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协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豆瓣 Spotify
9.6 (10 个评分) Ludwig van Beethoven / Krystian Zimerm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 1992 Deutsche Grammophon GmbH, Berlin / ℗ 1992 Deutsche Grammophon GmbH, Berlin
01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 -"Emperor" - 1. Allegro
02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 -"Emperor" - 2. Adagio un poco mosso
03 Piano Concerto No.5 in E flat major Op.73 -"Emperor" - 3. Rondo (Allegro)
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肯普夫) 豆瓣
9.2 (8 个评分) Ludwig van Beethoven / Ferdinand Leitn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2月20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详细内容: 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4 In G Major: Allegro moderato2.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4 In G Major: Andante con moto3.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4 In G Major: Rondo Vivace4.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5 In E Flat Major 'Emperor': Allegro5.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5 In E Flat Major 'Emperor': Adagio un poco mosso - attacca6.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5 In E Flat Major 'Emperor': Rondo - Allegro广告语: 贝多芬第4、5钢琴协奏曲,著名钢琴家肯普夫演奏,莱特纳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协奏。DG大荷花版,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肯普夫和莱特纳这一特别的组合使这张唱片成为此DG大荷花这些中价系列中最出色的推荐,重整为数字录音之后显然提高了声音的质量,《第4协奏曲》的平衡十分自然。肯普夫灵巧的指法和明暗相交的音色很能抓住人,指挥家控制有素,保证了诠释的整体性。虽说《皇帝》算不上一史诗般的演绎,但是却很有力度,令人振奋。肯普夫的音色范围宽广,甚至连半音都不放过,手指好像在键盘上一掠而过,极强处跳跃,有冲击力,莱特纳的管弦乐配合水平极高,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既有气势又悠扬温情。
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豆瓣 Spotify
9.5 (32 个评分) 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 Riccardo Chailly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8月15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拉赫曼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号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钢琴演奏:马尔塔·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
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Radio-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
指挥:夏伊(Riccardo Chailly)
作曲家:拉赫曼尼诺夫(Serge Rachmaninoff 1873-1943)
录音时间:1982.12
录音地点:柏林(Berlin)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23号 (Piano Concerto No. 1 in B flat minor, Op. 23)
钢琴演奏:马尔塔·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
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指挥:孔德拉辛(Kirill Kondrashin)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录音时间:1980.2
录音地点:慕尼黑(Munich)
本辑从发行以来就深受好评,尤以阿格里奇的狂魔般演绎与弹奏速度,更令人咋舌称奇。她的触键与诠释将永远被列为"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首选推荐盘。一九八二年底女钢琴家阿格里奇在柏林现场演出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当时透过电视及电台的转播,使得全德国人为阿格里奇著迷不已。但也因此很多品质不良的侧录有声产品也充斥市面。本辑除了收录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一九八三年德国唱片大奖)以外,最值得期待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一九八二年现场实况经过飞利浦唱片公司的数码技术重新呈现原有的亮丽风貌。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室内交响曲 豆瓣
蒙特利尔音乐合奏团 / Maxim Shostakovich 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Chandos
