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鹤子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 豆瓣
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 吴咏梅 2022 - 10
【编辑推荐】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东京大学硬核教授上野千鹤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首版于1994年,当年即获得“三得利学艺奖”(相当于日本的“年度最佳图书奖”),其首文“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是其获奖的主要原因,也是这本书的核心和重点。增订版2020年出版。与首版相比,增订版在第一章增加了两节,分别为“家庭的临界点:以看护力量的分配公正为核心”“家庭:过载的方舟”;第四章增加了一篇附论:“战后批评的嫡子”;书后增加的一篇“自著解题”(即作者说明),从当下回看当年的文章和观点,更看出当年文章的前瞻性。
【内容简介】
在家庭形态日益多样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高呼“家庭”走向了解体。
究竟,何以为家?是不论远近无从选择的血缘,还是一屋几人三餐四季的共同生活?与其说“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应该说更多存在于每个人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amily Identify)中,也就是每个人的心理认同和个人选择。对在血缘、种族、婚姻等界限之外的亲密关系的形容,常常说“像家人一样”,也就是个人的心理认同。
从家庭到“像家庭一样”,家庭的临界点在哪里呢?
此外,作为从充满社会竞争压力的公共领域“逃脱”出来的私人领域,在性别视角下,家庭,仍充斥着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压迫结构。
依赖性成员(老幼)的存在是不是使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看护老幼,为什么成了主妇们的“天职”?家务为什么成了女性的“强制劳动”?在家务这种无偿劳动未曾减轻的前提下,女性进入职场,真的是获得了平等和解放吗?当一个个疑问提出时,作为“爱的共同体”的家庭的盖子,也就被揭开了。
始于极限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Goodreads
往復書簡 限界から始まる
8.9 (328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铃木凉美 译者: 曹逸冰 新星出版社 2022 - 9 其它标题: Letters Between Chizuko Ueno and Ryomi Suzuki
“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

历时一年,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

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

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

⚡上野千鹤子继《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后又一力作,首次坦诚从未透 露的过往

一个总能犀利切中要害的人,或许也曾被自己的刀锋所伤。上野坦言“我也走过了充满羞耻和失败的人生”

·

⚡恋爱与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围绕12大主题聊透女性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困境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她们迷茫,她们反抗,她们故作坚强实则遍体鳞伤

·

⚡性别对立时代的希望之作:“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在女性主义遭污名化的当下,上野千鹤子予以强力回击:“我无意说‘反正男人已经无药可救了’。

·

⚡话题之作,横扫日本图书市场,“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人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小说家花房观音诚挚推荐:“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作家本岛理生盛赞:“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

·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四十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

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铃木凉美的文字,一面极其冷静地自我分析,一面又混杂着活生生的真心话,隐现着无法否定的感情。——作家岛本理生

上野千鹤子解体了铃木凉美,也使得她得以摆脱母亲和男人的手,开始作为一个人生存。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向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女性伸出的双手。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小说家花房观音

从头到尾,我就像被钝器击中了一般。仿佛有人揪着我的衣领说,“喂!别给我装作没看见!”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女性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亚马逊读者

我深感女人生存如何艰难。即便如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身为女人果然还是一种福音。——国际政治学家三浦瑠丽
2023年2月7日 已读
“恐弱”的概念很有启发性。上野抽丝剥茧地和铃木讨论她的观念细处,从“不承认是受害者”谈到“是着眼结构还是回归个体”,都很有信息量。细读她们选择求学研究的初衷,真有些让人火冒三丈:一个来自医生家庭,一个来自学术家庭,却两个人都是“一不留神”做了研究,还获得了成就。上野本着逃避就业去研究,一开始只想当小巷酒馆老板娘;铃木更是秉着一副中二叛逆的态度获得了多数的成就基础,观念走偏了,身心受伤了也能遇上靠谱的前辈真诚切磋。讨论让我想再读一遍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上野提到的许多日本文学也很有意思。铃木提了一嘴鬼滅之刃里为了照顾家人变成鬼的孩子到底是谁?是不是她记错了?
上野千鹤子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铃木凉美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家父长制と资本制 ― マルクス主义フェミニズムの地平
9.1 (210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邹韵 / 薛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3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 豆瓣
作者: [日本] 上野千鹤子 译者: 吴咏梅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本书入选的基本都是90年代以后出版的最新学术著作,在日本学术界均有很好的定评,甚至是学术畅销书。在类别上也涉及了社会学的多个分支,如社会学理论、家庭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社会经济研究、性差研究、城市研究等等。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16年9月30日 已读
上野在社会男女不对称关系中引入主客体分析,详细拆解女性歧视、同性恋憎恶甚至男性身体厌恶的心理来由,透视了性欲的社会文化意味。性别歧视来自男权制的主体概念(控制),甄别这种逻辑或是消解歧视的起点。论证稍显散漫,也没有及时讨论部分新现象。分析不讨喜不温软,对读者不友好,上野招招见血,甚至让人怀疑人类的喜乐欢愉,是如何低劣可怜。
上野千鹤子 女性主义 女性研究 女权主义 心理学
裙子底下的劇場 豆瓣
作者: 上野千鶴子 译者: 洪金珠 時報出版
上野千鶴子在《裙子底下的誘惑》一書中,特別強調了女人內褲不只是對男人性訴求,也有滿足自戀的功能。她認識男人無法理解女人對自己身體執著的自戀,若非如此,種類那么繁多的內褲是怎么被消費的?“在沒有觀眾的裙子底的劇場,是唯有女人的王國。若不知女人對自己身體有自我形象特權式的自戀,是無法了解女人內褲之謎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变老 豆瓣 Goodreads
ひとりの午後に
作者: [日本] 上野千鹤子 译者: 许岚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 1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当子女已经独立,拥有自己的人生,丈夫或者妻子又先你一步离去,独留你一个人静坐在午后的阳光下;又或者,你本就是孑然一身,这样的日子,你要如何自处?也许,孤独并不能代表你的心境,也许,你甚至对这样的日子怡然自得?本书作者就是这样一个逐渐年华老去的独身女人,以学者的睿智和理性将人生的回忆以及一个人的生活娓娓道来,讲述着自己对人生微苦的领悟,将这些点滴汇聚成一篇篇细腻的随笔,送给热爱生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