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罗志田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本书各文均与近代中国史学相关,但又与一般极“史学史与史学理论”领域的言说不甚同,大体遵循一种“史无定向”的取径,不固定从某一专史分科的特定方向看问题。前半部分或考察一本旧籍在近代学统里的沉浮,或关注学术的多旋律并进,或揭示学术典范的转移,或分析新旧史料观的错位、或探索历史记忆的损益;后半部分主要与青年史学从业者对话,讨论与“史学方法”相关的史料解读、史学表述、近代史研究走向、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冲击等面相。
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下) 豆瓣
作者: 罗志田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 1
全书内容共六个部分,开篇的“引论”之后是分为四编的专题研究,最后以“20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编年”为结束。近代史学的几次重要变过其实皆与当时某种社会政治言说有密切关联,“引论”即首先致意于晚清的政一治概念与史学论述的关系。第二编接着“引论”考察民国史学中的新派及其批评者,从治学取向、研究风格、史料观、历史解释、史学与时代的关系等层面剖析新旧史学的异同。这一编的时间下限和内容大体止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故第三编即分阶段系统论述20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并兼及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新思考。第四编转换视角。从历史教育与史学发展的关系探讨20世纪前30年史学学科的确立及分科专门化的走向。带综述性的第五编全面考察了整个世纪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进程,特别侧重于专科化与跨学科的倾向。最后的“史学编年”尽量网罗 20世纪主要的史家及其史学论著,读者同时也可从重要学术机构和刊物的始末及历次学术论争中大致看到整个世纪史学发展演化的趋势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