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The Gentrification of the Internet 豆瓣
作者: Jessa Linge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21 - 4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battleground. Although it was unlikely to live up to the hype and hopes of the 1990s, only the most skeptical cynics could have predicted the World Wide Web as we know it today: commercial, isolating, and full of, even fueled by, bias. This was not inevitable. The Gentrification of the Internet argues that much like our cities,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gentrified, dominated by the interests of business and capital rather than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who use it. Jessa Lingel uses the politics and debates of gentrification to diagnose the massive, systemic problems blighting our contemporary internet: erosions of privacy and individual ownership, small businesses wiped out by wealthy corporations, the ubiquitous paywall. But there are still steps we can take to reclaim the heady possibilities of the early internet. Lingel outlines actions that internet activists and everyday users can take to defend and secure more protections for the individual and to carve out more spaces of freedom for the people—not businesses—online.
浪潮之巅 豆瓣 Goodreads
8.6 (136 个评分) 作者: 吴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 8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从一百年前算起,AT&T 公司、IBM 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资本,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公司,等等。
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信任代理 豆瓣
作者: [美]克里斯·布罗根 译者: 缪梅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8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构筑网络影响力的书。在本书中,两名社交媒体的老兵将告诉你如何开发互联网的潜力,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力量,由此构筑你的品牌影响力、品牌知名度以及从中获利。互联网已经毫无疑问地改变了我们做生意的手法,对于市场营销来说尤其如此。尽管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自己的消费者,但他们却不像以前那么情愿倾听市场营销及广告的那一套说辞。今天,最值钱的货币不是美元,而是信任本身。如果你的公司不知道如何驾驭这个新市场,那么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会远远超出你的市场营销信息所能做到的地步。
产品经理的20堂必修课 豆瓣
作者: 徐建极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9
《产品经理的20堂必修课》以作者八年的产品经理工作实践为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结合丰富的实例的方法,全面地总结了作为一名互联网产品经理所应掌握的知识。
《产品经理的20堂必修课》分为三大部分。
讲产品:深入剖析互联网产品成功的要素,分别从需求导向、简单原则、产品运营、战略布局等维度,分析如何让产品在残酷的互联网竞争中脱颖而出。
讲方法:着重分析优秀的产品团队运作的工作方法和程序,详细介绍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分析用户需求,如何通过制作流程图、制作产品原型、撰写BRD、撰写PRD 等方法,将抽象的产品需求具体化,以及如何做好项目管理,推动产品需求的快速实施。
讲技能:总结了产品经理开展日常工作的一些实用经验和技巧,包括如何用结构化发散 思维解决问题,如何提升产品创新的效率,如何和团队成员高效沟通,如何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 。
删除 豆瓣
Delete: The 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
7.0 (6 个评分) 作者: [英]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译者: 袁杰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 1
《删除》讲述了遗忘的美德,为读者展现了大数据时代的取舍之道。
《删除》从大数据时代信息取舍的目的和方法分别诠释了“被遗忘的权利”。维克托首先回溯了人类追寻记忆的过程,之后提出数字技术与全球网络正在瓦解我们天生的遗忘能力。对此,他考察了促进遗忘终止4大驱动力——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访问。之后,他提出了当前数字化记忆的两大威胁——信息权力与时间,并给出了应对威胁的6大对策——数字化节制、保护信息隐私权、建设数字隐私权基础设施、调整人类的现有认知、打造良性的信息生态、完全语境化。最后,他提出了一种应对数字化记忆与信息安全的极有可能的关键对策——给信息设定存储期限。
