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义
The Easter Parade 豆瓣 Goodreads
8.8 (6 个评分) 作者: Richard Yates Vintage Classics 2008 - 4
The famous opening line of the novel warns of the bleak narrative to follow, "Neither of the Grimes sisters would have a happy life, and looking back it always seemed that the trouble began with their parents’ divorce." Emily and Sarah Grimes are sisters who share little in terms of character but much in terms of disappointment with their lives. Emily, the more intellectual and cosmopolitan of the two, seeks love in numerous disappointing affairs and short-term relationships while Sarah, the prettier and more conventional sister, marries young and bears children to an uncouth and abusive husband. Their troubled, rootless mother, Pookie, like many Yatesian matriarchs, is likely modeled on his own mother, who was nicknamed "Dookie". The novel, beginning in the 1930s when the sisters are children and ending in the 1970s with Sarah's death, primarily revolves around Emily as the book's central character, though the book employs Yates' characteristic and seamless shifts of consciousness throughout.
2023年7月17日 已读
What a planed malicious assault on approximately all women(except that religious private school wife of peter)back to 40s-60s in USA! No matter how all those male jerks messed up,they would still make through their lives with the multiple understanding of those women around.But on the other hand,those women-especially Emmy and Sarah-would experience nothing but sufferance and bitterness. Unless I've missed some extremely important context of Yates, rn I'd like to count it on his "liberals" hatred. But still I'd like to figure it out in more books and details. PS damn Yates indeed got some gift of writing. All those verbs are exceptional.
novels yates 保守主义 历史 女性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豆瓣
作者: [英] 马修·阿诺德 译者: 韩敏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7
本书是一本对20世纪英国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名著。书中批评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自满、习俗和拜金主义等,提倡文化,“以公正无私”的努力,研究和宣传世界上所知道和想象的最好的东西,从而使新的、正确的观念形成一种风尚。
民主与领袖 豆瓣
作者: (美) 白璧德 译者: 张源 / 张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美国社会、文化批评家白璧德“人文主义”系列著作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该书作为现代情境下“自由”对“民主”的批判,一举将白璧德纳入了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并确立了其殿军位置。
作者从分析西方政治思想的类型入手,重点对比阐述了卢梭一脉的政治思想与柏克一脉的政治思想之间的斗争……当民主日趋堕落,开始走向专制,人们该如何捍卫一向所珍视的自由?或许,西方是时候再次借助东方的智慧来寻求出路了。
誓言 豆瓣
The Oath:The Obama White House and the Supreme Court
9.0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杰弗里·图宾 译者: 于霄 译林出版社 2019 - 8
