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武则天(修订版)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蒙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5
这是一个大气磅礴的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她的智慧和韬略,令男权社会的须眉俯首称臣。她是怎么样从唐太宗的才人变成唐高宗的皇后的?她为什么要突破人伦的底线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女?她怎么能够在一个千百年来都由男人统治的世界里,成为一代女皇?她的大周王朝如日中天,怎么又会及身而止,不能传之后世?她推翻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王朝,为什么李唐的子孙又始终对她尊奉有加,把她当做自己的皇帝?一千三百年来,她是历史也是传奇,她的历史功过,犹如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后人评说。
2021年7月28日 已读
在父权制度极盛之世,如武曌一样渴望高程度实现自我的女性只能以更强横、暴烈之势重复父权的逻辑。考虑到她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真只感到悲哀。古代史通篇相砍,要找到些许人性光辉实在极难。
传记 历史 武则天 蒙曼
Notorious RBG 豆瓣
8.5 (13 个评分) 作者: Irin Carmon / Shana Knizhnik Dey Street Books 2015 - 10
2020年12月27日 已读
I would regard the depiction of RBG's daily life as the funniest part of the book. Something like she performed two clerks's wedding ceremony,using words'by the power vested in me by the US Consitution',doing gym in Classical music or news.我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她的话,不要让愤怒、憎恨消解了自己心中的力量。Choose your fight!
RBG 传记 历史 原文 哲学
汉娜·阿伦特:活在黑暗时代 豆瓣
Hannah Arendt: A Life in Dark Times
6.9 (9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妮·C·海勒 译者: 张乐腾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2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是最天才又最具挑衅性的声音之一,有人称赞她是智者,有人谴责她是骗子。阿伦特也是一个充满内心矛盾的女人,纽约著名传记作家安妮·海勒,用快节奏又全面的方式,描述了她内心矛盾的来源和她的最大成就,从混乱的童年,到她所谓“有意识的贱民”阶段——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不会“因为社会的不认可,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不会为了赢得认可而“不惜一切代价”。
本书是海德格尔《黑色笔记》(2014年)首次爆炸性出版后,他在笔记中大放的厥词,以及他和阿伦特复杂的情人关系,都在本书中做了更新,令读者对阿伦特的认知更多一层晕眩和唏嘘。
2020年11月30日 已读
“她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刺入她的灵魂,生根,孤绝尘封。”—以阿伦特最争议的事件开篇既大胆又直率,文字平实坦荡,一口气读完了。
传记 回忆录 政治 政治哲学 政治学
My Life in Red and White 豆瓣
作者: Arsene Wenger W&N 2020 - 10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world-renowned and revolutionary football manager Arsène Wenger tells his own story. He opens up about his life, sharing principles for success on and off the field with lessons on leadership, and vivid tales of his 22 years managing Arsenal to unprecedented success. There, Wenger won multiple Premier League championships and a record number of FA Cups, and his teams included the Invincibles of 2003-2004 and a record-breaking undefeated 49-match run. He popularised an attacking approach and belief that the game should be entertaining but he also changed the attitudes of British football fans towards players' diet, fitness and coaching methods - and towards foreign managers too.
In My Life in Red and White, Wenger charts his extraordinary career, including his rise in France and Japan where he managed Nancy, Monaco and Nagoya Grampus Eight (clubs that also play in red-and-white, like Arsenal!) to his 22 years at the helm of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club from 1996 onwards. He describes the unrest that led to his resignation in 2018, and his current role as Chief of Global Football Development for FIFA. He offers studious reflections on the game and his groundbreaking approach to motivation, mindset, fitness and football that was often beautiful to watch.
This book is a must-read for not only Arsenal fans but football fans everywhere, for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leaders, and anyone seeking the tools for success in work and life. It will illuminate the mystique surrounding one of the most revered and successful manager's life story, strategy and vision in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sport.
2020年11月30日 已读
I’m really fascinated by his personality.Even now he is still being protective to cover for the owners,boards and players who are being the crowds that consistently hurt him. He still refuse to expose them.I hope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is club never drop the values that Arsene holds.I hope Arsene enjoy his new life with or without football.Merci.
Arsenal ArseneWenger 传记 体育 原文
A Life Beyond Boundaries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Benedict Anderson Verso 2016 - 4
An intellectual memoir by the author of the acclaimed Imagined Communities
Benedict Anderson is one of the leading historians of nationalism and Southeast Asia. His seminal book Imagined Commu-nities has chang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he reason why people live, die and kill in the name of nation-hood.
