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
消失的搭车客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布鲁范德 译者: 李扬 / 王珏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当代都市传说的开山之作,美国最成功的学术畅销书,洞悉美国社会与都市人心灵的哈哈镜!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当代民间故事的著述。作者融会了有关最著名、最搞笑、最离奇、最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本书可以给喜欢讲惊险、鬼怪、恐怖故事的嬉皮读者提供说不尽的故事素材,是最好的培养和刺激读者幽默感的教材。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当代民间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些故事,并把它们当作真人实事——的著述。 作者融会了有关最著名、最搞笑、最离奇、最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诚如作者所指出,人们花时间讲述和聆听传说,不仅仅是因为其奇异有趣的情节,更深层的原因是它们真实地传达出创造者和传播者所处的语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心理,并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知识和行为规范系统。
2017年6月20日 已读
人们愿意相信的事物,深深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无论对具体的都市传说的心理诠释是否到位,对于都市传说传播者、听者、及其中关切,本书研究具备明晰之功。不难发现,美国的都市传说夹杂社会、宗教的训诫意图,当他们希望传递价值观时,事实很难挡住“好故事”的散布。
布鲁范德 心理学 怪谈 民俗学 社会学
世界妖怪事典 豆瓣
作者: 水木茂,譯/吳佩俞 晨星
風靡全球「鬼太郎漫畫」作者
日本妖怪大師 水木茂
融合各地妖怪傳說的驚奇之作
親筆手繪九十隻精緻妖怪圖
邀讀者一齊進入百妖爭奇的魔幻殿堂
精靈、人馬獸、蛇髮女妖、巫婆、狼人、海妖、人魚、吸血鬼……這些古老不朽、膾炙人口的妖怪傳說與幽靈故事,如同逃出潘朵拉盒子的鬼魅,流傳於世界上各個角落。
水木茂大師根據世界各地神話與傳說,以豐富精緻的繪圖筆法,生動的呈現極富神祕色彩的妖怪世界;創造出多樣詭譎的妖怪面孔。讓讀者透過本書,揭開這些妖怪的神祕面紗,一窺妖怪肆虐,百鬼夜行的死靈國度。
妖怪学 豆瓣
作者: 井上圆了 译者: 蔡元培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
本书原名: 妖怪学讲义录总论.
据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2月7版影印:本书分析论述了“妖怪”现象产生与发展的心理、哲学、生物学等因素。
当代都市传奇 豆瓣
作者: 布林克奥夫 译者: 蒋呈丽 外文出版 2006 - 1
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
学一门语言重在“模仿”和“坚持”。只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阅读多样化的趣味文章、朗读地道的英语材料,不断进行听力、英汉互译练习等,是能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
这套《北美民俗文化阅读》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以六本的超强阵容,即《圣诞节与圣诞老人》、《民间故事与传说》、《民间节日》、《家庭习俗》、《民间风俗》、《当代都市传奇》来回馈读者。本系列书探讨了北美大陆上民俗文化的众多方面。每册由精选的对应主题的文章组成,每篇文章包括英文原文、中文译文、注释三部分。英语译文力求信、达、雅,注释以英语原文中的生词为主。
本书为其中一册《当代都市传奇》,书中充满了古怪的故事,包括:警告和忠告、来自工作世界的传奇、关于爱情、性和离婚的故事、旅行者的故事、网络传奇、外星人和超自然现象的传说、生活中最沮丧的时刻的故事。这些传奇故事帮助我们产生对生活最深切的感受。它们使我们思考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它们可能表达了我们隐藏的恐瞑,最重要的是它们使我们发笑。
你曾听说过纽约的下水道住着鳄鱼吗?有朋友跟你分享过来自美菲兹的秘方吗?或者,你曾从你的一个朋友那儿听过一个奇怪的故事,而他是从他的妹妹的室友那儿听来的,他的妹妹的室友是从她的表姐那儿听来的,她的表姐则是从她的隔壁邻居那儿听来的,而她的隔壁邻居发誓那故事是真事……?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已经听到过一则都市传奇,一个属于当代民俗范畴的故事。
《当代都市传奇》充满了古怪的故事,包括:警告和忠告、来自工作世界的传奇、关于爱情、性和离婚的故事、旅行者的故事、网络传奇、外星人和超自然现象的传说、生活中最沮丧的时刻的故事。
这些传奇故事帮助我们产生对生活最深切的感受。它们使我们思考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它们可能表达了我们隐藏的恐瞑,最重要的是它们使我们发笑。
Chinese Ghosts and ESP 豆瓣
作者: Charles F. Emmons Metuchen, N.J. : Scarecrow Press 1982
鬼魂: 中国民间神秘信仰
本书是作者在香港经过对3600多人次的采访、调查、观察的基础上写成的。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魂、中西民间鬼魂信仰比较、心灵感应、算命等。
Haunting Experiences 豆瓣
作者: Diane E. Goldstein / Sylvia Ann Grider 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7 - 9
Ghosts and other supernatural phenomena are widely represented throughout modern culture. They can be found in any number of entertainment, commercial, and other contexts, but popular media or commodified representations of ghosts can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beliefs people hold about them, based on tradition or direct experience. Personal belief and cultural tradi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popular and commercial representation on the other, nevertheless continually feed each other. They frequently share space in how people think about the supernatural. In Haunting Experiences, three well-known folklorists seek to broaden the discussion of ghost lore by examining it from a variety of angles in various modern contexts. Diane E. Goldstein, Sylvia Ann Grider, and Jeannie Banks Thomas take ghosts seriously, as they draw on contemporary scholarship that emphasizes both the basis of belief in experience (rather than mere fantasy) and the usefulness of ghost stories. They look closely at the narrative role of such lore in matters such as socialization and gender. And they unravel the complex mix of mass media, commodification, and popular culture that today puts old spirits into new contexts.