肖斯塔科维奇在莫斯科音乐学院读书时,是钢琴和作曲的双料高材生。他在作曲和演奏这两方面的天赋使他创作了《C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为钢琴、独奏小号和弦乐队而作),作品35号。这部作品创作于1932年,配器采用小型乐队的编制,这表明了他对古典室内乐形式深怀偏爱。作品于1933年10月15日首演,由斯蒂多里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协奏,肖斯塔科维奇本人演奏钢琴,这一年他刚刚27岁。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肖斯塔科维奇不止一次地说过,他的这部作品当年“填补了苏维埃器乐协奏曲音乐创作的空白”。
这部作品充满了灵感和朝气,既体现了古典室内乐的灵透,又有着现代交响乐的丰茂。全曲格调轻松欢快,有着莫扎特般的乐天情趣,而没有他其后交响曲中的那种历史沉重感。作品反映了作曲家此时的真实创作状态。肖斯塔科维奇在音乐的美学追求上,崇尚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人,他不认同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更对勋伯格的前卫派敬而远之,但他在音乐形式和手法上的求新求变上,在和声的戏剧性冲突上,与“新古典主义”的斯特拉文斯基异曲同工。例如在第二和第四乐章中,肖斯塔科维奇两次运用了爵士乐的蓝调乐句。但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加以过分的渲染。他继承了柴科夫斯基对于俄罗斯民歌旋律的咏叹,但又加进了滑稽和幽默的音乐元素,这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中是不多见的。而在钢琴的歌唱性方面,他更多地倾向于拉赫玛尼诺夫那样的抒情性, 宽广绵长,意境深远。这可以从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一主题那里听出。作品适度地恪守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框架之内。但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高明之处在于,他的音乐不是单纯地归为喜剧性或悲剧性,而是还包括有一种“第三性”的东西,也就是“冷眼看世界”的态度。
本协奏曲由肖斯塔科维的孙子小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 Jr.)钢琴演奏,其儿子马克辛姆·肖斯塔科维奇(Maxim Shostakovich)指挥蒙特利尔音乐合奏团协奏,乃肖氏三代人共同的一个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的室内交响曲,其实都是弦乐四重奏的改编版。肖斯塔科维奇的学生巴尔沙伊改编了4首,据第三号(Op.73a)、第四号(Op.83a)、第八号(Op.110a)、第十号(Op.118a)弦乐四重奏改编,所以这4首交响曲最权威的版本就是巴尔沙伊指挥欧洲室内乐团DG版。而Chandos公司的这个版本是其中的第八号(Op.110a),由图洛维斯基指挥,蒙特利尔音乐合奏团演奏,也是一个可以备选的版本。
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 豆瓣
Herbert von Karajan / Christoph Eschenbach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1年9月30日 出版发行: DG
C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作品完成于1798 年,并于当年在布拉格首演。虽名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却比他的《降 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完成要晚三年,只是由于前者出版早而被定为第一号。从作品本身来看,第一号比第二号要成熟许多,在管弦乐法上,本曲已加入了单簧管、小号与定音鼓等乐器。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年轻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C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形式。音乐意气风发, 主部主题坚定有力,副部主题优雅柔美。 整个乐章旋律虽然平稳,但渐渐装饰得异常华丽,主奏钢琴的技巧性很强。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A大调,2/2拍子,三段体。 曲调抒情、柔美,平缓如歌的主题平和、安宁,充满希望。
第三乐章 诙谐的快板,C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钢琴若无其事地奏出了回旋主题,显得非常轻快,错落有致的节奏显得朝气蓬勃。随后是管弦乐充满气势的反复,主奏钢琴在发展部分,充分体现出作者日趋成熟的作曲技巧。最后,在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之下,全曲结束。
---------------------------------
贝多芬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乐队而作的《三重协奏曲》 (作品56号) 与那些具有反映历史重大题材与博大精深充满人类至爱、每个音符都迸发着思想火花的交响曲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这首《三重协奏曲》创作于1803年.当时愤世嫉俗的贝多芬在写作他的《英雄交响曲》的同时, 又要为取悦于他的一位贵族学生同时也是他的主要经济赞助人鲁道夫公爵而创作.这位鲁道夫公爵曾经当了贝多芬20多年的钢琴学生, 在此期间他曾经给予过贝多芬以极为丰厚的报酬与物质资助, 从而使贝多芬能得以减轻生活的重负而专心从事作曲并为世人留下了众多的惊世骇俗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讲, 鲁道夫公爵的善举确实值得称颂.贝多芬为了感谢公爵遂决定创作一首作品题献给他, 以示回报.运用什么体裁写作使贝多芬大伤脑筋, 虽然当时公爵已做了贝多芬多年的学生, 但据资料证实, 鲁道夫公爵的琴艺仍属极为一般.贝多芬为了让这位特殊的学生能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社交场所中具有显山露水公开上台演奏的机会与能力, 于是在反复思量后便决定采用以三重奏协奏曲的形式来进行音乐创作.
《三重协奏曲》(即《C大调钢琴、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运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件乐器的组合与交响乐队相对置形式写成的一首协奏曲.在这首作品中, 贝多芬将室内乐纤细温暖的重奏形式与大型的具有磅礴气势的交响性协奏曲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产生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新形式.虽然这一形式并非由贝多芬所创立, 并且这首乐曲的艺术成就和音乐价值在音乐史上也不能算做是经典之作, 但是它的问世及音乐表现力的充分展现, 却为以后的浪漫主义创作拓宽了思路、树立了典范.