Born in China, Anderson spent his childhood in California and Ireland, was educated in England and finally found a home at Cornell University, where he immersed himself in the growing field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After field work in Indonesia, Thailand and the Philippines, he was banned from Suharto’s Indonesia for disput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 1965 coup. In his memoir, he brings to life the intellectual formation of a life spent open to the world, resisting the easy comforts of imagined homes: the joys of learning languages; the importance of field work;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Left upon global think-ing; and the satisfactions of teaching.
2020年8月10日 已读
Ben老师的传记没有无聊的时地线性回忆,满是学术思路回顾、反省,对学术界规范、状况的批评。这些话题被这头狡猾又诙谐的“粉牛”穿插起各类笑料段子予以讲述,显得轻松好玩又有料(一个名额给老鼠一个名额给拉康真笑死我)。年迈名盛之际还能深刻反省imagined community的思路缺陷也是难能可贵。Frogs of the world unite!
人类学 传记 历史 原文 回忆录
权力之路 豆瓣
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 The Path to Power
作者: [美] 罗伯特·A.卡洛 译者: 何雨珈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 5
《林登·约翰逊传》由两次普利策奖及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赢得赞誉无数的著名作家罗伯特·A.卡洛撰写,其作品已成为美国两百多所高等院校必读书。
本书详实记录了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一生,是了解20世纪美国政治、历史的必读书。作者研究40余年,耗时10年写成此书,被誉为“大师级的作品,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传记”。
第一部《权力之路》,内容截至一九四一年。
林登·约翰逊出身于美国最偏僻落后的地区之一,穷困潦倒,所受的教育平凡无奇,但年仅三十二岁,就已登上国家权力舞台,不仅在国会占据一席之地,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自己的选区,被视为“洞察人心,具有极强领导力,操纵立法的天才”。
三十二岁的约翰逊,其一生的主要套路已基本建立,并清晰地显露出来。他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天赋,以金钱为杠杆来撬动政界,获得权力源泉。他为自己清楚地寻找到一条通往权力的道路,并无所不用其极地毁掉这条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权力与财富帝国……
ARSENE WENGER 豆瓣
作者: John Cross 2015 - 9
In this fascinating account of Arsene Wenger's reign as manager of Arsenal and the methods he has used to keep the club at the top, John Cross has spoken to everyone from board members to players and backroom staff to build the most complete portrait of the man and his management style, and the club he has inspired for almost 20 years.
When Wenger arrived at Arsenal in 1996, he was little known to fans at the club and many doubted he could bring back the glory days of George Graham. But soon he was transforming the way the team played, melding the famous English defensive spine of Adams, Keown, Dixon, Winterburn and Seaman with a hugely creative foreign attacking spirit, epitomised by Dennis Bergkamp, Thierry Henry and Robert Pires. At the same time, he introduced new ideas on diet, fitness and professionalism, which many players believe extended their careers.
Having won numerous trophies, and led the Invincibles to an unbeaten league season in 2003-04, Wenger then had to help the club through the next stage of their development when they moved from Highbury to the Emirates. Despite the financial constraints he faced, he still managed to keep the club playing in the Champions League year after year while remaining true to his philosophy of how the game should be played. Furthermore, he once again began to build a trophy-winning squad, winning back-to-back FA Cups in 2014 and 2015, that was admired by football fans everywhere.
2017年5月8日 已读
While others focus on the 'Godfather' side of Wenger,John Cross's stories unveil the negative pieces in details.Being obstinate on his way to success,being indecisive on transfers ,gambling on his judge of players and tactics,failing in delegation and also putting faith into outdate staffs……After all,I become m & m wonder whether he should stay in.
