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历史频道 狙击手 身在瞄准镜 (2009) 豆瓣
History Channel Sniper Inside The Crosshairs
8.0 (12 个评分) 导演: Emre Sahin 演员: Scott Levy / Chad Mathews
其它标题: History Channel Sniper Inside The Crosshairs / 狙击手 身在瞄准镜
战场上最致命的武器不是子弹或枪炮,而是孤身一人的狙击手。本节目由在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执行狙击任务的狙击手主持,介绍了世界上最高超的狙击手,让观众了解军事史上最伟大的猎杀背后的科学和心理。加拿大狙击手Robert Furlong首次在美国电视上讲述了自己在阿富汗的历史性猎杀——从1.5里外击中了塔利班分子。本特别节目生动地详述了狙击手掌握的导弹学、战术、武器和潜伏等关键技术,结合了访问、动画和当今射击演练,以电影的方式重现场景,使观众如身临四角瞄准镜中。
The deadliest weapon on the battlefield is neither bullet nor gun; it's the lone sniper. Journey inside the science and psychology behind the greatest shots in military history, through the scope of the world's most extreme marksmen. Deconstruct the missions, ranging from Vietnam to Iraq to Afghanistan, presented by the men who were there and pulled the trigger. For the first time on American television Canadian sniper Robert Furlong, tells the story of his history-making shot in Afghanistan--striking a Taliban fighter from 1.5 miles away. Ballistics... Tactics... Weaponry... Stalking... This two-hour special examines these critical components in vivid detail, combining interviews with cinematic reenactments, CGI and present day shooting demonstrations to put the viewer squarely inside the crosshairs.
官方网站:

狙击手(Sniper)这个词源于1773年前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士兵的一种游戏,那里的士兵经常猎杀一种名叫沙锥鸟(Snipe)的敏捷的小鸟。由于这种鸟非常难于击中,因此长于此道的人被称为sniper。后来,sniper成为专业狙击手的正式叫法。真正现代意义的狙击手初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德军挑选士兵组成自由行动的狙击手,他们大多具有猎人和护林员的背景,对东西两线的英法军队和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为此,在战争末期,英军专门成立了狙击手学校以培养反狙击手人才。
通常来说,狙击手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过完整正规狙击训练的具有正规编制的狙击手,另一种是在战时临时挑选的枪法准确的射手。对于一名狙击手来说,强健的身体和钢铁般的意志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而好枪法只是基本的素质而已。对于狙击手的训练,除了要求其贯彻狙击概念和熟练掌握武器系统外,还包括如何计算风差影响和测距,要学会潜伏行进,选择战术机动路线,构筑射击阵地,隐蔽地进入和撤出阵地,观测和发现隐藏的目标等。狙击手还要善于观察战区,确定可疑声音的方位,善于使用人工和天然材料进行伪装,能够迅速机动,具备忍受长时间潜伏的能力等。此外,狙击手还需要准确判读地图和战场航拍照片的能力,这往往能够帮助狙击手迅速、安全地进入和撤离阵地和战场。对于在野外“狩猎”的狙击手们来说,通常会选择两个以上的撤出路线,而安全撤退计划早在进入阵地前就已制定好了。
狙击手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杀伤对方的人员,实际上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例如狙击手可以通过对坦克成员、油箱、潜望镜和通讯设备的射击使其丧失战斗力;可以通过毁伤关键设备来迟滞敌方基地的作战行动等。另外,类似于弹药库、油料库、指挥部等薄弱环节也非常容易成为狙击手的高价值战术目标。
作为德国国防军在二战中狙击手射杀记录第一名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他的记录为345次猎杀。他曾经表示,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狙击手如果能击毙敌军军官,往往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二战中,苏军充分认识到狙击手的战术价值并加以推广。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狙击手使德军部队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心理,对于打击德军的士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二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要2.5万发子弹。越战时平均每杀死一名士兵需20万发子弹,然而同时期的一名狙击手却平均只需1.3发。
