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
Living a Feminist Life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Sara Ahmed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2017 - 2
In Living a Feminist Life Sara Ahmed shows how feminist theory is generated from everyday life and the ordinary experiences of being a feminist at home and at work. Building on legacies of feminist of color scholarship in particular, Ahmed offers a poetic and personal meditation on how feminists become estranged from worlds they critique—often by naming and calling attention to problems—and how feminists learn about worlds from their efforts to transform them. Ahmed also provides her most sustained commentary on the figure of the feminist killjoy introduced in her earlier work while showing how feminists create inventive solutions—such as forming support systems—to survive the shattering experiences of facing the walls of racism and sexism. The killjoy survival kit and killjoy manifesto, with which the book concludes, supply practical tools for how to live a feminist life,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ties between the inventive creation of feminist theory and living a life that sustains it.
亲爱的安吉维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7 (151 个评分) 作者: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译者: 陶立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6
【《纽约时报》畅销书】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2017年十大好书】
【献给所有与抗性别不平等抗争的父母的一份指南】
******
几年前,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收到昔日好友的一封信,好友询问这位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尼日利亚裔作家如何将自己的女儿养育成一个女权主义者。《亲爱的安吉维拉》即是阿迪契给好友的一封回信。
这十五条无价、睿智的建议,其实是关于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强大、独立的女性。
这些建议直接、有力而坦诚,从给予女儿(如果她渴望如此)选择一架飞机模型而非布娃娃当玩具的自由;到和女儿开放讨论穿衣、化妆或者性向的问题,让她不要将婚姻视为一种“成就”;作家还鼓励读者破除陈腐的性别观念,抛弃那种认为女性的生活就该以厨房、家务和丈夫的需求为中心的褊狭之见。同时,作家还反驳了那种看似进步、公平的表达背后的不公平预设,比如女性“被允许”去获得成功,本质上其实是认为女性不应该拥有权力的落后意识。
《亲爱的安吉维拉》尖锐地触及了21世纪的性别政治的核心。它将开启一场全新的、被迫切需要的讨论,即在当下,女性应该如何定义并塑造真实的自我。
2020年1月31日 已读
已成为我的家传物之一。有个建议细节让我很受启发:讲述时不要只提空泛的批判概念如“父权制”“厌女症”,要学会用举例来将不平等、不公正的思想具体化,并且要提出实在的克服、改变的办法。
书信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女性主义 女权 女权主义
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 豆瓣
作者: [日] 须藤瑞代 译者: [日] 须藤瑞代 / 姚毅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0 - 2
