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啟章
博物誌 豆瓣
作者: 董啟章 / 梁偉恩(繪) 聯經出版公司 2012 - 4
向《山海經》、《博物志》、《搜神記》、《聊齋誌異》致敬!
V城系列四部曲之《地圖集》、《夢華錄》、《繁勝錄》之後
各大文學獎、好書獎得主,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聯合香港插畫家梁偉恩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以文字和插圖呈現21世紀博物學大全
董啟章的新作《博物誌》,其構思來自於中國傳統志怪小說如《山海經》、《博物志》、《搜神記》、《聊齋誌異》等,但它的創意和想像力之豐富巨大比起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全書以極短篇或筆記小說方式,通過人和物的關係來寫香港V城,人和自然物(也有少量人為物)的交感並生,開展出變化無數的「人—物」關係,敘述了香港V城內77個不可思議、離奇詭譎、但又極富人性和人情的故事。
《博物誌》既是董啟章V城系列的完結篇,在書寫上更像是一本《怪物大全》。
何謂怪物?在董啟章心目中的「怪物」,永遠是異質事物的混合體。人其實也不是單一的,而是異質的,所以人本身便已經是作者想像中的典型「怪物」了。在《博物誌》裡,77個故事中的「人物」,是人和物的結合,又或者物在人中、人在物裡,人和物互為表裡,把人和物的關係推到更想像性和寓言性的層次。怪物通常被認為是異常的,但怪物之怪又是那麼的順理成章。怪物有怪物的邏輯和美學。而怪物又往往和鬼魂靈異之事相提並論。鬼者,人之死後形態也,其實也是人之另一面。鬼怪世界和人的世界互為鏡像,同樣有其可解和不可解之處。
香港插畫家梁偉恩特別為本書繪製77幅具有代表性意義的黑白插畫
小說家VS.畫家,除了對中國傳統志怪小說致敬
也是緬懷昔日香港的人與物,或揣想未來香港的人與物,更是小說諧仿怪物的有趣實驗。
從《地圖集》、《夢華錄》、《繁勝錄》到《博物誌》,董啟章這位V城書寫者,採用了「未來的考古學」,把香港V城的未來當成已經發生的事實,把香港V城的過去變成未發生的可能,在書寫上已被肯定是香港文學的奇觀。
地圖集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董啟章 著 / 楊智恆 繪 聯經出版公司 2011 - 6
這不是一本地圖
它是90年代以來重要的城市論述
在空間與權力中
它讓我們認識一座城市的身世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得主、
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畫家楊智恆
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地圖模仿世界,還是世界模仿地圖?
地圖是埋藏在時間之下的地方,
地圖是凝止在地方之上的時間。
在1841年之前,在1997年之後,
故事已經開始,故事還未結束。
考古學家是下一個太平盛世的第一位備忘錄零餘者,
用文字繪畫香港的地圖,建構一段被遺忘的V城歷史。
彷彿波特萊爾筆下所描述的城市漫遊者般,
或者卡爾維諾的馬可波羅,
考古學家憑藉上一個千年殘存下來的維多利亞城地圖,
通過想像,解讀和重構一個湮沒城市的面貌,
開發地圖這種地理測繪形式中的歷史、文化和權力暗示,
把地圖重新讀成一種小說、一種虛構、一種偽嚴肅,偽學術風格,看似正經,實則荒誕。
有如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用解讀地圖的方式
把一座實實在在的香港城拆成數十節神祕而虛幻的片段
香港新生代重要畫家楊智恆,特別為本書繪製四幅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跨頁插畫,
小說家VS.畫家,是對昔日香港的沉思,對香港未來的推想;
更是小說諧仿理論論述的有趣實驗。
《地圖集》分為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和符號篇,全書成於1997年前夕,作者董啟章嘗試在這歷史性時刻重繪香港地圖:
‧理論篇發掘或發明各種形容香港地理的名詞,帶出閱讀城市的理論;
‧城市篇與街道篇結合虛構與地方掌故,重寫歷史,審視當下的香港;
‧符號篇是對香港城市透過書寫想像的空間刺探一個實體城市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在史實的基礎上鋪排虛構的情節,虛實之間,令讀者著迷。
從理論篇→城市篇→街道篇→符號篇,
從消失到重建,
香港,這個名字,
從文字到畫面躍然紙上。
繁勝錄 豆瓣
作者: 董啟章 / 林智恆(繪) 聯經出版公司 2012 - 4
香港人的「我城」故事
V城人董啟章新說新寫
V城系列四部曲之《地圖集》、《夢華錄》之後
各大文學獎、好書獎得主,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聯合香港插畫家林智恆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以文字和彩圖呈現華文長篇小說《繁勝錄》
董啟章在《繁勝錄》裡採用了古代「城市筆記」的體裁,以未來完成式的寫法,透射大回歸五十年以後,即2047年的V城,構造出多層次的香港V城景觀。本書交替使用了記錄、敘事和抒情三種文體,共分3卷,每卷各有7章,敘述「大回歸五十年」的「V城風物誌修復工作合寫者」、「大回歸時期新生代」──維多利亞、維朗尼加、維奧娜、維慧安、維納斯、維真尼亞及維安娜共7人,在V城文獻堆填區發掘出前人劉華生的稿件,經過重組和校正,整理出V城的《繁勝錄》。
《繁勝錄》卷1寫V城的地理形態、制度建設;卷2寫城中飲食娛樂、日常生活;卷3寫四時節慶、儀式風俗。董啟章在小說裡羅列各樣細節,形成百科全書式的奇觀。
在董啟章的筆下,《繁勝錄》裡的V城是個城牆之城,也是城中之城;是酒樓之城,也是傀儡之城;既慶祝中國人的端午節、中秋節,也不忘慶祝西方人的復活節、聖誕節。V城同時屬於一座架空之城,大回歸以前的建設和記憶早就沉沒在海底。V城也是一座通道之城,熙來攘往的人群永遠在過道上生老病死。甚至V城被視為一座影子之城,因為酒樓茶肆的喧鬧遮掩不住鬼影幢幢。
香港插畫家林智恆特別為本書繪製九幅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彩色插畫。
小說家VS.畫家,是對昔日香港的沉思,對未來香港的推想,更是小說諧仿都市的有趣實驗。
董啟章與V城系列四部曲《地圖集》、《夢華錄》、《繁勝錄》、《博物誌》,已被肯定是香港文學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