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
九曲 豆瓣
7.5 (13 个评分)
胡格吉乐图
/
闫泽欢
…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20年7月15日
出版发行:
麦田音乐
九位歌者,唱出这样的九首歌曲,这里的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母体,有些是童年的民谣,有些是儿时记忆中爷爷戏曲的印象,有些是儿时的民歌,有的是来自河边的人路过的吟唱留下了回响,带着声音的记忆,带着体温的记忆,能不能用每一个自我去重构一首新的歌曲?九个不同的人,残存的乡音和残存的依稀旋律,去除了标签的民歌,他们不是一种新的时尚或者风格,不是款式,折射的,是不同的个人世界和生活声音。
当车轮滚滚奔赴貌似崭新的生活,派生了新的节奏,有人在诉说,有人在平视,有人沉浸在过去的时光,有人在心里传承了祈祷,有人年轻得从酒桌市井到电视网综舞台娱乐,有人在羊肉泡馍前回忆曾漂泊他乡的片段,有人在民歌的曲调里向往未来,在众口一词的标签数据化统治的世界,我们怎样才是我们自己?怎样唱出和自己生活的联系,感知的真实片段?
所以这不是一张概念的唱片,而是一次回望传统的集体画像,这样的回望,是以个人的、具体的生命印记融入到音乐当中。黄河的意义在于具体的每一粒沙、一滴水的存在,存在于此时此刻;或许,是的,可能没有那么宏大,河边沙粒的回响,而已……
当车轮滚滚奔赴貌似崭新的生活,派生了新的节奏,有人在诉说,有人在平视,有人沉浸在过去的时光,有人在心里传承了祈祷,有人年轻得从酒桌市井到电视网综舞台娱乐,有人在羊肉泡馍前回忆曾漂泊他乡的片段,有人在民歌的曲调里向往未来,在众口一词的标签数据化统治的世界,我们怎样才是我们自己?怎样唱出和自己生活的联系,感知的真实片段?
所以这不是一张概念的唱片,而是一次回望传统的集体画像,这样的回望,是以个人的、具体的生命印记融入到音乐当中。黄河的意义在于具体的每一粒沙、一滴水的存在,存在于此时此刻;或许,是的,可能没有那么宏大,河边沙粒的回响,而已……
猎户星座 豆瓣
8.4 (193 个评分)
朴树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7年4月30日
出版发行:
不晚音乐工作室
有本书这样描述煤的形成。有些树木凋落了,被埋在地下,漫长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经受着强烈的外力挤压,最终变成了煤。而另一些树,被埋在更深的地方,经历了更漫长的时间和更剧烈的挤压。他们变成了钻石。
我没以为我是钻石,或是什么大天才临世。我还没那么狂妄。我的心智基本成熟。我相信这唱片是一粒煤。我为此而荣幸。尤其是在这个遍地塑料制品,缺少基本的爱和耐心的年代。我想我经受过那些挤压,坚持了下来,我没有回避那些痛苦。于是,我不用刻意做什么,他们都会释放在音乐里。是的,我在写歌时,在编曲时,感觉到了他们。他们都在那儿。我知道,我等了10年,就是在等这些时刻。
我不是一个自觉的人,如果重来一次,我也未必有勇气把这些年的遭遇再经历一遍。一切都是老天爷的安排。他如此慷慨,给予了厄运病痛曲折。我想,我还会继续做音乐,但也许我不会再有一张情感这么强烈的唱片了。
半年前,写过一个消失了的weibo,想叙述一下当时的处境。那时,倒计时已开始,眼前是一张无从下手的不如意的唱片,和一堆刚数清字数又不知所云的歌词。weibo的结尾是这样的:每次,一想到,可能再也找不到那个最好的,就会一下焦躁起来,陷入失控。但又想到,这的确就是目前的我自己,便心安了一些。
--- 朴树
STAFF
词曲lyrics & music :朴树
(《平凡之路》词:朴树 / 韩寒)
制作人 producer:朴树
(《在木星》《Forever Young》Producer:Cass Love / Eliot James / 朴树)
联合制作人co-producer:张亚东 / 泊宁
配唱联合制作人 Vocal co-producer:卢楠
混音 mixed by:颜仲坤 / 张亚东
人声录音师:卢楠
封面设计 :法满
录音室:Eastcoast / The Bridge / Megawave / 家
封面视觉设计 :法满 / Lens
我没以为我是钻石,或是什么大天才临世。我还没那么狂妄。我的心智基本成熟。我相信这唱片是一粒煤。我为此而荣幸。尤其是在这个遍地塑料制品,缺少基本的爱和耐心的年代。我想我经受过那些挤压,坚持了下来,我没有回避那些痛苦。于是,我不用刻意做什么,他们都会释放在音乐里。是的,我在写歌时,在编曲时,感觉到了他们。他们都在那儿。我知道,我等了10年,就是在等这些时刻。
我不是一个自觉的人,如果重来一次,我也未必有勇气把这些年的遭遇再经历一遍。一切都是老天爷的安排。他如此慷慨,给予了厄运病痛曲折。我想,我还会继续做音乐,但也许我不会再有一张情感这么强烈的唱片了。
半年前,写过一个消失了的weibo,想叙述一下当时的处境。那时,倒计时已开始,眼前是一张无从下手的不如意的唱片,和一堆刚数清字数又不知所云的歌词。weibo的结尾是这样的:每次,一想到,可能再也找不到那个最好的,就会一下焦躁起来,陷入失控。但又想到,这的确就是目前的我自己,便心安了一些。
--- 朴树
STAFF
词曲lyrics & music :朴树
(《平凡之路》词:朴树 / 韩寒)
制作人 producer:朴树
(《在木星》《Forever Young》Producer:Cass Love / Eliot James / 朴树)
联合制作人co-producer:张亚东 / 泊宁
配唱联合制作人 Vocal co-producer:卢楠
混音 mixed by:颜仲坤 / 张亚东
人声录音师:卢楠
封面设计 :法满
录音室:Eastcoast / The Bridge / Megawave / 家
封面视觉设计 :法满 / Lens
中国孩子 豆瓣
9.1 (117 个评分)
周云蓬
/
独立发行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4月1日
蛇只能看见运动着的东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里有一千个太阳。很多深海里的鱼,眼睛蜕化成了两个白点。
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她是专为我开,专为我关的独一无二的门。
某些遥远的地方,一辈子都不可能去。四川有个县叫“白玉”,西藏昌都有个地方叫“也要走”,新疆的“叶尔羌”,湖南的“苍梧”,这些地名撼人心魄,有神态有灵魄,在天之涯海之角他们有隐秘的故事,殷勤地招呼我过去听。但人生苦短,我大概没有时间听所有的故事,如果今生无缘,那就隔着山山水水握一握手。
走在街上,想唱上一句,恰巧旁边的人唱出了那句歌。是什么样的神秘的力量抓住了两颗互不相识的心?音乐是游荡在我们头上的幽灵,它抓住谁,谁就发了疯似的想唱歌,可我怎么才能被它永远抓在手里?我走遍大地或是长久地蜗居一处,白日纵酒黑夜诵经,我呼喊音乐,把我从我的现实生活中拔出来,但常常落空,我只有埋头于生活里,专注地走一步看一步。音乐不在空中,它在泥土里,在蚂蚁的隔壁,在蜗牛的对门。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
——周云蓬于香山
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她是专为我开,专为我关的独一无二的门。
某些遥远的地方,一辈子都不可能去。四川有个县叫“白玉”,西藏昌都有个地方叫“也要走”,新疆的“叶尔羌”,湖南的“苍梧”,这些地名撼人心魄,有神态有灵魄,在天之涯海之角他们有隐秘的故事,殷勤地招呼我过去听。但人生苦短,我大概没有时间听所有的故事,如果今生无缘,那就隔着山山水水握一握手。
走在街上,想唱上一句,恰巧旁边的人唱出了那句歌。是什么样的神秘的力量抓住了两颗互不相识的心?音乐是游荡在我们头上的幽灵,它抓住谁,谁就发了疯似的想唱歌,可我怎么才能被它永远抓在手里?我走遍大地或是长久地蜗居一处,白日纵酒黑夜诵经,我呼喊音乐,把我从我的现实生活中拔出来,但常常落空,我只有埋头于生活里,专注地走一步看一步。音乐不在空中,它在泥土里,在蚂蚁的隔壁,在蜗牛的对门。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
——周云蓬于香山
Inside Llewyn Davis 豆瓣
9.4 (142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3年11月12日
出版发行:
Nonesuch
我爱南京 豆瓣 Eggplant.place Spotify
8.7 (219 个评分)
李志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10月16日
出版发行:
2009 李志
/
2009 李志
第一部分:唱片的情况
1, 唱片由三张CD组成。第一张的九首歌曲是李志先生近五年内所写,包括《苍井空》、《家乡》、《爱》、《天空之城》等之前演出过而无录音版本的歌曲。这张CD在LHS录音棚完成录音,混音和母带将由老哥完成。除了李志乐队的成员之外,参与的乐手和歌手还有:张蔚、张玮玮、老狼、万晓利、江建民、武洪、贾轶楠、李游……等等,他们涵盖各个领域,唯一相同点是全部为男性。
2, 第二张是翻唱。李志先生在他喜爱的众多歌曲中挑选了不大可能涉及版权纠纷的七首中外歌曲。比如,俄罗斯歌曲《冬妮娅》、著名的张玮玮先生的《米店》、著名的黄秋生歌曲《美丽的梭罗河》等。所有曲目以木吉他架构,曲风基本上和民谣或者不插电类似,但和夕阳、晚霞、爱如少年无关。