本书是一本从思想史、观念史角度考察中国“女权”概念的内涵及其变迁的著作,覆盖的时间段是1890年代后半期到1920年代。书中重点考察了清末民初女性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梁启超的女性观,马君武、金天翮对未来理想女性的设想,秋瑾、张竹君、何震对女性在国家框架下应扮演何种角色的探索,女性参政权的论证,1910年代的贤妻良母论,梁启超与其大女儿梁思顺女性观的异同等等问题。作者认为,女权主体是在围绕女性的议论中建构起来的,也就是说,女权主体不是单纯生物学上的女性,而是被建构的女性形象,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围绕中国的国际关系和西方女性主义的引进两个因素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9年7月6日 已读
以东瀛汉学的“局外”视角优势,敏锐地将国际互动影响分析融入社会性别理论,从而在更立体的结构中梳理出清末民初中国女权概念起源变迁的连续历史过程。须藤瑞代自然很重视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影响,不过也因此准确地述证了西方女权主义论述进入中国后产生的代入“普遍化”影响。这种“普遍化”让中日两国进步女性有了情谊的连结点,证明他的国际化社会性别工具做了有效的分析。当然,从概念到概念的分析显得简明扼要,缺点就是对形成概念变化的历史环境的陈述显得空疏。
2019年7月31日 评论 清末民初“女权”概念变迁要点记录 - 清末民初“女权”概念变迁要点记录 按照不少中日学者考据,中国的“女权”概念很可能起源于19世纪末,尤其是士人变法办报引介西方理论之际。期间,或又以梁启超等于《清议报》中引述“女权”“男女平权”的字眼为最初肇始。日本汉学者须藤瑞代考证,清末民初是新词汇海量涌入中国的时期,有关“女权”的概念,很可能源自于日本的学术引介; 士人的迫切任务是谋求变法使中国建立如西方民族国家一样的政治体制,以应对他们观念中的新世纪国族竞争。社会达尔文主义让他们相信,民争权利,实为作为民族国家国民整体而拥有的“权力”,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秩序中,弱者并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清末民初的“女权”概念演变也是在这样时代、观念背景下起源,其发展的起始带有浓厚的国族主义迫切感; 所以,梁启超在清末述及的“女权”,是将女性作为争取一国一族“权力”的主体的一部分。他一面将女性塑造成一种应该马上自强、生利的理想形象,另一面又强调健康、强健的女性能成为一国一族优质后代的保障的意义。这两方面的论述,都诉诸于一种对未来女性理想形象的构想,而并不在乎女性在结构性的社会现实中的遭遇与难题。所以梁启超并不介意他所设想的生利的职业女性形象与履行母职的女性形象之间的矛盾。自然,那时的梁启超并没有论述女性的应然权利; 20世纪初民间女学渐兴,倡议“女权”、女学的报刊纷纷崭露头角。这时引领“女权”论述的读物代表,不能不提《女子世界》。创办人金一等男性论者,承接了为建构强大的民族政体贡献这个最终目标,将女性的优越性总结为“国民之母”这个意象,力主女学而为国族出力。这种强调“母性”的意象,同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形象建构。主张它的论者同样不关心具体女性个体在实际社会中的遭遇、思想与情感。1903年大阪博览会上中国缠足女性被展示引发的争论,清晰地反映了这层事实。在这段时期,缠足被总结为中国女性乃至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代表形象; 辛亥革命前,陆续有进步女性进入讨论“女权”概念的舆论场,突破男性论者的话语框架,做了一些新的建构尝试。林宗素、陈撷芬提出男性论者忽略的现实社会中两性的冲突,提出女性应摆脱男性的束缚争取自立。秋瑾也从“争女子的义务”的角度切入,承接为国家强大做贡献的目标。及后又发展为“争取与男子一样的义务”的意识,以一种否定女性形象的方式阐述“女权”概念。须藤瑞代认为,虽然这种概念有不同的女性目标指向,但其理论基础实质与“国民之母”论述一致,都假定了一种本质的、男/女二元对立的性别形象。只是秋瑾强调了男性形象,而在争取权利之时否定了本质化的女性形象; 张竹君、何震的论述探索则追求突破男/女二元对立的性别形象假设。作为一名医者,张竹君设想每一个女性都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发展一种基于个人特点的新社会角色。未来的女性从这些彼此不同的新角色出发贡献国家。而作为无政府主义者的何震则完全否定为建构民族国家贡献这个普遍认受的终极目标,强调民族国家秩序以内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女权兴起,因此应当放弃民族国家建构,而在别样的社会建构中追求“女权”的实现; 辛亥革命以后,进步女性立即争取争取女性参政权。1911年11月广东宣布独立以后,临时省会采取议员人数分到各界,议员不限性别的方法,女性以“女界”形式分到10个席位。这种女性参政的形式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可谓是开历史未有之局面。可惜,这种女性参政的形式最终在国民政府统一建制后被取消了。1912年审议临时约法时,唐群英等20余人为了抗争约法中不含“无性别”差异的表述,武力阻止约法的表决; 民国建制以后,舆论整体转趋保守。日本贤妻良母论十分风靡,这种对传统、二元对立的性别形象的回流,证实了须藤瑞代的观点:以“天赋人权”概念出发的人权争取,与按性别分工为实践方式的民族国家建构构成强烈的矛盾。 直至五四左右,由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带起的人格讨论,延伸出自由恋爱等话题,才让整体保守的舆论场出现不同的声音。