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
少年來了 豆瓣
소년이 온다
9.2 (173 个评分) 作者: 韓江 译者: 尹嘉玄 漫遊者文化 2018 - 1
很荒謬吧,拳頭怎麼可能贏得過槍呢?
1980年5月,韓國光州市民與學生組織示威遊行反抗全斗煥政權。15歲的少年東浩和朋友正戴,也一起參加了示威活動。當政府派軍隊進駐光州冷血鎮壓,軍人開始開槍射殺市民的時候,東浩害怕地逃走躲了起來,並且親眼目睹正戴被當街射殺。
東浩愧疚之餘,來道廳的尚武館找尋正戴屍體,遇到了負責處理遺體入殮的女高中生恩淑,以及年輕的女裁縫師善珠,受她們請求留下來幫忙,也因此認識了館內負責調配人力與物資的男大學生振秀。
在協助無名屍體登記的工作時,東浩不時對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幾天後,軍方即將攻入道廳的那晚,東浩下定決心要堅守到最後……
到底為什麼他死了,我卻還活著?
因為處理過屍體、從此無法再吃肉的恩淑;在拘留所遭遇非人對待的大學生振秀;背負著入獄汙點、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善珠;未能即時勸說兒子東浩回家的母親,他們剩餘的人生從此都懷抱愧疚,懷念著那名鼓起勇氣迎向軍隊的少年……
鴛鴦六七四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馬家輝 新經典圖文傳播 2020 - 5
「每個人都可能會摸到爛牌,
把手上的爛牌打好,是我們一生唯一能做的事情。」--馬家輝
四年前席捲影視文化圈的香港三部曲《龍頭鳳尾》續集登場。
鴛鴦六七四,表面上是賭桌牌九局裡的四張牌,兩張六與一張七一張四,
這本是毫無贏面的一手爛牌,就像江湖男女的人生。
馬家輝以爛牌為喻,寫灣仔江湖男女跟出身賭,跟時機賭也跟命運賭,
即使與時代對峙,亂世中他們仍信守著自己的一點真。
跟你對賭的,並非其他,而是命運,只是命運。
馬家輝深情力作 2020年最強華語小說
《鴛鴦六七四》是馬家輝繼一鳴驚人的小說處女作《龍頭鳳尾》後,時隔四年再度寫香港幫派、警政、歷史的力作。有別於傳統文學寫江湖的隔靴搔癢,以貼近俗世的目光,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以獨到的歷史觀察,描繪出香港濃縮了華人近代史東西交會、社會底層紛亂共生的迷人光景。
《龍頭鳳尾》寫的是上個世紀3、40年代的香港,寫到日本佔領香港,陸南才死於一場盟軍轟炸。三年八個月後,香港再度成為英國殖民地,而此時的孫興社龍頭陸南才已經不在。其弟陸北風與管帳的哨牙炳在二戰後逃港潮與幫派治理下的香港,重新尋覓一片江湖地。《鴛鴦六七四》寫的正是這段二戰後香港在國共英勢力暗潮洶湧下,港島九龍幫派各據地盤,各擁其主,黑白兩道難辨忠義的時代,也寫一對江湖鴛鴦:阿冰與哨牙炳在亂世中不可避免的背叛與始終不渝的恩情。
2024年9月5日 已读
爱上了马家辉 和龙头凤尾一样看的电子书喜欢得看完马上下单繁体实体书
kindle 中国 台版 香港
流俗地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0 (76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麥田出版公司 2020 - 5
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專案補助,
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花蹤文學獎得主黎紫書全新創作!
以人性鋪展馬來小城的俗世河流,
站在晦澀幽暗的路頭,每個人都在尋找未知的出口!
★ 王德威主編撰序,「當代小說家Ⅱ」系列新作
★ 現代版《小城畸人》,俱現精彩細密的人性書寫
「《流俗地》娓娓述說一個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思索馬來西亞社會華人的命運。黎紫書為當代馬華文學注入少見的溫情,也為自己多年與黑暗周旋的創作之路,寫下一則柳暗花明的寓言。 」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
除非有一天你們親自嚐到那滋味,
否則永遠不會明白自己錯過的是什麼。
俗世裡沒有動人的童話;
飄蕩至黯黑深處,該如何捕捉那一抹天光?