这张CD李志先生邀请了众多南京音乐爱好者参与编曲和录音,其中有我们的老朋友,著名的殷志刚老师,以及李先生的大学好友刘轶伦先生,吴鑫鹏先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吴胖子)。他们鲜明的音乐理念将产生与以往不同的翻唱感受。录音师、混音师和制作人是著名的苏洱乐器掌门人吉松浩先生。值得一提的是李先生的侄子和外甥在百忙之中放弃游戏机和麦当劳来南京饶有兴致的合唱了他们全家都喜欢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 第三张是数据盘。里面肯定有两张CD的全部歌曲的wav格式和mp3格式。不一定有一些录音照片、视频和文字。提供数字版的原因在于:便于传播也好,下载也好,自己收听也好,反正大家会转成数字格式。不如帮你们高级的转好算了,免得到时网络上各种良莠不齐的数字版本扰人眼目。
4, 唱片设计由李志先生的好朋友,《YOHO潮流志》的艺术总监翁明先生完成。他是我们所欣赏的为数不多的设计师。
5, 李志乐队的成员如下:
主唱:李志
吉他:王春、吉松浩
贝斯:张雯
键盘:胡欣
鼓:余赣宁
第二部分:和以前的不同
1, 李志先生音乐上最好的朋友刘威先生终于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2, 它的售价终于飞的更高了,达到了120元人民币!
3, 它终于不再用MIDI做鼓了!终于没有几百块钱的乐器出现了!终于有了著名的pro tools和U87了!
4, 它不是诅咒先生倡导的高保真和高保真他爹,也没有海豚音和R&B。但是,除了音乐本身之外的所有部分,它达到了“唱片”的要求,终于不再是Demo了!
5, 它有版号了,终于不是非法出版物了!
1, 唱片由三张CD组成。第一张的九首歌曲是李志先生近五年内所写,包括《苍井空》、《家乡》、《爱》、《天空之城》等之前演出过而无录音版本的歌曲。这张CD在LHS录音棚完成录音,混音和母带将由老哥完成。除了李志乐队的成员之外,参与的乐手和歌手还有:张蔚、张玮玮、老狼、万晓利、江建民、武洪、贾轶楠、李游……等等,他们涵盖各个领域,唯一相同点是全部为男性。
2, 第二张是翻唱。李志先生在他喜爱的众多歌曲中挑选了不大可能涉及版权纠纷的七首中外歌曲。比如,俄罗斯歌曲《冬妮娅》、著名的张玮玮先生的《米店》、著名的黄秋生歌曲《美丽的梭罗河》等。所有曲目以木吉他架构,曲风基本上和民谣或者不插电类似,但和夕阳、晚霞、爱如少年无关。
这张CD李志先生邀请了众多南京音乐爱好者参与编曲和录音,其中有我们的老朋友,著名的殷志刚老师,以及李先生的大学好友刘轶伦先生,吴鑫鹏先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吴胖子)。他们鲜明的音乐理念将产生与以往不同的翻唱感受。录音师、混音师和制作人是著名的苏洱乐器掌门人吉松浩先生。值得一提的是李先生的侄子和外甥在百忙之中放弃游戏机和麦当劳来南京饶有兴致的合唱了他们全家都喜欢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 第三张是数据盘。里面肯定有两张CD的全部歌曲的wav格式和mp3格式。不一定有一些录音照片、视频和文字。提供数字版的原因在于:便于传播也好,下载也好,自己收听也好,反正大家会转成数字格式。不如帮你们高级的转好算了,免得到时网络上各种良莠不齐的数字版本扰人眼目。
4, 唱片设计由李志先生的好朋友,《YOHO潮流志》的艺术总监翁明先生完成。他是我们所欣赏的为数不多的设计师。
5, 李志乐队的成员如下:
主唱:李志
吉他:王春、吉松浩
贝斯:张雯
键盘:胡欣
鼓:余赣宁
第二部分:和以前的不同
1, 李志先生音乐上最好的朋友刘威先生终于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2, 它的售价终于飞的更高了,达到了120元人民币!
3, 它终于不再用MIDI做鼓了!终于没有几百块钱的乐器出现了!终于有了著名的pro tools和U87了!
4, 它不是诅咒先生倡导的高保真和高保真他爹,也没有海豚音和R&B。但是,除了音乐本身之外的所有部分,它达到了“唱片”的要求,终于不再是Demo了!
5, 它有版号了,终于不是非法出版物了!
江湖邊 豆瓣
9.1 (42 个评分)
秘密後院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6月6日
出版发行:
秘密後院 / 鐵黎學校
钟鼓齐鸣间,截断时间之流;眼前江山,心内世界。
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八支歌连缀成了这张关乎生命来去的概念唱片。从序曲小心翼翼的《来》,到尾声轻松写意的《去》,来去之间,经历了“晨钟暮鼓”的意声相和,“叶落归根”的安身立命,“灰飞烟灭”的成住坏空,“醉死梦生”的洒然抖落。
晨钟暮鼓,惊醒的是“时间”二字。这样的『江湖边』,和常情意义下征战杀伐争名夺利的险恶江湖没有太大关系,和它有关系的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在时间之流里来去的生命。即使在“从江湖到江湖边”、“从一群人到一个人”这样的歌词里,也在表面一人一物一时一地的来去之后,隐藏着更深沉更无从说起的生命根底的无奈。
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八支歌连缀成了这张关乎生命来去的概念唱片。从序曲小心翼翼的《来》,到尾声轻松写意的《去》,来去之间,经历了“晨钟暮鼓”的意声相和,“叶落归根”的安身立命,“灰飞烟灭”的成住坏空,“醉死梦生”的洒然抖落。
晨钟暮鼓,惊醒的是“时间”二字。这样的『江湖边』,和常情意义下征战杀伐争名夺利的险恶江湖没有太大关系,和它有关系的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在时间之流里来去的生命。即使在“从江湖到江湖边”、“从一群人到一个人”这样的歌词里,也在表面一人一物一时一地的来去之后,隐藏着更深沉更无从说起的生命根底的无奈。
自我城镇中的荒诞情歌 豆瓣
9.3 (6 个评分)
Eltan Renaxy
/
Lamia
…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7月20日
出版发行:
Dying Art Productions
巴蜀新民谣乐队Eltan Renaxy(艾尔坦 瑞耐克斯 - Bloody Woods首脑白水 吉他/键盘/爱尔兰萧笛/打击乐/人声和Lamia 女声/词)的首张专辑Weird Ballads In My Town。专辑作品在传统欧陆新民谣曲风中融入了大量氛围音乐元素。内容完美结合了Ordo Rosarius Equilibrio般的错位情欲与Nick Cave式的荒诞叙事,病态、黑暗但幽美流畅。限量500张,由Dying art和国内新晋独立音乐推广组织棉矿音乐联合出品。
你在红楼 我在西游 豆瓣
7.8 (73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8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糖衣文化
前言
《西游记》、《红楼梦》两部家喻户晓的中国文学名著,在80年代内地拍摄成电视剧后更使观众更深刻的了解这两部著作,成为太多人当代的记忆。作为改革开放后的重要电视巨作,它给予人们的精神层面影响可谓意义深远,尤其对于7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作为刚刚接触影视文化的一代则更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今天的全球化的资讯带来了更为宽泛的文化信息,纷繁复杂的文化娱乐更是影响并存在于当代人的生活之中,而在此时,那些过去式的,蕴涵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西游记》、《红楼梦》则同样带着其特有属性对青年人阐发深远的影响。《西游记》、《红楼梦》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学著作,更不是简单的电视剧作品,,它带给当今人们更多的是回忆,是反思,是与这一代成长的人密不可分的时代烙印。
追溯经典,以当代社会环境下的自我反思,诠释经典是当代青年人的一种自我思辨过程。你在红楼,我在西游的活动便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孕育而生的。
此次活动共分两个部分,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两种表现形式组成,听觉艺术是由十支活跃在当代的乐队对《西游记》、《红楼梦》原著经典曲目的翻唱;视觉艺术则以艺术家根据其对《西游记》、《红楼梦》所带来的影响而创作的艺术作品来体现。我们相信这是现今各种生活形态的全景对话。是对记忆的一次修订,是对古典名著的一种追溯,是文学名著、娱乐文化、音乐和美术的全新邂逅。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另一种诠释。
上篇:你在红楼――记忆音乐之旅
全新“颠覆”之作 古典曲目重新演绎
乐队规模空前广泛,汇集了多个优秀音乐人的倾心加盟。成员来自于全国各地,多个民族地区的乐手汇聚一堂,用各自的音乐形式、地域风格演绎翻唱原著的优秀音乐作品。所以,这张合辑的出版必定会引起各界媒体及文化、乐评人等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
下篇:我在西游――记忆的自我修订
、十次记忆的修正
在共同的事物前,人常因时间和空间的异同所产生各不同的记忆,它往往是片面的,感性色彩浓郁的以及现实性的,是偏重于社会经验的主观能动性。但“我在西游--记忆的自我修订”这个主题正是在诸多信息观念充斥的当今,对那些沉积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做出现时代的记忆修正,是个人生存感知体验的客观总结。自我修订是指改变记忆的角度,改变记忆定势从多方位,多侧面去完整分析现时代背景的,曾经的自我生存的感知经验。十位艺术家将通过其作品重新展示红楼西游那个在今日也同样对于他们有意义的存在经验。
