰猎犬号》(Greyhound)是根据英国作家福雷斯特(C. S. Forester)于1955年出版的军事小说《忠实的牧羊人》(The Good Shepherd)改编而来。与电影全片几乎都在描述男主克劳斯中校(影片中提到他是Commander,注意这个Commander在英语系国家是军衔“海军中校”之意,大部分人都会望文生义地将其直译为“指挥官”或者“司令”)与德国U艇斗智斗勇有所不同的是,小说还有大量关于克劳斯以往经历和自身心路的描写,据说是受到疫情影响,这些内容没有制作出来。仅仅保留了战斗部分(也许以后能在什么导演剪辑版里见到吧)。克劳斯是护航船队中年纪最大的军官,但却是第一次参与大西洋护航行动,而其他护航舰艇的指挥官都已经有两年的战斗经验,因此对于自己的任务他一直是相当的忐忑,影片中通过他一直没敢睡觉直到与英国护航部队交接后才得以重新睡下的情节侧面反映了他整个战斗中的紧张与不安。不过最终成功证明了自己,完成了这次护航任务。 小说《忠实的牧羊犬》封面 关于护航船队 电影中的背景时间与小说一样,都是1942年初。相比于正在与日本海军斗的你死我活的太平洋舰队,大西洋这边的美国海军显然还没有完全进入战争状态,而他们要合作的英联邦海军部队已经与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斗法两年多了。克劳斯中校本人就是当时美国海军的缩影,紧张、迷茫,所有的战斗知识只能从书本和英国盟友们的传授中获得,不知道在大西洋深处德国潜艇们会怎样对付自己。 影片设定时间为1942年2月,珍珠港三个月后 影片中的护航船队代号HX.25,这个代号自然是虚构的,不过历史上确实有过一支HX.25船队。当时的护航船队都是以两个字母来表示航路始发地和到达地,HX指的就是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发往英国的船队(后来出发点改为纽约)。真实的HX.25船队于1940年3月5日自哈利法克斯出发,计划参团25艘,实际参团21艘。分为八个纵编队。其中3月5-6日由美国和加拿大的护航舰艇负责护航。7日船队正好遇到了正在前往英国的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君权”号(HMS Royal Sovereign),因此得到了这艘巨舰的短暂护航。8-17日这十天里,为整个船队护航的就只有一艘武装商船“拉科尼亚”号(RMS Laconia)。18日皇家海军在英国海域接到了HX.25,并护送船队于3月20日到达利物浦。与电影中不同,HX.25船队的整个航行过程十分顺利,并没有遇到德国潜艇的袭扰。而护航的“拉科尼亚”号后来在地中海运送难民时被德国潜艇U-156击沉。艇长哈腾施坦因很有风度地为落水的英国人提供救助,并用无线电通知了附近的美英军队,但是引来的却是美英飞机的扫射轰炸。U-156号最终逃脱,但遭受了伤亡。之后邓尼茨一怒之下命令德军潜艇不得再对盟军落水人员实施救助。此事件为盟军留下了不名誉的一笔。 影片中的船队代号:HX.25 真实的HX.25船队编成,可以注意到石化产品、油料和粮食占了很大比例 历史上HX.25的护航船——拉科尼亚号 关于武器装备 本片的主角除了汉克斯之外自然就是这艘“灰猎犬”驱逐舰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灰猎犬”(Greyhound)只是各船在无线电通讯时用的一个呼叫代号。这条船的正式名称是“基灵”号(USS Keeling,不用“基林”这个译名是为了区别二战后期的Gearing号驱逐舰),舷号DD-548,这些当然也是虚构的。在小说中,“基灵”号是一艘马汉级驱逐舰(Mahan-class),但是现在没有一艘马汉级得以留存,反倒是美国在二战中的主力驱逐舰“弗莱彻”级驱逐舰留下了3艘博物馆舰,因此很自然的剧组就将其设定改为弗莱彻级。这一改动也更加符合史实:18艘马汉级驱逐舰全部是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并没有来过大西洋作战,而产量高达175艘的弗莱彻级却有不少在大西洋参战。(然而弗莱彻直到42年6月才服役,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bug,不过弗莱彻级之前的驱逐舰没有实船留存,剧组大概也是无奈而为之) 既然确定了影片中的“灰猎犬”为弗莱彻级,那么幸存的三艘弗莱彻级驱逐舰自然就成了取景的备选对象。