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Quartet for the end of time 豆瓣
Gil Shaham / Paul Mey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梅西安《时间终结四重奏》
这不是一首寻常的四重奏----既不是弦乐四重奏也不是钢琴四重奏。这是小提琴、单簧管、大提琴和钢琴的四重奏。如此古怪的搭配,并非梅西安有意标新立异,实在是出于无奈。这首诞生于纳粹德国集中营的传世之作,是在集中营中首演的。当时梅西安在狱中的难友中只能找到一个拉小提琴的,一个拉大提琴的,一个吹单簧管的,他本人担任钢琴演奏,其演奏的钢琴还是缺了许多琴键的。
就是这样一个残酷时代,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每个人都在与死亡对视,在绝望中期待奇迹。聆听这首《时间尽头》,我可以想象梅西安的心境——在危机包围中,在死亡的窒息中,他仰面向天,用音乐散播安宁与爱,用音乐向上帝祈祷,赞美主赐予的生命。他用美来蔑视丑恶,用高尚纯净的灵魂来谴责纳粹的暴行。这是无声的轰鸣,受难者的表情令施暴者心悸。
末日,没有恐惧,没有焦躁不安,没有痛苦。
末日,一切终结的时刻,一个纯洁静谧的时刻,人们涤清灵魂的污浊之后,即将飞升天国。
一 纯洁的礼拜仪式 有节制的 3/4
二 为宣告时间终结的天使而歌唱
三 鸟儿的深渊 (单簧管独奏)
四 间奏曲
五 赞美耶稣的永生(大提琴与钢琴)极美,感人至深
六 七位吹号天使的愤怒之舞 果断,刚健
七 宣告时间终结的天使头上的彩虹大放光芒 梦幻地 相当慢3/4
双主题的变奏,展开的综合结构
八 赞美永恒的耶稣 极慢而温柔的,出神的4/4 (小提琴与钢琴)
[作曲家介绍](法)梅西安 Clivier Messiaen(1908-1992)
身为“二战”前后的作曲家,梅西安对宗教题材的巨大热情曾在西方现代文化中带起一股不小的热情。如果纵观梅西安一生的经历,就可以理解梅西安所有的音乐主题 ——宗教、大自然与爱情——从何而来。出生在笃信天主教家庭的梅西安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他从1930年起担任巴黎三一教堂的管风琴师,任职达40年之久。 1940年,他被关入纳粹德国的集中营,1942年回国担任巴黎音乐学院的和声教授。
梅西安受象征主义美学影响,又有崇拜耶稣的宗教狂热,许多创作贯穿了神学思想。他讴歌大自然,因为这是造物主恩赐的杰作。他对自然界的反映,最终通过他长期对世界各地的鸟鸣研究和音乐化的再现来达到。其独特的鸟鸣在他的音乐中反复出现,不仅作为他音乐中的一个特征符号——象征大自然,更抒发了某种神秘意味的感恩之情。
梅西安被认为是第一首全面控制的音乐作品的作者。他的音乐技法与配器融合了神秘主义与实验精神,影响了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思潮。我国的著名青年作曲家陈其钢就是梅西安的关门弟子,他可谓学到了梅的真传。
梅西安的主要作品有: 《上帝的诞生》 (1935)管风琴组曲
《十二圣婴默想》 (1945)钢琴曲
《俳句七首》 (1963)
《三部小神迹剧》 (1945)
《黑色的鸟》
《异国之鸟》 (1955——1956)
《我主耶稣的变形》 (1969)
《五首合唱曲》
弦外之音 豆瓣
杨洋 / 宁峰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1年6月25日 出版发行: DR Classics

和同样演奏大提琴的马友友相比,王健没名。
但他又很有名,1979年,以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访华为题材拍摄的奥斯卡金奖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里,就记录了他的演奏。他曾经获得过格莱美奖的提名,2006年录制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专辑,在英国流行榜上排到了22位——古典类专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昨晚,杭州大剧院,杭州爱乐指挥杨洋身边有两个人,坐着的是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站着的是小提琴演奏家宁峰。本来以为台风天气,来的人不会太多,结果猜错了,两位华人古典音乐界里的明星与杭州爱乐的合作,吸引力其实是与风雨无关的。
低沉的大提琴声响起,那是勃拉姆斯的最后一首管弦乐作品,《A小调二重奏协奏曲》。这部作品和昨晚演奏的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背后隐藏着一段关于友谊的故事: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与勃拉姆斯是一对保持了30年友谊的好友,在勃拉姆斯创作《第二交响曲》时,约阿希姆提供了大量的意见。但之后,两人因为私事断交,直至勃拉姆斯创作了专门献给约阿希姆的《A小调二重奏协奏曲》。这首曲子首演时,由约阿希姆演奏小提琴,豪斯曼演奏大提琴,勃拉姆斯亲自指挥,成为两人重修旧好的标志。
1969年出生的王健和1981年出生的宁峰,除去他们的演奏都是充满激情以外,你也许很难在他们身上发现相同的地方。可在音乐里,低沉的大提琴、明亮的小提琴和乐团之间像是在进行一场对话,关于音乐的也是关于人生的。王健曾经说过:“艺术是我们感性的一个表达方法。我们的感性就像‘第三只眼睛’一样,可以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当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最后一段旋律奏出,王健和宁峰谢幕了很多次,掌声就一直没有停下过。再返场,他们加演了一首《帕萨卡利亚舞曲》。一位现场的观众说这支乐曲让她快要哭了,她并不是那种很熟悉古典音乐的粉丝,可在音乐中,她一定也睁开了“另一只眼”。语言从琴弦上跳出,进入心灵,这就是“弦外之音”吧。
杭州爱乐2010-11音乐季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接下来还会有精彩的演出:7月8日杭州爱乐将与韩国著名钢琴家白建宇演绎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7月15日的“凄美·爱”闭幕音乐会,杭州爱乐会用他们精彩的表现来回报杭州的爱乐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