作品采用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有油画、摄影、装置、影像等几种形式。艺术家可以选择原电视剧中的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可以根据“你在红楼――我在西游”为题,按各自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也可以完全独立,只针对原著作品《红楼梦》或《西游记》进行作品创作。
目前十位艺术家的作品正在创作过程中。届时艺术作品的简介将与音乐合辑一起制订成册。前期发行数量在10万张以上,将覆盖大部分华人地区。首场北京演唱会当天下午,主题艺术展览正式开幕。同展出作品及艺术家相关简介,国内新晋独立音乐厂牌“糖衣文化”将推出限量500套的《你在红楼,我在西游》纪念款cd礼盒。随后从合辑正式发行开始,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举办以“你在红楼――我在西游”为主题的大型音乐现场演唱会,并将与演唱会巡演的城市地点一样,策划大型的艺术巡展。作为文化先锋的《中国周刊》被特邀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的跟踪报道
来自:
《西游记》、《红楼梦》两部家喻户晓的中国文学名著,在80年代内地拍摄成电视剧后更使观众更深刻的了解这两部著作,成为太多人当代的记忆。作为改革开放后的重要电视巨作,它给予人们的精神层面影响可谓意义深远,尤其对于7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作为刚刚接触影视文化的一代则更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今天的全球化的资讯带来了更为宽泛的文化信息,纷繁复杂的文化娱乐更是影响并存在于当代人的生活之中,而在此时,那些过去式的,蕴涵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西游记》、《红楼梦》则同样带着其特有属性对青年人阐发深远的影响。《西游记》、《红楼梦》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学著作,更不是简单的电视剧作品,,它带给当今人们更多的是回忆,是反思,是与这一代成长的人密不可分的时代烙印。
追溯经典,以当代社会环境下的自我反思,诠释经典是当代青年人的一种自我思辨过程。你在红楼,我在西游的活动便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孕育而生的。
此次活动共分两个部分,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两种表现形式组成,听觉艺术是由十支活跃在当代的乐队对《西游记》、《红楼梦》原著经典曲目的翻唱;视觉艺术则以艺术家根据其对《西游记》、《红楼梦》所带来的影响而创作的艺术作品来体现。我们相信这是现今各种生活形态的全景对话。是对记忆的一次修订,是对古典名著的一种追溯,是文学名著、娱乐文化、音乐和美术的全新邂逅。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另一种诠释。
上篇:你在红楼――记忆音乐之旅
全新“颠覆”之作 古典曲目重新演绎
乐队规模空前广泛,汇集了多个优秀音乐人的倾心加盟。成员来自于全国各地,多个民族地区的乐手汇聚一堂,用各自的音乐形式、地域风格演绎翻唱原著的优秀音乐作品。所以,这张合辑的出版必定会引起各界媒体及文化、乐评人等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
下篇:我在西游――记忆的自我修订
、十次记忆的修正
在共同的事物前,人常因时间和空间的异同所产生各不同的记忆,它往往是片面的,感性色彩浓郁的以及现实性的,是偏重于社会经验的主观能动性。但“我在西游--记忆的自我修订”这个主题正是在诸多信息观念充斥的当今,对那些沉积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做出现时代的记忆修正,是个人生存感知体验的客观总结。自我修订是指改变记忆的角度,改变记忆定势从多方位,多侧面去完整分析现时代背景的,曾经的自我生存的感知经验。十位艺术家将通过其作品重新展示红楼西游那个在今日也同样对于他们有意义的存在经验。
作品采用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有油画、摄影、装置、影像等几种形式。艺术家可以选择原电视剧中的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可以根据“你在红楼――我在西游”为题,按各自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也可以完全独立,只针对原著作品《红楼梦》或《西游记》进行作品创作。
目前十位艺术家的作品正在创作过程中。届时艺术作品的简介将与音乐合辑一起制订成册。前期发行数量在10万张以上,将覆盖大部分华人地区。首场北京演唱会当天下午,主题艺术展览正式开幕。同展出作品及艺术家相关简介,国内新晋独立音乐厂牌“糖衣文化”将推出限量500套的《你在红楼,我在西游》纪念款cd礼盒。随后从合辑正式发行开始,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举办以“你在红楼――我在西游”为主题的大型音乐现场演唱会,并将与演唱会巡演的城市地点一样,策划大型的艺术巡展。作为文化先锋的《中国周刊》被特邀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的跟踪报道
来自:
Seven Swans 豆瓣 Discogs
8.5 (22 个评分)
Sufjan Stevens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unds Familyre
Sufjan Stevens的2004年新专辑《七天鹅》是一次对心灵版图上的‘生命、爱和信仰’主题的内省式的回归,它像天鹅一样宁静和谐优雅,这张专辑再次证明了Sufjan不但是一个对人类状况的沉思者,也是一个极具天赋的音乐家——优美的旋律、简单精致的配器,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静谧温馨的氛围。虽然它融入了作者真诚的宗教信仰(‘Abraham’、‘We Won't Need Legs to Stand’、‘He Woke Me Up Again’),但仍然流露出黑暗的一面,像‘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一首以第一人称讲述的一个谋杀者的自白——一张献给心灵的专辑,需要静静的品味。
《十方》 豆瓣
冬子(李東)
发布日期 2008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音乐家出版社
冬子《十方》——时光背后的歌谣
文/王飞 微薄之盐
第一次听到那样质朴的音乐时就完全被感动了。
冬子的音乐简单、纯朴。他用音乐描绘着一幅淡然的风景,某个黄昏下的小桥流水,偶尔田间里辛勤劳作的人们歇息时哼唱着小曲,还有那面写满孩子笔体的斑驳砖墙。
有时候我们会疑惑身边的所有,因为这个世界太嘈杂了,包括音乐。当听到冬子那略带乡音的嗓音唱出《墙头草》的时候,仿佛听到了千年的沧桑和幽怨,眼前所有浮华的虚荣、尘世的浮躁瞬间烟消云散。
从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忧愁、淡然、哀怨、坚持……
民间音乐与民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冬子说他的音乐是根源民谣+中国民族音乐。民歌这种文化的传承是需要通过血液和土地加以几十载的光阴。每个音符流淌着的都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爱和诠释,流淌着冬子童年里在三姨妈家后院和小伙伴偷西瓜的记忆碎片,流淌着依山傍水、遍地野花的自由和质朴。
歌声里透着泥土味,蓝天白云下面是鸟虫齐鸣。
不知不觉光阴流转到现在,当初那个在田间泥土路上嬉戏的顽童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岁月留给他的是更多的坚毅和苦难背后的淡然。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光里冬子当过兵,打过工,卖过米。像所有追求音乐梦想的人一样,97年冬子只身到北京,乐观的冬子在酒吧和地铁卖唱,偶尔找朋友聚一聚。后来和“野孩子”乐队交流了一段时间,中国民间音乐在那里得到了很多的诠释。那带着西北味的寒风把同样固执的人吹成出了沧桑的面容。
如果说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那永远改变不了的则是冬子身上的质朴。
就好像是一幅山水田园画,冬子已是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专辑《十方》可以说是冬子的一个足迹,在积累了十几载的岁月感悟时幻化成的旋律。专辑的设计中印有“十方”的反向的字样,让人难以参透其中的含义,十方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而反向过来又将如何理解呢?或许这一切只有冬子自己能解释。冬子说,音乐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在曲风上可以说是纯朴的民谣和中国古典民乐的结合,其中我们又能感受到那丝丝的哀怨和透彻心底的清凉。当我们听到《贰》时仿佛恍若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中国古典的曲风、民谣的律动加以佛教音乐特有的吟唱方式。懵然发现93年就开始接触佛教的冬子是一个经常感悟、学习旅人,从他的歌声中我们能听出少许佛教音乐的元素,民谣吉他平稳的波动加以中国古典乐器诠释撞击着我们内心最弱软的地方。