最终剧组选择了停泊在路易斯安娜州巴吞鲁日市的“基德”号驱逐舰作为取景地。“基德”号,舷号DD-661,以在珍珠港事件中阵亡的太平洋舰队第一战列舰分队司令基德少将命名。服役后舰员们在舰上画上了加勒比地区著名的大海盗“基德船长”,表示该舰同时传承了两位基德的海洋精神。基德号从1943年服役后一直在太平洋上作战,直到1945年2月参加冲绳岛战役时被一艘日本神风自杀机击中。尽管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舰员,基德号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修复后又参加过朝鲜战争,并在退役中作为博物馆舰保留至今。 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市的“基德”号驱逐舰 影片中的“灰猎犬”(“基灵”号)。注意其舷号548属于一艘被取消建造的弗莱彻级驱逐舰 影片中的另外三艘护航舰艇“鹰”“哈里”“迪基”都是来自英联邦的军舰,当然这三个名字也是她们的呼号,正式舰名暂不可考,姑且就以这些呼号来称呼她们。 英国驱逐舰“鹰”(Eagle)是四艘军舰中唯一一艘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她的外观和舷号也来自于一艘真实的军舰——波兰海军的驱逐舰“闪电”号(ORP Błyskawica)。“闪电”与其姊妹舰“雷鸣”号(ORP Grom)是二战前波兰向英国订购的驱逐舰,在战争爆发时是波兰海军最大的两条军舰。为了保住波兰海军最后的种子,波兰军方制定了代号“北京”的撤离计划。在德国甫一入侵波兰的时候,“闪电”“雷鸣”以及另一艘驱逐舰“暴风”就立即前往英国,并躲过了德国飞机潜艇的围追堵截。之后三艘驱逐舰都作为皇家海军的一份子参加了二战。“闪电”号是当中战果最辉煌的:在挪威战役中协助运输挪威国库的黄金,击沉德国驱逐舰Z-35号,后来参与了猎杀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此外还击沉德国潜艇三艘(其中一艘为撞沉),击落敌机四架。战后“闪电”号以博物馆舰的形式保留在波兰军港格丁尼亚至今。 影片中受了重伤即将沉没的“鹰”。注意其舷号H34就是“闪电”号在皇家海军服役时的舷号 保存在波兰格丁尼亚军港的“闪电”号,注意其双联装102mm炮塔、舰桥、烟囱等特征与“鹰”完全一致 英国驱逐舰“哈里”(Harry)是四艘军舰中最为神秘的一艘,在一开始仅仅露出了一个远远的侧影,直到最后一幕才露出了其“芳容”。从近景看,舰艏形状为飞剪舰艏,艏楼(军舰前面高出的那一层甲板)一直延伸到舰桥后部了,炮塔是方方正正的一个大脑袋。再看远景可以注意到“哈里”有两个烟囱、前粗后细。 影片最后一幕,“灰猎犬”与“哈里”“迪基”并排航行。“哈里”到最后也只露出了半张脸。其舷号F80也是虚构,不属于任何一艘二战英国驱逐舰。 远景镜头里的“哈里”,有两个烟囱,前面粗、后面细 符合这些特征的英国驱逐舰在现实中还真没有,但是如果我们去掉炮塔来看,这艘驱逐舰的舰身与“部族”级驱逐舰非常相似(参看下图)。只不过测距仪和火控装置长得还是不一样。 上图为二战时期部族级的标准侧面轮廓图。可以发现除了炮塔、测距仪、火控塔之外,其他的特征与片中的“哈里”高度相似 如果我们将部族级的一个特例——加拿大皇家海军的“海达人”号拿来对比,会发现除了后面的桅杆和前面的炮塔,舰桥形状、天线、测距仪,甚至侧面挂着一个充气式小艇都一模一样。 下图:加拿大皇家海军的“海达人”号驱逐舰,现存于加拿大汉密尔顿 再来说说炮塔,这种大方脑袋的炮塔在皇家海军中也是真的有,那就是英国最后一种火炮驱逐舰果敢级(Daring Class,也译作大胆级)的双联装UD Mark 6 QF 4.5英寸(113mm)炮的炮塔。 目前停泊在悉尼作为博物馆舰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果敢级“吸血鬼”号驱逐舰,方型的UD Mark 6 主炮炮塔十分显眼 作为展品的UD Mark 6 主炮炮塔,来自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德温特”号 综上所述,笔者大胆猜测,这艘“哈里”应该是特效组基于以上这些实物进行了CG特效的建模然后做出了这么一艘“缝合怪”驱逐舰。