传记 原文 温格 阿森纳
贝蒂·弗里丹:个人即政治 豆瓣
作者: 苏珊·奥利弗 译者: 钱亚楠 / 黄诗韵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 8
“美国传记”选取了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或是女权运动的急先锋,或是自由主义的倡导人,或是种族独立的维护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美国这个独特的国家。
《女性的奥秘》作为一本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女权运动的畅销书,它的作者却一直极为低调、不为人所知。本书以细腻的文笔,为读者们描绘了贝蒂·弗里丹的“女权”生命。
相信没有一个美国女性不知道《女性的奥秘》,这本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非小说类作品。但是,此书作者贝蒂·弗里丹的生活却鲜为人知。在本书中,苏珊·奥利弗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这位学者、记者和活动家的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涯,并清楚地解释了第二波女权运动中的复杂命题。此外,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弗里丹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她的成名作给她带来的负累,但本书作者却注意到了弗里丹为突破已有成就所作出的努力:她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为女性争取平等,在80年代研究老龄化问题,在90年代调查公共政策。奥利弗给予了贝蒂·弗里丹充分的审视和肯定。
朱鎔基傳 豆瓣
作者: [美] 龍安志 译者: 丁力 香港中和 2012 - 1
全球唯一中文本
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撰寫序言
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素帕猜˙帕尼帕迪博士撰寫前言
在香港金融領域出任公職的生涯裡,我曾有幸遇上朱總。他為人高瞻遠矚,處事運籌帷幄,加上鞠躬盡瘁的態度,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朱總對我的支持、鼓勵和稱許,更為我的工作增添了無限的動力。《朱鎔基傳--朱鎔基與現代中國的轉型》恰恰把我心目中朱總的印象,細緻地描繪出來。這本書更詳述了朱總對中國經濟發展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值得讀者咀嚼細閱。 ——任志剛(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
本書作者是美國人,1981年剛20歲時,他就來到中國,並在中國長期生活和工作,成為一個社會活動家、國際危機調停人、政治經濟學家和作家。
他以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深刻了解,加以嚴謹的創作態度、寬厚的經濟學功底和廣泛深入的第一手調查資料,將讀者帶回到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那時改革開放伊始,市場經濟的秩序尚未建立,陳腐機械的觀念束縛著人們的頭腦,腐敗、違規、詐騙、投機等等亂象充斥金融、國企、房地產等各個經濟領域。
朱鎔基以非凡的勇氣擔當起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艱巨工程,採用了作者稱之為“受管理的市場化”的方法,再造了中國的金融系統,引導中國平穩地渡過了亞洲金融危機,打破“鐵飯碗”,重組了國有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精簡了各級政府機構,重建了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等。朱鎔基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保持了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平穩快速的增長,把中國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朱鎔基創造了歷史。
作者客觀公正、條理清晰地再現了這一歷史進程,對朱鎔基在1992-2002年就任國務院副總理和總理這十年來經濟改革政策逐一點評,論證其成敗得失。希望本書能使讀者更多地了解朱鎔基、了解當下中國!
雷蒙德·卡佛 豆瓣
Raymond Carver
作者: [美]卡萝尔·斯克莱尼卡 译者: 戴大洪 / 李兴中 龙门书局 2011
《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作为20世纪后半期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卡佛艰难而传奇的一生使得他的写作真正具有呕心沥血的色彩——他前半生充满苦难与失望;晚年文学声名渐高,却罹患肺癌,50岁便英年早逝。卡佛出身贫苦,他的作品也致力于表现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体鳞伤后的孤独与沉默,多年来深受读者追捧,被誉为美国的契诃夫。
这本传记的作者卡萝尔•斯克莱尼卡怀着对卡佛深切的敬意和同情,耗时十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阅读了卡佛所有的作品,并走访了数百位与卡佛有关的人士,其中包括卡佛的家人,全面记述了卡佛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珍贵的研究作家的史料。她的描述丰富而清晰,没有歪曲回避卡佛私人事务中的敏感问题,解密并分析了大量卡佛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主要意旨,读来令人大开眼界,甚至能够改变读者原本对于某些卡佛经典小说的习惯性理解。这其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对卡佛写作历史的记述,及其写作历程中与编辑之间错综复杂而又不甚愉快的关系,这些都对卡佛的作品产生了深刻影响,必定有助于读者了解到一个更加完整的雷蒙德•卡佛——他非比寻常的抱负、传奇式的生活和不朽作品的故事。
合肥四姊妹 豆瓣
Four Sisters of Hofei
7.7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金安平 译者: 凌云岚 / 杨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合肥四姊妹》讲述了张家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让我们有幸与中国历史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借由信件、日记、家谱、诗歌、杂志和访谈,作者为这个家族撰写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对于古老中国及其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进程,她展现出不同寻常的洞察力。
