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
时间的礼物 豆瓣
DITT LIVS AFFÄR
6.7 (27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译者: 孙璐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内容简介】
世间的一切都有标价,除了时间,一秒就是一秒,谁都无法讨价还价。
于是我总在出差,把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贡献给工作,因为我坚信创造财富才是时间的正经归宿。45岁时,我成为一个有事业和资本的成功人士,但妻子和儿子离开了我。
癌症将我送进医院,一周前,我认识了隔壁 病房的五岁女孩。她用蜡笔给椅子涂颜色,用牛奶盒做恐龙、给兔子玩偶讲故事,都是为了安慰妈妈和来看望她的人不要难过。死亡一天天临近,女孩却一如既往期待妈妈讲睡前故事,期待上学,期待着明年的生日会。她偷偷告诉我,穿白大褂的外星人会来治好她的病。她让我想起自己的儿子,以及那些我没有为他做的事情。
死神要来带走女孩的那天晚上,我的心像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我向死神提出用我的命换女孩的命,但死神还要求抹去我在世间的一切痕迹。过去的45年,从父母的儿子,到儿子的父亲,我是如何度过的?
一次对过往的清算,让我终于明白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
【编辑推荐】
◎ 是一分一秒的陪伴,累积成我们不可替代的情感。
◎ 你的时间,是否都用在了合适的地方?给了对的人?对的事?
◎ 这一次,巴克曼要讲一个关于时间和选择的故事。
◎ 一场与死神的交易,一位父亲迟来的悔悟。
◎ 《外婆的道歉信》《清单人生》之后,再度热泪盈眶。
◎ 巴克曼式催泪故事,温暖度依然100分。
◎ 好莱坞金牌制作公司果断拿下电影版权,筹拍进行中。
◎ 全书彩色印刷,15副手绘精美插图。
◎ 有时候,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 如今,巴克曼作品全系列销量已经突破1300万册,他是当之无愧的暖心小说之王。
-
从《外婆的道歉信》《清单人生》再到这本《时间的礼物》,巴克曼用文字实力和惊人销量证明了他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拥有超强的催泪功力。《时间的礼物》开篇就让人胆战心惊,一位父亲向儿子自白,他在平安夜早晨杀了一个人。带着疑问和不解,接下来巴克曼用非常冷静克制的语调道出一个痛彻心扉的故事。这是一位父亲深刻的心路历程,忙碌半生,却发现与最亲的人渐行渐远。
《时间的礼物》源自于巴克曼自己的生活体验,他一直在思考为家庭做出选择的问题。某年圣诞夜,看着在身边熟睡的妻子和孩子,他写下一句话“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时间是一种非常公平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讨价还价,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给了自己就不能给父母,给了工作就不能给孩子,我们最终成为怎样的人,留下什么样的回忆,都源于我们每一次做出的选择以及如何用掉自己的时间。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 豆瓣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作者: [美] 谢利·卡根 译者: 贝小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6
★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最终我们都会死亡。
★但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吗?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吗?
★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
★为什么说永生是件坏的事情?
★在某些情况下自杀是否可能合理和符合道德?
★我们终将死掉这个事实,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进而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价值,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趟旅程。
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本书来说至为贴切:“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最好的告别 豆瓣 Goodreads
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8.9 (26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阿图·葛文德 译者: 王一方 主编 / 彭小华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7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众多专家、媒体推荐。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新知》杂志主编苗炜: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看看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著作,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道医学的局限和可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是阿图•葛文德最有力,也最感人的一本书。《自然》杂志:难得读到这样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编辑推荐]
亚马逊年度好书、《纽约时报》畅销书。
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全球十大思想家”、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划时代之作。
奥巴马、李开复、余华、刘瑜、苗炜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2020年8月31日 已读
书本让我想起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如今科学昌明什么病治不了?医学进步让人类社会进步非凡也使人产生如此迷思。作者无非想说清楚:1很多症状可以应对但衰老终不可逆人最后都会走向衰亡2到了衰亡的最终关头对人而言只有存在和安全是不够的,每个人对尊严、幸福、自主与亲近者连结的需求不可被替代、忽视3现代医学实践恰恰没有做好这件事为许多临终时刻添置了不必要的苦痛。读过所有的事例,再看到作者为了送父亲最后一程去喝恒河水,之前还专门使用了抗生素,真是既吊诡滑稽又令人触动。是啊人在生死之间置己于历史长河,怕真是能感受那种穿越时空的、与其他人类连结吧。对生命如此这般的敬畏与关怀,理应更充分地反映在人类的医疗养老实践之中。
伦理 伦理学 医学 哲学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