狙击手并不仅仅只能影响某一场战争的发展,有时还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军队中的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倡议建立和发展的狙击手们被大陆军称为英国殖民军中最危险的部队。弗格森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狙击手,然而使他扬名的却是他那著名的“未开的一枪”: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城附近,当时弗格森在125码距离上瞄准了一名美军军官,由于这名军官转身离去,弗格森可能是因为绅士风度而没有向他后背开枪。他本来可以改变整个历史,因为被他瞄准的这个人正是领导美国独立的乔治•华盛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格森本人却在1780年10月被大陆军的肯塔基步枪手在450码距离上打死,他的部队投降后,英军将领康华利将军被迫放弃了对北卡罗来纳州的进攻。与此相反的是,1777年10月7日,北美大陆军肯塔基步枪队中的一名狙击手墨菲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击毙了率队侦察的英军将领西蒙•弗雷瑟将军。弗雷瑟的死直接影响了战局,导致英军将领约翰•伯格因的突围计划破产,萨拉托加战役由此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狙击手墨菲射出了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分量的一颗子弹。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狙击手的训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名狙击手的基本训练时间为6个星期。这个时间的约定俗成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狙击教官一般来自前线部队,他们在狙击学校呆满6周后往往要回到前线。相比之下,狙击枪械和装备的变化却日新月异,尤其是在观瞄设备上,从光学瞄准器材一路发展到红外和微光观瞄设备。现代的狙击任务一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通常包括一名狙击手和一名观测员,后者有时候也是第二狙击手。一般来说,除了必备的狙击步枪外,狙击手的装备还可以包括手枪、伪装服、伪装油彩、望远镜、无线电通讯设备、红外或微光夜视仪、地图、指南针和食物等。为了保持长时间潜伏的隐蔽性,大部分的狙击手们都使用水袋和吸管,甚至采用流质高热量食品。二战中德军狙击手中拥有最高猎杀记录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表示,一名狙击手一定要始终专一,不能去担任除了狙击之外的任务。二战德军狙击手猎杀记录第二名的阿伦伯格则认为,冷静、自信和勇气是一名优秀狙击手的必备素质。如何测量和修正枪支的弹道,如何掌握射击的时机都需要不断地训练和积累经验。
据报道,在1994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车臣非法武装的狙击手对进入格罗兹尼市的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光是俄军131旅在3天中就损失了近800人和20辆坦克、102辆装甲车。据统计,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80%的人员伤亡仍然是由车臣非法武装的狙击手造成的。对于受到狙击的部队来说,通常采用对可疑方位的火力压制来干扰狙击手的射击,同时迅速接近敌人,以寻找狙击手。寻找敌方狙击手的方法包括通过枪声、动植物的动态、子弹的射入角,甚至是猜测敌方可能采用的有利地形来判断。当然,对付敌军狙击手的最好办法是派出己方的狙击手对其猎杀。为了反制德军的狙击手,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办了第一所军事狙击手学校。1955—1956年间,美国步兵训练学校成立了美国陆军射手训练营,这就是美军狙击手学校的前身。该校的训条主要包括:对付敌方狙击手的最佳方法是指派另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对于狙击手的战术来说,发现目标是很重要的一环。猎杀对方的狙击手,有一种被称为SLLS的追踪方式,即停止(stop),观察(look),听(listen),闻(smell),其目的是时刻意识到可能会有人在监视你,而决不要贸然暴露自己。
历史上最著名的狙击手之战是二战时发生在苏军军士长柴切夫和德军上校、同时也是德国狙击手学校校长的汉斯•托瓦德之间。最后是柴切夫赢得了这场对决。高手也无法永远保持不败,这正是狙击的法则。被称为“白色死神”的芬兰狙击之王西蒙•海耶虽然在苏芬战争中猎杀了505名苏军,最后还是在1940年3月6日被另一名苏军狙击手的达姆弹击中面部而退出战斗。从这一点来说,狙击战的确是最强射手之间的对决。
【转自emule】
2010年3月5日 看过
去掉意识形态,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纪录片。比起中国那些什么探索发现要好多了。模拟张桃芳的片段像玩过家家。
Sniper 历史频道 战争 狙击手 科普
21世纪性爱指南 (2006) 豆瓣
A Girl's Guide to 21st Century Sex
8.0 (45 个评分) 导演: Kelly Diamonds / Anna Kelvie 演员: 艾琳·沙基 / Ava Cadell
⊙《BBC 21世纪性爱指南 上下》的看点:
BBC英国广播公司官方出品,真枪实弹性教育纪录片,非想象中的堕落LM片,但仍含大量的、无与伦比的细节画面及场景,手把手、嘴对嘴的讲解,涉及各种器官、姿势体位、群交口交、一穴二穴等诸多真人示范,震撼全球性教育珍贵版本首度完整呈现!!!