至于为什么不用海达人自己原来的炮塔而要用果敢级的大方炮塔,大概是因为这种炮塔看起来更威武醒目吧(真实原因只能去问汤叔了) 最后一艘军舰“迪基”(Dicky)则是来自加拿大的花级护卫舰。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关于中小型舰艇,西方国家一般称1000-2000吨的为“护卫舰”(Corvette),2000-4000吨的为“巡防舰”(Frigate)。中国大陆和苏联海军则统称为“护卫舰”。近年来由于Corvette在一些小型冲突中的地位遽升,中国大陆也开始使用“轻型护卫舰”来称呼Corvette。花级护卫舰最早是用捕鲸船改造的,航速只有十六节,火力主要中小口径火炮,主炮只有一门120mm。但是对付潜艇,这样的火力和速度基本上也是足以应付了。花级护卫舰共建造了85艘,填补了皇家海军驱逐舰不足的空缺,在各类护航行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50年代中国大陆也曾经购买过退役的花级作为护卫舰使用。 影片中的花级护卫舰“迪基” 花级护卫舰(艺术画) 如果前三艘军舰都有参考实物,那么“迪基”是不是也有可能是基于真实的船只建模的呢?果然,笔者查到花级护卫舰尚有一艘幸存,就存放在HX航线的起点哈利法克斯。这艘名叫“萨克维尔”(HMCS Sackville, K181)的花级护卫舰是世界上最后一艘留存的花级,其外形特征基本上也与片中的“迪基”一致。 花级护卫舰“萨克维尔”号,作为博物馆舰停泊于加拿大哈利法克斯 片中的德军潜艇都是德军最著名的7型潜艇,外观上看应该都是常见的7C型。这一型潜艇产量高达七百多艘,在德国海军中地位堪比陆军的“德意志军马”——四号坦克。 以斧头为舰徽的一艘7C型 以骷髅和铁十字图案为舰徽的一艘7C 这艘自称“大灰狼”的7C潜艇是片中最大反派。值得一提的是,该艇艇长,也就是片中向美军喊话挑衅的那个声音,是由著名的德军专业户托马斯·克莱舒曼献声的。看来这位演过U571艇长与邓尼茨的德国人又来过了一把U艇瘾。 这艘7C型装备了两门20mm机关炮,但面对水面舰艇的火力压制没有什么卵用。只是依靠“剧情杀”才反咬了“灰猎犬”一口 片中的反潜飞机只有一种PBY卡特琳娜,只不过一开始是美国的后面是英国的,估计就是同一架飞机换个涂装就行了。当然这么做是为了省钱,如果能够把英国的反潜飞机改成桑德兰或者安森、哈德逊可能会更有看头一些。不过这毕竟是美国人拍的片子嘛。 片头的美军卡特琳娜 片尾的英军卡特琳娜向德军投下深弹 其他的一点细节 因为已经有其他大佬就战术细节进行了详细介绍,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聊一聊部分小细节吧。 美国战争中的种族隔离制度也有所表现,黑人只能负责厨师这类辅助工作,作战时还要帮忙运送弹药。这一点还是比较还原的,没有编造一个黑人舰长什么的来迎合“政治正确”,这在当下的影视界已经比较难得了 表面结霜的灰猎犬号,北大西洋的严寒也是船员们要克服的障碍 护航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相当的无聊烦闷的,以至于打架这种事也算是一种压力的排泄了 “药片投掷器”的远离图 德军的“药片投掷器”(Pillenwerfer),一种声响诱饵。如果没记错的话似乎是第一次在电影里见到这东西。除了这种无动力的诱饵,其实当时德军还有一种自行式的诱饵叫做Sieglinde,使它能以6节的速度移动,并周期性地上升或下潜,从而模仿真实潜艇的声纳回波。反潜战斗就是这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最后的纪录片片段里还出现了一段盟军使用 ASM-N-2 “蝙蝠”滑翔制导炸弹攻击靶船的镜头,放在这里有点意味不明。因为这种武器出现在二战末期,那时候德军潜艇基本都已经被赶回老家去了。
2020 Tom·Hanks 二战 剧情 小说改编
从海底出击 (1981)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Das Boot
9.1 (157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夫冈·彼得森 演员: 尤尔根·普罗奇诺 / 赫贝特·格勒内梅厄
其它标题: 특전 U보트 / U・ボート