冬子人生经历过和他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他人一样通过双手劳动换来希望,他更知道劳动的意义和可贵。祖辈们在这边土地上留下过汗水,也是在同样的土地上在辛勤的劳作后唱出的那些质朴的歌谣,多少年来传承下来,流淌在这片土地上,也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如同他们唱出的歌谣一样的真切。多少年的山水田园自由的生活让冬子成为这自然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印迹,深深的烙在了他的心里,并且一如既往的自由着。
第一次看冬子的演出是在北京钟鼓楼之间的一个土胚小屋,那天正好是3月14日纪念王洛宾专场演出。冬子在狭小的舞台中间轻声地吟唱着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语言修饰,一曲完毕唯有感动留在心底。
太阳又将照在田野上,冬子依旧会背起吉他快乐的走在他乡陌生的小路上,那里会有背着竹篓歌唱的藏族姑娘,还会有开满油菜花的山野,当路过田间时老乡们正在辛勤的劳作,冬子也会露出纯朴的微笑。
文/王飞 微薄之盐
第一次听到那样质朴的音乐时就完全被感动了。
冬子的音乐简单、纯朴。他用音乐描绘着一幅淡然的风景,某个黄昏下的小桥流水,偶尔田间里辛勤劳作的人们歇息时哼唱着小曲,还有那面写满孩子笔体的斑驳砖墙。
有时候我们会疑惑身边的所有,因为这个世界太嘈杂了,包括音乐。当听到冬子那略带乡音的嗓音唱出《墙头草》的时候,仿佛听到了千年的沧桑和幽怨,眼前所有浮华的虚荣、尘世的浮躁瞬间烟消云散。
从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忧愁、淡然、哀怨、坚持……
民间音乐与民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冬子说他的音乐是根源民谣+中国民族音乐。民歌这种文化的传承是需要通过血液和土地加以几十载的光阴。每个音符流淌着的都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爱和诠释,流淌着冬子童年里在三姨妈家后院和小伙伴偷西瓜的记忆碎片,流淌着依山傍水、遍地野花的自由和质朴。
歌声里透着泥土味,蓝天白云下面是鸟虫齐鸣。
不知不觉光阴流转到现在,当初那个在田间泥土路上嬉戏的顽童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岁月留给他的是更多的坚毅和苦难背后的淡然。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光里冬子当过兵,打过工,卖过米。像所有追求音乐梦想的人一样,97年冬子只身到北京,乐观的冬子在酒吧和地铁卖唱,偶尔找朋友聚一聚。后来和“野孩子”乐队交流了一段时间,中国民间音乐在那里得到了很多的诠释。那带着西北味的寒风把同样固执的人吹成出了沧桑的面容。
如果说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那永远改变不了的则是冬子身上的质朴。
就好像是一幅山水田园画,冬子已是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专辑《十方》可以说是冬子的一个足迹,在积累了十几载的岁月感悟时幻化成的旋律。专辑的设计中印有“十方”的反向的字样,让人难以参透其中的含义,十方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而反向过来又将如何理解呢?或许这一切只有冬子自己能解释。冬子说,音乐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在曲风上可以说是纯朴的民谣和中国古典民乐的结合,其中我们又能感受到那丝丝的哀怨和透彻心底的清凉。当我们听到《贰》时仿佛恍若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中国古典的曲风、民谣的律动加以佛教音乐特有的吟唱方式。懵然发现93年就开始接触佛教的冬子是一个经常感悟、学习旅人,从他的歌声中我们能听出少许佛教音乐的元素,民谣吉他平稳的波动加以中国古典乐器诠释撞击着我们内心最弱软的地方。
冬子人生经历过和他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他人一样通过双手劳动换来希望,他更知道劳动的意义和可贵。祖辈们在这边土地上留下过汗水,也是在同样的土地上在辛勤的劳作后唱出的那些质朴的歌谣,多少年来传承下来,流淌在这片土地上,也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如同他们唱出的歌谣一样的真切。多少年的山水田园自由的生活让冬子成为这自然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印迹,深深的烙在了他的心里,并且一如既往的自由着。
第一次看冬子的演出是在北京钟鼓楼之间的一个土胚小屋,那天正好是3月14日纪念王洛宾专场演出。冬子在狭小的舞台中间轻声地吟唱着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语言修饰,一曲完毕唯有感动留在心底。
太阳又将照在田野上,冬子依旧会背起吉他快乐的走在他乡陌生的小路上,那里会有背着竹篓歌唱的藏族姑娘,还会有开满油菜花的山野,当路过田间时老乡们正在辛勤的劳作,冬子也会露出纯朴的微笑。
每个人的一生 都是一次远行 豆瓣
9.1 (92 个评分)
尹吾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新蜂音乐
听音乐是幸福的,“做”音乐是痛苦的,但没想到,会疼痛至此。
如许多象我一样平凡的人们一样,除了每天乾活、微笑、散步、向坏人致敬、为鸡毛蒜皮烦恼,在许多孤寂的夜晚,我偶尔也会陷入漫无边际的回忆,陷入那些时间之水流经我的脑海时留下的一个个小小的漩涡。每当此时,我的喉咙里就不由自主的涌动着一些记忆沉闷的声器,它们应该就是我笔下的这些歌曲最直接的来处了。
这些歌曲的式样或许比较老旧了,现在听到的这几首的录音有着那么多的瑕疵和遗憾,但是我想,音乐的意义,不仅在于取悦我们的耳膜,更在于它能通往我们的心灵,这应该也是能让我支撑至今的原因之一。
--------摘自《尹吾。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
2000年,在北京一所小房子的夜里独自听这张CD,想起来已是遥远的事。今天重新找出来,听来依然触动行走着的心,也许是因为这本就是流淌自行走着的心灵的歌声,历经时间之水流行之浪的洗涤,依然真诚动人如昔。
麦田音乐红白蓝系列之“红”(因故未出版,后通过新蜂音乐出版)
沉浮三年终于推出首张专辑,尹吾是新一代文化音乐的卓越代表。
制作群
唱片企划及统筹:新蜂音乐
监制:王彤宇
制作人:尹吾
录音及缩混师:简军
母带处理:李军
录音棚:北京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CIM录音棚
平面设计:张扬
图片摄影:史宏伟、张扬
录音乐手:
吉他:李延亮、肖楠
贝司:王笑冬
鼓:王阑、赵牧阳
键盘:小柯、郭亮
MIDI:苏沐
口琴:杨乐
如许多象我一样平凡的人们一样,除了每天乾活、微笑、散步、向坏人致敬、为鸡毛蒜皮烦恼,在许多孤寂的夜晚,我偶尔也会陷入漫无边际的回忆,陷入那些时间之水流经我的脑海时留下的一个个小小的漩涡。每当此时,我的喉咙里就不由自主的涌动着一些记忆沉闷的声器,它们应该就是我笔下的这些歌曲最直接的来处了。
这些歌曲的式样或许比较老旧了,现在听到的这几首的录音有着那么多的瑕疵和遗憾,但是我想,音乐的意义,不仅在于取悦我们的耳膜,更在于它能通往我们的心灵,这应该也是能让我支撑至今的原因之一。
--------摘自《尹吾。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
2000年,在北京一所小房子的夜里独自听这张CD,想起来已是遥远的事。今天重新找出来,听来依然触动行走着的心,也许是因为这本就是流淌自行走着的心灵的歌声,历经时间之水流行之浪的洗涤,依然真诚动人如昔。
麦田音乐红白蓝系列之“红”(因故未出版,后通过新蜂音乐出版)
沉浮三年终于推出首张专辑,尹吾是新一代文化音乐的卓越代表。
制作群
唱片企划及统筹:新蜂音乐
监制:王彤宇
制作人:尹吾
录音及缩混师:简军
母带处理:李军
录音棚:北京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CIM录音棚
平面设计:张扬
图片摄影:史宏伟、张扬
录音乐手:
吉他:李延亮、肖楠
贝司:王笑冬
鼓:王阑、赵牧阳
键盘:小柯、郭亮
MIDI:苏沐
口琴:杨乐
十方 豆瓣
7.8 (13 个评分)
冬子
/
李东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锈声唱片
冬子《十方》——时光背后的歌谣
文/王飞 微薄之盐
第一次听到那样质朴 的音乐时就完全被感动了。
冬子的音乐简单、纯朴。他用音乐描绘着一幅淡然的风景,某个黄昏下的小桥流水,偶尔田间里辛勤劳作的人们歇息时哼唱着小曲,还有那面写满孩子笔体的斑驳砖墙。
