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
说剑丛稿 豆瓣
作者: 马明达 中华书局 2007
《说剑丛稿》是文、武交叉的结晶。所收论文的内容,涉及到中外兵器、武艺的交流,但集中在对古代兵器、武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同时也稍稍涉及到某些当代武术问题。这是合乎逻辑的延伸。因为当代武术是古代武艺体育化了的遗存和衍变,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民间某些武术品种,自身就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含载。
目 录
前言 ………………………………………………………………………………(1)
卷—
一 “虎贲之士说剑”解……………………………………………………(1)
二 以剑遥击…………………………………………………………………(9)
三 短剑与长剑……………………………………………………………(19)
四 居延汉简《相剑刀》册初探…………………………………………(26)
卷二
五 “手搏”初探…………………………………………………………(46)
六 五台山的僧兵与武艺…………………………………………………(68)
七 武术史上的宋太祖……………………………………………………(77)
八 抗倭英雄瓦氏夫人……………………………………………………(83)
九 明末武术家石敬岩考述………………………………………………(88)
十 颜李学派与武术……………………………………………………(112)
十一 清代的武举制度…………………………………………………(120)
十二 燕山常巴巴轶事辑述……………………………………………(131)
卷三
十三 说“两刃矛”……………………………………………………(159)
十四 尉迟敬德与“鞭枪”武艺………………………………………(165)
十五 朴刀与“朴刀局段”考…………………………………………(172)
十六 从“连枷棍”到“二节棍”……………………………………(191)
十七“铁枪”源流……………………………………………………(200)
十八沙家拳考…………………………………………………………(206)
卷四
十九历史上中、日、朝剑刀武艺交流考……………………………(212)
二十七圣刀与袄教……………………………………………………(256)
二一“米昔刀”小考…………………………………………………(263)
二二明代“刀法得之佛郎机”考……………………………………(267)
卷五
二三点校本戚继光《纪效新书》序…………………………………(277)
二四《中国武术大辞典前言》………………………………………(284)
二五戚继光《拳经》探讨……………………………………………(292)
二六略论武术古籍和武术文献学的建立……………………………(315)
卷六
二七冯玉祥与中国武术………………………………………………(324)
二八一代文通武备的武术家…………………………………………(341)
二九马凤图与陆合大枪………………………………………………(354)
三十为“直拳”正名…………………………………………………(363)
三一应该重新审视“国术”…………………………………………(371)
三二令武术蒙羞的段位制《理论教程》……………………………(381)
武艺丛谈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龚鹏程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 1
武术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活动,我之习武,主要是技击实战,每天邀人手搏,打得个不亦乐乎。虽然荒唐浪荡,泛滥无归,却大体摸熟了中国武术之来龙去脉及各门各派的功法特点。我后来的许多作为,事实上都可说是练武生涯的延伸。如今年岁老大、江湖梦远,徒能于纸上谈侠说剑,不无感-慨。而频年混迹上庠,讲论诗书,好像也不适合再去聒絮好勇斗狠的武林旧事了。在学术界文化界,武术乃是支流甚或末流,文人学者,袖手雅谈而已,对于武术竟能关联于中国文学、医学、药学、儒道佛学、帮会史、社会史等,大抵并无概念,不如此乃欲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之秘钥。武术界的朋友,演武论技,固擅胜场,但文史非其所长,更常因门派、见闻所囿,其讲古论艺,时不免河汉其谈。因此我之稽古考文、说拳论剑,常也不知可持与谁看。可是少日一段情缘,竟尔割舍不禁,仍要耗费我许多笔墨。以此偶恣胸臆于谈锋,稍示武学之广涂,提要钩玄,愧乎未能,徒存少日之意气,志一时之芳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