2009年1月20日,在奥巴马的总统就职典礼上,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搞砸了宣誓仪式,这可谓最高法院与白宫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象征。更富戏剧性的一幕是,2012年,罗伯茨在“奥巴马医保”案中改变立场,转而投票支持奥巴马的计划,此举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仍有争议。长久以来,美国的政治、商业、公共安全、个人自由等所有议题都取决于九名大法官的衡量。在许多问题上,联邦最高法院的影响力远大于白宫或国会。
《誓言》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长期观察者和研究者、畅销书作者杰弗里·图宾继《九人》后的又一部非虚构力作。本书记录下2009—2012年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重大轨迹,以及美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杰弗里·图宾对大法官及其四十余位助理进行了第一手的访谈,他深谙法律的精准与微妙,敏锐捕捉到不断变化的政治风向。在书中,图宾向读者展示了大法官们如何作出一个个重要判决,描绘了一群至今仍举足轻重的政治法律精英,讲述剧变时代的美国社会将何去何从。
2020年12月25日 已读
高院纸牌屋续作依然非常好看。在故事化的叙述里全面呈现自由主义阵营与保守阵营在性别平权、堕胎权、企业“人格”、竞选资金规限、个人强制、贸易条款、政教分离、控枪等政治议题上的短兵相接。保守阵营蓄心积累经营多年,终于收获在最高法院的5:4优势,捅破司法专业主义、司法克制主义最后一层薄纸,拿着原旨主义的名堂贯彻保守派版本的能动主义。联合公民案推翻累积多年的选举金钱规限成果、金尼托马斯竟然有脸让安妮塔希尔道歉,很能说明这些保守派的深层底色了。好看且知识内容很丰富,让我更细致地理解灯塔主义版本的民主、联邦法院体系甚至茶党的种种。最后,替代RBG的是ACB。的确想想都能气晕。
保守主义 历史 司法 宪法 思想史
保守主义思想 豆瓣
The Conservative Mind: From Burke to Eliot
作者: [美]拉塞尔·柯克 译者: 张大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5
拉塞尔·柯克所著的《保守主义思想》可以称得上是对20世纪美国保守主义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从立意构思,到对保守主义思想史上重要人物的选取,它在每一方面都做得极为出色,并借此开启了美国现代保守主义运动。
这本书着力清理保守主义思想谱系,其内容可以概述为:以保守主义思想脉络的缕析为轴心,前以保守主义思想核心的凝练概括为导引,后以保守主义面对衰颓的当代复兴为支援,从而为保守主义绘制了一幅由史及论的完整图景。作者柯克亦被人恰如其分地称之为“赋予保守派以身份”的思想家。
它并不是党派行动指南,而是试图界定“保守”和“保守主义”,梳理保守主义者们关于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原则。或者更具体一些,是想探讨英国和美国保守主义的精神何在;英格兰和美国具有什么样的共同观念体系,让那些有着保守天性之人能够持续抵制法国大革命肇始的激进理论和社会变革。
简言之,这是一本有着历史叙事面目,但旨在凸显保守主义思想实质的作品。探讨了保守主义的各种观念,并查验它们在当时及后来混乱和剧变时代的有效性。
思想的锁链 豆瓣
作者: (法) 苏珊·乔治 译者: 蓝胤淇 商务印书馆 2016 - 8
乔治·布什于2009年1月离开白宫之后美国就回归“正常”了吗?本书在对美国社会和政治文化长达数十年的进行了饶有兴味的、彻底的并且时常令人胆寒的描述之后,就这个问题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美国世俗与宗教右翼抱着敏锐的使命感,凭借四个“M”—金钱(money)、媒体(media)、营销(marketing)、管理(management)进行了“经过机构与制度的长征”,从而改变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当自以为其政策、纲领和计划会一直占据上风的左翼仍然按照惯性行事之际,运转良好的右翼基金会、游说团体、智库、出版物、政治领导人、律师以及活动组织已经缓慢地、战略性地取而代之了。新自由主义者、新保守派与宗教右翼的广泛联盟成功地制造了一个新的常识,他们攻击启蒙价值观,并将那些创造文化并使其合法化的顶层社会作为目标人群,因为他们深知思想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本土。
本书是一部极其难得、研究透彻的优秀论著。其清晰而优雅的文笔必将令读者为之痴迷,同时也为政治、文化、宗教及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而对于那些希望在未来看到一个另样的美国的人而言,第一步就是仔细阅读本书从而理解如何才能实现心中的目标。
右派国家 豆瓣
The Right Nation: Conservative Power in America
7.3 (6 个评分) 作者: [英]约翰·米克尔思韦特 /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 译者: 王传兴 中信出版社 2014 - 3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美国等同于西方、西方等同于美国,却没有意识到其实从文化上而言,美国在西方世界也是一个“另类”。美国“另类”在哪,这种“另类”所来何处,又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右派国家》对此做出了详尽而富有洞见的解答。
——刘瑜,著名学者
《右派国家》向我们介绍了形塑美国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保守主义。