《删除》开启了一场 “互联网遗忘运动”,让我们始终记得遗忘的美德。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信息人类该如何取舍,怎样才能构建一个积极而安全的未来。
《删除》讲述了遗忘的美德,为读者展现了大数据时代的取舍之道。数字技术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权利,它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facebook上照片会被网络永远铭记,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职业发展;Google记得所有我们搜索过的信息和时间。数字王国记住了那些有时最好被遗忘的信息。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就是把有意义的留下来,把无意义的去掉。只有理解了在大数据中,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判断这种需要,才能举一反三地明白到底为什么要去掉那些不需要的。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科学》《自然》等著名学术期刊最推崇的互联网研究者之一,“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拥有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个互联网研究重镇任教的经历。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作序倾情推荐。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淼、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大卫•克拉克、国际著名信息隐私权专家保罗•施瓦茨、斯坦福大学互联网与社会中心创办人劳伦斯•莱斯格、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菲利普•埃文斯 联袂推荐
《删除》一经出版,即获得美国政治科学协会颁发的“唐•普赖斯奖”,以及媒介环境学会的最高荣誉“马歇尔•麦克卢汉奖”,同时受到《连线》《自然》《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各大权威媒体广泛好评。
《删除》洞见了“被遗忘的权利”,探索了大数据时代人类该如何构建积极而安全的未来。
信息乌托邦 豆瓣
作者: 桑斯坦 译者: 毕竞悦 法律出版社 2008 - 10
我们被无限的媒体网从四面包围,如何能够确保最准确的信息脱颖而出、并且引起注意?在本书中,凯斯•R. 桑斯坦对于积蓄信息和运用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人类潜能,展示了深刻的乐观理解。
在一个信息超负荷的时代里,很容易退回到我们自己的偏见。人群很快就会变为暴徒。伊拉克战争的合法理由、安然破产、哥伦比亚号航天载人飞机的爆炸——所有这些都源自埋于“信息茧房”的领导和组织做出的决定,以他们的先入之见躲避意见不一的信息。领导者和普通人如何能够挑战思想偏狭的决策,接近人类知识的总量?
许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令人震惊的分享和聚合信息的新方法有助于公司、学校、政府和个人不仅获得、而且创造不断增长的准确的知识。通过不断激动地自动修正数据,覆盖了从政治、商业计划到体育运动、科幻文化的维基,积聚并精炼着信息。开放资源软件使得许多人参与到科技发展之中。预测市场聚合信息,允许公司(从计算机制造商到好莱坞工作室)做出关于产品投放和职位空缺的更优决定。桑斯坦证实了,人们如何能够消化聚合的信息,而不必遭受信息爆炸之痛——何时以及为何新的聚合技术是如此惊人的准确。
在一个正见和八卦日益难分伯仲的世界里,许多头脑聚在一起上网的努力可能会提供最好的通向信息乌托邦之路。
网络共和国 豆瓣
作者: [美] 凯斯·桑斯坦 译者: 黄维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6
本书主要讨论网络中的民主问题。网络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随时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我们也随时可以与别人联系,那么网络技术是不是就是民主的福音呢?作者回答说不,他认为通过网络人们更容易获得的是自己喜欢的信息,而拒绝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信息,事实上人们得到的是窄化的信息,很多的网站也不和与自己立场相反的网站链接。而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的环境中,信息应是多元的并且不是我们事先选择的,在其中我们还拥有一些共同的经验,例如公园和街谈巷议。作者认为信息的窄化其结果是社会会趋于分裂,各种仇恨群体更容易相互联系和影响,也更容易对社会发动攻击。作者认为政府应积极介入以提供一个多元的信息环境。
本书译文质量较差。
当下的冲击 豆瓣
作者: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 (Douglas Rushkoff) 译者: 孙浩 赵晖 中信出版社 2013 - 10
这是一个并不符合人本能的社会……
为什么我们不应该更注重生活的质量而非速度?
为什么我们不用面对面的交流代替冷冰冰电脑屏幕上的文字代码?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选择一个虽然有缺陷但有血有肉的人类社会,而非一个虽趋于完美但冷漠的数字世界?
在当下的冲击面前,你正变得越来越弱智:你没有了自己的独特空间,你过多地相信真人秀节目,你成了数字化产品的奴隶并得了数字化精神病,你的生物钟也被打乱。你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把你未来可能挣到的钱压缩到了当下的时刻。社会的叙事结构已经崩塌,品牌宣传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以前我们是在机器上工作,如今我们变成了数字机器。所有的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当下的冲击已经无处不在。你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