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朱学勤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 10
卢梭首先继承了中世纪救赎传统,并努力把这一传统传递给近代社会。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坚持世俗理性的启蒙运动发生根本性的分歧。卢梭是一个颠覆性的二传手。他传出的是一个爆炸性的烈球。他的颠覆对象并不是彼岸天国,那一天国已随上帝远去。他要颠覆的对象,是此岸文明结构——从世俗生活一直到政治王国。他的理论包装是历史复古主义的悲观色彩,其内里的填料却是一种可燃可爆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建道德共同体,重建世俗社会。政治结构、文明规范。在这个意义上说,卢梭理论是一种早产的解构主义,社会政治上的解构主义。因此,它一旦落地引爆,就不仅仅是一场英美式的政治革命。它要把政治革命延伸为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延伸为道德革命,把一次革命引申为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再生性革命。用罗伯斯庇尔的话来说,那一场革命不仅仅是一场国内战争,也是一场国际战争,更兼一场宗教战争。
书斋里的革命 豆瓣
作者: 朱学勤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 - 7
本书收录的是自由主义学者朱学勤的随笔和一些性学术文章,坦白说他的随笔价值要比其学术类文章价值大。朱学勤是最善于用优美而激情的文笔将其思想表达出来的学者,但激情是一把双刃剑,在捉住他人“马脚”的同时,自己也未免露出“猪蹄”。相反他的随笔,如《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等类名篇,怎么咀嚼都不觉烦厌。但若你只是通过此书寻找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心路轨迹或者在字行间发展出哪套“自由主义”理论,那本书的价值无疑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以本书作为一个偏角,引入 “人文精神”讨论、左右之争等90年代中后期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一些大事件,了解把握其的轮廓,逆游而上找出80年代中后期“文化热”的延迈,顺流而下理出其发展脉络,我想应该这是本书最大的价值,因为在所有的这些事件中,朱学勤都是一个主要的在场者和言说者--当然,这需要时间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