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研究
空间与政治 豆瓣
作者: [法] 亨利·列斐伏尔 译者: 李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8
本书详细阐述了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模型”,深入地探讨了“空间”当中的“权力”关系和“权利/反抗”模式,对“空间关系”这一晚近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了全面考察。
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修订版) 豆瓣
作者: [美] 迈克尔·索斯沃斯 / [美] 伊兰·本 - 约瑟夫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2
尽管本书聚焦于美国的街道经验,但是这些涉及街道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在全球范围内适用,尤其适用于正在发展与修建新街道的地方。今天,中国的许多新城镇是依照已经过时的或者缺乏因地制宜观念的西方模式设计与建造出来的。
我们在此强调本书中的以下几点:
·街道是为城市生活而搭建的公共框架,它们远不只是仅供车辆穿梭的交通通道,而是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者——行人、骑行者、出租车、公交车以及更多的使用者。尽管汽车主导着街道的设计,但这种主导必须权衡并臣服于其他共同享用街道的使用者的需求。
·在新城市的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创造出适应行人和骑行者共同需求的街道网络,用以维系居住区的宜居性。
·街道设计标准必须对自然与历史环境、社会生活与文化具备灵活性和灵敏的反应。尽管统一的街道设计标准对塑造城市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未能切合一个场所及其文化的标准,则能导致巨大的破坏。
·规划师和城市设计师们能够通过研究老城镇的传统街道式样学到很多东西。传统街道可以根据当前的需求进行保留和改造,它们能为新的街道设计方法激发灵感。街道建设的目标是创造出功能完备、适宜居住的街道,而且要使得这些街道关联所处的自然与历史背景,支持所处社区的社交生活,并且对使用者而言它们既舒适又安全。
伟大的街道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兰.B.雅各布斯 译者: 王又佳 / 金秋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 1
《伟大的街道》一书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百条街道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一些街道有幸跻身“伟大的街道”之列,而在这些因素中,又有哪些与设计相关,哪些与设计无关。
《伟大的街道》正文中包含大量的街道平面图、剖面网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此外,作者还甄选了世界上50个不同的城市,分别将每个城市中方圆1英里范围内的街道平面绘制在图纸上,以方便读者比较。
地文誌 豆瓣
作者: 陳智德 聯經 2013 - 11
《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糅合了不同的文類,例如地方紀事、掌故拾遺、成長回憶、文學談片,同時穿插個人及他人的詩作。
全書共分兩卷,【上卷】「破卻陸沉」── 以文學為樞紐,編列地區為經緯,旁及述說、引用、評論多位香港前輩和同代作者的香港城市故事、經驗描寫,和自己的地方 生活體驗互為闡發。【下卷】「藝文叢談」則以書與城為主調:香港的老書店、二樓書店、文藝刊物,讀者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在終年不散的灰塵和霉味中,那些被遺忘的書店、文藝刊物和它們承載的傳統,以及書店老闆、文化人,陳智德以文字為他/它們留下動人的記憶。
陳智德在《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裡,範疇橫跨文學、歷史、音樂,結合史料、詩作與圖片;他大膽提問:當許多人視「本土」── 尤其是「香港的本土」為一種「狹窄」的題材時,又對香港的歷史、香港的文學有多少認識?這是對地方書寫的提醒,也戳破人們慣常的歷史觀,為香港的身世補充了最重要的文化篇章。
2014年六月,《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被選為第七屆「香港書獎」獲獎書籍之一。
2016年6月30日 已读
以“破却陆沉”之志,深挖香港本土史地变迁,勾勒城市文艺走势,追忆消逝的美好时光。极富个人怀旧色彩,又具公共讨论可能的笔调,回应了“文化沙漠”精神鬼魅的纠缠。
这种带有深厚个人情感的史地描绘笔法,给我启发甚深,让我对“本土”精神的理解,更加脚踏实地。如果没有人在乎消逝的过去,遗忘前人走过的路径,大家又有什么资格抱怨,我们没有根,我们的本土没有值得书写之处?
城市研究 本土 陳智德 香港 香港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