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从“山贼”到“水寇” 豆瓣
作者: 侯会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8 - 11
“四大名著”的《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它是如何由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原型,滚雪球般地成长为一个讲述以一百零八好汉为代表的江湖故事?本书以《水浒传》小说文本为基础,以各种史料为佐证,条分缕析地追溯了水浒故事的发生、发展和《水浒传》小说的写定过程,尤其是揭示了钟相、杨幺洞庭湖起义和《水浒传》的隐秘联系,令人耳目一新。 书后所附《疑〈水浒传〉与摩尼教信仰有关》一文,则反映了中国古代小说往往和民间宗教存在复杂联系这一基本事实。
水浒·江湖 豆瓣
作者: 王学泰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 - 7
《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的独特视角,对中国社会的解读另具一番风景。譬如书中所及,《水浒传》第一个告诉读者游民江湖的存在,第一次全面生动地把江湖生活、江湖人的理想与奋斗、江湖人的成功与失败展示出来,给后世的游民、底层人物以及各种各样的边缘人士组织化进程提供了范本,更成为他们反抗和奋斗的教科书。其中的“好汉”、“义气”、“替天行道”、“不义之财,取之无碍”、“逼上梁山”等话语随着《水浒传》的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而普及到整个社会,直至今天。《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更是江湖人与老百姓的生活教科书。游民、江湖、秘密会社研究学者王学泰先生曾因其独特的研究领域而被评为“发现另一个中国”。“水浒”是作者多年潜心的另一领域,是游民与“水浒”研究的拓展、延伸。
2015年12月29日 已读
史学功底扎实的学院派解读。王学泰从梁山好汉出身成色切入,将水浒问题放置在“江湖”场域内解构,并将游民文化、心态作为理解的关键准绳。诚如本书所言,水浒问题不该僵化成“阶级对立”“农民起义”等标签,而应由游民、社会边缘人的生存期盼顺延理清。此外,作者钩沉史料,从《水浒传》成书秘辛中,挖掘出南“水浒”忠义精神对“发迹变泰”精神的掩护、模糊,梳理了这些创作思路、词汇用语对社会思想、精神的影响。全书料足好读,能引领读者从历史视角中审定《水浒传》的深厚魅力。
历史 水浒传 游民文化 王学泰 社会学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豆瓣
作者: 薩孟武 北京出版社 2013 - 1
《大家小书: 与中国社会》是一部由小说“闲”看中国社会的著作。但作者贯通古今,引证诸多历史材料阐发其社会学理论,且借题发挥,谈的是政治、经济、伦理、兵制、士人、社会组织、婚姻问题等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作者有着看透社会与政治的火眼精睛,因此看似游戏走笔,但分析中国社会却要言不烦,深入精当。
2015年11月16日 已读
作者喜欢从《水浒传》中抓取一个小问题,借题发挥自话自说。虽然是学术之言,但并未从水浒故事的背景、起源发问讨论,许多论述即便沾边,亦显隔靴搔痒。一趟车的旅程翻完,只有谈到兵制那篇写得最为贴切。
水浒传 江湖 萨孟武
李卓吾评本水浒传 豆瓣
作者: 施耐庵 罗贯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3
简述《水浒传》的版本
1.《水浒传》的版本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
2.繁本系统分为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三种。容与堂本是现存最完整的百回繁本;120回本在100回繁本的基础上增加征田虎、王庆的情节;70回本在100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并将“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写为“梁山泊英雄惊恶梦”结束全书。
3. 简本系统比较重要的有《忠义水浒传》和《水浒志传评林》
此容与堂百回本虽名为《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但研究者都认为是叶昼托名李贽所为。 《水浒传》的编著者施耐庵和罗贯中。现存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余象斗和杨定见两种)、七十回本(金圣叹“古本”,贯华堂本),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间郭勋刻本原书共二十卷。一般认为,万历时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最接近《水浒传》祖本。
水浒传:怎样的强盗书 豆瓣
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
7.3 (6 个评分) 作者: 孙述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对《水浒传》的故事来历、创作心态与小说艺术的研究与探讨。第一部分《〈水浒传〉的来历》阐释该书是一本创作与流传在法外强徒之间的小说,并且这套故事与岳飞及当年的抗金忠义人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部分《〈水浒〉内外的人与事》是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地方、事件与真实历史和地理的关系;第三部分谈的是《水浒传》所反映出的典型的强人心态,如重视同道中人的义气,对女性的放闲心理,强调复仇等等,并对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精心的赏鉴。由于作者少年时期熟读旧小说,后又长期淫浸于西方文学的研究,学养丰厚,文笔优美,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小说研究、赏析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