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飚
把自己作为方法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1 (390 个评分) 作者: 项飙 / 吴琦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7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2021年8月1日 已读
好处是项飙还算真诚,能坦率地指明、一定程度地反省自己的理论能力缺陷,也指出了自己对他人处境共情的困难,这些袒露有助于读者形成更全面的判断。书的问题在于他一边承认能力缺陷,一边又忽视之,自信地强调社会研究要更倚重“白话”。后半部分许多泛谈篇目可被视为对该种方法的实践:针对政治哲学、city、新加坡、性别平等、LGBTQ等议题项作出了种种错漏百出的论述,这种结果足以作为参照了。理论的确更加“绕”,但有时是适当归纳、多向思辩所必需的形式;相对地,若只是将白话的言简意赅用以对现实问题作主观评判,那么学术探讨就会失去智性的意义了。
人类学 方法论 社会学 项飚
全球“猎身” 豆瓣
8.3 (48 个评分) 作者: 项飚 译者: 王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为什么印度的整体社会发展缓慢,而软件出口却独领风骚?为什么美国的IT公司不断裁人,同时又引进外国雇员?作者基于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长达两年的人类学实地调查写作此书,指出其中关键在于IT产业中的“猎身”体系。它是指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全球化劳动力配置和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