第1集概要:
1。女性ORGASM揭密。阴蒂ORGASM,G点ORGASM,女性射精,多重ORGASM
2。口交(BLOW JOB)技巧。压力,热度,湿度
3。肢势之一:传道士式
4。细菌类性病一种---Gonorrhea,男一般征象明显,80%女无征象,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堵塞。
5。痴肥者的SEX(不是一般的恐怖,心血少者、正在吃饭者免看)
6。LESBIAN(女女) SEX。在UK,6% 人口是GLB(GAY、LESBIAN、BISEXUAL)。
第2集概要:
1。发现阴蒂
2。肢势之一:DOGGY(狗仔式),适宜阴茎短小者
3。民间阴茎增大法比较:膏药,拉长器,真空PUMP
4。病毒类性病一种--HPV,genital wart,可以用液氮疗法。
5。05年泰国一妇人用剪刀剪断不忠丈夫的命根,只剩一层薄皮还连着,15小时内完成重接手术,能基本恢复上厕所功能,但性功能还需至少10年。
6。为女性口交的技巧
第3集概要:
1。G点位置,1。5-2英寸FRONT WALL
2。ROLE PLAY-角色扮演
3。肢势之一:SIDE SLIDE(L形,传道士式的变种,男正面,女侧面。)
4。指压法拖迟射精
5。细菌类性病一种---Chlanydia,大部分无征象,可感染输卵管,导致女性宫外孕(严重者,可导致女性腹部大出血而死亡)。
6。小阴茎福音--增长阴茎手术。勃起时6英寸(约15CM)为国际平均值,勃起时小于4英寸(约10CM)才算过小(因为4英寸已能使女性怀孕)。
7。怀孕期(第13-24周)SEX
第4集概要:
1。男自渎的疑问和技巧。
2。肢势之一:reverse cowgirl(面对背的女上位)
3。与性有关的疾病一种:Peyronic disease。起因是阴茎内出血,结疤后导致阴茎弯曲,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4。脊椎受创的残疾人的SEX
5。女性多重orgasm解码
6。毒品害处多
第5集概要:
1。Tentric sex,着重呼吸法,70%前戏,30%SEX,据说可延长SEX由20分钟到9小时!而且男也可不射精而经历多重orgasm。
2。肢势之一:The spoons(侧身男面对女背)
3。中年人勃起问题。解决方法一:手术植入阴茎PUMP。
4。敏感带
5。性病一种--syphilis
6。肛交揭密
第6集概要:
1。group sex
2。肢势之一:X式(色戒中有)
3。与性有关的疾病一种:Lichen Sclerosis。主要见于女性,未知病因和治疗方法,有遗传的肯能性,性器附近的皮肤病,性交会引起疼痛,严重者会因此而放弃性交。
4。SEX TOY大集合
5。古怪恋物狂:保险纸木乃伊?皮革尸袋
第7集概要:
1。催情食物:蚝、虾,巧克力,芦笋等外形象性器的食物。吸烟、喝酒、吃肉过多会令精液变酸、苦
2。肢势之一:属于Doggy的变种,很SM
3。寄生虫性病一种--Pubic lice/Crabs
4。老年人的SEX。
5。性器附近肌肉练习指南
6。Cottaging(公共厕所性交)
第8集概要:
1。阴道整容手术。全球每年有17000 例类似手术,大部分是因为年纪大了或生产后阴道过于松弛。
2。肢势之一:lotus(女上位变种),男坐着,女面对面坐于男上。
3。变性人的生活和男变女的变性手术(手术镜头比较血腥)。
4。精子常识,每次射精只有其中5%是精子,其他是糖类和前列腺液体,但也有4亿个精子!精子不受年龄限制(所以那个80多90岁的某人使他20多30的妻子怀孕,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想受孕,要提前3个月注意饮食,因为精子会受影响。
与恐龙同行 (1999) 豆瓣
Walking with Dinosaurs
9.6 (14 个评分) 导演: Tim Haines / Jasper James 演员: 肯尼斯·布莱纳 Kenneth Branagh / 埃弗里·布鲁克斯 Avery Brooks
让我们展开一场终极旅程——重回恐龙盛行的时代!由荣获艾美奖的FrameStore动画小组制作,充满极致艺术美感的数码效果与精致动画的巧妙结合,重现栩栩如生的恐龙形象,让你置身于真实的失落世界。结合了科学家最新了现,《与恐龙共舞》带您去探索一亿五千五百万年前这些神奇的巨大生物;最先采取群体攻击猎食的虚形龙;地球上体型最庞大,最令人恐怖的食肉动物——暴龙;惊心动魄的三觭龙缠斗;单次展翅翱翔即可飞行远达300英里的鸟手龙。
本片将带您享受最精彩刺激的史前生活!
