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阴风阵阵 (2018)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Suspiria
6.7 (201 个评分) 导演: 卢卡·瓜达尼诺 演员: 达科塔·约翰逊 / 蒂尔达·斯文顿
其它标题: Suspiria / 美版阴风阵阵
《我是爱》(I Am Love)和《更大的水花》(A Bigger Splash)的意大利导演卢卡·格达戈尼诺(Luca Guadagnino)即将翻拍1977年达里奥·阿金图(Dario Argento)的意大利经典恐怖片《阴风阵阵》(Suspiria),达科塔·约翰森(Dakota Johnson)和蒂尔达·斯温顿(Tilda Swinton)将担任翻拍版的主演。
1977年的《阴风阵阵》讲述了美国女孩苏茜来到德国一所历史悠久的芭蕾舞学院进修,结果在学校里遇到了一系列神秘事件、女学生接连遭到血腥残忍的杀害……经过寻访,苏茜发现这所学校原来是一群女巫的大本营,而自己将是下一个受害者!最终,苏茜杀死了黑魔女,逃出了魔窟。
据悉,卢卡·格达戈尼诺翻拍的版本将忠实于原作,故事仍设定在1977年的柏林,而为该片作曲的将是美国当代著名极简主义音乐家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他曾为卢卡·格达戈尼诺的《我是爱》创作过电影音乐。
虽然没有正式公布,但是显然达科塔·约翰森(Dakota Johnson)将在这部片子里饰演女主角苏茜,而蒂尔达·斯温顿(Tilda Swinton)则将饰演芭蕾舞学校的校长。
In Their Own Words (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2010) 豆瓣
In Their Own Words - British Novelists Season 1 所属 : In Their Own Words
9.0 (23 个评分) 导演: David Berry 演员: Rebecca Front
第一集
第一战之后,随着英国盘算到了战争的毁灭性,以及帝国的衰亡,人们在战间期萌发出了自我怀疑与意识形态危机,这使英国小说界发生了变革。在此期间,一些最为伟大与创新的英国现代小说作品横空出世,它们从此主宰了小说界的命运与财富,永垂不朽。
第二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迎来了原子时代——那个威斯坦·休·奥登杜撰出的焦虑年代已然来临。大屠杀与蘑菇云霸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随着政治局势的恶化,焦虑、惊骇与惶恐“世界末日大战可能爆发”的情绪日益强烈。新一代的小说作家们身负重任,将遭遇并表达出这个时代。
第三集
最后探索了70至80年代——这段时期诚如安吉拉·卡特所示,鉴于当时的风俗观念无时不刻不被质疑着,确是“没有什么是神圣的”。由于英国小说猛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小说家们无疑站在了一场新革命的最前线。作为挑衅的使者们,他们改变了文学思潮,根深蒂固。
再次重逢的世界 豆瓣
우리가 다시 만날 세계
作者: [韩] 黄麻瓜 译者: 拓四光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5
“1990年出生的女人消失了。”
一场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穿梭的冒险,一场身为女性才会抗争到底的拯救。
🦋 编辑推荐
◎ 第四届韩国科学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女性科幻作家诚意之作,穿梭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女性自救之歌。
◎ 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据,呼应几十年后的女性现实处境。
◎ 如果连我们也忘了她们,不再追寻,她们就真的消失了——一场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穿梭的冒险,一场身为女性才会抗争到底的拯救。
◎ 作家的话——这本书是为你们而写的:
1990年出生的人,都已经踏入了三十岁。生存了下来,但依然在就业难、低工资、厌女思想和性犯罪泛滥的环境里艰难度日的、平凡又勇敢的你们,承担着代替姐妹活下来的负罪感和责任感而努力生活的你们,在“必须要生个儿子”的压力下苦恼和痛苦的你们……希望这部小说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勇气和安慰。
🦋 内容简介
“1990年出生的女人消失了。”
在曾创下韩国史上最差性别比的“白马年”,有七万名女胎未能出生。平行世界里活下来的她们,又接二连三毫无理由地失踪了。蔡真理决定回到过去,找到消失的她们,恢复世界本该存在的样子。她们从未出生,没有姓名,从现在开始,不要忘记任何一个人。
The Easter Parade 豆瓣 Goodreads
8.8 (6 个评分) 作者: Richard Yates Vintage Classics 2008 - 4