有时候我们会疑惑身边的所有,因为这个世界太嘈杂了,包括音乐。当听到冬子那略带乡音的嗓音唱出《墙头草》的时候,仿佛听到了千年的沧桑和幽怨,眼前所有浮华的虚荣、尘世的浮躁瞬间烟消云散。
从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忧愁、淡然、哀怨、坚持……
民间音乐与民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冬子说他的音乐是根源民谣+中国民族音乐。民歌这种文化的传承是需要通过血液和土地加以几十载的光阴。每个音符流淌着的都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爱和诠释,流淌着冬子童年里在三姨妈家后院和小伙伴偷西瓜的记忆碎片,流淌着依山傍水、遍地野花的自由和质朴。
歌声里透着泥土味,蓝天白云下面是鸟虫齐鸣。
不知不觉光阴流转到现在,当初那个在田间泥土路上嬉戏的顽童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岁月留给他的是更多的坚毅和苦难背后的淡然。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光里冬子当过兵,打过工,卖过米。像所有追求音乐梦想的人一样,97年冬子只身到北京,乐观的冬子在酒吧和地铁卖唱,偶尔找朋友聚一聚。后来和“野孩子”乐队交流了一段时间,中国民间音乐在那里得到了很多的诠释。那带着西北味的寒风把同样固执的人吹成出了沧桑的面容。
如果说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那永远改变不了的则是冬子身上的质朴。
就好像是一幅山水田园画,冬子已是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专辑《十方》可以说是冬子的一个足迹,在积累了十几载的岁月感悟时幻化成的旋律。专辑的设计中印有“十方”的反向的字样,让人难以参透其中的含义,十方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而反向过来又将如何理解呢?或许这一切只有冬子自己能解释。冬子说,音乐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在曲风上可以说是纯朴的民谣和中国古典民乐的结合,其中我们又能感受到那丝丝的哀怨和透彻心底的清凉。当我们听到《贰》时仿佛恍若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中国古典的曲风、民谣的律动加以佛教音乐特有的吟唱方式。懵然发现93年就开始接触佛教的冬子是一个经常感悟、学习旅人,从他的歌声中我们能听出少许佛教音乐的元素,民谣吉他平稳的波动加以中国古典乐器诠释撞击着我们内心最弱软的地方。
冬子人生经历过和他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他人一样通过双手劳动换来希望,他更知道劳动的意义和可贵。祖辈们在这边土地上留下过汗水,也是在同样的土地上在辛勤的劳作后唱出的那些质朴的歌谣,多少年来传承下来,流淌在这片土地上,也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如同他们唱出的歌谣一样的真切。多少年的山水田园自由的生活让冬子成为这自然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印迹,深深的烙在了他的心里,并且一如既往的自由着。
第一次看冬子的演出是在北京钟鼓楼之间的一个土胚小屋,那天正好是3月14日纪念王洛宾专场演出。冬子在狭小的舞台中间轻声地吟唱着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语言修饰,一曲完毕唯有感动留在心底。
太阳又将照在田野上,冬子依旧会背起吉他快乐的走在他乡陌生的小路上,那里会有背着竹篓歌唱的藏族姑娘,还会有开满油菜花的山野,当路过田间时老乡们正在辛勤的劳作,冬子也会露出纯朴的微笑。
文/王飞 微薄之盐
第一次听到那样质朴 的音乐时就完全被感动了。
冬子的音乐简单、纯朴。他用音乐描绘着一幅淡然的风景,某个黄昏下的小桥流水,偶尔田间里辛勤劳作的人们歇息时哼唱着小曲,还有那面写满孩子笔体的斑驳砖墙。
有时候我们会疑惑身边的所有,因为这个世界太嘈杂了,包括音乐。当听到冬子那略带乡音的嗓音唱出《墙头草》的时候,仿佛听到了千年的沧桑和幽怨,眼前所有浮华的虚荣、尘世的浮躁瞬间烟消云散。
从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忧愁、淡然、哀怨、坚持……
民间音乐与民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冬子说他的音乐是根源民谣+中国民族音乐。民歌这种文化的传承是需要通过血液和土地加以几十载的光阴。每个音符流淌着的都是他对这片土地的爱和诠释,流淌着冬子童年里在三姨妈家后院和小伙伴偷西瓜的记忆碎片,流淌着依山傍水、遍地野花的自由和质朴。
歌声里透着泥土味,蓝天白云下面是鸟虫齐鸣。
不知不觉光阴流转到现在,当初那个在田间泥土路上嬉戏的顽童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岁月留给他的是更多的坚毅和苦难背后的淡然。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光里冬子当过兵,打过工,卖过米。像所有追求音乐梦想的人一样,97年冬子只身到北京,乐观的冬子在酒吧和地铁卖唱,偶尔找朋友聚一聚。后来和“野孩子”乐队交流了一段时间,中国民间音乐在那里得到了很多的诠释。那带着西北味的寒风把同样固执的人吹成出了沧桑的面容。
如果说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那永远改变不了的则是冬子身上的质朴。
就好像是一幅山水田园画,冬子已是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专辑《十方》可以说是冬子的一个足迹,在积累了十几载的岁月感悟时幻化成的旋律。专辑的设计中印有“十方”的反向的字样,让人难以参透其中的含义,十方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而反向过来又将如何理解呢?或许这一切只有冬子自己能解释。冬子说,音乐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在曲风上可以说是纯朴的民谣和中国古典民乐的结合,其中我们又能感受到那丝丝的哀怨和透彻心底的清凉。当我们听到《贰》时仿佛恍若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中国古典的曲风、民谣的律动加以佛教音乐特有的吟唱方式。懵然发现93年就开始接触佛教的冬子是一个经常感悟、学习旅人,从他的歌声中我们能听出少许佛教音乐的元素,民谣吉他平稳的波动加以中国古典乐器诠释撞击着我们内心最弱软的地方。
冬子人生经历过和他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他人一样通过双手劳动换来希望,他更知道劳动的意义和可贵。祖辈们在这边土地上留下过汗水,也是在同样的土地上在辛勤的劳作后唱出的那些质朴的歌谣,多少年来传承下来,流淌在这片土地上,也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如同他们唱出的歌谣一样的真切。多少年的山水田园自由的生活让冬子成为这自然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个印迹,深深的烙在了他的心里,并且一如既往的自由着。
第一次看冬子的演出是在北京钟鼓楼之间的一个土胚小屋,那天正好是3月14日纪念王洛宾专场演出。冬子在狭小的舞台中间轻声地吟唱着王洛宾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语言修饰,一曲完毕唯有感动留在心底。
太阳又将照在田野上,冬子依旧会背起吉他快乐的走在他乡陌生的小路上,那里会有背着竹篓歌唱的藏族姑娘,还会有开满油菜花的山野,当路过田间时老乡们正在辛勤的劳作,冬子也会露出纯朴的微笑。
读写算 豆瓣
8.6 (18 个评分)
The Sunday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0年4月4日
出版发行:
Geffen Records
Rea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 is the first album by The Sundays. It was releas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on Rough Trade Records,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Geffen Records. The album name is a reference to the band's hometown, Reading.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 豆瓣
9.4 (130 个评分)
