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泰
水浒·江湖 豆瓣
作者: 王学泰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 - 7
《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的独特视角,对中国社会的解读另具一番风景。譬如书中所及,《水浒传》第一个告诉读者游民江湖的存在,第一次全面生动地把江湖生活、江湖人的理想与奋斗、江湖人的成功与失败展示出来,给后世的游民、底层人物以及各种各样的边缘人士组织化进程提供了范本,更成为他们反抗和奋斗的教科书。其中的“好汉”、“义气”、“替天行道”、“不义之财,取之无碍”、“逼上梁山”等话语随着《水浒传》的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而普及到整个社会,直至今天。《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更是江湖人与老百姓的生活教科书。游民、江湖、秘密会社研究学者王学泰先生曾因其独特的研究领域而被评为“发现另一个中国”。“水浒”是作者多年潜心的另一领域,是游民与“水浒”研究的拓展、延伸。
2015年12月29日 已读
史学功底扎实的学院派解读。王学泰从梁山好汉出身成色切入,将水浒问题放置在“江湖”场域内解构,并将游民文化、心态作为理解的关键准绳。诚如本书所言,水浒问题不该僵化成“阶级对立”“农民起义”等标签,而应由游民、社会边缘人的生存期盼顺延理清。此外,作者钩沉史料,从《水浒传》成书秘辛中,挖掘出南“水浒”忠义精神对“发迹变泰”精神的掩护、模糊,梳理了这些创作思路、词汇用语对社会思想、精神的影响。全书料足好读,能引领读者从历史视角中审定《水浒传》的深厚魅力。
历史 水浒传 游民文化 王学泰 社会学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豆瓣 谷歌图书
7.4 (7 个评分) 作者: 王学泰 同心出版社 2007 - 7
江湖是游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干犯法纪、为非作歹的渊薮。凡是敢于与主流社会对抗的秘密组织成员、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强、闯荡江湖的各类人士,乃至称霸一方、为人所惧的痞棍,都会被畏惧者恭送一顶“好汉”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过程与归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是游民劫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总的说来,它仍是“强盗逻辑”。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作用,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