The famous opening line of the novel warns of the bleak narrative to follow, "Neither of the Grimes sisters would have a happy life, and looking back it always seemed that the trouble began with their parents’ divorce." Emily and Sarah Grimes are sisters who share little in terms of character but much in terms of disappointment with their lives. Emily, the more intellectual and cosmopolitan of the two, seeks love in numerous disappointing affairs and short-term relationships while Sarah, the prettier and more conventional sister, marries young and bears children to an uncouth and abusive husband. Their troubled, rootless mother, Pookie, like many Yatesian matriarchs, is likely modeled on his own mother, who was nicknamed "Dookie". The novel, beginning in the 1930s when the sisters are children and ending in the 1970s with Sarah's death, primarily revolves around Emily as the book's central character, though the book employs Yates' characteristic and seamless shifts of consciousness throughout.
2023年7月17日 已读
What a planed malicious assault on approximately all women(except that religious private school wife of peter)back to 40s-60s in USA! No matter how all those male jerks messed up,they would still make through their lives with the multiple understanding of those women around.But on the other hand,those women-especially Emmy and Sarah-would experience nothing but sufferance and bitterness. Unless I've missed some extremely important context of Yates, rn I'd like to count it on his "liberals" hatred. But still I'd like to figure it out in more books and details. PS damn Yates indeed got some gift of writing. All those verbs are exceptional.
novels yates 保守主义 历史 女性
大小谎言 第二季 (2019) 豆瓣
Big Little Lies Season 2 所属 : 大小谎言
8.4 (313 个评分) 导演: 安德里亚·阿诺德 演员: 瑞茜·威瑟斯彭 / 妮可·基德曼
今年斩获8项艾美奖的大热美剧《大小谎言》正式续订第二季,妮可·基德曼、瑞希·威瑟斯彭确认回归主演并担任执行制片,David E. Kelley也将继续担任创作人和编剧,同样是7集。谢琳·伍德蕾、劳拉·邓恩、佐伊·克拉韦茨、亚当·斯科特等主演也有望回归,让-马克·瓦雷不再担任导演,奥斯卡得主安德里亚·阿诺德(《美国甜心》《鱼缸》)接手执导。
第二季将会更加深入挖掘这些角色的故事,探索恶意的谎言、友谊的持久性、婚姻的脆弱性以及恶毒残暴的家庭教育。关系会被磨损,忠诚会被侵蚀,情感与身体上的伤害也将现形。
2021年9月6日 看过
大人都在一直撒谎勉为其难地生活下去,最艰难处还得靠孩子去点明真相,靠孩子去安慰,甚至一定程度依赖孩子接纳理解这些谎言。谈什么“完美受害者”,如果更多人能看看这部剧的演绎,尝试理解遭遇家暴、强奸的受害者经历怎样的痛苦,看看perry妈原本持有的那些观念想法为什么错误,各种平台里或许不至于有这么多愚蠢、刻薄乃至恶毒的针对受害者的质疑。perry妈的经历也很悲惨,但真难说这不是她自作自受的后果。到最后故事里还是有一两个decent的男性的。
nicolekidman 女性 妮可基德曼 美国
大小谎言 第一季 (2017)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Big Little Lies Season 1 所属 : 大小谎言
8.7 (540 个评分) 导演: 让-马克·瓦雷 演员: 瑞茜·威瑟斯彭 / 妮可·基德曼
该剧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主要讲述三个年轻母亲看似完美的生活因卷入一宗谋杀案而被搅得天翻地覆,剧本则将由著名的David E. Kelley创作。
2021年8月26日 看过
每个人物内心细节刻画的精细度、女性的联结、organic bj之类的,都太好了。对我这种追剧困难症的人而言,所幸把这部捡回来了。
女性 美国
宋代的仕女与庶民女性 豆瓣
作者: 程郁 大象出版社