美国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急剧右转,以至于如今不论哪一党入主白宫,这个国家与欧洲相比——甚至与尼克松治下的美国相比——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明显更保守了:福利不复存在,死刑的传统根深蒂固,反堕胎呼声依然强烈,监管 力度降到了极低的水平;“新政自由主义”的支柱轰然倒塌,保守主义的势力已推进到极为广泛的阵线。最近二十年,保守主义已成为美国社会隐秘但中坚的力量,而这本书将告诉我们为什么保守主义能够成功。
约翰•米克尔思韦特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学人》杂志致力于对美国的研究,被誉为“当代的托克维尔”。理解美国右派必须深入它的核心,在智囊团、发言人、组织者和基层民众之中体会权力的流向。这两位敏锐的观察家秉承《经济学人》一贯的反传统与严格论证的作风,以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考据、公正的态度以及充满智慧的笔触对保守主义的全景做了纵深剖析。
《右派国家》分为“历史”“剖析”“预言”“例外”四部分,它即将向你呈现的,不是极右派或极左派讽刺漫画里的美国;它不是要对保守主义运动妄加批评或盲目赞颂,而是希望从各个面向理解保守主义,理解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最有效的政治运动。
宗教右派 豆瓣
作者: 馬國明 / 羅永生 dirty press X 香港基督徒學會 2010 - 10
究竟香港基右是怎麼回事?正是本書要認真處理的課題。它史無前例地從階級意識、政治哲學及政治形勢分析、科學哲學、批判神學、酷兒政治、行動實踐及個人經驗反思等不同進路,爬梳了香港基右各種意識型態的承傳及轉化,與近年的發展脈絡,對於一直相信可以獨善其身、或助長了基右也不自知的基督徒,與仍然大惑不解、自以為無染原罪的非基督徒來說,都應是必讀的入門課本。
--游靜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本書展現香港知識份子並未止於簡化式的批判和譴責,作者們很嚴肅地、慎重地針對被稱為「香港宗教右派」的興起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對香港本地特有的政經結構溯源,對宗教右派在殖民體系與西方信仰中逐步茁壯的前世,與佔盡階級優勢且充斥政治慾望的今生,都提出了詳盡的歷史社會政治分析,不但揭露其呼應全球保守勢力的擴張野心,也指出某些香港宗教群體與本地先後建制勾結合謀的悠長歷史。
--何春蕤 台灣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
2018年3月24日 已读
极好的社会历史书,通过多类组稿挖掘hk宗教右派的思想资源和历史来由,回顾《家暴条例》修订、中大校报争议两场大战役,证明企图通过公共参与实现“神域”的教徒并非虚构。“内部熟人”杨颖仁的调查能力足让本土记者汗颜,生哥的理论归纳一贯精准,马国明的专栏则文如书名的“路边摊”。学术界对中大学子的声援让人感动,感谢有你们同此一路,携手守卫自由。
保守主义 历史 基督教 宗教 性別
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豆瓣
作者: 钱满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5
美国当代自由主义的工程就是在宗教之后,在一个没有固定意义的世界里苦苦寻找对立各方的共处之道。如罗尔斯一再强调的,他的正义论或政治自由主义所试图解决的,是一个像美国这样现代民主社会中出现的善观念多元化的问题,就是在没有官方信仰、没有最高指导思想的社会里如何协调正义,确定共享的价值。
2016年12月24日 已读
两星半。将自由主义的产生变迁阶段大致梳理清晰,也带出了美国政治传统的历史概况。最用力之处,是将美国政治伦理(现代政治伦理转型)归旨于清教契约。针对政治实践左转历程下笔很重,详细之余带有强烈嘲讽语气,攻击新左派思想连带黑民权运动、女权主义,忽视社会学研究结论,语论失据,极不持重。whole package保守价值一刀切,文化立场透露浓烈宗教色彩。很好的保守主义文本,能够探索他们全盘保守的思路来源。
保守主义 基右 政治 美国 美国政治
保守主义 豆瓣
作者: 卡尔•曼海姆 译者: 霍桂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 1
本书是曼海姆1925年提交给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资格论文,曼海姆以法国革命以后的德国思想为典型,对现代政治中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之一——保守主义,做了深入的分析。本书把观念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从思想方式、与时代的关联性、与自由主我的对立与互补等方面,分析了十九世纪早期德国保守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不仅提供了关于保守说义的概念性认识,而且丰富了我们对该时期德国思想与社会的知识。
保守主义 (修订第三版)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刘军宁 东方出版社 2014 - 11
保守主义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思想体系,原本没有严密一致的学说系统。其中的各个版本之间,也有很多的争议,甚至在基本价值观上也有分歧。
刘军宁的《保守主义》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保守主义思想的经典作品,但和教科书或一般学术读物截然不同的是,本书不是包罗万象、囊括各个版本保守主义学说的汇编,而是侧重其中的某些主流观点和作者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