张家姐妹从父亲身上继承了理性和对现代西方教育的信任,从母亲那里体会到为人处世的艺术。她们的保姆一群来自合肥乡间的没有受过教育的寡妇,有着自己的传统信仰和见解。四姐妹的情感和家庭、艺术与生活,让我们窥见二十世纪中国私人生活的真实面目和传统仕宦家庭的起落浮沉,也见证了这个古老国度在过去百年间历史与命运。
來自遠方的拷問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瓦茨拉夫·哈维尔 译者: 貝嶺 / 羅然 傾向 2003 - 1
哈維爾寫於二十世紀六○年代的那些「荒誕」戲劇的真正意義,正是對語言的「徹底去神秘化」。這些戲劇展示了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言語沒有意義,或者說與一般公認的意義不同,也或者說是一些帷幕,在它們的後面,現實已經消亡。1968年後,當哈維爾被逐出那家戲院並被禁止繼續從事他對語言的文學探索時,他把自己的生活轉變為莊嚴的對官方語言的去神秘化:他成了「七七憲章」運動背後的主要推動者、它的創始人和發言人之一。
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 豆瓣
作者: 江勇振 新星出版社 2011 - 4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最大,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
《舍我其谁:胡适》立意重新诠释胡适的思想、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璞玉成璧,1891—1917》,是这套全传的第一部。
不被胡适牵着鼻子走,用详实的材料和严谨的考证说话,澄清以往关于胡适的许多重大误会。通过比勘不同版本,阐释《四十自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背后的真相;重新塑造上海时期胡适的思想状态,挖出被胡适淡出乃致完全湮灭的狭隘而狂热的民族主义,以及他修身进德的焦虑。
留美生涯是胡适一生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胡适一生中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阶段。作者孜孜矻矻,系统地描述并阐释胡适的留美生活及心路历程,言人所未言。举凡饮食起居,到他的思想履迹(从民族主义者到以爱国为基础的世界主义者,到绝对的不抵抗主义,再到国际仲裁主义;从无病呻吟到乐观主义;从宗教情怀到性别观念;从上课修习、转学哥大到博士学位问题,到新文学革命),指出胡适“实验主义其表,实证主义其实”的真身,创获极大极丰,诚乃胡适研究史上的一部扛鼎之作。
王安石传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 1
作为百年不遇的杰出人士,却生前被世人责难,死后数代都不能洗刷骂名,在西方有英国之克伦威尔,在中国则有宋代王安石。千百年来,王安石被骂做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才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本书以发挥荆公政术为第一义,故于其所创诸新法之内容及其得失,言之特详,而往往以今世欧美政治比较之,使读者于新旧知识咸得融合。宋史记熙丰富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篾荆公处皆一一详辩之,别为考异若干条。本书行文,信笔而成,不复覆视,芜衍疏略,自知不免,尚希海内方闻之士有以教之。
从文自传 豆瓣
8.9 (18 个评分) 作者: 沈从文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 - 11
本卷所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从文自传》及一组有关沈从文生平经历的自叙;二、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所写的序、跋、题记、艺文题识以及《废邮存底》等谈论文学艺术的文字。
1932年暑假,沈从文在青岛完成了《从文自传》。这部作品出版后曾被周作人和老舍认为是“一九三四年我爱读的书”。《从文自传》讲述的是1902-1922年沈从文进入都市前的人生经历,即沈从文的湘西经历,他曾这样谈及《从文自传》的创作:
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是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
通过写自传来“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追忆,更重要的是在对自我生命的反思中,展开自身与自身的对话,为当下自我寻根,并以此敞开通向未来的路。《从文自传》中对过去的追忆始终联系着目前生命情状。在追溯过去的人生经历时,其时间指向始终是现时的“我”。他曾这样回忆这段时期:“民廿过了青岛,海边的天与水,云物和草木,重新教育我,洗炼我,启发我。又因为空暇较多,不在图书馆即到野外,我的笔有了更多方面的试探。且起始认识了自己。”《从文自传》的写作,正是沈从文“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事件。而完成这一自我认同,对于沈从文的创作无疑是极具意义的。在《从文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湘西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他的创作,他的创作与这段经历有着怎样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从文自传》后不久,沈从文也就迎来了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略传》、《从现实学习》、《我的学习》、《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均属于生平的自叙。这些文字,虽然议论多于叙事,却更为显在地展示出沈从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路历程及不同现实处境中对自我的不同认知。《往来书信·1949》是沈从文1949年书信的集成。对了解沈从文精神历程而言,1949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沈从文染上了类似“迫害狂”的精神疾病。这组书信,真实而集中地记录了沈从文从发病到痊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惧,勾画出他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心理及精神轨迹。就个人经历而言,这虽然只是沈从文的“个案”,却典型地再现了历史转折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宿命式的悲剧存在。
“序跋”中所收文章,均为沈从文为自己创作集所写序、跋、题记。这些小文不仅体现了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观和艺术观,同时也呈现出沈从文极具个人特色的序跋风格。本卷还收录了沈从文曾结集出版过的《废邮存底》以及后来在《云南看云集》中收入的《新废邮存底》中的部分文章,以及沈从文论文学艺术创作的文字,包括《论技巧》、《谈进步》、《短篇小说》、《论特写》等。从这些文论中,不难窥见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艺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