而到了那时,保守论述中又有一种强调“母权”的分支,这种论述思路将“母性”从“女性”之中分离出来,强调对女性对“人权”的觉醒实现,但这种意义只是女性觉醒的初级,女性觉醒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母性。使用“母权”字眼,无非是为了强调这种“母权”追求,与主张实现平权的西方女权主义的张力与对抗。这个阶段的论述思路变化,由于西方不同的女性论述传入中国有关。 在此,须藤瑞代强调,女性史研究、女权研究必须注意到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输入的影响。因为在连续的演变过程,除了反映中国自身的史实与议题,也内涵了西方女权主义论述在中国的代入,西方的问题在中国“普遍化”的过程; 《妇女杂志》的论述转变,突出地反映了“女权”概念从过往与国家前途捆绑的状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当其时,热衷于日本女性权利运动的竹中繁游历中国,访问中国各界女性,并在《妇女杂志》以中文介绍日本女性权利现状,与中国进步女性惺惺相惜。这种友谊,甚至没有受到30年代初中日战争冲突的影响,两国进步女性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结构框架,在“面对一样的问题”的女性身份上达成理解而结成友谊。 但是,须藤瑞代提醒必须认真考究“面对一样的问题”这层共通点。因为如果如两国女性所论述,两国女性都在儒教秩序社会下遭受压迫而面临共同的问题,那么那时候同样有类似文化社会背景的朝鲜社会女性生存状态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 随着战争的展开,这种从国家结构中分离的“女权”概念讨论结束,再次回到国族生存的讨论框架之中; 本书以从思想史的角度切入研究,具体以概念演变历史梳理展开论述。其中,又引入“社会性别”概念,对所有史实进行参照。好处自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将演变的脉络描述得简明清晰,缺点就是概念演变之间的背景历史描述不足,让读者无法把握概念变化背后的影响变量。
中国近代史 历史 女性主义 女性史 女性研究
特工卡特 (卡特探员) (2016) 豆瓣 Eggplant.place
Agent Carter Season 2 所属 : 特工卡特
7.9 (80 个评分) 导演: 劳伦斯·特里林 演员: 海莉·阿特维尔 / 詹姆斯·达西
《特工卡特》(Marvel’s Agent Carter)第二季转战好莱坞拍摄,演员阵容扩大。Dominic Cooper和Bridget Regan确定回归。Marvel TV今天在纽约漫展上宣布,来自《新闻编辑室》(Newsroom)的Wynn Everett, 以及Lotte Verbeek(The Fault In Our Stars), Currie Graham (Pompeii) 和Reggie Austin(《蛇蝎女佣》Devious Maids)已作为常规加入第二季。
Everett将饰演漫画原著中的角色Whitney Frost, 一个好莱坞的女演员及发明家。在漫画中,Whitney首次出现是在1968年的《Tales Of Suspense》第98期中,比《钢铁侠》第17期中出现的Madame Masque早。Verbeek饰演Ana Jarvis, Edwin Jarvis的随性的妻子,很快与Peggy成为好朋友并帮她适应洛杉矶的生活。Graham饰演Whitney的丈夫Calvin Chadwick, 一个很有权势的商人。Austin饰演Jason Wilkes, 一个古怪却很有魅力的科学家,立刻吸引了Peggy的注意。
2018年5月31日 看过
只是因为无法跟他们的电影大plan互动就要腰斩,浪费一个质感如此好的女性英雄角色。Carter那句“What took you so long”是整个MCU中在情感上打动我的唯二镜头之一!再见啦,Cap!再见啦,Carter!
Marvel 女权
Half the Sky 豆瓣
作者: Nicholas D. Kristof / Sheryl WuDunn Vintage 2010 - 6
From two of our most fiercely moral voices, a passionate call to arms against our era’s most pervasive human rights violation: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and girl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With Pulitzer Prize winners Nicholas D. Kristof and Sheryl WuDunn as our guides, we undertake an odyssey through Africa and Asia to meet the extraordinary women struggling there, among them a Cambodian teenager sold into sex slavery and an Ethiopian woman who suffered devastating injuries in childbirth. Drawing on the breadth of their combined reporting experience, Kristof and WuDunn depict our world with anger, sadness, clarity, and, ultimately, hope.
