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
蛻 (電子書) 博客來 豆瓣
作者: 賀淑芳 寶瓶文化 2023 - 8


賀淑芳最新長篇小說,
以一九六九年馬來西亞真實歷史「五一三事件」為核心。
沒有人能對幽靈說謊。
 
死去的不是我母親,不是我的姊妹兄弟,不是友梅,
死亡就在我裡面,像顆種籽。
 
  「起初,你使我疼痛,後來,我發現封凍的傷疤,原來也會痛楚燃灼而融化。
  因為我把恐懼埋得太深了,直到我對它陌生,直到它又翻轉回來,我察覺最大的恐懼就在我裡面。這死亡。這出生。」──摘自《蛻》
 
  一部處處骸骨的小說;一部渴盼無主野魂安息,倖存者不再噤聲失語的小說。
 
  《蛻》以繁複的虛構,滴釀般剝開一九六九年在馬來西亞所發生的真實歷史「五一三事件」。
 
  小說主線從一個五一三倖存者的家庭,跨越三代,由三個女性人物的時間,以及她們與朋友、戀人或者未能釐清曖昧的關係,似湖面漣漪般,擴衍出命運蹇舛、種族創傷、生存艱難、大舉入侵的恐懼與被逼迫著的沉默與遺忘。

  【本書獲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本書特色
 
  ◎賀淑芳暌違九年後,以一九六九年馬來西亞真實歷史「五一三事件」為核心,所書寫的長篇小說。
 
  ◎張亦絢(作家)、童偉格撰推薦序。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張貴興、楊佳嫻(作家)、韓麗珠(作家)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蜕》面質也扭轉了歷史刻板印象,但先於一切的,還是「以文學技藝轉變記憶基模」的批判與實踐。血脈、族群或國別,是十九世紀遺留的長期記憶基模,親屬世系以及與國族有關的年代,至今仍是強勢基模,經常犧牲其他基模或作為其他基模的「遺忘機器」。譬喻而言,賀淑芳的記憶之屋,不是家祠,更近萬應──它補綴連補綴的「百衲被」組織,容納了更多族群二分外的感懷與見證。──摘自張亦絢〈近距離與遠眺〉推薦序
 
  ◎縱然艱辛與困難,卻不放棄去完成一本書,必然,是因書寫者仍然堅信:死者被封印在緘默裡的生命,與我們有關,就是我們,應當清償的記憶債務。──摘自童偉格〈小說的在場〉推薦序

流俗地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0 (76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黎紫书 麥田出版公司 2020 - 5
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專案補助,
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花蹤文學獎得主黎紫書全新創作!
以人性鋪展馬來小城的俗世河流,
站在晦澀幽暗的路頭,每個人都在尋找未知的出口!
★ 王德威主編撰序,「當代小說家Ⅱ」系列新作
★ 現代版《小城畸人》,俱現精彩細密的人性書寫
「《流俗地》娓娓述說一個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思索馬來西亞社會華人的命運。黎紫書為當代馬華文學注入少見的溫情,也為自己多年與黑暗周旋的創作之路,寫下一則柳暗花明的寓言。 」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
除非有一天你們親自嚐到那滋味,
否則永遠不會明白自己錯過的是什麼。
俗世裡沒有動人的童話;
飄蕩至黯黑深處,該如何捕捉那一抹天光?
曾對未成年女孩始亂終棄、長相俊俏的大輝,
一個被訛傳已死之人,竟輾轉歸鄉,活生生出現在大街上?
天資聰穎的盲女銀霞,進入盲人院學習,
摸索光亮的路上,靈魂卻捨棄肉身,墜入無邊黑暗;
離鄉從業的印度仔律師,生命竟於三十六歲遭人暗殺,猛然截斷;
爽朗的馬票嫂年輕時離開軟弱丈夫、改嫁有錢黑道,
苦盡甘來後卻終結於失智症……
銀霞、細輝、拉祖自小一同長大的「鐵三角」,
歷經生命碌碌坎坷的拖磨,該如何尋找各自人生的出口?
「你們不覺得嗎?我們長大了。」
「長大了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世故了。怕雨打風吹;怕會變成落湯雞;怕感冒,怕生病。」
「長大就是開始意識到現實,會去想像將來了。」
小說以馬來西亞錫都,被居民喊作「樓上樓」的小社會拉開序幕。講述其中市井小民的俗務俗事,迂迴曲折的情節,彷彿召喚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小事。
在「樓上樓」的他們如風中之燭,看似脆弱實則強韌,一旦離開,便流落於人海各自漂流;彷彿走的那一日也意味著困境已渡,人生到了寬敞地,再不需要人相濡以沫。作者融合熱帶國度的風土民情、政治時局,人們追憶往事,每翻開一頁像是自己被時光推到了局外,旁觀著當年的自己。這裡的雨下得頻繁,人生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發生。那些記憶如今被掀開來感覺依然溼淋淋,即便乾了,也像泡了水的書本,紙張全蕩起波紋,難以平復。
《流俗地》以跳接時空的敘事手法,為各個角色穿針引線,每一短篇看似獨立卻又連續,這些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裡載浮載沉,薄涼活著,無聲老去。他們冷眼、坎坷、孤寂、擁有短暫歡樂,卻都像電光石火,剎那間便走到時間盡頭,看俗世的風吹透灼熱的倉皇人生。
2024年4月8日 已读
“这个小说,我敢说,我如果不写,那以后也不会有人写,也没有人能写。”

