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
社会运动、政治暴力和国家 豆瓣
作者: 多娜泰拉·德拉波尔塔 译者: 王涛 / 江远山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工业化西方社会中,社会运动的兴起向社会科学提出了这样一些紧迫问题:为什么政治冲突正是在那些似乎已被福利国家的许诺和劳资冲突的制度化所安抚、平定的社会中走向激进的?为什么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安宁和富足中通过社会化进入政治生活的那一代人会诉诸暴力?为什么在“第一世界”中,警察会被命令向政治示威者们开枪射击?
《社会运动、政治暴力和国家:对意大利和德国的比较分析》提出一项对政治暴力的性质和结构的经验研究。当大多数社会运动研究集中于单一国家研究时,多娜泰拉·德拉波尔塔就在用比较研究的方案,分析意大利和德国这两个国家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社会运动。通过广泛地运用官方文献和深度访谈,德拉波尔塔解释了事件参与者对外部政治现实的构建。她运用经验数据来建立一个关于政治暴力的中层理论,这个理论包括:在宏观层次上,对社会运动与国家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在中观层次上,对作为政治暴力倡导者的激进组织的发展化的分析;在微观层次上,对“武装分子”身份和反主流文化建构历程的分析。
《社会运动、政治暴力和国家:对意大利和德国的比较分析》通过研究那些其中出现暴力的社会运动家族,并把社会运动和制度相联系,最后提出对政治暴力性质的系统性分析(紧紧地建基于历史)。作者做出了一项卓越的综合性研究,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在体制性政治的研究领域中为政治暴力研究取得一个位置。
行路難 豆瓣
作者: 李維怡 kubrick 2009 - 7
內容簡介:
「……行路難 行路難多歧路 今安在……」
《行路難》是古代「知識份子」李白借樂府民歌的體裁以言志的詩歌,在思考書名時,詩中的片段便不知從何方突襲,以極速進佔了我的腦海。於是,關於書名,便不再作他想了。
而在這個民歌消逝、影像爆炸的幻影都市裡,這本《行路難》希望立足於市井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同時貫穿香港過去二十年的社會事件,以致未知的未來,企圖穿越創痛造成的空白間隙,以見證社會體制在小人物身上輾過的痕跡,還希望尋找掙扎者與反抗者留在迷宮中的紅線。
人生是與現實的對辯和搏擊,書寫亦然,你與我、愛與恨、進與退、走與留、美與醜、輕與重、個體與社群、插手還是旁觀、堅持還是妥協、真實還是虛幻……各種對立其實都是一體兩面。筆耕無非是把自己綁在椅子上,全力注視這個恐怖又美麗的世界,在世上各種兩難與尷尬之中,不斷做出不無難堪的抉擇。寫完之後,帶著這些思考面對實際的人生,則又是另一場修煉了!
書中盡是十年來所見所聞,大家亦可當成一種我城的口述歷史般閱讀,而小人物的口述歷史往往血痕斑駁。是故打開這本書,很抱歉大家無法不沾染到一些血污或眼水鼻涕。然而,假如這些能呼喚你內心那些瘀血的共鳴或陣痛,那麼,這個口述歷史的主人公,可能也包括了你--即使你從來不認識我。
這正是因為,我們事實上,是活在一個互相關聯的世界裡。
目錄:
董啟章序
陳智德序
感恩禱文(代自序)
蹲在牆角的鬼
那些夏天裡我們的蛹
石頭無法丟落地平線
花鬼
失物
黑夜飛行
剝皮豬、豆腐龜與發瘟雞
一啖砂糖
風景速寫.一
紅花婆婆
聲聲慢
間奏
鵝們
夢馬
笑喪
微笑.默念--致我的天使們
跋(鳴謝及其他相關的囈語)
附錄:危險時刻的小說寫作(對談:張歷君、李維怡)
自由的滋味
2018年5月8日 已读
《那些夏天里我们的蛹》的深厚情感化成一个个逼真的生活场景细节,感人又可信。那一代躬身参与时代变换的香港人只要用心记述,每一份个人记忆都能折射出深刻的公共论述。末尾的文艺评论对谈水平很高,如叙事视角的构建、作者的自省、社群主义的镶嵌等等,皆提供了深入而切题的讨论。这些题目吊打那个抱着划水放松心态阅读的我。
李維怡 社運 香港
推土機前種花 豆瓣
周綺薇
作者: 周綺薇 kubrick 2011 - 7
舊區要重建,政府說目標是改善居民生活,會用以人為本的方式進行,議會通過重建計劃。在深水埗的興華街、青山道、元州街上,一群將被清拆的唐樓,自此被統稱為K20-23項目。
唐樓的年老居民犯了法,罪名是不肯依期遷出,「非法霸佔官地」。在推土機和舊樓磚牆之間,這群各有名字、各有故事的人,都叫做街坊;街坊有話想說,有沒有人要聽﹖
《推土機前種花》是一頁一頁的口述歷史。區內古老店鋪的老闆細說的故事,既不可替代,亦無從複製,在在反映地道的生命力、創造力。作者並試圖從另一角度來看巿區重建:舊社區為何及如何嘗試保持原來的生活方式?
2016年7月1日 已读
陈旧唐楼里蕴藏的,不仅是街坊数十年经营的生计血脉,更有传统文化手艺、社区人情和自然社群互助网络。这不就是大陆念兹在兹的街区制和谐生活么?然而,只有金钱规条理性的香港政府,用推土机将之一一铲平。 最让人伤心的,是那一个个深情老实的街坊,过中不少人情牵挂,竟因这场不得已的迁离,终成诀别!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别,最后仅差分毫,就再也赶不及,追不上?”一边看一边抹眼泪,伤心。
周綺薇 城市 社運 空间争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