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德
愔齋讀書錄 豆瓣
作者: 陳智德 Kubrick 2008 - 7
讀書同時評書,思考文字也同時思考自己。書評總離不開解說、分析、判論,但關鍵是為誰解說?以何態度分析?又為什麼而判論?書評不為讀者、不為作品也不為市場而服務,書評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書評不是請客吃飯。書評可能是回應客體存在的革命,也可能是面對自我的戰爭。書評原來是一個人內在最後僅餘的部份。
抗世詩話 豆瓣
作者: 陳滅 kubrick 2009 - 7
詩的價值無可估量,詩的話題也談之不完。陳滅以詩歌結合個人生活體驗與文化觀察,寫就一則又一則的詩話。魯迅詩云:「弄文罹文網,抗世違世情。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文學並非咬文嚼字的技藝程式,詩的抗世,是以純美回應橫逆,以多義反駁愚蠻,以建構抗拒抹煞。詩既入世亦出世,詩可抗世卻不可順世。本書談論新詩、舊詩與譯詩,詩人和詩集、與詩相關的書店以至逆向賦予與詩無關事物以詩的意義。卷一至卷三以詩言志,卷四至卷五談論欣賞詩歌之法,協助讀者打開詩歌之門。
地文誌 豆瓣
作者: 陳智德 聯經 2013 - 11
《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糅合了不同的文類,例如地方紀事、掌故拾遺、成長回憶、文學談片,同時穿插個人及他人的詩作。
全書共分兩卷,【上卷】「破卻陸沉」── 以文學為樞紐,編列地區為經緯,旁及述說、引用、評論多位香港前輩和同代作者的香港城市故事、經驗描寫,和自己的地方 生活體驗互為闡發。【下卷】「藝文叢談」則以書與城為主調:香港的老書店、二樓書店、文藝刊物,讀者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在終年不散的灰塵和霉味中,那些被遺忘的書店、文藝刊物和它們承載的傳統,以及書店老闆、文化人,陳智德以文字為他/它們留下動人的記憶。
陳智德在《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裡,範疇橫跨文學、歷史、音樂,結合史料、詩作與圖片;他大膽提問:當許多人視「本土」── 尤其是「香港的本土」為一種「狹窄」的題材時,又對香港的歷史、香港的文學有多少認識?這是對地方書寫的提醒,也戳破人們慣常的歷史觀,為香港的身世補充了最重要的文化篇章。
2014年六月,《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被選為第七屆「香港書獎」獲獎書籍之一。
2016年6月30日 已读
以“破却陆沉”之志,深挖香港本土史地变迁,勾勒城市文艺走势,追忆消逝的美好时光。极富个人怀旧色彩,又具公共讨论可能的笔调,回应了“文化沙漠”精神鬼魅的纠缠。
这种带有深厚个人情感的史地描绘笔法,给我启发甚深,让我对“本土”精神的理解,更加脚踏实地。如果没有人在乎消逝的过去,遗忘前人走过的路径,大家又有什么资格抱怨,我们没有根,我们的本土没有值得书写之处?
城市研究 本土 陳智德 香港 香港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