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The World in Guangzhou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Gordon Mathews / Linessa Dan Li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7 - 11
Mere decades ago, the population of Guangzhou was almost wholly Chinese. Today, it is a truly global city, a place where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go to make new lives, find themselves, or further their careers. A large number of those migrants are small-scale traders from Africa who deal in Chinese goods—often knock-offs or copies of high-end branded items—to send back to their hom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Guangzhou, Gordon Mathews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city became such a center of "low-end" globalization and shows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at experience similar transformations elsewhere in the world.
Through detailed ethnographic portraits, Mathews reveals a world of globalization based on informality, reputation, and trust rather than on formal contracts. How, he asks, can such informal relationships emerge between two groups—Chinese and Sub-Saharan Africans—that don't share a common language, culture, or religion? And what happens when Africans move beyond their status as temporary residents and begin to put down roots and establish families?
Full of unforgettable characters, The World in Guangzhou presents a compelling account of globalization at ground level and offers a look into the future of urban life as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continue to remake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2020年8月18日 已读
港版被删已读补标。写的细节很好玩,比如黑人上巴士模仿刷卡的声音来坐霸王车,麦高登老师自己的电脑失窃复得的经历细节,popo在涉外案件的从心和在黑人社区里的ninja表现等等。但总体来说除了呈现了生活场景外没有给我太多启发。这种书都无声无息的删真疯完了。
人类学 全球化 广州 政治 社会学
省港澳大众文化与都市变迁 豆瓣
作者: 程美宝 / 黄素娟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1
本论文集在“城市规划与现代景观”“演出场所的建造经营”“人群聚散与资源流动”“竞技运动与身体政治”“革命话语与民族精神”“粤人之声的扩散变易”六个主题之下,讨论了省(广州)港(香港)澳(澳门)三地城市规划和社会流动等都市变迁方面,以及粤剧、粤语、粤曲、香港电影、体育运动等大众文化的发展,探讨19—20世纪省港澳三地大众文化与都市变迁的共性、流通以及日后衍生的差异。
广州往事 豆瓣
作者: 叶曙明 花城出版社 2010 - 8
《广州往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专题化的结构,及灵动拢美、知性怀旧的笔调,通过对“广州往事”的追忆与捕捉,引领读者对广州进行一次有意味的“记忆之旅”让读者充分品味一场关于广州的深度人文历史的盛宴。
2017年12月29日 已读
叶曙明到底是老派的文人。开篇点明“故乡回不去”,实质是拒绝承认变迁中广州的人情面貌。怀缅那座陪伴他的青少年时代,又或是他以书卷相遇、想象的羊城,才算“怀旧”。其实除去其中的情感牵绊,剩余的是一种文化人的身份追溯认同。于是,他情愿“离地”引经述典、称颂古代士人行止,却少有记载当代人的行动心绪(恩宁路那段是难得、例外的妙笔),就见怪不怪了。如果该作也算一类“本土写作”,即便这种笔法再悠扬典雅,也是需要突破的瓶颈。
叶曙明 广州 散文 本土
我们的广州 豆瓣
作者: 孙莉莉 / 陈岳远 2009
两位土生土长的八十年代广州青年KAO & YORK,用双脚走过广州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广州点点滴滴。回看过去二十多年间的广州,城市发展,新旧交替,八十年代生人的集体回忆又尚余多少,广州传统文化又能有多少得以传承?从最熟悉的地方开始,重新发现失去了的以及即将失去的。
广州简史 豆瓣