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 豆瓣
作者: 周易正 總編輯 行人文化實驗室 2015 - 11
◇二十一世紀最前衛的生命科學研究報告
◇為曾經存在卻不被承認的「牠們」正名
◇不只聽我們怎麼說,還教你怎麼找妖怪
你小時候,或者你家長輩曾經被「魔神仔」牽走過嗎?
高山上唯一一條路前方,走得異常快的「黃色斗篷山友」,可不可以跟著走?
曾聽過有人在鄉下被一隻呲牙裂嘴的「大黑狗」追趕?
「妖怪」一直貫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媽媽嚇小孩」到「嚇死大家」的故事,從小到大、從台灣有歷史到今天,妖怪從未缺席。但奇怪的是,妖怪卻一直保持著隱晦的神祕面孔。關於妖怪的文字記錄一直不被重視,通常僅存在口耳相傳中。而妖怪的形象在散佚龐雜的資料當中,也從未取得共識。
面對這些無法被定位,但卻無所不在的「妖怪」,我們進行了一連串的妖怪研究,在相關報導、研究、採集中大海撈針,找尋妖怪的蛛絲馬跡。希望藉由這些初步研究,一方面讓妖怪的形象「具體」地出現在眾人面前,讓散落在每個人心中的記憶碎片找到共同的基礎。另一方面,希望讓這些妖怪「露臉」之後,能夠打開臺灣人想像世界的大門,引入更多妖怪(咦?)
本套書利用圖鑑(第一冊)、觀察記錄指南(第二冊)、專訪及重要文獻摘選(第三冊)等不同形式,經由視覺、知識、行動、思考,打開探討臺灣妖怪多樣性的一條三叉路,以回應佔據了許多臺灣人集體經驗中悄悄卻堅實的那一個位置。
這是一套知識豐富、幽默有趣、圖文並茂的妖怪百科,如果你曾經想過「妖怪」是什麼,那麼現在正是了解臺灣妖怪、學習與牠們和平共處的最佳時機!
《壹、臺灣妖怪圖鑑》
妖怪曾經廣泛出沒在臺灣不同地區,卻不敵勢力逐漸強大的人類,許多弱勢物種不是已經絕跡,就是正面臨滅絕的危機。不過因為環境和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遷,竟也發現/演化出新的都市物種!
本書精選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十六隻形態、個性和能力各異的陸生類、水生類、植物類妖怪,從基本資料、能力分析、習性描述、出沒目擊記錄,搭配圖鑑插畫,讓你快速掌握妖怪棲息在哪、吃什麼、習性以及特殊行為!牠們也可能是你哪天上山下海遊玩時,最有機會打到照面的物種!
《貳、妖怪觀察記錄指南》
光看圖鑑還無法滿足你對妖怪的好奇心?
本書貼心整理出一套妖怪觀察法,帶著圖鑑和這本觀察記錄指南,動身出發去尋找妖怪吧!
有哪些必須遵守的原則?行前該如何準備?衣著和裝備該如何選購?工具和誘餌該如何準備?等待及觀察有什麼步驟?熟讀以上指南、按部就班,讓你開心觀察、安心回家。除了用眼睛觀察,也請務必使用專門筆記法,寫下你的觀察記錄,這些筆記將是未來妖怪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參、妖怪見聞錄》
八位不同領域專家的跨界論壇,現身說法!他們是花費數年研究妖怪的學者、長期蹲點在妖怪最常出沒的區域、或是以妖怪為靈感的創作者。透過專訪,聽他們從各種角度,解讀什麼是「妖怪」?
關於妖怪的研究,和妖怪一樣充滿著各種可能性和多樣性,本書截選日本、中國、臺灣歷年重要文獻及論述,看妖怪在文字化和圖像化的過程中,以何種形象和方式存在於我們的世界。
好評推薦
「這本書很有趣!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台灣也有本土妖怪。」茂呂美耶/作家
「在遠古世界中,神靈、妖怪、鬼魅均為先民生活主要環節;但科學興盛之後,對心靈的重視與自然的敬畏卻退居次要,也帶來許多後遺症。本書有系統的蒐錄台灣妖怪,對民族心靈的探索尋求、文化傳說的補遺重塑,都是令人欣慰的重要一步。」葉怡君/作者
科举与传播 豆瓣
作者: 陈平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科举与传播:中国俗文学研究》强调俗文学研究的“精神性”“文学性”与“当代性”,在研究方法上理论研究、史料整理与田野调查等并重。作者队伍包括陈平原、陈文新、汤哲声、陈泳超、郑志良等活跃在中国俗文学研究一线上的优秀学者。论文集收集了中国俗文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发表的优秀论文,显示了相关研究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