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实况录音 - 台北市立国乐团 豆瓣
台北市立国乐团
/
陈中申
…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0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ROI
臺北市立國樂團成立於1979年9月1日,是臺灣第一個專業國樂團。
編制除團長、副團長、指揮外,計有行政人員二十名,團員六十名。
團員們大多翠業於國樂及音樂科系,受過嚴格的中西音樂訓練,素質
整齊,是一個極具實力和潜力的樂團。
首任團長陳暾初先生(任期
1979—1984),二任團長陳澄雄教授(任
期:1984—1991),現任團長王正平博士
于1991年5月接任至今.
臺北市立國樂團音樂活動頻繁:
每年演出近百場.包括定期音樂會,
新作發表會,社區、校際、露天音樂
會以及與戲劇、舞蹈、歌唱等藝術團
體合作。井經常聘請國内外知名指揮
及獨奏家合作演出。
在國際交流方面:1986年7月至
9月間曾兩度赴美國表演。共52天,演
出26場;1987年6月為慶祝美國立憲
兩百周年,再度應邀赴美國巡迴演出;
1992年應纽約文化中心之邀赴美國、
加拿大兩地演出:1994年赴日本福
同、新加坡、深圳、澳門、香港等地
演出,均載譽而歸;1997年10月赴大
陸巡迴演出,並參加第五届中國藝術
節,展現臺灣國樂蓬勃生機:1999年
2月赴美、加巡迴演出,9月赴歐洲巡
迴演出;㈠月赴香港文化中心參加“中
華藝術節”演出,廣受中外人士讚赏。
除了演奏以外,國樂團另有六項
經常業務:
(一) 每年二月至五月策劃“臺
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中國傳統歌、
樂、舞、劇約四、五十場,已成為目
前臺灣國樂界每年最重要的豆會。
(二)每年寒暑期定期舉辦國樂
研習營及作曲研習會,為中國器樂的
傳承及創作盡一份心力,影響深遠。
(三) 1993年開始舉辦的“臺北
市民族器樂協奏大赛”,是目前海内
外獎金及演奏水平最高的比赛。
(四) 每年固定出版錄音帶,目
前已達25辑:音樂會實况選粹6輯;
教學錄影帶《中國的樂器)上、中、下
三卷。此外,精選優秀作品輯印的樂
譜65種、雷射唱片專辑7張。
(五)1985年元月發行的(北市
國樂)月刊,每月除定期報道音樂活
動外,並為關心中國音樂的人士提供了
發表和討論的围地。
(六)國樂團設有三個附屬團體:
青年國樂團、市民國樂團及市國合唱
團,雖為業餘團體,亦經常演出,獲
得頗高評價。
臺北市立國樂團目前擔負起傳
承、教育推廣及提升中國音樂等重要
任務,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團員們
均有此共識,無不戮力以赴,全力配
合樂團的活動及演出,而樂團的水準
更是年年提升,已經成為臺灣國樂發
展的中心。
1.巨龍腾飛
錢兆熹、尹明五作曲
在人類歷史將要進入21世紀的
時刻,中國這條東方巨龍不論在經濟
上和文化上都在腾飛,一掃十九世紀
末為列强侵略的屈辱形象成鮮明對
比。民族交響序曲《巨龍腾飛》就是
表現了一個中國作曲家對跨越世紀的
暢想。
2.剽牛祭 陳中申作曲
本曲是1987年為蘭陽舞蹈團在
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的<邊疆民族
舞蹈》而作,由閻仲玲女士編舞。並於
1989年由上海民族樂團绿製CD,在臺
灣發行。剽午祭是雲南省怒江及貢山
獨龍河兩岸少數民族獨龍族,在過年
節時殺牛拜神的祭典。音樂先以各種
奇特的音響奏出祭典的神秘、肅穆氣
氛,再由主持人祭典的長老帶頭高
喊,众人应和,經過四次的伏拜及喃
喃念詞後展開熱烈的舞蹈(5/4拍節
奏)。
第二段神秘詭异的慢板,以弦樂
顫音及次中音哨呐的號角聲揭開殺牛
序幕,並逐次加强而以殺牛後的人聲呐
喊結束本段。
最後再回到5/4拍節奏,並加以
發展,描寫獨龍族人的舞蹈狂歡,及
分贈牛的情景。
本曲的音樂素材井無抹用獨龍族
的民歌, 全憑作曲家自由想象及創
作,故在風格上並不一定具有獨龍族
的特色。
s。春秋 唐建平作曲
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年代,
也是孔子生活時期。樂曲以這個時代
(公元770年一476年)為音樂素材加
以展開,並以此素材贯穿全曲,樂曲通
過一系列高難度技法,展示了春秋時
期社會急劇變革,風雲際會百家争
鳴,雄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4.易之随想 李英作曲
距今約五千年之前,伏羲氏畫八
卦,它是介於固畫文字之間也是一種
符號,是文字的萌芽也代表一種思
想。這種高深的智慧,是中國哲學(易
經》的起源。八卦從陰陽兩符號,錯
綜配合發生各種變化,來說明宇宙自
然現象和人生的道理。
作曲者從現代國樂的理論概念,
運用不同的音列予以組合,抹自由形式
發展。共分為:混沌、獵、現象、太
極四段,來象征中國古文明之宇宙
觀。在“混沌”中,有鳥鳴、獸吼及
神秘原始的大地之聲。
在“獵”中,由叢林、急川開始,
描寫大地蓬勃生機、人獸打鬥、呐喊
到喜獲獵物的祭舞。
在“現象”中有地、水、雷、火、
山、澤的描寫,最後众現象交會,產
生石破天鶯的效果。
在“太極”中是描寫混沌初開、
大地成形、一片和諧安祥。
編制除團長、副團長、指揮外,計有行政人員二十名,團員六十名。
團員們大多翠業於國樂及音樂科系,受過嚴格的中西音樂訓練,素質
整齊,是一個極具實力和潜力的樂團。
首任團長陳暾初先生(任期
1979—1984),二任團長陳澄雄教授(任
期:1984—1991),現任團長王正平博士
于1991年5月接任至今.
