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女性主义
被建构的女性 豆瓣
7.7 (9 个评分) 作者: 沈奕斐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问题
第一部分 社会性别综述
第一章 社会性别概述
第一节 性别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 性别角色塑造
第三节 社会性别制度
第二章 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
第一节 性别歧视的存在
第二节 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
第三节 性别平等理论
第四节 中国的性别平等历程
第三章 理论之源:女性主义
第一节 女性主义实践
第二节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女性主义
第四章 社会性别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一节 社会性别:研究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认识论
第三节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
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图景
第五章 阅读身体
第一节 身体与女性气质的再现
第二节 规训身体的力量
第三节 健康中的性别问题
第六章 性政治
第一节 性的建构
第二节 性的等级和性解放
第三节 女性情欲
第七章 家庭中的社会性别制度
第一节 公与私的划分与性别分工
第二节 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
第三节 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
第八章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问题
第一节 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
第二节 两性在就业中的不平等
第三节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歧视
第三部分 社会性别的社会文化建构
第九章 知识、语言和空间
第一节 纯真知识的终结
第二节 语言与主体建构
第三节 性别化的空间
第十章 社会理念和社会价值
第一节 惯习和风俗
第二节 宗教与性别系统
第三节 教育中的性别问题
第四节 媒体与再现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和公共政策
第一节 从社会性别角度审视社会制度
第二节 以性别分类公共政策
第三节 社会性别主流化
第四部分 理想中的社会性别
第十二章 社会性别与发展
第一节 妇女议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 妇女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社会性别意识培训
参考书目
有关女性和社会性别研究的部分网站
后记
消解性别 豆瓣
Undoing Gender
7.9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朱迪斯·巴特勒 译者: 郭劼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11
继《性别麻烦》和《身体之重》之后,巴特勒的这部论文集对她自己提出的性别操演观点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开始将对性别的关注点从哲学话语转向现实生活与政治。她针对身体解剖学、美学以及社会与政治等领域对性与性别的各种限定和标准,提出了消解性别这一应对策略。在本书中,她考察了乱伦禁忌的意义和目的、新型亲属关系、性别跨越、双性、性别诊断和变性手术等问题,将对性别规范的批判置于人类生存与延续的框架之内。巴特勒的论述涉及近年来出现的“新性别政治”的各个方面。
性别麻烦 豆瓣 Eggplant.place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9.0 (4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朱迪斯·巴特勒 译者: 宋素凤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1
1990年面世的《性别麻烦》是女性主义理论和性别研究的重要著作,一经出版即引来赞誉和争议无数,并被奉为开创“酷儿理论”的经典文本。巴特勒因此书而一举成为当代思想界最闪耀的学术明星之一。
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开篇,首先对“女性”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提出了质疑。她对波伏瓦、克利斯特娃、维蒂格、伊里格瑞等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分别进行了梳理,并追溯到她们各自所依据或所反对的阳具逻格斯中心主义理论源头。她借用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福柯的管控性生产、拉康的原初禁制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性抑郁的解读,从哲学本体论层面重新追问语言、主体、性别身份等关键性概念,深刻阐述了异性恋框架下的性别身份和欲望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颠覆了霸权话语对性、性别、性欲的强制性规定。
巴特勒在本书中提出的、现已成为她的个人标记的“性别操演”理论,为性与性别开启了一个具有多种文化可能性的未来。
女性主义理论的必读书。
Hypatia
《性别麻烦》对性别的“自然性”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质疑。这是一部富有创见的精彩论著。
Aandra Lee Bartky
巴特勒的作品改变了我们思考性、性别、性欲和语言的方式。她对性别身份的探问已对当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启发了在多个层面上对“主体”的批判性反思。
萨拉·萨莉
十年前我完成《性别麻烦》的稿子......我不知道这本书会有这么广大的读者,也不知道它会对女性主义理论构成具有挑衅意味的“介入”,并被引为开创酷儿理论的文本之一。这本书的生命超出了我的意图。
朱迪斯·巴特勒在1999年此书再版时附加了长篇序言,回应并澄清了针对此书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