  二次大战期间,德军一艘U型潜艇奉命出击,完成对英国船队的袭击任务,当他们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却遭遇上前所未见的危机。《从海底出击》片长超过三个小时,而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分钟里,时间几乎都消耗在一艘德国潜艇的封闭空间里面,满脸油污、胡子拉茬的德国海军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在它的悠长篇幅之中并不缺乏大起大落的情节起伏,潜在的重重危机随时威胁着舰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个貌似强大而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最后一艘潜艇 (1990) 豆瓣
Das letzte U-Boot
导演: 弗朗克·贝尔 演员: 乌尔里希·穆埃 Ulrich Mühe / 小林薰
其它标题: Das letzte U-Boot / U-234死亡使命
二战末期,日本和德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为了做最后挣扎,一艘有着特殊使命的潜艇从德军占领的挪威出发。潜艇上有着制造核武器用的设计图和重要材料铀-27,随行的还有两位日本技术军官。潜艇在海上遇到美英舰艇围攻,更要命的是当航行到一半时,希特勒的死讯和德国投降的消息先后传到艇上,潜艇的舰长和船员应何去何从......
二战海战题材经典电视电影。德国导演弗朗克·贝尔(Frank Beyer)作品。1945年苏军进逼柏林之际,载有原子弹制造材料铀和设计图的德军U潜艇从德占挪威港口出发,开始其以日本为目的地、预期两个月的航程……其间,由于使命在挪威时即已泄露,U潜艇先后遭遇英、美海军驱逐舰袭击和威胁,同时希特勒死讯和纳粹德国投降的消息也先后传来……面对参加过“七月阴谋”的空军将军、效忠纳粹的军法官、尽忠职守的两位日本海军中校和技术官,厌战却负责的大尉艇长将作何决断?……
末日旅程,内外交困,风云突变,进退两难。
乌尔里奇·穆赫(Ulrich Mühe)、小林薰、大桥吾郎、曼弗雷德·扎帕卡(Manfred Zapatka)、马提亚·哈贝克(Matthias Habich)等主演。
从海底出击 第一季 (2018) 豆瓣
Das Boo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从海底出击
7.8 (10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亚斯·普罗查斯卡 演员: 菲利普·比林斯蒂尔 / 薇姬·克里普斯
德国巴伐利亚工作室将翻拍《从海底出击》。影片讲述二战时期,发生在深海U型潜艇上的惊险故事,原版由沃尔夫冈·彼德森执导,是影史上最成功的德国电影之一,它在当时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奥斯卡提名。目前,巴伐利亚工作室将尚未透露影片选角信息及拍摄计划。
天堂之星 (1979) 豆瓣
宇宙空母ブルーノア 所属 电视剧集: 天堂之星
导演: Kazunori Tanabashi 演员: 古谷彻 / 川岛千代子
Set in the year 2052, Earth has managed to find peace until the arrival of the Death Force - ruthless aliens from a dying solar system - who are desperately searching for a new home. Attacking the Earth with a massive satellite ship called Terror Star, the aliens proceed to terraform the planet to make it their own. For mankind there is one hope: it's up to Colin Collins and a small band of his fellow surviving students to crew a top-secret submersible vessel that can fight the invaders at sea or in space.