曾對未成年女孩始亂終棄、長相俊俏的大輝,
一個被訛傳已死之人,竟輾轉歸鄉,活生生出現在大街上?
天資聰穎的盲女銀霞,進入盲人院學習,
摸索光亮的路上,靈魂卻捨棄肉身,墜入無邊黑暗;
離鄉從業的印度仔律師,生命竟於三十六歲遭人暗殺,猛然截斷;
爽朗的馬票嫂年輕時離開軟弱丈夫、改嫁有錢黑道,
苦盡甘來後卻終結於失智症……
銀霞、細輝、拉祖自小一同長大的「鐵三角」,
歷經生命碌碌坎坷的拖磨,該如何尋找各自人生的出口?
「你們不覺得嗎?我們長大了。」
「長大了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世故了。怕雨打風吹;怕會變成落湯雞;怕感冒,怕生病。」
「長大就是開始意識到現實,會去想像將來了。」
小說以馬來西亞錫都,被居民喊作「樓上樓」的小社會拉開序幕。講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務俗事,迂迴曲折的情節,彷彿召喚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小事。
在「樓上樓」的他們如風中之燭,看似脆弱實則強韌,一旦離開,便流落於人海各自漂流;彷彿走的那一日也意味著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寬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熱帶國度的風土民情、政治時局,人們追憶往事,每翻開一頁像是自己被時光推到了局外,旁觀著當年的自己。這裡的雨下得頻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發生。那些記憶如今被掀開來感覺依然溼淋淋,即便乾了,也像泡了水的書本,紙張全蕩起波紋,難以平復。
《流俗地》以跳接時空的敘事手法,為各個角色穿針引線,每一短篇看似獨立卻又連續,這些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裡載浮載沉,薄涼活著,無聲老去。他們冷眼、坎坷、孤寂、擁有短暫歡樂,卻都像電光石火,剎那間便走到時間盡頭,看俗世的風吹透灼熱的倉皇人生。
2024年4月8日 已读
“这个小说,我敢说,我如果不写,那以后也不会有人写,也没有人能写。”

谢谢黎紫书,写出了马来西亚。
kindle 台版 马来西亚
龍頭鳳尾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馬家輝 新經典圖文傳播 2016 - 6
人活時代浪濤裡,洶湧江潮不曾為誰息
明知癡心有代價 也要把心交出去
兩個男人 黑白兩道
東方與西方 龍頭成鳳尾 情義交織的一段往事
今年最元氣淋漓的華文小說
曲折媲美《上海灘》生猛直追《無間道》
上個世紀30年代末,港島告士打道飯店外拉車的車仔、駱克道上等待負心漢的女仔、中環包娼包賭的堂口爛仔……這些人來自戰亂的中國各地,離鄉背井逃至香江,只能看著眼前路。這裡是他們逃出宿命的所在,也是他們認命的地方。
1936年,二戰的烽火增添亂世精采,夾在港英政府、中國內亂與日本侵華的紛亂時代夾縫中,港島人心惶然,幫英國的是鬼佬走狗、屈服於日本威脅的是漢奸,幫中國兩黨的也不見得有好下場。香港人就在不能自主的感情中沉默地迎接未來。
五十一歲開筆寫小說的馬家輝,成長於七零年代,從小在灣仔生活,自嘲是在瘋子、妓女、黑社會俱全的地區長大。年輕時上課前,馬家輝坐在大牌檔吃早飯,身後就是打打殺殺的黑社會人士,這樣的成長還境,不但讓他熟悉江湖情懷,更常常想著自己應該替灣仔人說出那一代的故事。
《龍頭鳳尾》作者以第一人稱方式描述父祖輩的江湖傳說,故事從廣州茂名的哨牙炳在1936年時來到香港說起,生猛描寫出戰亂頻仍的時代到香港覓活路的人們,承襲了香港活力十足的敘事傳統。生猛又深情,一部絕無僅有華人不容錯過的香港長篇小說!