Bob Dyla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6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Bob Dyla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60年代,如果没有迪伦,无疑摇滚乐将走一段弯路,将不会有“披头士”(BGEATLES,THE)的《佩珀军士》(Sgt.Pepper),不会有“滚石”的《乞丐的宴会》(Beggar’s Banquet),也不会有“乐队”的《来自大平克的音乐》(Music form Big Pink),这就是他的影响程度。他对音乐的最主要的贡献,这点也影响了列农和麦卡特尼之后的很多歌手,那就是歌词的深刻寓意与音乐成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从他一开始的抗议歌曲,就展示了他的歌词比他的音乐更浪漫、更激动人心。他对工业国家整个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乐对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
In The Loft 豆瓣
9.3 (65 个评分)
野孩子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独立发行
2000年8月24日,野孩子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野孩子历史:
“野孩子不是一个有名的乐队,小索也不是一个追逐名利的人,他们打动人,是因为他们热爱音乐。他们是用最慢的方式制作音乐的人,但这种牢固的方式也是最好的,就像他们的人一样。”——悼词
野孩子乐队于1995年2月在杭州组建,有张佺、小索两名成员。同年5月他们回到出生地兰州,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对西北民间音乐进行了考察,其间包括从延安出发沿黄河步行至内蒙古,并进行了一系列创作活动。
1996年3月,张佺、小索来到北京,先后和一些乐手合作排练。
1997年元月1日和张健(口风琴),岳浩昆(贝司),于伟民(鼓手)一起在大西俱乐部作了野孩子乐队来北京的第一场演出;同年3月,来自四川的鼓手周国彬加入乐队,首次使用了由中国民间鼓改制的手鼓;8月23日在兰州举办了野孩子乐队专场演出;同年10月,鼓手周国彬离队。张佺、小索二人继续在北京排练,作过一些非正式的演出,其间鼓手由叶鸿明代任。
1998年6月,鼓手高辉加入乐队。
1999年初,野孩子乐队录制了第一张小样《咒语》,并于2月6日在北京作了样带发行演出;11月,野孩子乐队参加英国当代艺术学院(ICA)举办的“北京在伦敦”艺术节;同年,鼓手高辉离队。
2000年6月,与鼓手周国彬再次合作,参加了在北京法国学校举办的“法国音乐节”。李正凯(贝司)和冬子(沙棍)参加了此次演出;同年7月,张玮(手风琴)、陈志鹏(手鼓)和李正凯(贝司)正式加入野孩子乐队;8月24日,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2001年,野孩子乐队在北京创办“河”酒吧,并每周固定在河酒吧演出;同年5月18日,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新青年新音乐”活动。
2002年5月,野孩子乐队参加北京迷笛音乐节;同年6月,地下发行首张CD《咒语》;8月,参加在云南省丽江举办的“丽江雪山音乐节”;11月在上海“ARK”酒吧作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二张现场演出CD《上海ARK现场》。
2003年2月,野孩子乐队特邀张蔚担任打击乐手并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香港艺术节“北京谣滚”单元。
乐坛回应:
野孩子-发自内心的歌唱(原载于2001年4月24日《中国日报》)
文/穆谦 翻译/封杰西
他们不追逐流行时尚,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音乐从不会过时。
他们的乐器大都来自西方,但你可以听出他们的音乐是深深扎根于中国西北的民间音乐。
他们是野孩子,来自中国西北。
由索文俊和张佺在1995年成立的。他们都来自甘肃兰州。他们的名字让你想到的是中国西北广阔的土地和当地粗犷的民歌。在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人们经常在工作,劳动和上路时歌唱。人们大声歌唱,回声四处飘荡。当他们遇见远处的熟人,他们便高声呼叫,打着招呼。学者们相信,西北民歌中宽广高亢的歌声便起源于此。
征在野孩子早期创作的歌曲“咒语”便显现出来。在这个歌中,张佺高亢的音色为此歌增添了只有在西北民歌中才能找到的色彩。
“我最喜欢西北民歌的朴素和简单”,张佺说“听上去就是人们在给自己唱歌,而不是表演。”
由于出生于一个有着浓郁民间音乐传统的地方,小索和张佺有着对歌唱最本质的爱。
小索曾经在兰州的建筑工地上听过工人们(大部分是民工)唱歌。对他们来说,歌唱作为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艰难的生活。
张佺的童年是在甘肃和青海的农村度过。在那儿,他从土地是劳作的农民那儿学会了唱歌。那些农民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着生活的快乐和忧伤,这深深地影响了张佺关于音乐的理念。
当小索和张佺决定在一起作音乐时,各种来自西北的音乐形式,例如信天游(一种陕北的民歌形式),花儿(一种在甘肃,青海和宁夏非常流行的民歌),还有秦腔(陕西的地方戏曲),都成为他们音乐语言的组成部分。在野孩子的音乐中可以偶尔听到秦腔中常用的“平行四度”。
“西北民歌的影响已经在我的骨头里了”,小索说,“当我随口哼唱的时候,调子总是那儿的。”在一首叫做“黄河谣”的歌中,小索和张佺唱出了他们对那片土地和黄河的爱。歌中唱到: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月亮照在铁桥上
我对着黄河唱
每当我醒来的时候
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
想起路边槐花香
想起我的好姑娘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流浪的人不停地唱
唱着那黄河谣
1995年,小索和张佺沿着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河徒步走了一个月。他们和村民在一起,倾听农民和牧人的歌声。7月份,他们去了甘肃的莲花山,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一个人们聚集在一起唱“花儿”的节日盛会。人们用不同的方言,用即兴想起的歌词唱着花儿。年轻人互相唱着花儿,唱出对心上人的爱。
小索说:“我们在那儿学会了如何歌唱。”
弹着箱琴,小索和张佺开始在一起唱出了他们第一批作品,“弄品”和“离开”。
1996年3月,小索和张佺到了北京。他们有了一个新成员,鼓手高辉,以使他们的音乐增强节奏。当他们发现Conga鼓太异域了,他们尝试了使用腰鼓,一种通常是挂在腰上,由舞者边舞边敲的鼓。他们尝试把两个腰鼓并排放在一起,并将其中一个的一半截去来提高音色。
野孩子很快开始在北京的酒吧里演出,并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吸引了一些固定的追随者。他们写出了更多的歌,“消失”,“你知道”等等。
他们的一些音乐动机变成了器乐曲,例如“大桥下面”,是在三元桥下面创作出来的。“生活在地下”是关于他们刚来北京时住的地下室。“地铁”的灵感来自于那些在地铁站卖唱的音乐人。
除了写他们自己的歌,他们也改编了一些民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两首维吾尔族民歌“流浪汉”和“青春圆舞曲”。“流浪汉”原名“Sikenashka”。每一个维族人都会唱。在固定的旋律中,歌者即兴编出新的歌词。维吾尔族人经常整夜整夜不停地歌唱。
在“流浪汉”中,野孩子将传统的歌词与他们自己的歌词融合在一起。“姑娘姑娘,别着急哎,我请个画家画下你。把你画在那吉它上哎,拥抱着吉它我拥抱着你”… … “人说北京的马路宽,半个小时我到对面,人说北京的姑娘好,可是我没有户口还是个穷光蛋。”
但是,生活不是一直都美好。有时乐队成员也会感到失落,对未来感到迷茫。“我想知道生活在哪里,太阳下山了,月亮下山了… … 北京,北京,我要去哪里。”这是一首写于1998年名叫“北京”的歌中的一段。
野孩子写了大约30首歌。乐队成员也发展到五个人。除了小索和张佺,还包括张玮(手风琴,小打,和声),李正凯(贝司),和陈志鹏(鼓)。
尽管野孩子曾被伦敦现代艺术学院邀请去演出,但他们还很难说是有名。除了有时去其他城市演出,他们经常在北京三里屯的“河”酒吧和“芥末坊”演出。
张佺说:“我还在寻找了解生活,但我知道我会活着,写歌,唱歌。”
//-----------------------------------------------------------------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文/周云蓬
2003年7月,与小索曾有一面之缘.说来话就长了.之前两年,我一直没日没夜在网上打桥牌,疯狂程度令所有朋友望我而叹,认为我已经废了,搞音乐已没指望.当时在佛山老蔡琴行上班,据说老蔡曾通知所有认识我的朋友,严禁让我去他们家上网.结果没曾想我在网上打牌居然打出名堂来.北京一牌友见我身手不错,且善于组织活动,便聘我去他公司当专业牌手,每月包吃包住八百元,下午才上班,工作内容是代表他们公司出去参加比赛顺便教他打牌.对于当时贫困潦倒的我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这对任何一个桥牌手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情,既能玩牌又能赚钱,世界哪还有比这更称心的工作.