谢谢黎紫书,写出了马来西亚。
kindle 台版 马来西亚
我要像海鸟一样飞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陈惠君 红蜻蜓出版有限公司 2010 - 9
四风港是个偏僻的小渔村,这里的村民不超过三百户。
这天,爸爸一句“轮不到你不要”,就把浩然从大城市带到了四风港,让浩然住在爷爷的家。浩然每天都带着冷冰冰的脸孔到新学校上课。他恨透了这里破旧的学校、脏兮兮的同学,还有路上一堆堆的牛粪……他受够了,他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
在四风港长大的子澄,善良又开朗,大家都非常喜爱她。子澄想一辈子留在四风港,妈妈却希望她到城里念书。后来,她从林老师口中得知,已故的爸爸也希望她能离开四风港。她顿时陷入了挣扎……
浩然与成长背景截然不同的子澄,后来竟成了好朋友。两人是如何成为朋友的呢?逐渐适应渔村生活的浩然,最后还会想要离开吗?而不曾离开过四风港的子澄,也会展翅高飞,冲出四风港吗?
《我要像海鸟一样飞》叙述了渔村里一段纯洁的友谊,以及背景不同的两人对梦想的坚持与追求。
月亮城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邓秀茵 红蜻蜓 2008 - 5
周诺言、王湘湘和蒋萱儿是好朋友,三个人的性格迥然不同。他们是宇宙学校的学生,其中王湘湘更是宇宙学校董事长的孙女。在学校假期里,他们同时收到一个神秘人的电邮,表示可以替他们找到失踪了的董事长。
为了与失踪的董事长见面,他们来到陌生的城市――月亮城,根据神秘人提供的线索,展开了寻找董事长的旅程。
在寻找董事长的过程当中,天才型少年孙竞杰介入了他们三个人的关系。在才华出众的孙竞杰面前,周诺言不由得感到自卑,更害怕会因此失去王湘湘和蒋萱儿的友谊。他越是倔强地表现得无所谓,就越令三个人之间产生了更多的误会。
在短短的几天内,周诺言、王湘湘和蒋萱儿既要应付不知是敌是友的神秘人,又要解决他们之间所发生的矛盾与冲突,三个好朋友顿时面临了友情的考验……
本书通过三个好朋友在陌生城市里共同寻人的故事,强调信任与合作在朋友之间的重要性,让读者在阅读之中经历一段友情之旅,体验友情的可贵。
记忆天使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邓秀茵 红蜻蜓 2007 - 9
开学第一天,宇宙学校便传出了董事长失踪的消息。董事长是众人周知的发明家,也是宇宙学校的创办人,大家都对他的失踪议论纷纷。原本对此事漠不关心的学生――周诺言,却因为无意中发现了一封信而挑起了好奇心,决定追查董事长失踪的真相。
原来,这封信是董事长所写的。他在信里设下了一个寻宝游戏。按照信上的指示,寻宝者必须从一个线索当中找出下一个线索,只要找到记忆天使,就会找到神秘礼物,甚至能够发掘董事长失踪的真相。于是,诺言凭着信中的提示,逐个线索追查下去。
然而,在宇宙学校里,追查这件事的人并不止诺言一个。董事长的孙女王湘湘和学生记者蒋萱儿也暗中调查这件事。三个人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终于碰面了!
外表冷酷、做事总是我行我素的诺言,与性格孤僻又忧郁的王湘湘,再加上热情开朗且聪明的蒋萱儿,他们到底会擦出什么火花呢?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谁会最先找到真相?记忆天使究竟是谁?那份礼物是什么呢?董事长为什么会失踪? 一切答案将会随着小说情节一一揭晓。
作者借着三个学生在寻找真相时所经历的种种人事变化中,揭露青少年在情感上经常面对的疑惑与矛盾,与读者一起探讨亲情与友情的意义,让读者对亲人、朋友之间的相处有更深层面的启发。
幸福的味道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邓秀茵 红蜻蜓 2009 - 8
蔡以伦是个喜欢烹饪的男生,梦想成为厨师。
可惜,他的兴趣不为开餐馆的父亲接受,班上的男同学也认为烹饪是女生做的事。这使他不敢向同学透露自己喜欢烹饪的事实。
他家楼上住了一个挑食的女生——孙怡雯。在一次机缘之下,他煮的食物被怡雯吃了,并获得怡雯的欣赏与支持,两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自此,以伦更时常费尽心思,把怡雯讨厌的食物煮成美食,让她无法抗拒地吃下。
学校举办烹饪比赛,以伦居然参加了!同学知道后都不看好他,因为蝉联两届冠军的烹饪女王也参加这场比赛。然而,爸爸餐馆的主厨Steve答应收他做徒弟,条件是他必须在烹饪比赛中胜出!
以伦请怡雯当比赛的助手,两人却为了比赛的事闹翻,怡雯更在比赛中缺席。怡雯为什么缺席?谁会在比赛中帮助以伦?以伦是否能在比赛中胜出,顺利拜师学艺?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烹饪的意义,更决心将“幸福的味道”带给身边的人。