They show how a little help can transform the lives of women and girls abroad. That Cambodian girl eventually escaped from her brothel and, with assistance from an aid group, built a thriving retail business that supports her family. The Ethiopian woman had her injuries repaired and in time became a surgeon. A Zimbabwean mother of five, counseled to return to school, earned her doctorate and became an expert on AIDS.
Through these stories, Kristof and WuDunn help us see that the key to economic progress lies in unleashing women’s potential. They make clear how so many people have helped to do just that, and how we can each do our part. Throughout much of the world, the greatest unexploited economic resource is the female half of the population.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have prospered precisely because they emancipated women and brought them into the formal economy. Unleashing that process globally is not only the right thing to do; it’s also the best strategy for fighting poverty.
Deeply felt, pragmatic, and inspirational, Half the Sky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every global citizen.
性别与视觉 豆瓣
作者: 王政 / 吕新雨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 - 9
由王政和吕新雨所共同编*的本辑《性别与视觉(百年中国影像研究)/纪录影像海外与中国》一书中吕新雨的文章介绍了纪录片导演季丹、冯艳和徐童并讨论了他们的作品《危巢》《秉爱》和《麦收》,其中《麦收》因为以性工作者为主人公成为争议的焦点,也是本次会议引发激辩的导火索。吕新雨讨论了独立纪录片导演力图呈现被主流社会遮蔽的、有时是非法的底层人生经历(让底层发声以抵抗主流霸权话语)的非凡努力,及其与保护纪录片主人公个人隐私之间的伦理冲突,也回溯和检讨了在大会围绕《麦收》展开的辩论和由此延伸的相关讨论,指出中国女权主义*迫切的任务是重新反思中国的现实与女权主义的关系,重新与这个社会中各种批判性力量形成有效的对话与合作;在中国百年以来女权主义发展的历史视野中,性别与女性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各种社会与政治运动互相激荡着向前推进,需要重新检讨这份历史的遗产,并与反思第二波女权主义方兴未艾的新思潮呼应与联合,来面对中国今天的问题与危机。
摔跤吧!爸爸 (2016) I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Dangal
8.6 (1905 个评分) 导演: 涅提·蒂瓦里 演员: 阿米尔·汗 / 法缇玛·萨那·纱卡
其它标题: Dangal / Dangal
马哈维亚(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曾经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摔跤运动员,在放弃了职业生涯后,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金牌。马哈维亚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儿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连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取名吉塔(法缇玛·萨那·纱卡 Fatima Sana Shaikh 饰)和巴比塔(桑亚·玛荷塔 Sanya Malhotra 饰)。让马哈维亚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姑娘展现出了杰出的摔跤天赋,让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够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赛场上,为了国家和她们自己赢得荣誉。
就这样,在马哈维亚的指导下,吉塔和巴比塔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两人进步神速,很快就因为在比赛中连连获胜而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吉塔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在那里,她将面对更大的诱惑和更多的选择。
2017年5月15日 看过
故事感人之处是父女之间关怀与信任。但父亲的强硬前途指引,恰恰映照着那些坐在电视机前,无法复制吉塔生命轨迹的印度妇女的无奈。也别忘记的是,这故事的“女权”风背后,带着浓厚国家主义的味道。现实中,印度女权主义仍旧面临男权、宗教、种姓、民族主义的四面夹击。
印度 女权
女性的奥秘 豆瓣
The Feminine Mystique
作者: [美] 贝蒂·弗里丹 译者: 程锡麟 / 朱徽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 - 5
《女性的奥秘》讲述了她,引发了第二次女权主意运动的浪潮,《女性的奥秘(第一推动力改变美的20本书)》关于社会关系的见解唤醒了男人和女人。这《女性的奥秘(第一推动力改变美的20本书)》改变了一个国家,甚至这个世界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