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权利
动物解放 豆瓣
作者: [澳大利亚] 彼得·辛格 译者: 孟祥森 / 钱永祥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 - 5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做一个素食者,这会使人类与动物和睦相处,也将拯救不堪重负的地球。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正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解放动物,就是解放人类自己……
2017年11月6日 已读
从边沁的功利主义出发,映照以平等考虑所有人类的关怀起点,推演出能力论、自然秩序论等理路的逻辑矛盾,驳斥人类优越论说,反对残害所有能够感知痛苦的动物。抽象的哲学理论结合直指现实的讲述,还原所有残害的现场,让读者无可回避地反思“科学”、肉食背后的行止意涵。动保伦理当之无愧的开山之论。
伦理学 功利主义 动物 动物保护 动物权利
动物福利 豆瓣
作者: 斯伯丁 译者: 崔卫国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 5
《动物福利》极为出色,思考周密、资料翔实、结构细致而博学:它无疑会成为一本标准的教科书。考林•斯伯丁适时的书将因客观、科学且首先是富有同情心地探讨动物福利工作者们面临的每一个问题而获得成功。对于那些致力于改善动物福利的人现在和未来的工作,《动物福利》都将是一个巨大贡献。
物我相融的世界 豆瓣
作者: 莽萍 等 / 田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 8
古代中国人如何看待和应对自然万物?中国人的动物观是怎样形成的?人与动物关系如何?这些迷人的问题在书中都有叙述。该书作者为莽萍、田松、蒋劲松、杨帆和苏静。
《物我相融的世界----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与动物观》,阐述了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与动物观。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世界上不同文明和宗教各有其对动物的思考。现今,国际上掀起了一股研究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即人与动物关系的热潮。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于动物的同情和道德实践曾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曾经有过那么彻底友善地对待自然对待动物的宗教、哲学、思想、艺术乃至生活。《物我相融的世界----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与动物观》即是中国学者对人与动物关系的相关思考,其援引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动物的同情和道德实践,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启发价值。从整体上来说,《物我相融的世界----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与动物观》对于现今人与动物相处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绿色生活手记 豆瓣
作者: 莽萍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 5
当我结束这本关于环境和动物问题的小书时,大半个中国正遭受着百年不遇的洪水的袭击。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混在一起,从森林正在消失的上游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洪水冲破狭窄河道的束缚,在大地上汪洋恣肆地流淌。它吞噬了田野,冲破了城市的堤防,毫不留情地夺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然而,这并不是自然策划的一场“诡计”,甚至也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的灾难。天降豪雨,土地却没有了吸纳的能力;冰川消融,森林却不再具有蓄水的作用。土地变得贫瘠,原本丰茂的原始森林所剩无几,自然的有机体正在被肢解。而这又是因为,我们向来只注意人的得失,却从未考虑过河流山川的利益。我们没有意识到,在漠视乃至任意侵害大自然所固有的利益的情形下,人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持续和良好的保障。我们世代居住的土地已经病了,病于人类无休无止的贪欲和无所顾忌的索取,洪水泛滥只是这种疾病的一个征兆罢了。
地球环境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每一部分受到伤害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部分。几年前,在长江上游的广袤地区,考察者就注意到,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然而这种警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许,人们不觉得原始森林被砍伐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也不觉得金丝猴、藏羚羊栖息地的破坏和自己的利益有什么相干,但是,当洪水毁坏了我们的家园,粉碎了我们的梦想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坚持这种自私狭隘的看法吗?在水系上游水土保持地区实行所谓“木头财政”,将不仅有计划地摧毁当地贫苦人依赖森林的传统生活,使栖息在此地的野生动 物濒临灭绝之境,更将无可挽回地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和下游地区洪水泛滥。也许紧接着的是,丰富的水系慢慢变成干枯的季节河,或者中下游断流。这一远景,我们似乎已经在黄河的经验里看到了。
人类出于自然,就如婴儿出于母腹。对自己的母亲,我们应当深怀感谢之情,用爱和奉献而不是贪求和索取去对待她。的确,人类是万物之灵长,是自然进化漫长历程中最复杂最高级的生命形式。然而,这并没有人类任何一种役使自然的特权,相反,它赋予人类一种特殊的责任,那就是善意地对待自然,细心地看顾自然,尽力保持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完整。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得享自然的丰美赏赐。这就是我在这本小书里想要表达的观念。
写作这本小书的过程相当艰苦。使我没有半途而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特别是我丈夫的支持。在这个喧闹的时代里,他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认真而平静的人之一。他所具有的这种品质,多年来是我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撑力量。这次,他为这本小书做了好些插图。这些插图虽然有点拘谨,但也体现了他对动物和自然的热爱。
此外,我还要感谢青岛出版社的王一方先生。前年,当我们谈到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以及出版一套绿色丛书的可能性时,可以说一拍即合。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了愉快而有成效的合作。对此,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打开牢笼 豆瓣
作者: 汤姆·睿根 译者: 莽萍 / 马天杰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 5
目录

总序/1
前言 Jeffrey Moussaieff Masson/1
序言:猫/1
第一部分/普通的美国人
第一章 动物权利论者究为何人/1l
第二章 你如何成为一个动物权利论者/3 1
第二部分/道德权利:何为道德权利以及
道德权利何以重要
第三章人权/57
第四章 动物权利/83
第三部分/言与行
第五章 我们跟爱丽丝学什么/121
第四部分/变形
第六章 变动物为食物/135
第七章变动物为衣物/169
第八章 变动物为表演者/199
第九章 变动物为竞赛者/225
第十章变动物为工具/254
第五部分/齐心合力
第十一章“是的……但是……”/289
结语:那只猫/317
致谢320
注释/324
索引/353
关于作者/384
译后记/386
总计389页
动物权利导论 豆瓣
作者: 弗兰西恩 译者: 张守东 / 刘耳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 5
《动物权利导论:孩子与狗之间》有关于动物权利问题的哲学思考,也有从日常经验出发对动物问题的探究;有围绕人与动物关系问题展开的道德推理,也有对于人类社会中动物之道德和法律地位的反思;有从伦理学甚至神学方面入手对动物福利和权利观念的思考,也有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动物福利法的介绍和评述,有对动物福利政策和实践方式的简明扼要的阐述。
动物权利与人类义务 豆瓣
作者: 【澳】彼得·辛格 / 【美】汤姆·里根 译者: 曾建平 / 代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动物权利与人类义务(第2版)》内容简介:彼得·辛格和汤姆·雷根是世界动物保护运动的旗手,是他们两个人在理论上的卓越贡献,使动物保护主义不再只是一种情感、一种姿态、一种口号,而是使其具有了深刻的哲学根据,雄辩的逻辑论证和迫切的当代意义。
该书是两个人共同编选的一本文选,为动物权利的辩论提供了一个从古到今的历史视角,让我们了解从圣经时代、古希腊、中世纪、启蒙时代直到今天最出色的哲人和思想家们如何看待动物的本性,如何论述我们人类对它们的责任。
辛格和雷根对于他们的主张充满自信,所以这本文选中收录的文章决不仅仅是拥护动物权利者的附和,而是将自古以来人们对动物权利的争论客观地展现出来,让最激烈的动物歧视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进行最激烈的交锋,因为动物权利是人类诞生至今所面对的最艰巨的道德挑战,不仅仅依靠我们的感情和爱心,更需要所有人的智慧来弄清楚:我们有善待它们的义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