青春期談心談性 豆瓣
作者: 佐橋憲次 译者: 雪山圖書編輯部 雪山圖書有限公司 1998 - 5
本書是佐橋憲次先生,二十餘年來研究及實踐教導青少年朋友性教育的心得,至盼青春期的你,能夠仔細的閱讀,定有莫大的幫助。
殺手.流離尋岸的花 豆瓣
8.8 (37 个评分) 作者: 九把刀 春天出版社 2008 - 1
寂寞的相遇,沉默的溫柔
毫無疑問,殺手系列最感人的篇章
九把刀:「寫作最煎熬的,是丟下讀者。尤其我用了七年才讓市場擁抱了我,
人最好惜福一點。但我知道,真正做到捨棄讀者的期待,才是創作的起點。
再見了大家,我又要走了——因為我要成為故事之王。」
曾志偉、曾寶儀 無間情義力挺
「九把刀不要再在殺手界臥底了!來跟我吧!」——韓琛(曾志偉)
「這是一篇殺得痛快但讓人很心酸的殺手故事。」——曾寶儀
※殺手首刷限定!隨書附贈最殺的『蟬堡』最新版!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多際遇。不是我們能想像。置身事外就是種幸福。
閉上眼前,我不過是一朵被踩爛的花。
睜開眼,已遇見最溫暖的陽光。

有人疼,誰喜歡流浪。
少一點自由,本來就是心甘情願。
閉上眼,
忘掉你曾經讀過的殺手系列,
再,翻開這個新故事,
看完,請別掉淚。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劇本原創小說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DiFer 水靈文創(udn) 2020 - 9
三十年前,台灣剛解嚴的那個純樸年代,就讀台中保守教會學校的阿漢,在高二夏天的泳池邊遇見了狂放不羈的轉學生Birdy,從此他的世界不再壓抑與一成不變,而是充滿了青春的騷動與性啟蒙的飢渴。Birdy總是似有若無地撩動他的情緒,然而就在他愈發確定自己對Birdy的感情時,學校開始招收女生,Birdy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學妹班班吸引,與阿漢漸行漸遠……
阿漢不知所措,嫉妒、悲傷與恐懼讓他無法喘息,即使百般試著挽回與Birdy的感情,卻只是不斷被越推越遠,直到最後,失去理智的他,做下了令自己萬分後悔的事情……
阿漢與Birdy從此失去聯絡,三十年未見,直到一場同學會,一本通訊錄,讓三十年前的往事再度浮現腦海——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個愛情的遺憾,而誰,是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由《花甲男孩轉大人》知名導演瞿友寧原創劇本改編,電影《返校》最具潛力新人演員曾敬驊與在網路電視劇《紅色氣球》新生代年輕演員陳昊森共同主演。
2022年2月16日 已读
简单直白略显粗糙 部分对话有点刻意显得尴尬 但也正好符合他们的年少轻狂时光吧 填补了电影里较为欠缺的角色们的动机逻辑 如果电影按小说的次序剪辑也许会更好吧(送给Marcus的20岁生日礼物 在宿舍拿来给我读 应该买到了盗版 蛮多错别字
LGBTQ+ 台湾 台版
82年生的金智英 豆瓣 Goodreads
82년생 김지영
8.2 (65 个评分) 作者: 趙南柱 译者: 尹嘉玄 漫遊者文化 2018 - 5
你們可以對一切都覺得理所當然,
我卻再也沒辦法繼續忍氣吞聲。
可是我只有變成別人,才能為自己說話。
我是金智英,1982年生。
★「BTS防彈少年團」團長南俊 網路直播推薦書籍
★最值得買來送給男性友人讀的一本書!
★韓國國會議員、政策立案者必讀的轟動之作!
★韓國正義黨黨鞭大聲呼籲:
文在寅總統,
盼您擁抱這本《82年生的金智英》!
