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
漫说水浒 豆瓣
作者: 陈洪 / 孙勇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1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除了唐诗、宋词中一些广为流传的篇章外,在当代读者中影响最大的,恐怕还得数小说。小说中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品牌外,读者群较大的还有“二言三拍”、《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与小说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相反,学术界对它们的研究则有一种向繁琐化考证和形而上的理论方向发展的倾向。如何在学者的案头研究与普通读者的大众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水浒》一书涵蕴丰盛的中国社会文化传统,而几百年来出于各种动机的误读亦不少。本书的重点在于把古今的有关欺人之谈戮破,还广大读者《水浒》的真相原貌,是重读《水浒》,了解其演化过程的宝贵的参考资料。
2013年7月29日 已读
本书最有启发性的观点---水浒中的侠义精神,其核心就是快意恩仇.而所谓快意恩仇,无非就是是非黑白以一己恩怨为转移.寥寥数笔,写尽了投机者,游民,草莽,写尽了金庸笔下的"大侠",也写尽了像李敖这种疯狗的特性与面貌.
文学评论 水浒 游民
古本水浒传 豆瓣
作者: 施耐庵 / 校注 蒋祖钢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5 - 8
《古本水浒传》现在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唯一一部署名施耐庵著的长达120回的《水浒传》。
这部书的前70回和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而后50回,则与目前流行的120回本《水浒全传》完全不同。这里的梁山好汉没有受招安,直到120回,他们还在与官军血战。这后50回曾由上海中西书局在1933年单独排印过,梅寄鹤先生的序言里记载了当时出版的详细情况。
《古本水浒传》的后50回,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在对它仔细研究后,我认为,它与前70回的作者为同一人。将后50回与前70回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前后的情节结构连贯吻合,布局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统一体;没有前者,后者无法成立;没有后者,对前70回中许多情节安排也难以理解准确。前后人物形象特征一致,后50回中的主要人物只要看其言行就可以判断他是谁了,现在能见到的其他各种版本的续作都达不到这一水平。前后所反映出来的世界观一致;艺术风格一致;特别是语言的时代特征、地方特征也一致。更有意思的是,在艺术描写、语言表达上,后50回不仅再现了前70回中的优点,同时还再现了前面存在的某些弱点。《水浒传》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伟大作品,是一定社会现象的高度浓缩,同时,它也显示出了作者具有极高的政治、思想、军事、艺术水平,有丰富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它还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在言语上带有承前启后时期的明显特征,很难想象后代人在全面模仿这样一部巨著时能不留下痕迹。容与堂本《水浒传》的后30回、《后水浒传》第一系列后续之作,不仅在语言特征上与前70回有很大差异,就是那些人物形象也多已走样。人们大约会问,既然这部书为施耐庵所著,它又在1933年出版过,为什么至今很少为人所知呢?
这好象奇怪,但原因也很简单。1933年中西书局仅印刷了这部书的后50回,不完整;再加上当时以“古本”名义出版的《水浒传》很多,珠目混杂,难以销售。当时中西书局仅印了1,500册,未能销售完,在群众中未能造成影响。同时,该书局与学术界没有联系,又没在报上作过宣传,致使这部书再度埋没了。查阅当时著名的《水浒传》研究者,如鲁迅、胡适、郑振铎等的文章,虽然他们对版本都作过极为细致的研究,但从未提到过这部《古本水浒传》。
学术界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部书存在,可能是在1975年。当时,上海复旦大学编的一本《水浒》资料中将梅寄鹤先生的《古本水浒》序收录进去了。但由于《古本水浒》留存已不多,看过此书的人也就很少了。
这部书的作者究竟为谁?这显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定论的。现在整理、校勘、重排出版,它将为学者、专家提供一个崭新的版本,以供研究。同时,对广大读者来说,它无疑也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瑰宝。 感谢上海图书馆的同志同意整理印行,并大力支持。 这部书的整理校勘以上海中西书局1933年出版的澄江梅氏藏本《古本水浒传》为底本,参阅他书,作了分段,加了标点,改正了明显的错字;除了删去金圣叹的全部评点外,还作了个别的技术处理,都作了注明。一律按规范的简化字重排,其他则一律保留原书的面貌。
闲看水浒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十年砍柴 同心出版社 2004 - 6
我们的祖先造字组词很有智慧,将强盗说成“绿林人士”和“草莽英雄”,将做强盗说成“落草”,这种命名大概不仅仅因为强盗总藏在深山中,也许还因为他们的生存方式、处事原则更接近人类的共同发源地――大林莽中的诸多动物。