妇女史研究,在本世纪初逐渐由冷变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者从宋代的女德教育入手展示笔记内外所见的妇女生活。靖康之难中女性所遭受的性暴力,对南宋以後女德教育的苛刻化有重大影响。以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分析的主要工具,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笔记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作者又尝试利用地下發掘的墓葬壁畫等图像史料,作为文献资料的参照。尝试将图像史料与文献资料相对照为本書的特色之二。依据宋代的文献资料,其中妇女史研究方面,学界有重于精英妇女的倾向, 对于庶民妇女群体的研究最为薄弱。本书选取妾与乳母这两个群体作为观察的重点,由於她们具有由下層向上層流動的特點,此为本书的特色之三。
女性艺术与权力 豆瓣
作者: NOCHLIN,LINDA 译者: 游惠貞 遠流 2005 - 5
受到七○年代女性運動的影響,身為藝術歷史學者的琳達‧諾克林反思,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而開始一連串環繞著性別、藝術與權力的思考。這本文集,透過十八世紀末到二十世紀的視覺圖像,揭露把特定類別作品中心化的結構與運作方式,以及背後隱藏的意識形態;提出異於男性權威的觀點,肯定女性藝術家的成就。本書為性別與藝術的開路先鋒,也是女性藝術批評的經典名著。
妇女与性别(上下) 豆瓣
Women and Gender
作者: 【美】玛丽·克劳福德 / 罗达·昂格尔 译者: 许敏敏 等 中华书局 2009
《妇女与性别:一本女性主义心理学著作》以人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和心理学的理论视角,采用案例分析、调查和实验等方法,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解析在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妇女与性别问题。《妇女与性别:一本女性主义心理学著作》是由两位美国知名女性心理学研究者写成,以其学术性和权威性研究基础而在美国女性心理学教学中广泛使用,贯穿始终的社会建构主义方法使这《妇女与性别:一本女性主义心理学著作》的价值超越了研究性别差异和女性经历的手册。
My Own Words 豆瓣 Goodreads
8.3 (7 个评分) 作者: Ruth Bader Ginsburg Simon & Schuster 2016 - 10
In this collection Justice Ginsburg discusses gender equality, the workings of the Supreme Court, being Jewish, law and lawyers in opera, and the value of looking beyond US shores when interpreting the US Constitution. Throughout her life Justice Ginsburg has been (and continues to be) a prolific writer and public speaker. This book’s sampling is selected by Justice Ginsburg and her authorized biographers Mary Hartnett and Wendy W. Williams, who introduce each chapter and provide biographical context and quotes gleaned from hundreds of interviews they have conducted.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book from Supreme Court Justice Ruth Bader Ginsburg—“a comprehensive look inside her brilliantly analytical, entertainingly wry mind, revealing the fascinating life of one of our generation's most influential voices in both law and public opinion” (Harper’s Bazaar).
My Own Words “showcases Ruth Ginsburg’s astonishing intellectual range” (The New Republic).
Witty, engaging, serious, and playful, My Own Words i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the life of one of America’s most influential women and “a tonic to the current national discourse” (The Washington Post).
2020年12月30日 已读
RBG states that Nabokov has heavily influenced her writing by educating her to choose the words carefully and precisely.And that's something we can read and feel in all these passages in this book.The words she chooses are always accurate,explicit,and the sentences she builds are always joyful for reading,showing respect for all perspectives.