「希望1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不再讓1992年生的金智英陷於絕望。」
․․․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生於首爾。
她有著那世代女生的菜市場名,生長於平凡的公務員家庭,大學就讀人文科系,畢業後好不容易找到還算安穩的工作,31歲和大學學長結婚,婚後三年兩人有了女兒。
接著,在眾人「理所當然」的期待下,她辭掉工作當起平凡的家庭主婦……
某天,金智英的講話和行動變得異常起來,與丈夫講話時,用的是自己母親的口吻,或者化身成已經過世的學姊,脫口而出驚人之語;到釜山婆家過節時,又有如自己母親上身般,以「親家母」的身分向婆婆吐露內心的不滿。
最後丈夫決定帶她接受心理諮商,就在與醫師的對話中,她慢慢揭露出自己的人生故事……
* * *
弟弟的一切東西都無比珍貴,不是哪個阿貓阿狗都可以觸碰的,偷吃弟弟奶粉還會被重男輕女的奶奶打
高中時遭到補習班男同學跟蹤,反而被父親責罵,認為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著要保守、行為要檢點,危險的時間、危險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免,否則問題出在不懂得避免的人身上
求職時被問過:遇到客戶性騷擾會做何反應;經常遭受面試官對她的外貌批評,甚至經歷不必要的肢體接觸
因為年紀最小又是女生,每天得負責幫其他同事泡咖啡,並忍受應酬灌酒
公司會優先提拔男性,而且他們薪水還比較高,但是難伺候的客戶卻會交給女職員,因為覺得「沒有必要把比較有可能長期留在公司服務的男同事逼太緊,叫他們做苦差事」
結婚後沒多久親戚長輩就開始關切何時生孩子,還一口斷定是她身體有問題才懷不上
生了小孩卻不得不辭職在家帶小孩,而且丈夫不能理解自己生兒育女會有的損失,認為他也會幫忙家事也會負責撫養就好
好不容易稍微脫離筋疲力竭的育兒生活,在外面喝咖啡喘口氣,卻聽到別人說:「命真好,我也好想用先生賺來的錢買咖啡喝、整天到處去閒晃……」
我是金智英,1982年生,
這是我的故事,或許也是妳們的真實人生……
* * *
這本書宛如人生現場直播,述說女性在社會中所感受到的一連串恐懼、疲憊、錯愕、驚嚇、混亂與挫折。透過女主角金智英的人生具體探討了社會對於女性的不公與偏見體現在哪裡?這些看不到的性別歧視如何制約和壓抑女性的人生?女性在家庭、職場、婚姻中到底犧牲了什麼?
全文以金智英的記憶為敘述主軸,偶爾引用了統計資料、文獻報導來支持那些記憶,意圖將她的人生刻畫得更為寫實、普遍,就是在這樣平凡有如紀錄片的人生中,蘊藏著令人心驚的現實批判。從小說主人公名字開始,到其經歷的人生故事,在她身上仿佛每個人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讀來感同身受,也令人心痛。
【作者的話】
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各種限制與差別待遇,
導致沒有辦法獲得付出後應有的成就,
甚至認為那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深感自責的女性,
希望她們在閱讀完這本書以後,可以獲得一些安慰。
得獎紀錄
韓國2017年書店評選文學小說類年度最佳書籍
新書暢銷榜Top1,實體、網路書店小說類Top1
韓國2017上半年最賣座小說,上市至今累積銷量破60萬冊
阿拉丁書店暢銷冠軍,連續 23 週前十名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 總榜第二名,並獲頒年度作家大獎
名人推薦
王春子(插畫家)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李濠仲(《上報》主筆/作家)
林靜如(律師娘)
御姐愛(作家) 一致推薦
(姓名以筆劃排序)
韓國書評
那些至今被許多女性認為只是日常生活中會經歷的事情、不特別認為有什麼問題的事情、一些被忽略的議題等,統統都被這本小說點了出來。……作者在刻畫金智英這個角色人物時想要跳脫女性框架,不只停留在好像是為女性訴苦或者發聲的角色,而是獲得更廣、更普遍的共感帶(包括男性以及不同世代的讀者)。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會比其他女性主義書籍話題性十足的原因所在。――文化評論家張德賢
閱讀到最後,你甚至分不清自己究竟是金智英,還是金智英其實就是自己,因為她的人生正好如實呈現著「身為女性的人生」。……金智英的症狀雖然難用醫學角度說明,但是如果從「在對女性不友善的社會中消音」的角度來看,是可以充分理解的,她只是透過這些女性替自己站出來發聲罷了。――女性學者金高蓮珠
