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散文
身份的焦虑 豆瓣
Status Anxiety
7.7 (4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陈广兴 / 南治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4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例外 豆瓣
5.8 (10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译者: 有2012年7月2印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6
最美好的记忆都和电影有关
九年之后,毛尖第二本影评合集
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
皮里阳秋的机锋
烂片当道的时代
我们更需要毛尖的文字
毛尖以《非常罪非常美》定义了影评作为一种文体之后,转而寻求突破,她在报纸专栏上用文化批评的方式写电影,在文学杂志上用随笔杂感的方式写电影,在评论刊物上用半论文的方式写电影。《例外》便是她突围后的集合,亦是她的第二本影评专辑。
在这个全民影评家的时代,一个专业影评人,除了表明更能骂以外,还有什么呢?为了这个寻找这个“还有什么”,毛尖有意改变了写作风格。常常会有读者跟她提意见,说现在文章没以前的好看,中心思想是,从前比较腐朽,如今比较健康。这种“健康”,是好还是不好,读者看完文章自有说法。不过,如果没有了毛尖的文字,我们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尤其是这个烂片当道的年代,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毛尖的文字。
都说我偏爱毛尖疼惜毛尖:她的文字确实有品有格。人品优劣蒙不了人。文品高低看仔细了也蒙不了人。——董桥
毛尖笔下不时令人眼前一亮的比喻,加上皮里阳秋的机锋,每回都不禁忆起当年最爱看的Pauline Kael;因为看完烂片的郁闷,一读她的尖酸辛辣,不无化解之功。——郑树森
凡事皆有例外,但毛尖的电影文字例外没有:每篇都掷地有声,埋藏的笑弹等待你的幽默感去引爆。——迈克
我与地坛 豆瓣
9.1 (42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9
《我与地坛(纪念版)》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两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39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从前 豆瓣
作者: 董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散文大家董桥说,文字是肉做的。
本书收录董桥所作忆旧小品散文近三十篇,他顺着营造小说的敏感追寻走过的从前,人事、书事、情事,丝丝缕缕,惹人情思,抒发对中国文化无尽的乡愁。语言精细、凝练、隽永。
作者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卓越的见识和品位,浅墨淡彩勾描前尘影事,对于笔下那些堪称“骨董”的人,董桥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对“从前”深深的相思。
哥伦比亚的倒影 豆瓣
8.3 (53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1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爵士乐群英谱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 绘者 [日] 和田诚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9
村上春树与和田诚都是超级爵士乐迷。在这本《爵士乐群英谱》中,两人让26位当代美国爵士乐好手得以聚首于一册群英谱之上。和田诚的26幅画优雅浑成,大巧若拙,村上的文字亦是精彩绝艳。
立春前後 豆瓣
作者: 董橋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2 - 2
這是董橋2011至2012年最新寫成的隨筆,隨筆越寫越像小說。
自序:
……………………………………………………………………………………………………………………………………这个苦衷我懂,李侬也懂。收到保暖套我格外思念她:一针一线都是心,难为她牵挂这边的阴晴圆缺。1997年到2012年我写了十几二十本书,李侬不谙中文竟嘱我每出版一本给她寄一本,书架一角渐渐摆满了一整排,说是为老朋友的心血存个念想。相交四十年,我看着这位异国知己成长,风雨人生,匆匆寒暑,戴立克偶然英译了我的一些文字,李侬每读一篇都劝戴立克接着翻译,说是弄一本英译选集纪念我的英伦岁月也好。戴立克是老派英国人,译笔乍看很像吉辛的《四季散墨》,他嫌有些中文词意英文译不出神髓,生怕不小心露出林语堂英译常有的瑕疵,情愿选些适合迻译的篇章才译。转眼我老了,戴立克也老了,年轻时代一起玩的朋友只剩李侬还保得住天生的妩媚旷代的风韵。“英伦风华都留在你鬓发间那枝粉彩瓷簪上了,”戴立克说,“老董再写十篇《丽人行》也抵不过灯火阑珊处的一个回眸!”戴立克措辞温秀,李侬横波嗔了他一眼更温秀。世间还是游戏好。