百姓和小吏、小吏和小官、小官和大官、大官和皇帝之间发生争端,决定输赢胜负的不是理也不是法,而是彼此所掌握的暴力资源。整个大宋似乎由大大小小的梁山构成,奉行的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原则,出手的自然不是法也不是理,而是钱、权或者拳头和斧头。
人们鄙视男盗女娼这两种职业的同时,暗含着承认他们也是一种买卖,无非是特殊的买卖。一则是刀口舔血的买卖,一则是皮肉生意。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出卖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后的资源――生命和身体!也就是说用生命和肉体博钱。
在金钱和权力面前,公道是那样苍白。不是所有的梁山人都像李逵那样,惟一的语言就是暴力,他们曾经想到合理的程序、公正的结局,可是大宋没有满足他们最起码的企盼。
2013年7月8日 已读
此书立意上就比无斋主人那本要高,以社会建制为归旨,从大宋的经济政治等多项宏观社会指标出发,大至重要事件、社会阶层规则(庙堂江湖之同构),小至双面人格、个人命运,都有全新、全局性的解读。他懂厚黑,但不仅懂厚黑。我能从他对悲剧人物的怜惜中,读出炙热的社会宏愿来。
十年砍柴 水浒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施耐庵 岳麓书社 2006 - 6
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密切相连的。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自从金圣叹推出他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后,有近两百年人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自郑振铎们挖掘出所谓全本《水浒传》后,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又很少有人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了。那么,金圣叹的批评本《水浒传》是不是被腰斩的,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和金圣叹的批评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所批评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究竟有没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问题,相信读者在读完这个批评本之后会找到答案,也会由衷地佩服金圣叹的胆识和才华。而金圣叹那些见解独到、语言独特的批评文字,也会让读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黑”话水浒 豆瓣
作者: 无斋主人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 3
水浒是一本黑社会小说,梁山是个黑社会组织。“替天行道”的玫瑰色彩只是为了掩盖好汉们的暴行,个别好汉的正义行为,并不能否定梁山组织整体上的掠夺性暴力团伙的本质。这是《“黑”话水浒》这部书的出发点和主旨。作者从黑社会这个独特的视角重新演绎了水浒人物和故事,并将水浒解构为10大主要人物和4大重要事件。
十大代表人物分别是:宋江代表黑帮老大;吴用代表黑帮军师;卢俊义代表黑帮的二把手和被梁山自己逼上梁山的一大类人;李逵代表老大的走狗、坏的黑帮小弟;燕青则是忠诚的部属、好的黑帮小弟;林冲是好的黑帮人物的典型,也代表了被黑暗社会逼上梁山的一大类人(其实梁山上反而凤毛麟角);武松则反映了善良单纯、本质不坏的年轻人的黑社会之路;柴进代表了纨绔子弟、前太子党的黑社会之路;而关胜是进入黑帮的前政府高官的代表;石秀则代表了为摆脱自己宿命而走上黑道的底层劳动人民。这10个人基本上可以囊括黑帮组织主要有代表性的人物。
四大事件是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曾头市和石碣受天文,基本上概括了梁山这个黑帮组织从发展、壮大到领导层和路线转换,及达到巅峰的整个过程。
2013年7月3日 已读
此书以派系,权术暗斗解读水浒,还原了以宋江为首的贼寇的丑陋本性(对以关胜呼延灼为首的降将派的剖析尤佳),也写出如鲁智深,武松.林冲等真好汉的性情.讲水浒的内容都不错,但延伸到现实中的观点都比较拙劣.
厚黑 水浒
水浒二论 豆瓣
作者: 马幼垣 三联书店 2007 - 8
水浒名家马幼垣继《水浒论衡》之后的研究论文结集。一如既往地在严密考据的基础之上,广泛涉猎水浒研究的各个课题,诸如版本收集与比勘,小说本事与演化,作品立意、结构与人物的分析与品评等等。作者对以往水浒研究专家几成定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批评了当下水浒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水浒论衡 豆瓣
作者: 马幼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8
水浒名家马幼垣的研究论文结集。以其精湛的考据功夫、深厚的学养和不凡的见识,通过遍访存世的《水浒》罕本,在做足了版本的精细比勘之后,为我们厘清了水浒研究中的多个关键问题,如:《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它成书于何时?与水浒杂剧及话本有着怎样的相互承接或影响?数种不同的版本(繁、简本系统)之间又是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考据之外,作者亦对《水浒传》的谋篇布局、情节、场面和人物有着精彩的分析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