2020年6月21日 想看 以前一直以为这个就是大和号,现在才发现原来都是西崎难怪很像。这个片子感觉设定上有一点深度,不是小孩子能看懂的类型(也可能是我年纪太小)。对航母下面可以挂载一艘潜艇这个设计印象很深。(跟二战日本的潜艇母舰还不一样,潜艇母舰那是个补给基地)
1979 动画 日本 日本动画 潜艇
沉默的艦隊12 豆瓣
作者: 川口開治 / 川口开治 译者: 許嘉祥 尖端 1993
大和號逃離東京灣之後朝北極海前進。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召開臨時國會,追究總理在大和號事件上應該負什麼政治責任,總理卻在會議上表明要另組一個支持大和號的新黨,引發了不分黨派的激辯。而美國也正式擬定了對大和號的新戰略─派遣新銳潛艦「海狼號」與大和號對決,代號為「極光作戰」。再此時,美蘇兩國更達成協議以暫時性的凍結核武,怖下北極海的決戰場!
沉默的艦隊16 豆瓣
作者: 川口開治 / 川口开治 译者: 許嘉祥 尖端 1994 - 3
日本眾議院議員大選終於舉行了公民投票,這次選舉投票率高達百分之93,是日本政史上前所未見的。最後開票結果顯示,日本第一大黨民自黨與新民自黨拿下160席次,革新連合128席次,鏡水會64席次,而原本最被看好的民自黨未能達成選前預估的300席次目標。據選情專家分析,新民自黨及革新連合的出現分散了票源,是這次民自黨挫敗的真正主因。一般預料在即將召開的特別國會中,首相選舉的結果將決定日本的命運。
沉默的艦隊18 豆瓣
作者: 川口開治 / 川口开治 译者: 許嘉祥 尖端 1994 - 6
紐約外海的戰鬥持續進行。大和號又擊沉一艘護衛艦「弗萊徹」號,美軍從「羅斯福」號航艦上彈射一架戰鬥機對大和號做自殺式攻擊,但未能成功。大西洋艦隊即使能夠擊沉大和號,人員的傷亡及裝備的損失代價將無從估計。稍早聯合國秘書長亞當斯接受CAN電視新聞網採訪時指出,聯合國已決定重新評估大和號成為聯合國常備部隊的提案。
邓尼茨元帅战争回忆录 豆瓣
作者: 邓尼茨 译者: 王星昌 解放军出版社 2005 - 3
本书原名《十年与二十天》,作者卡尔·邓尼茨(1981.9.16-1980.12.24)是纳粹德国海军元帅、军事家,纳粹德国潜艇部队奠基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
1935年任纳粹德国新建第一支潜艇支队的司令。1936年任潜艇部队指挥官(1939年9月19日起改称潜艇部队司令)。1943年任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1945年4月,受命德国北部地区总司令。同年5月1日,按希特勒遗嘱任帝国国家元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5月23日,被英军逮捕。1946年9月,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本书于1958年出版,邓尼茨书中回顾和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德国的海军战略,详述了纳粹德国潜艇部队在世界各大洋运用“狼群战术”实施潜艇战的各阶段战况,分析了德国潜艇部队在同英、自己地希特勒死后,以蒂国国爱元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的身份组织政府,指挥东线德军抵御苏军,策是西线德军向英、美当局实行局部投降等方面的详情细节。
邓尼茨的这部回忆录,对研究纳粹德国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战史,具有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
作者在书中,对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军队以及作者自身的战争罪和地,做了不少开脱、吹嘘甚至美化,反映了作者顽固的纳粹主义立场。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分析鉴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褪去了。但战争留下的惊悚与阴影却力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回顾这场战争,除了战役与屠戮,还有一些重要人物,邓尼茨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书中回顾了法西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发展建立和采用"海狼"战术,袭击同盟国运输船队的作战历史。翻看着一幕幕拂去历史尘迹的场景,50多年前的腥风血雨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陷入对历史、人性的反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