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y.Canyon
らんま1 / 2 DoCo★ファースト 豆瓣
アニメ・サントラ / らんま1/2DoCo
发布日期 1992年10月21日 出版发行: ポニーキャニオン
因“乱马1/2”TV 的播映而组建的团体.由TV中五位重要声优组成.“DoCo”名字的由来.是模仿偶像团体“CoCo”.并将首字字母"C".改为下一个"D".
虽然组建团体可能出于公司的宣传或其他偶然原因。不过DoCo的成员在演唱中用着各自的方式表现着自身的特点。有的是抒情的演唱,有的是为了配合“乱马”的人物角色而特意的夸张表现。对于DoCo团体自身而言,虽然成员都不是专业的歌手,但对于声音及演唱方面而言,由于每个人都是有着丰富的配音表演经验,对于声音的控制及掌握也是很独特,很有特点的,演唱的歌曲当然也会很好听...
其实DoCo当初在日本也是很强的团体哟~
团体成员:
林原めぐみ
日高のり
井上喜久子
高山みなみ
佐久间レイ
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曲/波西米亚随想曲/谐谑曲 豆瓣
斯维特兰诺夫 Evgeny Svetlanov / 俄罗斯(苏联)国家交响乐团 Russian(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Canyon
ロシアの巨匠スヴェトラーノフが、手兵ロシア国立響と残したラフマニノフ交響曲全集からの分売。演奏される機会の少ない交響曲第1番をラフマニノフ演奏の第一人者の指揮で楽しむ。
1894年,他的第一次个人音乐会取得成功。在这段时间里,他对朋友彼得的妻子,有吉普塞血统的安娜产生了爱情,写了《波西米亚随想曲》献给彼得。
1895年,他创作完成了D小调第一交响曲。这部作品在1896年的俄罗斯交响音乐会上首次公演。当时的指挥格拉祖诺夫擅自删去了一些片段,并在配器上越厨代庖。当演出进行到最后几小节时,拉赫玛尼诺夫从音乐厅逃了出来,无助的在街头徘徊,陷入悲愤与绝望之中。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把他的作品归为“第九流”,嘲讽声接踵而至。这件事在拉赫玛尼诺夫心上投下了阴影。
第一号交响曲是拉赫玛尼诺夫22岁时的作品,并不十分成熟,但其中已隐藏着他的个性特色,如夫幅度的起伏、充满表情的倾诉等。该曲为D小调,OP.13,作于1895年,1896年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共4个乐章:1.最缓板导人部,转主部不太快的快板,奏呜曲式。导入部动机贯穿始终,进入主部后,在弦乐轻快的节奏下,单簧管呈示第一主题,若干动机作小发展后,转为中板,在发展小提琴的曲调下,双簧管呈示第二主题。发展部仍以第一主题为中心.经自由变化的再现部后,以第一主题变形而成的音型,精练后构成尾声。2.,}气勃勃的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据第一乐章导人部动机构成短小导人部后,第一小提琴奏回旋曲主题.A—B—A—C一A—B—A结尾结构。3.小广板,三段体仍由曲首动机导人.单簧管呈示第一主题,按双簧管、长笛、第一小提琴的顺序承接,构成极富表情的优美旋律。第二主题由圆号切分音与弦乐动机构成纠缠.成为中段核心。4.热烈的快板,D大调,三段体。导人部仍以曲首动机为主导.进入主部后,据导人部曲首动机而成的丰题.纠缠前各乐章因素,多姿多彩地展开。中段用第二、第三乐章出现过的素材作各种发展,第三段为主部再现,结尾处回想第一主题,通过力度与色彩变化来作收束。
大时代经典 豆瓣
朝比奈隆 Takashi Asahin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8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Pony Canyon
古典音乐的天地里包含大量雅俗共赏的名曲,凡是有耳朵的,毋须经过学习就能从中得到乐趣,乃至心灵的滋养。《大时代》拣选的曲子,每一首都十分动听,也甚流行。不是吗,你敢说自己未听过被形容为命运叩门的“登登登凳”?(贝多分第五交响曲的首乐章)。本碟还有浪漫的《金与银》圆舞曲和《蝙蝠》序曲,生鬼的《鸡脚上的小屋》与《匈牙利舞曲》,气象万千的《新世界》交响曲乐章和巴赫最著名的管风琴《托卡塔》曲,澎湃的《基辅大门》,令听者血脉喷张的《斗士蒞临》进行曲,雋永深情的卡农曲,等等,实在美不胜收。
拣选的录音版本当中,不少是由闻名遐尔的捷克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的。而由元老级指挥家朝比奈隆指挥的大阪爱乐团,是连欧洲乐评也赞好的劲旅。
Canyon Classics的24bit录音,经最先进的HRCD 24bit DSP Maslcring处理后,音色丰满壮丽,堂音十分丰富,空间感庞大,声音的细致密度与重量感具皇者气派,听得人意气风发,《大时代》不是浪得虚名的!