RBG 历史 原文 女性 女性主义
Notorious RBG 豆瓣
8.5 (13 个评分) 作者: Irin Carmon / Shana Knizhnik Dey Street Books 2015 - 10
2020年12月27日 已读
I would regard the depiction of RBG's daily life as the funniest part of the book. Something like she performed two clerks's wedding ceremony,using words'by the power vested in me by the US Consitution',doing gym in Classical music or news.我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她的话,不要让愤怒、憎恨消解了自己心中的力量。Choose your fight!
RBG 传记 历史 原文 哲学
使女的故事 豆瓣
The Handmaid’s Tale
9.0 (5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陈小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7
全球现象级畅销书,经典形象新版回归
同名剧集前三季豆瓣平均8.8分,第四季2021年即将播出
---------------------------------------------------
“我们中那些有幸在1985年《使女的故事》面世伊始就读过小说的人,肯定还记得当初这部作品带来的震撼,既有一种幽闭恐惧式的精准,又有那种令人惊愕的先知先觉。”
——《卫报》
“我一直认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很快就能获诺贝尔奖,且我现在仍这么想,仍希望她得奖。”——石黑一雄
“可怕的是她在三十年前就预见了这一切。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曾以为我们足够理性,这样的事情不可能真的发生。三十年过去了,我意识到过去的自己过于乐观……这本书是我们中的预警者。”
——尼尔•盖曼
“她始终在提醒我们,关注正在发生的事。这真的很重要。”——珍妮特•温特森
--------------------------------------------------------
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 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一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2020年11月30日 已读
文学意义上最触动我的段落:和女儿逃亡被包围,听到“趴下”的命令却只能自欺欺人地抱着女儿扑倒在地,在耳边一直说妈妈在没事了。然后眼睁睁看着女儿被带走。结尾很有创意,也是全书最恐怖的手笔。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小说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醒来的女性 豆瓣
The Women's Room
8.9 (56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丽莲·弗伦奇 译者: 余莉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我们来认识一下米拉。
她是一位喜爱读书的小镇女孩,从小就是个独立而聪明的孩子。她十四岁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学校只得让她跳级。可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女性最常见的职业是“打字员”,人生的主题则是“家庭”。母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个好人家”。在 一个封闭的小地方,她的聪明和独立却使她成为异类。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草草结婚,穿紧身褡,学做饭,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生下两个孩子,努力让自己做一位“贤妻良母”。丈夫有体面的工作,她也住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房子。她举止优雅,总是面带微笑。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静表象之下,她正在默不作声地崩溃……
《醒来的女性》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每一位普通女性心生共鸣,潸然泪下抑或热血沸腾的小说。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甚至间接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无数女性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她们一直被压抑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一生。
《醒来的女性》曾被改编为电影,并获艾美奖3项提名,之后又被英国BBC改编为广播剧。
有媒体称“你常常会忘了这是一本小说,书中所写的都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书中十余位性格各异、身份各异的女性,仿佛就是我们的母亲和长辈,是身边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醒来的女性》中是我们不曾深想的生活,是那些我们只有和最亲密的知己才会谈论的话题。你不会和人谈起婚后与另一半无法沟通的苦闷,无法说清有时“母亲”和“妻子”这两种身份会让你觉得失去自我,更不必说作为母亲,即使深爱自己的孩子,但也并不像主流讴歌的那样伟大,其实有很多厌烦甚至痛苦的时刻——因为怕被人说“想太多”。阅读书稿时,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探索精神独立之旅,仿佛自己经历了书中人物的一生般,喜乐参半、五味杂陈,时而为作者的洞察力叹服,醍醐灌顶,觉得找到了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的心理根源;时而对书中女性的命运感同身受,难以自抑地泪流满面。
Gender, Politics, and Democracy 豆瓣
