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史 豆瓣
戦後経済史
7.3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野口悠纪雄 译者: 张玲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4
著作等身的日本知名经济学家
深挖增长与停滞之谜的集大成之作
日本究竟错在了哪里?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吗?
◎ 编辑推荐
☆ 犀利剖析深层机制,揭示日本经济增长和停滞背后的奥秘
作为率先对“房地产泡沫”提出公开警告的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以对日本经济的冷峻洞察和不懈思索而著 称。针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基本结构,他在本书中提出了与以往观点截然不同的 “1940 年体制史观”,为我们理解日本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泡沫的形成和崩溃,以及后来长期停滞的根本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 回顾 70 年境遇变迁,生动描绘时代大潮中的社会众生相
除了从全局视角“鸟瞰”日本经济的整体格局,野口悠纪雄还在本书中记录了自己和家人、朋友所经历的经济和社会变迁。他们曾经在高速增长时期意气风发,也曾经为经济衰落萧条而黯然神伤,现在仍有很多人在为未知的明天而焦虑和迷茫。作者饱含深情的回顾和叙述,使战后日本经济史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数据和图表,而是化作一幕幕立体、生动的人生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 借鉴日本经济的起起落落,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路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为我们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特别是泡沫经济时期人们对股票和房地产的狂热和痴迷,泡沫经济崩溃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惨痛损失。这些都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经济会重蹈日本覆辙吗?会如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样,在“爆买全球”之后经历“失去的三十年”吗?
◎ 内容简介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泡沫经济”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 30 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房地产泡沫”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安倍经济学”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追忆,其人生的最初影像始于 1945 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地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本书论述经济发展历程及其深层机制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野口悠纪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实经历,为读者还原出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图景。相信无论是野口悠纪雄对经济问题冷峻犀利的剖析,还是他对往昔经历满含深情的回望,都会为读者带来不同凡响的阅读体验。
◎ 获奖记录
入围2018新京报年度好书
第一财经周刊年度财经图书
全景·资本圈 2018年度十大好书
2023年6月30日 已读
首先必须向老人家致敬。毕竟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能够坦诚自己某个时期的判断有误,承认对某些问题仍旧看不透,时过境迁仍愿抛开成见慎思剖析真的很难得。这种态度在盛行傲慢自矜的同行中并不常见。
或许,正是这种态度让他看到了延续至今的战争年代体制的功过是非,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给予泡沫经济年代一个与别不同的归因(我认为这种从制度细节出发的判断准确可信)。当然,他毕竟还是一个主要接受奥地利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的学者,虽然他准确地看到战后依赖行政集中资源的制度产生过优势,避免陷入主流学派“自由市场万能”的偏见;但分析90年代以后的历史时,他还是不免犯糊涂,把新型技术创新产业看成一种纯粹的“自由市场”的产物,甚至将“1940年代体制导致泡沫经济”的观点,误述成“干预过多等于实践再分配,也等于搞泡沫经济时代的不劳而获”。就是瑕不掩瑜,他的“不劳而获的社会总有人被牺牲”的判断也非常准确。
ps:细看日本gov处理泡沫爆破的手段,100万亿损失无法追回,投入的救市资金将近半数被明里暗里地转嫁到普通国民身上。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公共论证和决策明示,许多国民对此毫不知情。就这种大事件的后果来看,当年的占领美军的确就是被当成挡箭牌的傀儡,利虹还是那个“我很传统的”的利虹。
kindle 历史 政治 日本 泡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