臺北市立國樂團音樂活動頻繁:
每年演出近百場.包括定期音樂會,
新作發表會,社區、校際、露天音樂
會以及與戲劇、舞蹈、歌唱等藝術團
體合作。井經常聘請國内外知名指揮
及獨奏家合作演出。
在國際交流方面:1986年7月至
9月間曾兩度赴美國表演。共52天,演
出26場;1987年6月為慶祝美國立憲
兩百周年,再度應邀赴美國巡迴演出;
1992年應纽約文化中心之邀赴美國、
加拿大兩地演出:1994年赴日本福
同、新加坡、深圳、澳門、香港等地
演出,均載譽而歸;1997年10月赴大
陸巡迴演出,並參加第五届中國藝術
節,展現臺灣國樂蓬勃生機:1999年
2月赴美、加巡迴演出,9月赴歐洲巡
迴演出;㈠月赴香港文化中心參加“中
華藝術節”演出,廣受中外人士讚赏。
除了演奏以外,國樂團另有六項
經常業務:
(一) 每年二月至五月策劃“臺
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中國傳統歌、
樂、舞、劇約四、五十場,已成為目
前臺灣國樂界每年最重要的豆會。
(二)每年寒暑期定期舉辦國樂
研習營及作曲研習會,為中國器樂的
傳承及創作盡一份心力,影響深遠。
(三) 1993年開始舉辦的“臺北
市民族器樂協奏大赛”,是目前海内
外獎金及演奏水平最高的比赛。
(四) 每年固定出版錄音帶,目
前已達25辑:音樂會實况選粹6輯;
教學錄影帶《中國的樂器)上、中、下
三卷。此外,精選優秀作品輯印的樂
譜65種、雷射唱片專辑7張。
(五)1985年元月發行的(北市
國樂)月刊,每月除定期報道音樂活
動外,並為關心中國音樂的人士提供了
發表和討論的围地。
(六)國樂團設有三個附屬團體:
青年國樂團、市民國樂團及市國合唱
團,雖為業餘團體,亦經常演出,獲
得頗高評價。
臺北市立國樂團目前擔負起傳
承、教育推廣及提升中國音樂等重要
任務,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團員們
均有此共識,無不戮力以赴,全力配
合樂團的活動及演出,而樂團的水準
更是年年提升,已經成為臺灣國樂發
展的中心。
1.巨龍腾飛
錢兆熹、尹明五作曲
在人類歷史將要進入21世紀的
時刻,中國這條東方巨龍不論在經濟
上和文化上都在腾飛,一掃十九世紀
末為列强侵略的屈辱形象成鮮明對
比。民族交響序曲《巨龍腾飛》就是
表現了一個中國作曲家對跨越世紀的
暢想。
2.剽牛祭 陳中申作曲
本曲是1987年為蘭陽舞蹈團在
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的<邊疆民族
舞蹈》而作,由閻仲玲女士編舞。並於
1989年由上海民族樂團绿製CD,在臺
灣發行。剽午祭是雲南省怒江及貢山
獨龍河兩岸少數民族獨龍族,在過年
節時殺牛拜神的祭典。音樂先以各種
奇特的音響奏出祭典的神秘、肅穆氣
氛,再由主持人祭典的長老帶頭高
喊,众人应和,經過四次的伏拜及喃
喃念詞後展開熱烈的舞蹈(5/4拍節
奏)。
第二段神秘詭异的慢板,以弦樂
顫音及次中音哨呐的號角聲揭開殺牛
序幕,並逐次加强而以殺牛後的人聲呐
喊結束本段。
最後再回到5/4拍節奏,並加以
發展,描寫獨龍族人的舞蹈狂歡,及
分贈牛的情景。
本曲的音樂素材井無抹用獨龍族
的民歌, 全憑作曲家自由想象及創
作,故在風格上並不一定具有獨龍族
的特色。
s。春秋 唐建平作曲
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年代,
也是孔子生活時期。樂曲以這個時代
(公元770年一476年)為音樂素材加
以展開,並以此素材贯穿全曲,樂曲通
過一系列高難度技法,展示了春秋時
期社會急劇變革,風雲際會百家争
鳴,雄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4.易之随想 李英作曲
距今約五千年之前,伏羲氏畫八
卦,它是介於固畫文字之間也是一種
符號,是文字的萌芽也代表一種思
想。這種高深的智慧,是中國哲學(易
經》的起源。八卦從陰陽兩符號,錯
綜配合發生各種變化,來說明宇宙自
然現象和人生的道理。
作曲者從現代國樂的理論概念,
運用不同的音列予以組合,抹自由形式
發展。共分為:混沌、獵、現象、太
極四段,來象征中國古文明之宇宙
觀。在“混沌”中,有鳥鳴、獸吼及
神秘原始的大地之聲。
在“獵”中,由叢林、急川開始,
描寫大地蓬勃生機、人獸打鬥、呐喊
到喜獲獵物的祭舞。
在“現象”中有地、水、雷、火、
山、澤的描寫,最後众現象交會,產
生石破天鶯的效果。
在“太極”中是描寫混沌初開、
大地成形、一片和諧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