HiFi音响主编;刘志刚
宇野功芳布8 豆瓣
宇野功芳 / 新星日本交響楽団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2年8月21日 出版发行: Canyon Classics
Anton Bruckner (1824-1896)
Symphony No.8 in C minor (ed. Nowak)
Disc 1
1. 1 mov. Allegro moderato (16'58")
2. 2 mov. Scherzo. Allegro moderato (15'41")
Total 32'44"
Disc 2
1. 3 mov. Adagio. Feierlich langsam; doch nicht schleppend (23'37")
2. 4 mov. Finale. Feierlich, nicht schnell (25'34")
Total 49'15"
Shinsei Nihon Symphony Orchestra
Koho Uno, conductor
Recording Date: 9 Apr. 1992
Recording Location: Suntory-hall, Tokyo
斯维特兰诺夫指挥苏联国交:柴可夫斯基第二交响曲[东京现场版] 豆瓣
斯维特兰诺夫 Evgeny Svetlanov / 俄罗斯(苏联)国家交响乐团 Russian(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Canyon
☆ 为纪念俄国指挥家史维特兰诺夫八十冥诞而发行的三十五份史氏生前录音作品之一。
☆ 史维特兰诺夫指挥的柴可夫斯基则一向被视为仅存的浪漫式俄国风格!
柴可夫斯基一共写有七首交响曲,但其中只有第一到第六号交响曲被视为正式作品,另一部曼符礼交响曲则被视为交响诗作品。其中最后三首交响曲是在他人生最艰苦的时期所创作的。第四号交响曲,被柴可夫斯基视为他和梅克夫人的交响曲,因为这是他特别为梅克夫人所写的。第五号交响曲也在描述命运,但却没有第四号那么表面化,而是深入到潜意识的底层去了。第六号交响曲「悲怆」在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八日首演完九天后,柴可夫斯基就过世,如今我们已经可以证实,他的死因是因为与一位俄国贵族有染,而被下令自杀以避免事端扩大。第二号交响曲呈现出柴可夫斯基受到白辽士影响的痕迹,但明显的地方则在柴氏引用俄国民谣的手法。他以各种不同的技巧来装点这些民谣,尤其是在终乐章里,他不断地反复乌克兰民谣「鹤」一曲的主题,再以管弦乐法和动机发展将此主题不断地变形,把交响曲作曲法发展到极致。第一号则因为冷冽的气氛而有「冬之梦」的标题。柴可夫斯基自承虽然此作中诸多不成熟,却是他最爱的一阙。
史维特兰诺夫指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交响曲,不同于市面上使用Melodiya 1967年录音版本,而是于1990年东京现场演奏版本。这份录音是华纳古典计划纪念史维特兰诺夫八十冥诞而发行的三十五份史氏生前录音作品之一,这位刚在2002年过世的俄国指挥家,生前最后一个职位是俄国总理普丁手下的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而他指挥的柴可夫斯基则一向被视为仅存的浪漫式俄国风格。
斯维特兰诺夫指挥苏联国交: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冬日梦幻”[东京现场版] 豆瓣
Evgeny Svetlanov / Russian(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8月21日 出版发行: PONY CANYON
☆ 为纪念俄国指挥家史维特兰诺夫八十冥诞而发行的三十五份史氏生前录音作品之一。
☆ 史维特兰诺夫指挥的柴可夫斯基则一向被视为仅存的浪漫式俄国风格!
柴可夫斯基一共写有七首交响曲,但其中只有第一到第六号交响曲被视为正式作品,另一部曼符礼交响曲则被视为交响诗作品。其中最后三首交响曲是在他人生最艰苦的时期所创作的。第四号交响曲,被柴可夫斯基视为他和梅克夫人的交响曲,因为这是他特别为梅克夫人所写的。第五号交响曲也在描述命运,但却没有第四号那么表面化,而是深入到潜意识的底层去了。第六号交响曲「悲怆」在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八日首演完九天后,柴可夫斯基就过世,如今我们已经可以证实,他的死因是因为与一位俄国贵族有染,而被下令自杀以避免事端扩大。第二号交响曲呈现出柴可夫斯基受到白辽士影响的痕迹,但明显的地方则在柴氏引用俄国民谣的手法。他以各种不同的技巧来装点这些民谣,尤其是在终乐章里,他不断地反复乌克兰民谣「鹤」一曲的主题,再以管弦乐法和动机发展将此主题不断地变形,把交响曲作曲法发展到极致。第一号则因为冷冽的气氛而有「冬之梦」的标题。柴可夫斯基自承虽然此作中诸多不成熟,却是他最爱的一阙。
史维特兰诺夫指挥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交响曲,不同于市面上使用Melodiya 1967年录音版本,而是于1990年东京现场演奏版本。这份录音是华纳古典计划纪念史维特兰诺夫八十冥诞而发行的三十五份史氏生前录音作品之一,这位刚在2002年过世的俄国指挥家,生前最后一个职位是俄国总理普丁手下的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而他指挥的柴可夫斯基则一向被视为仅存的浪漫式俄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