作者: Louise Edward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 1
This is the first exploration of women’s campaigns to gain equal rights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The dynamic and successful struggle for suffrage rights waged by Chinese women activists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allenged fundamental and centuries-old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power. By demanding a public political voice for women, the activists promoted new conceptions of democratic representation for the entire political structure, not simply for women. Their movement created the space in which gendered codes of virtue would be radically transformed for both men and women.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家父长制と资本制 ― マルクス主义フェミニズムの地平
9.1 (210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邹韵 / 薛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3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朋友之间 豆瓣
BETWEEN FRIENDS: The Correspondence of Hannah Arendt and Mary McCarthy, 1949-1975
8.2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 / [美] 玛丽·麦卡锡 译者: 章艳 中信出版社 2016
【内容简介】
她们初遇于1944年的纽约: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刚刚逃离纳粹德国,才华横溢的玛丽·麦卡锡在美国文坛初露锋芒。二人很快成为朋友,并开始了长达25年的鱼雁往返。在信中,她们辩谈时事:越南战争、希特勒的审判、水门事件……也探讨文学、倾诉情感、闲聊八卦。
《朋友之间》收录了阿伦特和麦卡锡之间的所有通信。这些信件充满了智慧和雄辩,又不乏真诚和亲密,以一种私人的方式,为我们近距离展示了20世纪两位杰出女性的政治、道德、文学观和思想脉络,更向我们呈现了她们之间漫长而独特的友谊。
···
【编辑推荐】
◆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汉娜·阿伦特与同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玛丽·麦卡锡的书信集,既是两位知识分子友谊和人生、创作历程的记载,也是艺术和政治批评的典范,更是20世纪文化和思想史的见证。
◆阿伦特与麦卡锡的书信文字严谨、敏锐,字里行间却又不乏友人间的真诚和亲密,以一种私人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两位伟大女性的政治、道德、文学观和思想脉络,更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她们心灵的一隅。
◆信件涉及包括越南战争、希特勒的审判、尼克松、水门事件等历史事件,也涉及包括乔治·奥威尔、奥登、海德格尔、埃德蒙·威尔森、罗伯特·奥本海默等读者熟悉的人物,为我们了解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提供了极佳视角。
···
【媒体推荐】
很难找到另一位比阿伦特更适合引导人们面对21世纪人类困境的20世纪思想家。
——《纽约客》(New Yorker)
玛丽·麦卡锡是我们时代真正的女作家。
——《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
这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过去和气质的女人之间的友谊是什么样的?她们成为朋友并非因为她们“想着类似的事”,而是因为她们都以与对方、为对方“思考”为己任。
——《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
对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一段友谊的耐人寻味的记录。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这些信件智慧、雄辩、有爱,勾勒出这段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友情。……也是艺术批评的典范和友谊的见证。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她们漫长的通信异常精彩,反映了二人截然不同的人格和对政治、哲学、文学人物、当代事件的观点。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黑箱 豆瓣 Goodreads
Black Box
9.1 (295 个评分) 作者: [日]伊藤诗织 译者: 匡匡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4
【内容简介】
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被称为“黑箱”,而揭开这个“黑箱”时,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的更为巨大的“黑箱”。
本书是日本#MeToo运动核心事件全纪实。2015年,4月3日,伊藤诗织就工作签证问题与当时TBS电视台华盛顿分局长、首相晋三传记作者山口敬之相约进餐会谈,却遭对方性侵。之后的一年,面对媒体、社会、司法的重重壁垒,她不断诉诸法律……为何司法系统无法制裁伤害女性的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社会不公、大众冷漠、舆论暴力兴盛的今天,应当如何生存、如何自救?