4月过完生日后启程赴京,随身只带一把破琴和一张最粗糙的吉他弹唱小样.心想着万一混不下去了再去音乐圈混.眼看着幸福生活已经要降临到我头上了,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命运跟我开了一大玩笑,刚到没几天,非典好象就是我带去的一样,追着尾杀到了北京.于是乎,所有的聚会活动一率取消,比赛已不可能了,只好天天在公司呆着上网打牌,白吃饭拿工资,当时也是吃得好,每天不是下馆子就是老板亲自下厨做饭给我们吃,老板一手好厨艺,几个月吃下来还真没几个菜式是重复的.加上他对所有的油米酱醋菜肉米饭都很精挑细选.兼之对营养方面研究不浅,原来一百挂零的我立马长了十来斤.可光吃没用,没有比赛就等于没有展现自己水平的机会,呆了三个月后,比赛还是没有开禁,实在不好意思这样厚颜呆下去了,于是离开了公司.当时便住到通县现在客串我和声歌手的黄旋哲家里,本来想着在北京好好混一段时间.可盘缠很快花完了,北京还一个人不认识,后来根据朋友给的电话找了颜峻,约他在河酒吧见面把小样给他,也是这时候和小索有了一面之交,还给了他一张小样,希望能在河酒吧演出.当时那小样里已经有敕勒歌漂泊手记太阳墓地这些我最重要的作品,不过看来这小样录得真的不是一般的烂了,小索最后也没找我.现在回头想想,除了记得他很瘦之外,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当然可能他也不会记得我这个人.那时因为一直迷恋桥牌,对音乐的事情并不上心,没听过野孩子的歌,也不太清楚野孩子有多牛.所以那时还对他挺有意见,觉得他也没什么了不起,我这么好的作品他居然看不上眼,现在想想确实好笑.
听野孩子的第一首作品内在王国电台上选播的<<小马过河>>,这首非常NB的纯乐曲让我对他们大感兴趣,到现在他们的歌都基本上熟之能详.最能打动我的是他们<<黄河谣>>(我原来以为这是兰州的民歌,好象听张炜炜说的,现在知道是张全写的,唯有抱歉兼佩服),,这是一首不需要任何伴奏的歌,真正达到了民歌那种自然随心的境界.可惜天妒英才,小索已随风而逝.为了这一面之交,也为了他们如此动人的音乐,我决定给他写一首歌,为了不偏离他们的风格太远,我先用黄河谣的歌词谱成另外一首曲子,然后这两个月一直在想怎么填上自己的词,昨晚通宵弹着琴,到早上七点半了,忽然间灵光一闪,出来了第一句歌词,后面也就应声而出,这是我所有作品中作词速度最快的一首.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第一首作品,而且这歌名起得实在是很让我满意.真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作品.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送给小索及所有热爱野孩子的人们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月亮长出来
唱到黄河停下来
唱到星星掉下来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翅膀长出来
唱到风儿停下来
唱到眼泪掉下来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呀啦嘿咿呀嗬
嘿咿呀嘿呀嗬
//-----------------------------------------------------------------
李文峰:(《音乐天堂》主编)从这条路走过来的人,都是无怨无悔的,只是希望家人不要太难过。虽然小索离开了,但剩下的人应该用音乐的方式继续表达对逝去的人的思念。
//-----------------------------------------------------------------
颜峻:(乐评人)野孩子是新民谣比较早的尝试,他们把民间的一些音乐在形式上进行革新,同时又保存了民间的本质。与创作方式投靠盲目与抄袭的乐队相比,野孩子先是用做人的方式树立了乐队的气质。他们的创作过程才是真正的生活。
野孩子历史:
“野孩子不是一个有名的乐队,小索也不是一个追逐名利的人,他们打动人,是因为他们热爱音乐。他们是用最慢的方式制作音乐的人,但这种牢固的方式也是最好的,就像他们的人一样。”——悼词
野孩子乐队于1995年2月在杭州组建,有张佺、小索两名成员。同年5月他们回到出生地兰州,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对西北民间音乐进行了考察,其间包括从延安出发沿黄河步行至内蒙古,并进行了一系列创作活动。
1996年3月,张佺、小索来到北京,先后和一些乐手合作排练。
1997年元月1日和张健(口风琴),岳浩昆(贝司),于伟民(鼓手)一起在大西俱乐部作了野孩子乐队来北京的第一场演出;同年3月,来自四川的鼓手周国彬加入乐队,首次使用了由中国民间鼓改制的手鼓;8月23日在兰州举办了野孩子乐队专场演出;同年10月,鼓手周国彬离队。张佺、小索二人继续在北京排练,作过一些非正式的演出,其间鼓手由叶鸿明代任。
1998年6月,鼓手高辉加入乐队。
1999年初,野孩子乐队录制了第一张小样《咒语》,并于2月6日在北京作了样带发行演出;11月,野孩子乐队参加英国当代艺术学院(ICA)举办的“北京在伦敦”艺术节;同年,鼓手高辉离队。
2000年6月,与鼓手周国彬再次合作,参加了在北京法国学校举办的“法国音乐节”。李正凯(贝司)和冬子(沙棍)参加了此次演出;同年7月,张玮(手风琴)、陈志鹏(手鼓)和李正凯(贝司)正式加入野孩子乐队;8月24日,乐队在北京“藏酷”酒吧作了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一张现场演出CD《IN THE LOFT》。
2001年,野孩子乐队在北京创办“河”酒吧,并每周固定在河酒吧演出;同年5月18日,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新青年新音乐”活动。
2002年5月,野孩子乐队参加北京迷笛音乐节;同年6月,地下发行首张CD《咒语》;8月,参加在云南省丽江举办的“丽江雪山音乐节”;11月在上海“ARK”酒吧作专场演出,并录制了第二张现场演出CD《上海ARK现场》。
2003年2月,野孩子乐队特邀张蔚担任打击乐手并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香港艺术节“北京谣滚”单元。
乐坛回应:
野孩子-发自内心的歌唱(原载于2001年4月24日《中国日报》)
文/穆谦 翻译/封杰西
他们不追逐流行时尚,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音乐从不会过时。
他们的乐器大都来自西方,但你可以听出他们的音乐是深深扎根于中国西北的民间音乐。
他们是野孩子,来自中国西北。
由索文俊和张佺在1995年成立的。他们都来自甘肃兰州。他们的名字让你想到的是中国西北广阔的土地和当地粗犷的民歌。在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人们经常在工作,劳动和上路时歌唱。人们大声歌唱,回声四处飘荡。当他们遇见远处的熟人,他们便高声呼叫,打着招呼。学者们相信,西北民歌中宽广高亢的歌声便起源于此。
征在野孩子早期创作的歌曲“咒语”便显现出来。在这个歌中,张佺高亢的音色为此歌增添了只有在西北民歌中才能找到的色彩。
“我最喜欢西北民歌的朴素和简单”,张佺说“听上去就是人们在给自己唱歌,而不是表演。”
由于出生于一个有着浓郁民间音乐传统的地方,小索和张佺有着对歌唱最本质的爱。
小索曾经在兰州的建筑工地上听过工人们(大部分是民工)唱歌。对他们来说,歌唱作为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艰难的生活。
张佺的童年是在甘肃和青海的农村度过。在那儿,他从土地是劳作的农民那儿学会了唱歌。那些农民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着生活的快乐和忧伤,这深深地影响了张佺关于音乐的理念。
当小索和张佺决定在一起作音乐时,各种来自西北的音乐形式,例如信天游(一种陕北的民歌形式),花儿(一种在甘肃,青海和宁夏非常流行的民歌),还有秦腔(陕西的地方戏曲),都成为他们音乐语言的组成部分。在野孩子的音乐中可以偶尔听到秦腔中常用的“平行四度”。
“西北民歌的影响已经在我的骨头里了”,小索说,“当我随口哼唱的时候,调子总是那儿的。”在一首叫做“黄河谣”的歌中,小索和张佺唱出了他们对那片土地和黄河的爱。歌中唱到: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月亮照在铁桥上
我对着黄河唱
每当我醒来的时候
