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气质
东大女子 豆瓣
ルポ 東大女子
6.2 (12 个评分) 作者: [日]太田敏正 译者: 应婧超 2022 - 4
东京大学是全球大学排名最高的亚洲学校,然而在东大每年入学的3000人新生中,只有不到两成是女性。
“东大女子”在日本社会中是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标签,一方面意味着这些拥有日本最高学历的精英女性在智商、能力上的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冷、强硬、缺少女性魅力等固化形象,暗示着她们背离了日本女性相夫教子的传统道路,闯入男性主宰的社会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
本书将揭开这些被视为“男强女弱”社会的异类的高学历女性在求学过程,工作,生活与家庭所面临的进退两难的真实情况,以及她们对抗社会偏见、追求性别平等和自我实现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成就。
正如有识之士指出,如果这群比其他人更有能力、本应更有选择余地的女性都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社会多样化的实现更是无从期待。可以说,东大女子的生活状态正是日本未来社会的先兆。因此,“只有当东大男女性别比例达到1:1之时,才是日本真正变革之际。”(中屋健一)
2022年10月13日 已读
其实内容大多是东亚父权社会内部的老生常谈。但有两个议题让我印象深刻:1. 家庭养育冲突中不仅仅是性别不平等的问题,还有“资本商业社会的竞争价值>养育照顾价值”这层核心价值冲突。当然,再往深层上说,对养育价值的鄙夷漠视也源于父权社会的价值逻辑:男性人类发明的理性文明及围绕其展开的社会活动都比“自然的”“生物性”“家庭的”“女性的”事务要高级、有价值;在家庭中提倡性别平等,还要用力批判这种逻辑假设;2. 书中提及研究表明越是讲究“能力主义评价体系”的人和组织,越是容易忽略评价体系的偏颇与不公正,更不利于人和组织的进步。最后,躲在办公室不回家带娃做家务的男性数学都不好,书中那些多元男性气质实践者的经历让人鼓舞,让人看到东亚圈也非铁板一块。大家需要为一个鼓励多元人生选择的社会建设而努力鸭。
性别平等 性别意识 教育 日本 男性气质
好爸爸养育好孩子 豆瓣
作者: 方刚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9 - 6
本书是一位学者父亲的育子手记,从孩子出生之前,直到孩子18岁去美国读书,记录了养育孩子18年间的点点滴滴,通过一个个成长中的小故事,引导我们一起思考关于快乐、成长、规训、亲情和爱的话题。其中充溢着浓浓的父爱,更充满对亲情、生命、教育的思考,通篇洋溢着独特的见解与激情。
2021年2月8日 已读
读完最强烈的感受竟是哀伤。许多人都没有遇到懂得增能赋权的父母,求学阶段也大抵无法选择一家尊重、实践全人教育的学校。父母在面对孩子以前如何面对自己,是一个需要正视、参透的课题。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教育 方刚 男性气质
男公关 豆瓣
作者: 方刚 群众出版社 2012 - 9
《男公关》内容简介:“男公关”或曰“公关”、“公关先生”,是休闲娱乐界“业内”常用的说法,在该书中则称之为“男性性工作者”。他们是向女人出卖性服务的男人,一个神秘的人群。《男公关》一书上半部分主要介绍了著名性学家方刚博士通过男性性工作者这一特殊人群来分析男性气质的实践,下半部分是田野调查式的考察笔记,更以鲜活的语言,生动、真实、深刻地揭示了男公关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男公关的生存面貌。近年来,大众传媒中时常出现关于“男公关”的报道,这些报道多以猎奇的心态与偷窥的视角出现,其中更多的是想当然的“创作”以及基于无知基础上的贬损,真正严肃的、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却从未有闻。性学家方刚深入深圳一家夜总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田野调查,与多位男公关朝夕相处,零距离观察与体验,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方刚的研究兴趣在于正确解析当前中国的“性变革”,而男性性工作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同样是“性变革”的产物。以方刚为代表的第三代性学家,强调对于转型期中国的“性变革”的研究,强调性人权,强调性与别研究的综合。第三代性学家的崛起,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性学研究日益受到认可和重视。这部书在写作和出版前受到李银河、刘达临、马晓年、阮芳赋、何春蕤等著名性学家的格外关注,或予以指导,或提供研究方便,或撰写推荐语,均给予较高的学术评价。该书不论对于从事学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有一定的阅读价值,且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六种气质趋势在原有的男性气质理论上有所提升,只是应用到某些具体情境的解释时仍有尚未穷尽一切可能的余地。虽然一些故事好看得让人难以置信,不过更多的细节的确能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多元人生状态难以名状,性别气质的实践就是在如此不同的情景下流动发展的。
中国 人类学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