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拉特尔: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 豆瓣 Spotify
9.6 (9 个评分) Krystian Zimerman / Simon Rattl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6年3月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齐默尔曼最新推出的这张《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一个录音。齐默尔曼与勒图继两人与柏林爱乐乐团的精彩现场演出大获好评后,在此联手在录音室里录制了这部精彩的布拉姆斯钢琴作品。我们回头看看齐默尔曼之前推出过的唱片肖邦的作品占据了很大的数量,而对于他本人来讲演奏肖邦无疑是最得心应手,对于布拉姆斯得作品齐默尔曼则较少涉猎,而他在DG公司也只是和伯恩斯坦合作录制过一次《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不过这个录音距今已经有很多年,想必齐默尔曼《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深入的研究才决定录下这个曲目。从这个曲目中我们一如以往地感受到齐默尔曼琴声中的贵气,对复杂的乐句处理轻松自如精湛的技巧可见一班,当然勒图带领下的柏林爱乐也功不可没,无论低回委婉的柔板或是气势磅礴的高潮,都能与钢琴结合得紧密和谐。可以说是一张当代大师擦出火花之力作。 (引用verycd文字)
贝多芬:帝皇钢琴协奏曲 豆瓣
卢比杰拉电台交响乐团 / 伦敦交响乐团
出版发行: 雨果唱片
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帝皇》,本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帝皇”协奏曲》。而事实上,本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帝皇”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帝皇”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本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平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贝多芬自1808年开始着手创作此曲,并于第二年完成。当时由于拿破仑率领法军占领了维也纳,使得本曲迟迟不能上演。据说在法军四处作乱的时节,贝多芬曾遇见法军军官,他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对于战术也像对对位法一样有深入了解的话,非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不可!”直到1811年,本曲才在德国的莱比锡得以首次公演。当时的音乐杂志《大众音乐报》曾这样评价本曲:“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最富创造力、最富想象力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时也是在技巧上最为艰深的一部。”
黄河(钢琴协奏曲) 豆瓣
朝鲜国立交响乐团
出版发行: 吉林民族音像出版社
聆听世界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激情的乐团演奏的黄河;中央电视台录音棚首席录音师李小沛先生,亲自担纲本碟后期母带处理,独一无二的HIFI发烧碟,绝对值得收藏。
朝鲜国立交响乐团演奏鲜为人知,是世界上罕见的全部由男性组成的交响乐团,以演奏以严谨著称,据说演出时乐队全体不看乐谱,动作整齐到如一人演奏,从未错过一个音符。该团使用的乐器价值高达千万美元!据团长介绍,演奏员手里的每把小提琴都超过10万美元。演奏员都是朝鲜高等学府毕业的高材生,绝大多数都到欧洲著名音乐学院深造过,因而许多人都被授予了朝鲜人民艺术家、人民演员、功勋艺术家和功勋演员的称号。正因为如此,他们多次参加了世界著名的国际音乐节,每次都大受欢迎。
据该片制作人张春一(其兄为我国著名作曲家张千一,其弟为号称国宝级音乐大师的张宏光)老师介绍,该片母带来之不易,是他几次亲赴朝鲜千辛万苦才得到,回国后由国内顶极录音师李小沛后期处理,号称可能是史上最佳的《黄河》。不过也有人认为,从演绎上看该乐团对此乐曲的理解尚有一定差距!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2 / Cliburn 豆瓣
Van Cliburn / Kiril Kondrashin
发布日期 2004年9月14日 出版发行: RCA Red Seal
TWO COMPLETE LIVING STEREO LPS ON A SINGLE DISC!

Van Cliburn's history-making gold medal at the first Tchaikovsky Competition in Moscow at the height of the cold war helped his Tchaikovsky Concerto No. 1 to become classical music's first platinum record.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5” 豆瓣
Wolfram Schmitt-Leonardy / Janace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Brillant Classic
刚一听到,我怀疑这碟是不是录错了。坑爹呢!这明明是拉二交!
拉赫玛尼诺夫写过第五钢琴协奏曲吗?当然没有。
改编那些耳熟能详的曲目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把通常四乐章的交响曲改编成三乐章的协奏曲更是如此。熟悉拉赫玛尼诺夫二交的人可能会有诸多的不满,比如谐谑曲乐章和慢乐章的合并势必砍掉一些动听的段落。改变是再创作,也许吃力不讨好。重要的是,你得把它当作一部钢协来欣赏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