且看作者邓秀茵如何以她的神奇调料,为读者精心设计一场又一场美食与心灵的飨宴。
纯纯的守护神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邓秀茵 红蜻蜓 2006 - 10
一个平凡的女孩郑纯纯,自小就失去了爸爸,与妈妈以及十五岁的哥哥住在一起。纯纯的妈妈开了一家蛋糕店,假日里她必须到蛋糕店帮忙。和成绩出色、才华洋溢的哥哥的比较之下,纯纯对自己非常没有自信,就连跟陌生人讲话都没有勇气。有一天,她无意之中在一家古董店里发现了一条项链,项链的坠子上有七颗凸起的小星星。纯纯惊觉这条项链正是她常常在梦里见到的!为了得到这条意义重大的项链,纯纯遇上了各种不同的人物,经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遭遇。她在一个神秘的声音指引之下,逐渐成长……
小天堂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邓秀茵 红蜻蜓 2008 - 10
沈绿薏是个有点儿任性又爱幻想的女孩。
刚小学毕业的她,趁着学校假期到舅舅民宿打工。舅舅的民宿坐落在咔咔海滩,名字叫做“小天堂”。
其实,她这次到民宿打工的目的,是为了要寻找一个在互联网认识的朋友---- 海蓝。绿薏和海蓝从来没有见过面,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看过,两人都很有默契地保持了这分神秘感,言谈之间从来不问对方的性别,年龄或是家庭背景。每次绿薏遇到困难时,海蓝都会给予她很好的意见,因此,当她知道海蓝将会去咔咔海滩度假,她便决定到哪里去看看对方。
在小天堂,绿薏认识了同样在民宿打工的小柔,到咔咔海滩学习冲浪的王子,在海滩卖风筝赚钱的水蔚,还有郁郁寡欢的房客燕姐姐。她在这个全新的生活里经历了一些甜酸苦辣,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这是她意想不到的收获。
阅读《小天堂》是一段美好的旅程,读者将会与小说的主人翁一样,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青色的围墙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许友彬 红蜻蜓 2009 - 11
徐天平有一个独生女儿姗姗,妻子在姗姗五岁的时候就过世了。转眼间十年过去,徐天平还是不懂得如何跟女儿相处。明明很努力地想要给她最好的一切、想要更靠近她的内心世界,得到的却是“嘭”一声的甩“门”声——房门跟心门——把他拒于千里之外。
姗姗生长在单亲家庭里,妈妈在她五岁的时候就过世了。转眼间十年过去,她还是不懂得如何跟爸爸相处。常常还来不及解释,爸爸就已经开口责备;还没作好准备,爸爸就已经夺门而入。难道爸爸就不能先问问她要什么?不能先敲敲门再进来?
徐天平的小姨,姗姗妈妈的妹妹,在这两代的鸿沟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一方不愿聆听,另一方又不愿开口说明,那任凭她这桥梁再坚固,也是徒然。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两代人沟通,是不是都要如此呐喊,直到双方都声嘶力竭放弃为止?阅读许友彬最新力作《青色的围墙》,将让你有另一番收获。
十月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许友彬 红蜻蜓 2007 - 9
《十月》是许友彬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叙述十月和妈妈的故事。小说一开始,十月的妈妈就去世了。这一年,十月只有十五岁。他住在舅舅的家,家里还有仁慈的舅母、死对头表哥和可爱的表妹。
妈妈留给十月几封遗书,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十月每拆开一封遗书之后,必须完成妈妈指定的任务,才可以拆开下一封遗书。妈妈给十月什么任务?十月能不能如愿完成任务?书中自有分晓。
十月无意中发觉,养育他十五年的妈妈,可能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这令他非常难过。妈妈去世后,他失去了妈妈,至少心中还有妈妈的存在。如果心中的妈妈也不是他的妈妈,他连心中的妈妈也失去了,他会更加伤心难受。到底心中的妈妈是不是亲妈妈?到底有没有另一个亲妈妈?答案就在书中。