作者: 杨万秀 / 钟卓安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 3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中国南海。广州对外贸易发达,得益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广州自秦汉至明清,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汉武帝时期,即有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通商贸易,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初步形成。到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较长时间内曾是全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本书从五羊神话传说讲起,以时间顺序,讲述了广州自秦朝建城至解放战争结束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35万字。
广州古井名泉 豆瓣
作者: 李仲伟 / 林子雄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2
自古以来,世人对古井就怀着极其淳朴的眷恋之情,“井”成了家乡的代名词,所谓“背井离乡”就有这个意思.因时代变迁以及近年城市改造,井、泉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和视线,遭到了废弃,乃至湮灭.现存古泉及有铭文的古井,为数不多,具有人文传说的古井名泉更是凤毛麟角了
明清广州城及方志城图研究 豆瓣
作者: 曾新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10
本书首先通过对古籍、相关著述资料的归纳,勾勒出广州古城自然环境、格局、功能分区等变迁;其次,结合地图史料,力求准确地反映历史上(主要是明清时期)广州古城的变迁过程,包括古城形制、各种建置、道巷、濠涌、山冈等变化情况,尤其对历史地名注记详加考释;再次,对各类广州古城图,包括官方专门绘制的各种政区舆图和沿海图中所包含的广州城图,以及收录在省、府、县等广东各级方志中以广州古城为对象的省城图和辖地政区图加以分析对比,研究广州城图制图方法的演变轨迹。
广东十三行考 豆瓣
作者: 梁嘉彬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 - 1
《广东十三行考》考述了广东十三行的起源、沿革、盛衰和功过。关于十三行的起源,作者认为:1557年葡人入居澳门之前,已经和广州当局及商号有广泛接触了,这些商号是后来的广东十三行。
18-19世纪羊城风物 豆瓣
作者: 刘明倩 / 刘志伟 主编 译者: 程美宝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 9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以下简称“维院”),座落在伦敦西南的南肯盛顿区,占地79,373平方米。她的成立,与1851年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有密切关系。当时大不列颠国国强民富,英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阿伯特亲王酷爱艺术,他在伦敦海德公园以大幅玻璃和铁枝盖了一幢临时展览厅,邀请全球各国将他们优良的产品送展。博览会在5月开幕,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他们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或社会地位,不约而同地在展柜间流连忘返。到10月博览会闭幕时,参观人数已超过600万。入场费的收益,扣除一切开支后还有可观的盈余。大会主办人决定用那笔钱建一所博物馆。经过6年的筹划和建设,“南肯盛顿博物院”于1857年落成启用,1862-1897年间又扩建了数次,1899年改名为“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到今天已有146年历史。其藏品之丰富,在世界上堪称首屈一指。
1860年,维院购入第一批中国外销画。“外销画”是1949年后美术史家开始使用的名词。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间,虽然中国画工知道他们的作品是卖给洋人的,但买家则没有将中国画分为“外销”或“内销”的习惯。欧洲人买中国画,是因为他们对这遥远的国家充满好奇。在摄影术未发明以前,图画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事物的最佳媒介。事实上,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他们贸易的地方购买一些富有当地色彩的图画,不以中国为限,维院珍藏中就有不少印度水彩画和日本版画。中国外销画的历史不超过200年,到今天能自成一格,成为美术史家和历史家研究的对象,得归功于广州的一群优秀画工。他们技术精湛、头脑灵活,善于迎合顾客口味。中国外销画不独题材广泛,而且价格便宜,因而得以大量输往欧美各地。当年广州画工为“榲两餐”而绘制的图画,其中部分进了博物馆,成为今日研究晚清风貌的重要资料,这应是画工们万万料想不到的。
广州历史地理 豆瓣
作者: 曾昭璇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1 - 5
收集反映广州地区历史地理方面的专题研究和史料编辑出版,作为《广州市志》的补充。分上下两篇。上篇讲述广州地区历史自然地理,包括有广州附近地形形成的历史研究,广州气候的今古对比和对古代广州水文地理的研究;下篇讲述广州城的历史地理,按照时代或朝代的划分进行叙述。
老广州 豆瓣
作者: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2009 - 8
《老广州》原名《羊城寻旧》,内容包括街市景观、名胜古迹、经济掠影、教育概况、社会生活和民生习俗六个部分,以图文对照方式,介绍旧时广州的社会文化风貌。《老广州》自2004年出版以来,一直是各大书店常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