“在日本,女性公开承认遭受性侵不可想象,我并非勇敢,只是别无选择。”
【编辑推荐】
•日本#MeToo运动核心事件全纪实,非虚构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作为事件当事人,作者伊藤诗织是日本首位公开长相和姓名控诉性侵的女性
•作为独立女性,从迷茫无助,到勇敢发声。凭一己之力改变社会认知,以坚韧之姿直面司法壁垒
•作为资深记者,用坦诚态度记录内心感受,用冷静笔触解析事件全过程,用莫大勇气反思社会沉疴
•荣获日本第7届自由报道协会奖大奖,授权全球多个语种
•BBC为其制作的纪录片《日本之耻》引发全球热议
•梁鸿、蒋方舟、苏枕书、淡豹、陈希我合力推荐
【名人推荐】
当#MeToo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酵、扩大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在权力结构的深处,女性地位并没有真的得到提高。我认为,如果#MeToo运动能够真的深入下去,那么将发生的社会变革决不仅限于男女关系层面的变革,而是对深层文化偏见的动摇,对权力结构的重新设计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次契机。但让人担心的是,如果#MeToo只是被当作一段时间内的“新闻”,那么灰尘下落之地,将无人涉足,也注定会被遗忘。
——梁鸿 著名作家,学者
不知道会不会有那样的时代到来:人们读到这本书,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泪,会非常震惊,像我们常常痛惜过去人们的遭遇一样痛惜我们的遭遇。这是诗织的抗争与记录带来的重要意义,我们都在这场战争里。
——苏枕书 青年作家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之耻”的书。作为“耻感文化”之国,日本人的“耻”是否包括性之“耻”?在性中强奸是否是“耻”中之“耻”?伊藤诗织的遭遇让我们看到日本社会对强奸之“耻”的漠视,相反,受害人的控诉却被视为不知“耻”。
——陈希我 作家
2020年1月7日 已读
#电子书 能从叙述中看到由那些右翼8+26编织宰制网络来消弭受害者的声音。这类机制真是天下大同。那个刑事部长说“她还与对方去了另一家店呢(当然同意上床了)”,与贵朝韩寒“都同意一同吃饭看电影了难道不同意上床”,真是父权压迫价值的跨国气味相投了。伊藤的坚韧行止,很可能源自她的多国经历与语言能力。这些智性资源能支持她突破本土文化、思维、社会局限,看到自己与更多不同的人之间共同遭遇与命运,才能为了公义与未来顶着创伤持续战斗。看到她想努力工作,跑步、练泰拳,去联络逝者亲属,真的又感动又难过。东亚那几国,性别平权以前绝对值得全球最低的出生率。
伊藤诗织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政治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豆瓣 谷歌图书
7.8 (6 个评分) 作者: 王曉丹 / 余貞誼 大家出版 2019 - 7
厭女是一座牆,有人說這是保護,但它更是一種禁錮。
為何這座牆比我們想像的更牢不可破?厭女又如何以愛女的面貌現身?
厭女,是全球女性主義共同面臨的最新課題。本書是首部完整論述台灣厭女現象之作,剖析了厭女網絡的成因與運作機制,以及那些關於困惑、猶疑、折損的故事,並尋找可能的突圍之道。
為何時至今日,厭女仍然是問題?或許有人認為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厭女已經不再是問題,然而當代持續存在的厭女現象告訴我們:在女性主義已經具有影響力之後,反而引發厭女網絡的反撲與懲戒。厭女不僅依然存在,而且更為頑強。
新的情況,需要新的應對方式。在傳統父權體制透過流行文化不斷傳播、變形的同時,女性主義也必須提出新的策略與論述。
厭女不是少數人個人的極端情緒,厭女也並不意味著占一半人口的男性憎恨女性。厭女比我們所看見的更幽微、更複雜,也比我們想像的更根深柢固,厭女的機制與邏輯滲透到人們的自我、關係與社會網絡,進入性、身體與情感連結之中,造就了厭女網絡。
厭女網絡採取兩手策略的操作方式,區分「好」女人與「壞」女人並分而治之,透過拉攏「好女人」、懲戒「壞女人」,使女性因為被懲戒而神傷,或因為被拉攏而得意;拉攏與懲戒更可能產生相互加乘的效果,進而鞏固厭女網絡。
本書的重要論點在於,厭女有另一個面向,那就是愛女,厭女經常以愛女的樣貌表現──「我是為妳好」、「我是因為太愛妳」、「我是不能沒有妳」、「我是為了我們的未來努力」,這種不將對方視為主體的單向度的愛,其實就是──厭女。愛女,並非厭女的解方,互為主體的協商與成長,才是克服厭女的良藥。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單一結構」解析厭女網絡中透過關係界定他人、控制他人、將他人視為客體的各種機制、邏輯與論述;中篇「兩難困境」書寫厭女網絡之中的個體處境,追問愛女/厭女的一體兩面,為何╱如何讓女性難以看穿、無法站出?下篇「多元協商」則論述多層次、多面向、嘗試突破厭女網絡的突圍行動。
厭女,正從現實與網路、小說文本與社會事件無孔不入地襲捲而來。全書分析的厭女案例包括:父權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反同運動、性暴力受害者、女性從政者、族群與性別,PTT母豬教、性私密影像與報復式色情、解放乳頭自拍,以及《水滸傳》、林奕含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八里雙屍案與《黑水》。
理解與拆解厭女現象,正是告別厭女的第一步!
