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物化 豆瓣
Verdinglichung: Eine anerkennungstheoretische Studie
9.0 (6 个评分) 作者: 阿克塞尔·霍耐特 译者: 罗名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20世纪初曾经提出一个经典学说:“物化”,它用以描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商品关系日益入侵到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因而变得扭曲。
那么,一种非物化、非扭曲的状态究竟是怎么样的?物化状态是否无法回避?处于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人们,如何面对物化状态?第三代法兰克服学派的旗帜性人物霍耐特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重新考察了卢卡奇的学说。
通过将卢卡奇的学说放置在一个更加综合的知识谱系中考察(包括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欧陆现象学、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批判理论传统以及英语学界晚近的发展心理学),霍耐特不仅向我们呈现了物化学说的理路,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他自己 “承认理论”。在他那里,物化得到了崭新的定义:物化乃是对承认的遗忘。
制造同意 豆瓣
Manufacturing consent :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
8.2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布若威 译者: 李荣荣 商务印书馆 2008 - 2
《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迈克尔·布若威的重要代表作,在工业社会学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作者布若威运用民族志的参与观察法,力图通过对工作现场的呈现来阐明一个关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论框架。“为什么工人这么努力地工作?”布若威的研究揭示出恰恰是工人自发的同意与资本主义微妙的强制二者的结合塑造了生产行为。内部劳动市场与内部国家的运作是“制造同意”的两大重要机制。
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 豆瓣
作者: Perry Anderson Verso 1976 - 9
This synoptic essay considers the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Marxist theory that developed in Western Europe, after the defeat of the proletarian rebellions in the West and the isolation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in the East in the early 1920s. It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the work of Luk cs, Korsch and Gramsci; Adorno, Marcuse and Benjamin; Sartre and Althusser; and Della Volpe and Colletti, together with other figures within Western Marxism from 1920 to 1975. The theoretical production of each of these thinkers is related simultaneously to the practical fate of working-class struggles and to the cultural mutations of bourgeois thought in their time. The philosophical antecedents of the various school within this tradition--Luk csian, Gramscian, Frankfurt, Sartrean, Althusserian and Della Volpean--are compared, and the specific innovations of their respective systems surveyed. The structural unity of 'Western Marxism', beyond the diversity of its individual thinkers, is then assessed, in a balance-sheet that contrasts its heritage with the tradition of 'classical' Marxism that preceded it, and with the commanding problems which will confront an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succeed it.
馬克思主義主要流派 豆瓣
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Its Rise, Growth and Dissolution
作者: Leszek Kolakowski 译者: 馬元德 / 孫均島 聯經 2018 - 1
即使天堂不存在,深陷於塵世泥沼中的人類也不能放棄在思想中構築天堂的權利!
為什麼在這個時刻讀馬克思?因為人類永遠都應該讀馬克思!
馬克思《資本論》和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流變及其影響,
是過去150年來世界史最重要的歷史事件,無法被取代,也不能被取代!
克魯格獎(Kluge Prize)得主,「當代波蘭文化中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萊謝克‧科拉科夫斯基,經典、震撼世界力作!
「生產與生產關係」,這就是哲學家馬克思用以剖析歷史的工具,一種全新的洞見。150年來,許多人深受他的洞見所啟發,衍生出自己的思辨論述,這許許多多思想流派共同形塑成「馬克思主義」的系譜。科拉科夫斯基挑選這套系譜中的主要枝幹,寫成了《馬克思主義:興起、發展與崩解》。
《馬克思主義:興起、發展與崩解》像是一套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但它絕不僅止於此。出身共產波蘭的科拉科夫斯基,是無庸置疑的馬克思主義權威,他曾經深信馬克思主義,見證過這套思想如何被後人在國家的場域中運作、如何以之形塑社會體制,科拉科夫斯基對於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的批判和剖析,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
《馬克思主義:興起、發展與崩解》也是一套遠遠超越西方觀點的馬克思主義批判性鉅作,科拉科夫斯基展示了人類的心智如何以馬克思為基礎在不同的社會脈絡和歷史階段下衍生發育,展示了人類如何期盼以馬克思思想為工具去解決什麼樣的現實困境,展示了這150年來人類為天堂而掙扎奮鬥的軌跡。即使天堂不存在,深陷於塵世泥沼中的人類也不能放棄在思想中構築天堂的權利。
※ 各界推薦
科拉科夫斯基這三本剖析馬克思主義的書被公認為是這個主題最好的作品。
──莎拉‧萊爾,《紐約時報》
《馬克思主義》是西方思想史上無可比擬的百科全書。
──約翰‧葛雷,《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這套書無疑是對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最完整也最具智慧的研究。