阶梯新世纪百科全书 豆瓣
Children's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9.6 (5 个评分)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4 - 5
《阶梯新世纪百科全书》是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编写,安·克莱玛于1994年出版的书籍,最初由台湾以出版工具书为特色的猫头鹰出版社引进英国 Dorling Kindersley公司的《儿童插图百科全书》,翻译后名《阶梯新世纪百科全书》,并授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简体字版。此书出版后采取直销方式,在海峡两岸已销出7~8万册,颇获成功。
全书按34个门类精选426个条目。每个 条目为一单元(一或两页)。“大”条目套小条目(每个“大”条目套5~10个小条目)。全书还编附一套“知识宝库”即资料汇萃),包括“我们身边的世界”(人文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等)、"博物”(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和“科学”(天文、数理化)四方面系统资料图表。
此书成功之处主要在内容适宜和 编纂技巧高明,大量生动精美的彩图与简明有趣的文字解说有机结合。首先,它不像有些少儿百科那样成年化,而是把读者对象明确在小学学生的水平。其次是刻意求精,特别是不惜斥资求装帧印刷之精美,借以吸引小读者及其家长的兴趣。
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该书没有按照中文排序重排,全部条目按英文字母顺序编排,令读者一时摸不透这是什么次序,给使用造成了一些障碍。
世界科普画廊 豆瓣
作者: 林 千 / 程 栋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 11
科技的进步,始终是人类的一件大事。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科技成果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人类是从蒙昧中走过来的。我们尤其要注意,把人类漫长的科技发展历史告诉青少年,让他们懂得获得知识的重要性。
一种好的科普图书,将使人终身受益。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他的知识积累阶段,一部好书也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本书是《世界科普画廊》之一的《现代兵器》分册,全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其生动、优美的编撰形式令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那样简单、有趣,让孩子们在翻翻看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是目前国内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本较好的科普图书。
CAT SHIT ONE越戰狂想曲(03) 豆瓣
作者: 小林源文 译者: 許嘉祥 尖端 2003 - 8
故事以兔子為主角,描述美軍在越戰中所遭遇的狀況,在緊急的氣氛之餘,尚不失幽默,營造出全新面貌的越戰戰況,透過富有個性的動物群及三隻主要的角色--兔子,將當時景況,越南風情甚至所使用的武器描述得淋漓盡致!!
未来简史 豆瓣
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7.9 (194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2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zui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全3册) 豆瓣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8.7 (2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尼尔·麦格雷戈 译者: 余燕 新星出版社 2014 - 1
◎ 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100件藏品 / 讲述人类200万年历史
◎ 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 联手打造
◎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 / 历时4年,动员100多名馆员,400余位专家参与
◎ 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
◎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巨献。——《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 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空前绝后的巨献”。
以完美的冷静笔触穿越各个大陆、各种文化与各个时期,本书是以收藏全球文物为宗旨的博物馆在当今世界上何以仍能保有重要地位的明证。本书让人欲罢不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阅读。——《华尔街日报》
世上其他的博物馆可能想要效仿大英博物馆的这项巨献,但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广度相比拟”。——《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拥有真正的全球视野,既具严谨的智识,又有开放的心胸,这个项目所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藩篱。——“艺术基金奖”颁奖委员会
2018年10月26日 已读
断断续续四个多月,在地铁上看完了。微信读书上的玻璃心评论真实地反映了这国国民的心理状态:傲慢、无知、愚蠢、盲目
世界史 博物馆 历史 大英博物馆 文化
维京传奇 豆瓣
The Sea Wolves: A History of the Vikings
8.0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尔斯·布朗沃思 译者: 豆岩 / 陈丽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6 - 11
“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1,《纽约时报》畅销书。历史主播元老的震撼新作,展现你不曾读过的北欧海盗史,维京战斧主宰欧洲的三个血腥世纪。比《魔戒》或《权力的游戏》更多真实,精彩不减,带你畅快领略中世纪欧洲的激荡历史!