韓國網路書店讀者迴響
如果還有人沒讀過這本書,會想要強力推薦一定一要翻翻看,這是一本徹底點醒我的書,那些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原來一點也不合理。김상희
看著金智英的人生故事,彷彿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因為知道自己一定也難逃這樣的命運,所以讀著讀著默默留下了心有不甘的眼淚,這個世界一直在不停改變,但是要等到身為女人的我能徹底立足的世界到來,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정예린
我竟然花不到一天就看完了她的一生,因為那是非常熟悉、幾乎和我的人生一模一樣的故事。那些婚前不知道、生小孩前不曾想過的鬱悶與煩惱,以及可想而知的未來,這根本不是一本小說,而是我的人生報告書。보리숲
難以否定的事實,一旦開始閱讀便再也停不下來,身為出生在韓國的女性必讀,至少要先從我們開始改變。이한나
孽子 豆瓣 Goodreads
孽子
9.2 (12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允晨文化 1992 - 11
法國書評家雨果‧馬爾桑 (Hugo Marsan)於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評介白先勇的《孽子》,讚譽這部小說是一齣「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
馬爾桑以「令人震驚」形容《孽子》,它有傳奇故事的緊張、強烈,卻無強加的樂觀結局。《孽子》的魅力並不單在動人的情節,《孽子》的成功,其威力更多是來自作者的文筆,豐富而又令人不安,像上漲的江河那樣;他詩意地把真實的氛圍記錄下來,又以黑夜如夢一般的面紗使它改觀。
馬爾桑認為白先勇描繪的是一個邊緣世界,在被接納的邊緣之內的邊緣:「我們這個王國,歷史曖昧,不知道是誰創立的,也不知道始於何時,然而在我們這個極隱密,極不合法的蕞爾小國中,這些年,卻也發生過不少可歌可泣、不足與外人道的滄桑痛史。」
《孽子》有如一齣巴洛克式歌劇,美化了黑夜,讓一輪昏紅的月亮高掛在濕煤也似的空中。城市夜間那被掩蓋的一面在白先勇筆下是如此完美地被敘述著,以致讀者甚至忘掉世上還是有日出的地方。
馬爾桑強調,在心理分析作品貧乏的年代裡,白先勇是一位真正的作家,而《孽子》是一部傑出的小說。
書中的「孽子」是一些脆弱的孩子,被遺棄在街頭被逐出家門、屢次從家中逃跑或是未被了解,他們聚集在半明半暗的隱密處,沈湎於為錢而做的愛、屈服於為他們短暫命運設置信標的長者,而最終,他們畢竟還是要在彼此宿命的運數中那種粗暴的、劇烈的溫柔裡相互取暖。聽到一則這隱密王國的傳說,他們都會目瞪口呆;這些孩子雖墮落和違反常情,但卻又感情豐富且樂於犧牲;前輩的故事在他們身上往往會起一種集體身分認同的作用。
2021年7月26日 已读
平实地叙述一个群体的故事生活 娓娓道来 哀伤悲凉中蕴含着温暖希望 还好他们有公园这个家能互相取暖
LGBTQ+ 台湾 台版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9.1 (312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游擊文化 2017 - 2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周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2021年7月19日 已读
難受 窒息 絕望 心碎 悲慘 无助 痛苦 第一次讀一本書讀到噁心反酸作嘔
台湾 台版
告白 豆瓣
告白
8.6 (133 个评分) 作者: 湊佳苗 / 湊かなえ 译者: 丁世佳 時報文化 2009 - 8
日本銷售破67萬冊
獲獎記錄
★2009年本屋大賞第1名
★第29回小說推理新人獎
★週刊文春「2008年Mystery Best 10」第1名
★寶島社「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第4名
當倫理和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
殺人者的與復仇者的心理演進,輪番敲擊著我們內心的道德尺度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作者利用《罪與罰》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
