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
知識的考掘 豆瓣
L'archéologie du savoir
作者: 米歇.傅柯,譯/王德威 译者: 王德威 麥田出版公司 1993 - 7
什麼是知識?知識如何產生、發展、改變或消失?傅柯是當代歐洲文化、思想史最受矚目的學者之一,他拆解西方理性迷思,質疑歷史法則邏輯,重普知識衍生、傳佈的脈絡。
相對於傳統史學,其「考掘學」將歷史流程空間化、暴露知識體系的斷層,從而顯示意義、法理、道統的權宜性與擴散性;立論曲折,引人思辯,是觀察世紀末西方人文現象的重要入門。
痛苦的正当尺度 豆瓣
A Just Measure of Pain : The Penitentiary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50–1850
作者: [加]叶礼庭(Michael Ignatieff) 译者: 赵宇哲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9 - 11
现代的监狱制度如何诞生?
如何界定社会权威的道德边界?
◆可与《规训与惩罚》对照阅读的刑罚研究力作,叙写现代监狱的诞生
◆叶礼庭丨《伯林传》作者 汉娜·阿伦特奖、乔治·奥威尔奖获得者
···
【内容简介】
监禁何时成为惩罚罪犯的主要方式?我们习以为常的监狱制度曾激起怎样的强烈反抗?哪些有关痛苦的新认识能解释这种刑罚方法上的大转型?
在本书中,叶礼庭重回工业革命时期的英格兰,探索通过何种方式,人们开始相信将犯人囚禁在单人牢房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根据严格的时刻表管制他们的生活,并用苦役来“升华”他们的心灵是公正、合理且人道之举。他记录了一种新的阶级关系的兴起,以及随之而来的新刑罚哲学——“针对心灵”的监狱管教逐步取代鞭打、烙印、枷锁和绞刑等“针对身体”的公开刑罚。
本书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了一个世纪内监狱生活的变迁,深度剖析了约翰•霍华德、杰里米•边沁等人的刑罚思想和监狱改革措施,从而解释了规制监狱内部权力运作的现代化规范是如何产生的。此外,针对监狱权力及其背后的强迫性思想结构,针对权力的道德边界,叶礼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与我们息息相关。
···
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对监狱的诞生做出了精彩的阐述,叶礼庭则承担起了同样重要的任务,揭示了这种转变背后的历史事实,并由此构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科克斯书评》
本书对刑罚变迁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做出了引人入胜又颇具争议的新解读。一本注定会有影响的书。
——列昂·拉津诺维茨,剑桥大学犯罪学研究所
20世纪有三本至关重要的书探索了监狱制度:大卫·J. 罗思曼的《收容所的发现》、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以及叶礼庭的《痛苦的正当尺度》。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期刊》
···
【编辑推荐】
◆本书的底本是叶礼庭在哈佛大学攻读历史学时的博士论文,资料详实、论证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用英国监狱改革的史料充实了关于“现代监狱诞生”的论述,常常与《规训与惩罚》一同被提起,可与后者对照阅读。
◆除了对刑罚思想的深刻剖析,本书也生动叙写了工业时期监狱生活的变迁,可以当作一本监狱史来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故事性。
◆装帧设计出自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著名设计师周伟伟。封面的橙色对应的是囚服的颜色;封面中间禁锢在栏杆中的头脑,象征的是对于思想的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