在《十月》这部小说里,十月的妈妈通过书信,引导十月去发掘往事的真相。事实上,作者通过文字,引导读者去发掘母爱的真相。母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却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反映出来。母亲不是圣人,也会犯下错误,但母爱却是神圣的。十万言的小说,让人体会妈妈用心良苦。不管妈妈背后有多少秘密,不管妈妈做过什么错事,妈妈永远是妈妈。小说会有结局,妈妈会终老,妈妈的爱永远不会结束。
小黄鹂鸟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许友彬 红蜻蜓出版有限公司 2010 - 2
百合和白雪是两姐妹。百合是个懂事的小孩,她温文尔雅,凡事讲究规矩。白雪甜美可爱,向来是大家心目中的“小公主”。在快乐村里,白雪非常受宠,大家的焦点都会放在白雪身上。因此,百合觉得自己总是在聚光灯之外,被大家冷落。
这对姐妹非常爱唱歌。百合的音乐天分很高,但白雪只靠一副天生的好歌喉,就可以唱出天籁般的歌声。尽管百合已非常努力,她依然觉得自己事事不如白雪。她在疼爱白雪的同时,也知道白雪非常依赖自己。可是,当她发现自己与白雪相比之下,毫无特色,她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疼爱这个妹妹……
《小黄鹂鸟》叙述百合在一场歌唱比赛的过程中,如何克服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场比赛不仅让百合找到了唱歌的意义,也让她活出了自己的故事。
河两岸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许友彬 红蜻蜓 2010 - 8
常常被爸爸责打的达达,虽然很顽皮,却很善良。一次,达达为了追得一只断了线的美丽大风筝,他忘了爸爸的警告——“要是你敢走到河边去,我会打断你的腿”。
他跑出了家门,跑进了稻田,来到了稻田的尽头,站在河边。
冲破爸爸禁令的达达,爬上了河堤,望向对岸。他一直觉得,是大风筝牵引着他。因为大风筝,他认识了住在对岸的马来女孩;因为大风筝,他对友族文化的认识更深了。
后来,达达从妈妈那里知道了被爸爸赶出家门的姑姑的故事。为了要找回当年走到了河对岸就再也没有回来的姑姑,达达更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过河,后来还被爸爸发现了!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他与马来女孩那段跨越河两岸、冲破肤色及语言障碍的友情,让人动容。而让他变得成熟、勇敢的亲情力量,最后会否帮助他成功找到姑姑?
鹅卵石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 许友彬 红蜻蜓 2009 - 7
什么?!!要到“忘忧农场”去住六天?那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要天天吃菜、禁用手机?还有一个17岁的少年朱树凯溺毙在农场附近的河里?!
奇怪的是,他死的时候,手中紧握住一个鹅卵石。鹅卵石上,还绘有一颗红心……有人说他是因考试压力过大而自杀;有人说他是被水鬼害死;也有人说,他的死亡纯属意外。
事情一定不是那么简单!
小胖子陈大同,带着调查真相的目的到“忘忧农场”度过六天。然而,他真的能够找出真相吗?抑或真相只能被锁在团团迷雾中,任由个人去诠释?
如果你仔细聆听,也许,你也能听见一个个光滑的鹅卵石,诉说着生命的故事。
2022年2月27日 已读 补签 记忆中读的第一本小说、第一本有同性情节的小说 现在回想起来 完全反对作者对于同性恋上辈子是异性伴侣只不过这辈子双方都投胎作为同性的这种说法
许友彬 马来西亚
When I Was a Kid 3 豆瓣
作者: Cheeming Boey MPH 2014 - 11
A collection of childhood stories about growing up in Asia. "When I Was A Kid" is a graphic novel is filled with stories of surviving school, siblings, and parents from a time when the world was seen simply as black and white. It is about imaginary heroes, the lies adults like to tell and the dangerous mix of boredom and curiosity. In 3 weeks the 1st book “When I was a kid” has made the top 10 local bestseller's list, and it's still holding strong until today.
When I Was a Kid 2 豆瓣