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是「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本書日文版編輯平野優佳的話),《讀賣新聞》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
紙上城市 豆瓣
作者: 約翰.葛林 / Green, John 译者: 黃涓芳 尖端出版 2010 - 4
昆汀從小就一直單戀勇於冒險的隔壁鄰居--瑪歌,但兩人在學校裡的生活卻是天差地遠。某天晚上,瑪歌打開昆汀房間的窗戶重新踏入他的生命,並要求他協助一連串的報復行動,而昆汀也乖乖答應。
在通宵的冒險結束後,翌日,昆汀像往常一樣來到學校時卻發現瑪歌離奇地失蹤。她的家人與警察都認爲她不過是又開了一個小玩笑,昆汀卻覺察出其中的異樣。根據瑪歌昨夜的反常舉動與她刻意留下的蛛絲馬跡,昆汀與他的朋友開始了尋找瑪歌的旅程。
一張惠特曼的詩歌殘片、一段網站上的留言,線索零碎又環環相扣。昆汀沿著斷續的線索搜尋,然而他越接近目的地,越對自己從小認識的那名女孩感到陌生。「你將前往紙上城市,永遠不會回來。」瑪歌留下的文字,引領昆汀逐步走進那座由現實與虛構交雜而成的紙上城市。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豆瓣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作者: 米奇.艾爾邦 译者: 栗筱雯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挪威的森林 豆瓣
ノルウェイの森
9.2 (12 个评分) 作者: 村上春樹 译者: 賴明珠 時報文化 2003
一部設定在六○年代日本學運時代的東京少年故事,主角與兩名女子的愛情物語,一個有著恬靜形象、另一個則像旺盛的生命動力,村上自己曾說《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有著「激情、寂靜、悲哀」的愛情故事,一部百分之百的愛情小說。
這本小說在八○年代席捲日本,銷售數字突破五百萬冊,算起來每七個日本人就有一個人讀過《挪威的森林》,可以說這本小說是全球現代年輕人的愛情經典讀本,改版後以上下冊推出,封面設計採用村上自己設計的綠紅版,再度引爆村上小說閱讀風潮。
故事簡介
我在怎麼也睡不著的夜裏想起直子的各種姿勢。不可能不想起來。因為在我心中實在積存了太多關於直子的回憶,而這些回憶正一一想撬開任何一點點的縫隙往外鑽出來。我實在無法壓制阻止這些的奔騰而出。
我想起她在那雨天的早晨,穿著黃色雨衣打掃鳥舍,搬運飼料袋的光景。想起那形狀倒塌了一半的生日蛋糕,和那夜把我的襯衫都哭濕的直子眼淚的感觸。對了,那一夜也下著雨。冬天裏她穿著駝毛大衣走在我身旁。她總是夾著髮夾,總是用手摸著那髮夾。並以澄澈透明的眼睛注視著我的眼睛。穿著藍色長袍彎曲雙膝把下顎搭在那膝蓋上。
就這樣她的印象像漲潮的海浪般一波又一波地向我沖來,把我的身體沖往奇怪的地方去。在那些奇怪的地方,我和死者一起活著,在那裏直子是活著的,跟我交談,或者也曾經互相擁抱過。在那些地方,死並不是終結生的決定性要素。在那裏死只不過是構成生的許多要素之一。直子包含著死而依然在那裏繼續活著。而且她對我這樣說。
「沒關係喲,渡邊君,那只不過是死噢,你不要介意。」
2021年3月6日 已读
忧郁悲伤凄凉孤独迷茫 读的过程和读完的当下不怎么喜欢 但后来总是念念不忘越想越深越发喜欢回味无穷 庆幸自己买的是台版赖明珠译本 赖译的槽点就是好多啊噢哟喏噢哟噢哟

二刷 第一次读是大一的时候吧
中译 台版 日本 村上春樹
精準的失控 豆瓣
8.8 (13 个评分) 作者: 九把刀 春天出版社 2010 - 7
九把刀:「我一定是犧牲了什麼,才向神∕惡魔交換來這一個故事。」
這是,每一個作家夢寐以求的犧牲!
只剩一個月生命的上班族,
飽受霸凌的高中女孩,
想再剪一次頭髮的黑道老大,
用旅行埋葬秘密的醫生,
為了女神展開逆向穿越的孤男,
一個晚上的因果齒輪,牽動著無數人的命運。
站在因果的分水嶺上,
那孩子會知道,
渴望著一場普通人生的自己,
即將變得一點也不普通了嗎?
「一定一定會有好事發生的,
我們就是為了遇見那些好事才努力活下來的。」
最堅定的愛,
造就,
最精準的失控。
創作生涯邁入第十一年的九把刀,在這本新作中跳脫以往以「正義」及「熱血」為主體的寫作架構,以個人風格強烈的敘事手法探討「命運」以及命運中的重要「選擇」。故事中各主角在面臨命運交關時所做的選擇,都成了改變其他人命運的關鍵「骨牌」。
如電影運鏡般犀利的運筆,卻隱含發人省思的生命意義探討。這是九把刀寫作生涯的蛻變之作。依然九把刀,卻比九把刀更九把刀!
國王遊戲 豆瓣 Goodreads
王様ゲーム
4.6 (7 个评分) 作者: 金澤伸明 译者: 許嘉祥 尖端出版 2012 - 2
全班只有1個人可以存活,面對接踵而來、各種泯滅人性的命令,為了活下去,你決定先殺掉班上的誰?