———————————————————————————————————
【内容简介】
“北方来的人将怒火撒向这片土地。”
——公元885年《圣瓦斯特编年史》
公元793年,古斯堪的纳维亚的勇士袭击了英格兰的林迪斯法恩小岛,将其夷为一片废墟。从此之后,一批又一批“海狼”从北方的神秘海域接踵而至,肆无忌惮地到处抢劫、杀戮,炫耀他们的英勇、诡计和抢来的财富;而欧陆居民所看重的土地、爵位和基督教信仰,他们一概视如粪土。这就是维京人,8世纪末突然降临在欧洲人头顶的噩梦。
那之后的两个世纪,维京人在他们的主神奥丁和雷神托尔的庇佑下所向披靡,不列颠、法国、德国、西班牙,甚至北非的阿拉伯城市,都遭到了维京龙船和利斧的扫荡。接着,他们又沿着大陆内部那些人迹罕至的河流一路向东,占领了基辅,攻打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维京人的故事并非只有暴力。他们是中世纪欧洲最志在四方的民族,诞生了传奇的探险家、商人、殖民者和雇佣兵。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冰岛、格陵兰和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巴格达的集市上,以及拜占庭帝国对阵波斯的战场上。维京人的历史上涌现出很多性格鲜明的英雄,比如发现了美洲新世界的幸运的莱夫、征服了法国的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统治约克的“血斧王”埃里克,以及诡计多端的“无情者”哈拉尔——英雄们的事迹被写入北欧的“萨迦”史诗,世代传颂。《维京传奇》把这些史诗故事串联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诗人和旅者的北欧世界。
———————————————————————————————————
【编辑推荐】
◎一群横扫欧陆的海上强盗,一段战斧和贪婪主宰的黑暗往事,历时300年的“维京时代”即将拉开大幕……
1. 透过维京人展现中世纪欧洲,了解北欧海盗的难得作品,“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二。对于中世纪欧洲,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的虚构世界里?《维京传奇》将为你呈现一个真实而壮美的中世纪欧洲,其中我们看到的是中世纪最为野性的一面。维京人是著名的北欧海盗,从公元9世纪开始大约300年中,他们在欧陆各处大肆抢劫、破坏,很少失手。维京人用这种方式摧垮了强大的查理曼帝国,使得人们组织成更能有效组织防御的封建小国。这样,一群不信基督的海盗用一种残酷的方式永远改变了欧洲。
2. 欧洲中世纪并不黑暗,而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文韬武略的大竞技场!以抢劫称雄的海盗国王,发现了格陵兰岛和美洲的探险家,他们的事迹被维京人写成一部部史诗。搏击沧海的龙船上、战神奥丁的旌旗下,《维京传奇》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了传奇战士、冒险家和诗人的北欧世界。
3. 著名英语播主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万众瞩目之作,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布朗沃思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播主,十余年来在英语世界有无数忠实听众。《维京传奇》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历史榜前列,延续了布朗沃思一贯的叙事风格: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呈现,精湛的讲述技巧,把历史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2019年2月16日 已读
很好的科普级读物。如果要是有一份按国别(挪威瑞典丹麦冰岛)或者按地区(斯堪的纳维亚,不列颠爱尔兰,巴黎-诺曼底,东欧罗斯,冰岛及北美)列出的年表就更清晰了。维京时代的落幕之战,最后是远亲诺曼人帮维京人出了口恶气
世界史 中世纪 北欧 北欧海盗 历史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9.4 (8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侯世达 译者: 严勇 / 刘皓明 商务印书馆 1996 - 4
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非小说奖。它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 学、可计算理 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译者都是数学和哲学的专家,还得到原作者的直接参与,译文严谨通达,特别是在原作者的帮助下,把西方的文化典故和说法,尽可能转换为中国文化的典故和说法,使这部译本甚至可看作是一部新的创作,也是中外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 豆瓣
作者: 彭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8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由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全校通选课(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玉器、建筑等诸多领域,力图将考古学家和文物研究专家的高头讲章,转换成普通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把专家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变成大众的共识,以充当考古学家、文物研究专家与大学生和普通读者之间的桥梁,使人们对文物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而对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对“文化中国”的含义有更为透彻的认识。
Arms&Armor 豆瓣
作者: Carol Belanger Grafton Dover Publications 1995
Over 750 detailed, high-quality illustrations from rare 19th-century sources: suits of armor, chain mail, swords, helmets, knives, crossbows and other implements, along with scenes of battle, soldiers, horses, artillery and mo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projects requiring a medieval or old-fashioned flavor, these illustrations will fill a myriad of needs for battle-related graphic art.
日本名城解剖书 豆瓣
作者: 米泽贵纪 / 中川武 译者: 史诗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0
《日本名城解剖书》:跟随书中的建筑手绘走遍日式城郭的各个角落,你会感受到武将们设计城的智慧与热情,想象人们建造石垣、土垒时的活力,钦佩木匠们精雕细琢的用心。
城是国家、地区或封建共同体强烈生存意志的体现,这里有过战争、繁荣,最后却逃脱不了废弃的命运。透过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窥见各领主的人格、各地的历史文化与祥和的市井风情。
城是日式励志故事的写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即便不能做到“一国一城”独当一面,但只要经历过不为人知的艰辛,理解了城的真髓,便会爱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