作者: Cheeming Boey MPH 2013 - 7
Boey, the author of bestseller When I Was a Kid, continues to captivate readers with this new collection of stories about the misadventures from his youth - the misdeeds, the wonders, the mistakes, and the triumphs of a kid growing up in Malaysia.
"I chuckled aloud so often when I ‘read' this book … ‘When I Was A Kid' had insinuated itself into someone else's imagination. Many others who've had a childhood, I'm sure, will fall to its charm.” SH Lim, TimeOut Kuala Lumpur
“He writes about everyday childhood things many of us would instantly recognize... Boey's cartoons will make you laugh out loud and make you cry.” May, Outstation
“Boey Cheeming's When I Was A Kid is an example of how simple lines and words are all you need to tell a tale. ...Combined with hindsight, a wry eye and the impious touch of his pen, he revisits his “mundane” growing-up years and manages to make it more interesting.” Alan Wong, The Malaysian Insider
When I Was a Kid 豆瓣
作者: Cheeming Boey 2011
The stories in the book are a reflection of his childhood spent growing up in Johor Bahru and crossing the causeway to attend school in Singapore in the 1980s. At 17, he packed his bags and headed to San Francisco to study and has gone on to establish his career there.
The stories first appeared on his blog www.iamboey.com and the number of followers increased over the years encouraging Boey to compile some of the stories into his first book.Funny, poignant, honest, When I was a Kid is illustrated in simple stick figures accompanied by short descriptions. Each story is self contained and can be read in any order.
Di Sebalik Dinara 豆瓣
作者: Dayang Noor Utusan Publications & Distributors Sdn Bhd 2012
Mikrocip itu berupaya menjadi penerima isyarat dan mentafsirkan kepada arahan, dan seterusnya menggerakkan anggota tubuh Farisha untuk bertindak balas. Ia adalah hasil daripada kajian yang mengambil masa lebih 20 tahun. Mungkin kerana teknologi itu, ada pihak yang ingin memilikinya, lantas menceroboh masuk system Dinara dan menanam virus di situ. Dan mungkin kerana teknologi itu juga, Dinara bakal lumpuh.