日本某高中某年某班全班某天同時收到一則簡訊,該班全體同學被迫參加國王遊戲,遊戲規則很簡單,收到國王傳來的命令簡訊後,無論命令為何,一定要在24小時內達成使命,否則將受到懲罰,而且絕對不允許中途退出國王遊戲。為了活下去,所有人都必須乖乖服從令,於是,當各種令人難以想像、泯滅人性且慘無人道的簡訊命令傳達時,一場考驗人性的恐怖遊戲就此展開……

遊戲規則:
1.全班同學強制參加。
2.收到國王傳來的命令簡訊後,絕對要在24小時內達成使命。
3.不遵從命令者將受到懲罰。
4.絕對不允許中途退出國王遊戲。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小时候读的 当时觉得蛮有趣的啊哈哈哈
中译 台版 日本
自由幻夢 豆瓣 Goodreads
Mockingjay (The Hunger Games, Book 3)
作者: 蘇珊·柯林斯 译者: 鄧嘉宛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1 - 2
真的還是假的,我在燃燒?
猶如太陽,無法撲滅。
火的變種只知道一種感覺:煎熬。
飢餓遊戲成為夢魘,不能逃脫。第十三區確實存在,從被遺忘的荒野浮現。不只一次,她什麼也看不見、聽不見,沒有感覺,除了烈火焚身的痛楚,以及痛恨。但,由於她不曾參與,一無所知的計謀,凱妮絲,燃燒的女孩,活了下來。她的家鄉已經毀滅,無數第十二區的生命只剩灰燼和殘破的屍骸。但,反抗軍確實存在,一批新的領導人在等待,革命正在展開。
她最痛恨的是自己。因為,豈不是由於她,第十一區吹口哨的老人、她的造型設計師秦納才會死?豈不是由於她一箭射向覆蓋競技場的力場,她的家鄉才會遭受烈焰的懲罰?她的每一個動作,只招致別人的災禍。而比德,被劫持、凌虐,居然讓她看見自己的真面目:凶狠、不能信賴、會利用人、致命。她無法面對自己,只想躲起來,閉上眼睛,把世界擋在外面。
是的,豈不是由於她,比德才會被劫持?大旬祭之後,比德落在都城手中,史諾總統隨時可能殺了他。然而,更可怕的,是凱妮絲終於明白,史諾不可能殺他,因為他經不起浪費這條性命。如今,他手上只有比德可以威脅凱妮絲。她不惜犧牲性命也要保住的男孩,已變成都城摧毀她的武器。
但她絕無可能被劫持,也不能容許都城的暴虐和飢餓遊戲繼續存在。她只能成為反抗軍的學舌鳥,革命的旗手。看來,秦納早就什麼都想到了,為凱妮絲留下一套特殊的服裝,讓她上電視演出時穿戴。但,光是演出就夠了嗎?她本來就是最拙劣的演員。而且,答應演出,難道不是再度成為另一場遊戲的棋子嗎?
她的角色早經設定,只有她懞然無知。一開始,她被蒙在鼓裡。到最後,她會明白棋局的全貌嗎?真相?她也許會痛恨真相。而且,凱妮絲是可以被設定的嗎?蓋爾說,到最後,凱妮絲會選擇一旦失去,她就無法存活的人。那麼,她賴以存活的是什麼?結局呢?你也許喜歡,也許討厭。然而,這或許才是對的結局,因為,這才是她最後明白的真相。遊戲仍在上演。她只能扮演自己。
本書為「飢餓遊戲」三部曲的終曲
記錄
《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一名
《美國今日報》排行榜:第一名
《華爾街日報》排行榜:第一名
《出版人週刊》排行榜:第一名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
《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書籍
《書單》書評:編輯選書
《科克斯》書評:年度最佳書籍
邦諾書店:年度最佳書籍
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書籍、讀者優選
星火燎原 豆瓣 Goodreads
Catching Fire (The Hunger Games, Book 2)
作者: 蘇珊·柯林斯 译者: 鄧嘉宛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0 - 2
餘燼悶燒,騷亂滋生,都城要報復。
燃燒的女孩飛矢點燃,
星火即將騰空……