文章也是游戏好。Christopher Morley说小说家吉卜林纵然写的是榴弹大炮的故事,字里行间铺排的倒是献给珍·奥斯汀的深情颂辞,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报上专栏说到头来莫利谁都不记得,吉卜林的书倒流传不衰,1907年还成了英国第一位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吉卜林诗歌里皱着眉头鼓吹的“白人大任”(the white man's burden)人人似乎淡忘了,他的《丛林故事》和《吉姆》反而记得,我的小孙子还在读,1894年初版,一百一十八岁的老书了。老书好看的真多,比好看的新书多。宋元明清不必说,老民国许多残卷如今翻翻书香依然很浓。从前我在伦大亚非学院图书馆读过周作人一本《立春以前》,封面清雅得要命,几十年来想买一本那个初版本至今没找到。壬辰龙年立春是农历一月十三阳历二月四日,我的新文集既是立春前后出版,书名就叫《立春前后》也许比周作人的《立春以前》更见韵致。老一辈人说“立”乃开始,“春”乃蠢动,一立了春,百草苏醒,一片吉庆:人老了多些吉庆好。
目送 Goodreads 豆瓣
目送
8.0 (490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野史杂闻 豆瓣
作者: 黄苗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作者几十年来走南闯北、四处游逛;读书杂博,兼收并蓄,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攒了一肚子故事,厚积薄发,将帝王将相的作为、文人雅士的逸事、古今中外的趣闻,一一注入笔端,不仅涉笔成趣,且有深意存焉:对最具史传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正史野史都可明辨是非善恶,杂闻杂说皆能透视世道人心。
今朝風日好 豆瓣
作者: 董橋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7 - 7
「今朝風日好, 或恐有人來」, 這是生活的期望, 也是生活的美好。董橋的散文, 終於變成我們香港人的自豪, 也成為我們習慣享用的精神糧食, 我們樂於讀一篇美好的文字, 如濟慈的開篇的千古詩句 ”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美的事物確然常常給我帶來歡愉;美的事物一旦歸我擁有,那份歡愉確然更是無盡的歡愉了。
所以我們盡力把書做好, 皮面, 燙金, 精裝, 不只是因為迷戀裝幀之美, 更是因為 ”At a time when the Internet is so powerful, making book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正因為網絡無遠弗屆, 圖象繽紛刺激, 文字才更顯示真正的迷人魅力。閱讀一本書是一次美的歷程。
退步集 豆瓣
8.2 (130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退步集》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自云“退步”,语涉双关,也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问。
稻草人手记 豆瓣
9.1 (41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3
本卷收录散文16篇,其中大部分文章记述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上的生活。
《稻草人手记》笔调幽默,点点滴滴尽述生活情趣,一个率性女子不加矫饰的灿然风貌跃然纸上,令人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掩卷长叹。
万水千山走遍 豆瓣
8.8 (20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4
《万水千山走遍》内容为:三毛一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万水千山走遍》主要记录了她在中南美洲和祖国大陆的游历见闻和感受,作为读者,我们不妨跟随她的脚步,也做一次纸上的旅行。
梦里花落知多少 豆瓣
8.6 (42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4
本卷收录散文24篇,记述了荷西过世后三毛的生活。
《梦里花落知多少》记述了荷西的意外去世给三毛生活带来的变化,平静的语调掩藏不了死别的伤痛,哀恸过后的坚强,让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丽。
撒哈拉的故事 豆瓣
9.3 (50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3
收录散文19篇。记述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这部散文集发表出版后,因其风趣自然的笔触、热情感恩的心灵和诚挚悲悯的情怀,风靡全球万千的中文读者。
浮生六记 Goodreads 豆瓣
浮生六記 [Fú Shēng Liù Jì]
8.6 (178 个评分) 作者: (清)沈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1
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