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
想起路边槐花香
想起我的好姑娘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流浪的人不停地唱
唱着那黄河谣
1995年,小索和张佺沿着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河徒步走了一个月。他们和村民在一起,倾听农民和牧人的歌声。7月份,他们去了甘肃的莲花山,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一个人们聚集在一起唱“花儿”的节日盛会。人们用不同的方言,用即兴想起的歌词唱着花儿。年轻人互相唱着花儿,唱出对心上人的爱。
小索说:“我们在那儿学会了如何歌唱。”
弹着箱琴,小索和张佺开始在一起唱出了他们第一批作品,“弄品”和“离开”。
1996年3月,小索和张佺到了北京。他们有了一个新成员,鼓手高辉,以使他们的音乐增强节奏。当他们发现Conga鼓太异域了,他们尝试了使用腰鼓,一种通常是挂在腰上,由舞者边舞边敲的鼓。他们尝试把两个腰鼓并排放在一起,并将其中一个的一半截去来提高音色。
野孩子很快开始在北京的酒吧里演出,并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吸引了一些固定的追随者。他们写出了更多的歌,“消失”,“你知道”等等。
他们的一些音乐动机变成了器乐曲,例如“大桥下面”,是在三元桥下面创作出来的。“生活在地下”是关于他们刚来北京时住的地下室。“地铁”的灵感来自于那些在地铁站卖唱的音乐人。
除了写他们自己的歌,他们也改编了一些民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两首维吾尔族民歌“流浪汉”和“青春圆舞曲”。“流浪汉”原名“Sikenashka”。每一个维族人都会唱。在固定的旋律中,歌者即兴编出新的歌词。维吾尔族人经常整夜整夜不停地歌唱。
在“流浪汉”中,野孩子将传统的歌词与他们自己的歌词融合在一起。“姑娘姑娘,别着急哎,我请个画家画下你。把你画在那吉它上哎,拥抱着吉它我拥抱着你”… … “人说北京的马路宽,半个小时我到对面,人说北京的姑娘好,可是我没有户口还是个穷光蛋。”
但是,生活不是一直都美好。有时乐队成员也会感到失落,对未来感到迷茫。“我想知道生活在哪里,太阳下山了,月亮下山了… … 北京,北京,我要去哪里。”这是一首写于1998年名叫“北京”的歌中的一段。
野孩子写了大约30首歌。乐队成员也发展到五个人。除了小索和张佺,还包括张玮(手风琴,小打,和声),李正凯(贝司),和陈志鹏(鼓)。
尽管野孩子曾被伦敦现代艺术学院邀请去演出,但他们还很难说是有名。除了有时去其他城市演出,他们经常在北京三里屯的“河”酒吧和“芥末坊”演出。
张佺说:“我还在寻找了解生活,但我知道我会活着,写歌,唱歌。”
//-----------------------------------------------------------------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文/周云蓬
2003年7月,与小索曾有一面之缘.说来话就长了.之前两年,我一直没日没夜在网上打桥牌,疯狂程度令所有朋友望我而叹,认为我已经废了,搞音乐已没指望.当时在佛山老蔡琴行上班,据说老蔡曾通知所有认识我的朋友,严禁让我去他们家上网.结果没曾想我在网上打牌居然打出名堂来.北京一牌友见我身手不错,且善于组织活动,便聘我去他公司当专业牌手,每月包吃包住八百元,下午才上班,工作内容是代表他们公司出去参加比赛顺便教他打牌.对于当时贫困潦倒的我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这对任何一个桥牌手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情,既能玩牌又能赚钱,世界哪还有比这更称心的工作.
4月过完生日后启程赴京,随身只带一把破琴和一张最粗糙的吉他弹唱小样.心想着万一混不下去了再去音乐圈混.眼看着幸福生活已经要降临到我头上了,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命运跟我开了一大玩笑,刚到没几天,非典好象就是我带去的一样,追着尾杀到了北京.于是乎,所有的聚会活动一率取消,比赛已不可能了,只好天天在公司呆着上网打牌,白吃饭拿工资,当时也是吃得好,每天不是下馆子就是老板亲自下厨做饭给我们吃,老板一手好厨艺,几个月吃下来还真没几个菜式是重复的.加上他对所有的油米酱醋菜肉米饭都很精挑细选.兼之对营养方面研究不浅,原来一百挂零的我立马长了十来斤.可光吃没用,没有比赛就等于没有展现自己水平的机会,呆了三个月后,比赛还是没有开禁,实在不好意思这样厚颜呆下去了,于是离开了公司.当时便住到通县现在客串我和声歌手的黄旋哲家里,本来想着在北京好好混一段时间.可盘缠很快花完了,北京还一个人不认识,后来根据朋友给的电话找了颜峻,约他在河酒吧见面把小样给他,也是这时候和小索有了一面之交,还给了他一张小样,希望能在河酒吧演出.当时那小样里已经有敕勒歌漂泊手记太阳墓地这些我最重要的作品,不过看来这小样录得真的不是一般的烂了,小索最后也没找我.现在回头想想,除了记得他很瘦之外,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当然可能他也不会记得我这个人.那时因为一直迷恋桥牌,对音乐的事情并不上心,没听过野孩子的歌,也不太清楚野孩子有多牛.所以那时还对他挺有意见,觉得他也没什么了不起,我这么好的作品他居然看不上眼,现在想想确实好笑.
听野孩子的第一首作品内在王国电台上选播的<<小马过河>>,这首非常NB的纯乐曲让我对他们大感兴趣,到现在他们的歌都基本上熟之能详.最能打动我的是他们<<黄河谣>>(我原来以为这是兰州的民歌,好象听张炜炜说的,现在知道是张全写的,唯有抱歉兼佩服),,这是一首不需要任何伴奏的歌,真正达到了民歌那种自然随心的境界.可惜天妒英才,小索已随风而逝.为了这一面之交,也为了他们如此动人的音乐,我决定给他写一首歌,为了不偏离他们的风格太远,我先用黄河谣的歌词谱成另外一首曲子,然后这两个月一直在想怎么填上自己的词,昨晚通宵弹着琴,到早上七点半了,忽然间灵光一闪,出来了第一句歌词,后面也就应声而出,这是我所有作品中作词速度最快的一首.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第一首作品,而且这歌名起得实在是很让我满意.真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作品.
唱到黄河停下来(纪念小索)
--送给小索及所有热爱野孩子的人们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月亮长出来
唱到黄河停下来
唱到星星掉下来
你把歌儿唱起来
唱到翅膀长出来
唱到风儿停下来
唱到眼泪掉下来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咿呀嘿咿呀喔
嘿呀啦嘿咿呀嗬
嘿咿呀嘿呀嗬
//-----------------------------------------------------------------
李文峰:(《音乐天堂》主编)从这条路走过来的人,都是无怨无悔的,只是希望家人不要太难过。虽然小索离开了,但剩下的人应该用音乐的方式继续表达对逝去的人的思念。
//-----------------------------------------------------------------
颜峻:(乐评人)野孩子是新民谣比较早的尝试,他们把民间的一些音乐在形式上进行革新,同时又保存了民间的本质。与创作方式投靠盲目与抄袭的乐队相比,野孩子先是用做人的方式树立了乐队的气质。他们的创作过程才是真正的生活。
Troubled By The Fire 豆瓣
Laura Veirs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ella Union
作为一个多产作家和有天赋的音乐家,劳拉·威尔斯(Laura Veirs)的音乐给人们类似蓝调与在天空中飞行的味道。劳拉·威尔斯的专辑大都以民谣风格为主,她独特的嗓音与旋律让你的脸上毫无表情但却对她难以忘怀。虽然她可能看起来象个安静的图书管理员,但是事实证明劳拉·威尔斯拥有足够的号召力。作为当今的美国音乐艺术家中最好学的一个人,威尔斯专心于弹奏她的吉他并且唱歌。她保持音乐独特性的方法非常简单,她用简单的抒情诗以及乾净的旋律就让人们牢牢的记住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