在不可能獲勝的情勢中,凱妮絲從飢餓遊戲生還,與比德攜手返回家鄉。依照遊戲規則,往後的日子應該是安全、優裕的。但,他們的勝利是都城的羞辱,而謠傳騷亂已在十二區之間滋生,凱妮絲竟然是叛變的象徵人物。另一方面,狩獵夥伴蓋爾和競技夥伴比德,對凱妮絲的態度,只能是冰冷的深情。
令凱妮絲感到震驚的,是這場因她而起的動亂,她怕是無法熄滅的。當「勝利之旅」的日子來臨,凱妮絲和比德在監控下巡迴十二區,接受全民歡呼,攸關生死的賭注升高了。如果他們無法證明自己真的是在「無可救藥的熱戀」中,讓都城沒有絲毫疑慮,後果將不堪設想。
史諾總統居然親臨凱妮絲位於「勝利者之村」的新家,恐懼因此是具體的,凶兆成為事實。統治技巧展露無遺,恐慌蔓延全國。在殺戮中,凱妮絲必須宣佈她和比德的婚約,那是都城多麼歡樂的一刻啊!偽裝的美麗與殘酷、虛假與隱藏的現實、施惠國的權力結構、人民的痛與反抗,都將在家鄉、都城和巡迴中的每一站呈現。
然而,最驚人的是第七十五屆飢餓遊戲適逢二十五年一次的「大旬祭」,都城將有令凱妮絲和全國人驚愕的安排。她終於知道,一切已經無可挽回,連妹妹小櫻和母親也無法顧及,她必須離去。至於蓋爾,她將逐漸了解,他的意志原來這麼堅定,已經下定決心。這一次,唯有拼得一死,才可能挽救比德。她以為,這是她眼前唯一的目標……
飢餓遊戲 豆瓣
The Hunger Games
作者: 蘇珊·柯林斯 译者: 鄧嘉宛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9 - 9
美國版於2008年九月出版,迄2009年七月十七日盤據紐約時報排行榜前五名已44週,並橫掃今日美國報、美國獨立書店Indie等全美各大排行榜。
迄2009年六月中,已授權35種語言版本。
即將拍攝成電影,由Color Force製片公司的Nina Jacobson製作,「獅門」公司(Lionsgate)負責全球發行。獅門承諾,這將是最高品質的娛樂。製片人則指出,《飢餓遊戲》的懸疑因故事中對道德困境的探討而更顯精彩,電影一定會把握這個精神。
獲得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書籍」、紐約時報「年度最值得注意的書」及「書評編輯特選」、Kirkus「年度最佳書籍」、Booklist「編輯年度特選」、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最佳書籍」、美國圖書館協會「青少年最佳十大選書」之一、Amazon「年度最佳書籍」及「編輯選書top 100」等多項肯定。
這部小說是一個三部曲系列小說的第一部。美國版首部曲於2008年九月間問世,第二部曲預定2009年九月間問世,第三部曲則預定2010年九月或十月出版。中文版將加快出書間隔,第三部曲爭取與美國版同步出版。
這部小說,電影感十足,節奏快速,充滿懸疑,人物塑造極吸引人,感染力強,顯露人性的許多環節讓人感動,而主要人物的機伶反應又常令人忍不住會心一笑。在懸疑與道德困境、冒險與浪漫愛情等量並進的故事中,這個系列小說將鋪陳出一個與我們現今同樣混亂及令人不安的未來世界。
第七十四屆飢餓遊戲即將開始。飢餓遊戲是至死方休的決鬥。
「我醒來時,另半邊床是冷的。我伸手去探妹妹小櫻溫暖的身體,卻只摸到罩著床墊的粗布單。她肯定又做了惡夢,爬到媽床上去了。她當然會做惡夢,今天是抽籤的日子。」小說這樣開始。
在一個過去叫做北美洲的廢墟中,有個新建立的國家「施惠國」,分布四方的十二個行政區環繞著一個燦爛的都城。這個嚴厲又殘酷的都城,藉由逼迫十二個區每年送出12歲至18歲的一名少男和一名少女,投身在年度盛會,由電視實況轉播拼鬥至死的「飢餓獵殺」中,來控制與維持統治的秩序。
十六歲的凱妮絲,與寡母及妹妹小櫻同住,當她自願代替在「抽籤日」被抽中的妹妹參加獵殺遊戲時,是將它視為死刑。但凱妮絲曾經在垂死邊緣掙扎過,求生存已成了她的第二天性。她在無意間成為一個有力的競爭者。但她要贏,勢必面臨重重抉擇,權衡生存、人性、生命與愛,孰輕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