──米洛拉德‧德奇高維奇,《聽眾》
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檢視整個馬克思傳統,並予以清晰正確而詳盡的解釋,長時間且高素質的分析。無論在詮釋或分析時,都熱誠地投入……不扭曲的視角。
──史蒂芬‧路克斯,《紐約書評》
其他任何大部頭書籍都無法企及的完整與清晰,這套書……呈現了馬克思主義自出現以來直至20世紀的發展、實踐,以及學者觀點。
──《圖書館期刊》
這是一部擁有卓越洞察力道的作品,對其所處理的素材進行嚴厲而敏銳的評判,與同類型作品相比更是出色。簡而言之,這是一部傑作。
──傑佛瑞‧霍桑,《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
這套書必定可為馬克思主義評論開啟一個新世代。
──悉尼‧胡克,《美國學人》
《馬克思主義》令人激賞的不只是馬克思主義歷史,還有其評論與易讀性……只要思想對歷史與人類行為還能產生影響,我們就可以放心說萊謝克‧科拉科夫斯基的作品將持續有其重要性,並受人讚賞。
──保羅‧霍蘭德,《紐約太陽報》
這本書無人能超越……《馬克思主義》不只是一流的馬克思主義報導,也是目前為止最具有野心的……讀萊謝克‧科拉科夫斯基獲益良多。
──東尼‧賈德,《紐約書評》
這部作品中充滿知識分子的誠信,以及學者曖曖內含光的特質。
──Antioch Review
※ 譯者
第一卷:奠基者譯者 馬元德
第二卷:黃金時期譯者 孫均島、劉本鑒、劉旭文
第三卷:解體譯者 張金言、高銛、吳永福
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 豆瓣
Self-Ownership, Freedom, and Equality
作者: G.A.柯亨 译者: 李朝晖 东方出版社 2008 - 3
本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诺齐克和张伯伦:模式如何维护自由;正义;自由和市场交易、自我所有、世界所有与平等、自由和平等是相容的吗?;自我所有、共产主义和平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麻醉剂;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政治哲学:为什么诺齐克对有些马克思主义者的打击要大于他对任何平等派自由主义者的打击;马克思和洛克论土地和劳动;马克思论剥削:剥削为什么是不公正的?;自我所有概念;自我所有论;一种破灭的理想的未来。
本书前言
导言 历史,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
第1章 诺齐克和张伯伦:模式如何维护自由
第2章 正义、自由和市场交易
第3章 自我所有、世界所有与平等
第4章 自由和平等是相容的吗?
第5章 自我所有、共产主义和平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麻醉剂
第6章 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政治哲学:为什么诺齐克对有些马克思主义者的打击要大于他对任何平等派自由主义者的打击
第7章 马克思和洛克论土地和劳动
第8章 马克思论剥削:剥削为什么是不公正的?
第9章 自我所有概念
第10章 自我所有论
第11章 一种破灭的理想的未来
注释
文献索引及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当代政治哲学 豆瓣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9.7 (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威尔·金里卡 译者: 刘莘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4
“历经一百多年而尚在进行之中的中国社会巨变依然保持其前景不明朗的特点,这自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良序而稳定社会的要求,而政治哲学的正义目标的预期后果却正在于这样一种社会”,这为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可以说,正义的问题是政治哲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围绕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回答,政治哲学史呈现为异彩纷呈的图景。然而,自功利主义出现以来,各派理论不管沿着何种路径展开其自身的逻辑,都不可能绕过对功利主义的回应、批判。 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后,当代政治哲学的版图重组,不仅历史上既已形成的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各派理论的坐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伴随着人们围绕《正义论》一书所展开的理论论辩,公民资格理论、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权主义等理论派别异军突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功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当代政治哲学》一书正是对这种理论场景的呈现。作者在书中详细地考察了活跃在当代政治哲学舞台上的各派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它们对于平等、自由以及建立在两者之基础上的正义社会的各不相同的论证和诠释,不仅阐明了各派理论产生的复杂背景、它们在相互论辩的过程中不断地超越原点向前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澄清了各种扑朔迷离的正义理念背后的不同利益指归。阅读本书不仅能让读者领略我们生活的时代最有头脑的理论家在社会建制问题上所勾勒的异彩纷呈的图画,从而获得精神的历练,而且为人们认识和理解时代的种种复杂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向导.
2018年12月31日 已读
真正的论辩,不是从虚构出发挖脑洞,不是在概念自定义上原地转圈,而是怀着坦诚、耐心,为共同认可的公共生活目标提出原则方案,并为此提供具备公共合理性的理据支撑。金里卡对各种方案提出批评,摆脱同类作品中立平铺的写法,以其高水准的论辩参与说明价值原则并非平行的利益偏好,论者必须证明其方案在公平意义上具备说服力。此外,他在写作中展现全面的综述,又能为读者的延伸阅读提供足够多的优质文本、便捷的学习渠道。以兴趣出发能够相遇金里卡,对所有初学者而言都应是一种幸福。
公民资格 功利主义 哲学 多元主义 女权主义
英国新左派思想家 豆瓣
作者: 张亮 江苏人民 2010 - 9
1956年以后,一些欧美国家陆续爆发新左派运动。这其中思想成就最丰硕的要属英国新左派。在该运动实际存在的四分之一世纪(1956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里,英国涌现出一批新左派思想家。他们活跃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的“理论自贫困”面貌的同时,将英国打造为一个堪与德法比肩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输出国。即便在该运动已经终结3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
作为英国战后最重要的思想运动。新左派运动为当代英国思想留下了一笔巨大遗产。即便是在已经被消耗了30年后的今天,这笔遗产依旧显得价值不菲。首先。活跃在当代英国思想舞台上的重要左派思想家都出身于新左派运动,他们的思想都以各种方式受到新左派运动的深刻影响。其次,新左派运动提出了许多重大观念,如今它们已经演变成文化研究、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理论主题。最后,新左派运动为英国左派政治想象引入了一些新的主题(如英国治理的非集权化、强大的市民社会的重要性等).今天它们再一次成为左派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