球的故事 豆瓣
作者: 徐有利 / 林诗敏 G. Apple Studio Sdn. Bhd. 2008
一粒足球,不一样的童年往事,出自4位漫画人笔中,会不会有一段曾是你的回忆。。。。。。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3 (286 个评分) 作者: [马来西亚] 黄锦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3
大雨无边无际,召唤南洋胶林深处的情感与记忆
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黄锦树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雨》是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得奖作品,同时也是 2018年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收录了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得奖作品《归来》。作者黄锦树是马来西亚华文重量级作家,曾获台湾重要文学奖 — —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雨》是黄锦树作品首次以原貌引进大陆。
☆ 不管在创作领域还是研究领域,黄锦树在当代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代表性都毋庸置疑。梁文道曾说:“马来西亚的作家的一种特质,这个特质就在语言文字的经营上格外用心。坦白讲甚至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我们所谓的中州正韵的原生地,同代的许多的小说家都不一定有他们那么地圆熟,那么地精巧。”
☆ 黄锦树以创作、立论对抗历史的遗忘,寻觅马华文学的出路。他的创作参照在故乡的生活经验,承接以往几近于失传的“异史”,经营一个幻魅的历史叙事学,以文学的方式使人重新省视过去,扣问未来该何去何从。
☆ 本书笔调魔幻,刻划细致,读着让人迷失在潮湿溽热的南洋雨林深处中,同那个小家庭一起畏怖惊惧,一起轮回转生。
...................
※内容简介※
离开故土下南洋的一个小家庭,栖身并扎根于马来半岛胶林间,四周环伺着凶猛的野兽、怀有异心的外人及徘徊不散的亡灵。伴随着家庭成员突如其来的失踪、离奇的死亡,缓慢而抑郁的步调积累到了某一天,迸发出爆裂性的奇诡突变,暴雨带来的洪水有时通向彼岸,从死神的指掌间他们脱离了现世,旋即变为异物投向下个轮回,不断循环往复。
...................
※名人推荐※
胶林小镇总是他构思的始原场景。潮湿凝腻的氛围,简陋质朴的市井人物,阴鸷凄迷,而且时泛凶机。黄锦树是忧郁的,但他“非写不可”。就像沈从文诉说他的湘西故事……但黄锦树不是沈从文。沈从文面对天地不仁,却能经营一种抒情视野……黄锦树的作品有杀气。不论讽刺白描或乡愁小品,你都感觉字里行间溅着血光。……这倒令我们想起了鲁迅的风格。“我以我血荐轩辕”,写作是拼命的事业,闲人最好莫近。我们的文坛假情假意惯了,突然来了个拼命三郎,当然求之不得。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小说,从精神到样貌,总是跋涉。现在读了锦树的小说,竟是迅速之诗。可说来辛酸,能够迅速,正是因为马华文学的文化资产欠缺,甚或没有。……他本属学界,那几本核量级的文论(我读了不止一次《文与魂与体/论现代中国性》),即使没读过,方圆内也感受得到辐射能。才华有余,他写着小说,故而比他的任何一位马华同行都洞察着这个没有,并戮力善用之,那成为他的“变形记”体。
——台湾作家 朱天文
非常厉害,非常美的一组短篇小说。……这本小说集里对读者熟悉的雨林,文字上更精致,画面的显影解析更历历如绘,故事里的人物因为不是为一个之后要发动的魔术或叙事的妖怪吞噬而存在,故而更在故事里五官清晰,置身的场景愈栩栩如生。
——台湾作家 骆以军
2021年6月18日 已读
朦胧模糊的会时时分不清现实和梦境 橡胶树红毛丹榴莲壁虎蛋 都是这里熟悉的生活甘榜童年啊 惊悚诡异魔幻中却有种归属感 从马来西亚华裔同胞的角度来看 读着确实有感受到我们身为马来西亚华人的孤独无奈 东南亚橡胶林大雨的描述也非常写实 读的时候总会想起阿嬷家 也许这只有同乡人才能理解感受得到吧 最喜欢八篇《雨》 无数的如果可能性 环境气氛营造强大 氛围渲染得仿佛身处其中 作品八号后的几篇略显单调 意淫女性部分有点多 但很喜欢胶汁和乳液的隐喻 家乡被世界看见了真好 后序里写的马华文学的窘境非常贴切
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