■ 本書重要焦點如下:
──父權家庭如何懲戒「不合格」的妻子、「失職」的母親、「不孝」的女兒、不進入家庭的女性、以及多元性別的女性?反同運動如何忌性、恐同、厭女?
──女性政治人物為何面臨在性別角色和政治角色間進退失據的困境?中性化是不是一個好的策略?在性別與族群的愛厭交織中,媒體如何展現能動性,促發性別平權?
──「母豬教」和「報復式色情」如何將女性客體化、工具化?「解放乳頭」的倡議,要將乳房去情慾化或是再情慾化?
──《水滸傳》為何是一個厭女文本?林奕含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指出了哪些權勢性交受害者的困境,以及受害者自我的複雜與兩難?八里雙屍案的報導與判決書顯露了什麼樣的厭女情結?與《黒水》又該如何對讀?
──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教育?如何以「主體愛」補充「匯流愛」?
名人推薦
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官曉薇╱台北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游美惠╱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楊芳枝╱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
——齊力推薦
凪的新生活 (2019) 豆瓣
凪のお暇
8.2 (624 个评分) 导演: 坪井敏雄 / 山本刚义 演员: 黑木华 / 高桥一生
日本人气漫画《风平浪静的闲暇》也要真人化了,今日TBS电视台宣布,演技派女优黑木华即将出演真人版《风平浪静的闲暇》剧集。
《风平浪静的闲暇》的主角是一位28岁的职场女性,性格老好人的她在东京一家公司过着稳定但也无趣的生活,在一次晕倒醒来后,她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决定辞掉工作、甩掉男友、退掉租房,断绝所有过去的联系,重新开始人生。
黑木华表示,这个故事很有趣,自己也很喜欢,现实生活里也是和女主角一样的性格,所以很明白她的那种容易焦躁的个性。该剧目前正在拍摄中,计划将于7月在TBS电视台播出。
2019年9月27日 看过
#老婆看的时候瞄两眼之云看剧 其实结局没有那么温暖,伤感除了蔓延在人际离别之间,更凝聚于那架拆屋的推土机上。它是压迫商业资本的象征,最后还是拆散了这个好不容易培育出相依为命的情感,能够展望出不同于资本社会原子化个人的生活想象的社群。主角拒绝了两个男人,但最后还是“回去工作”,这个结局只是很保守的日式价值的体现了。不过伤心是真的啊,他们处了一个夏天分别时都这么悲伤,想想相知相处十年那几个走出房间的那一刻吧。
女性 成长 日本 社会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豆瓣
7.9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巫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
艺术史研究中长期以“仕女画”或“美人画”来表述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但这样的术语不仅相对晚出,在形成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画科定位和评论取向,也无法囊括所有围绕“女性”产生的绘画作品。本书中,巫鸿先生提出了“女性题材绘画”这个概念,并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意图把被孤立和抽出的女性形象还原到它们所属的图画、建筑和社会环境中去。
围绕“女性空间”,作者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作;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深度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进而思考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