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欧文
直到找到你 豆瓣
Until I Find You
作者: [美]约翰·欧文 译者: 李同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8
☆世界级畅销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偶像、美国当代文坛小说宗师、美国国家图书奖、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得主的半自传性长篇。
☆对记忆与叙事的深刻探讨。如果幼年的记忆被亲情以爱的名义而虚构,那是否意味着整个人生都就此崩塌?
☆演员通过表演寻找生命中缺失的拼图,小说家通过叙事弥合人生伤痛,而一旦找到了家,那么表演可以结束,叙事也可停止。
----------------
从哥本哈根到斯德哥尔摩,从奥斯陆到赫尔辛基。
始于欺偏和虚构,终于深爱和原谅。
四岁时,他是母亲的小演员;十四岁时,他是学校舞台上的“邮购新娘”;成年后,他是光芒四射的好莱坞明星杰克•伯恩斯。然而,就在他名利双收时,却被告知幼年的人生故事另有截然不同的版本,他的记忆被虚构,经历被欺瞒了……为找到父亲、找到自己,找回童年和人生的真相,他再次踏上北欧大陆,开启延宕多年的追寻之旅。
带着你的过往活下去,不要忘却,只需原谅。
----------------
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欧文。
——《华盛顿邮报》
欧文被广大读者钟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欧文笔下的世界,就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
——《时代周刊》
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体特色,他是当代的狄更斯。
——《现代杂志》
欧文最擅长的,依然是描摹家庭成员间的复杂关系。这些关系让人同情,也让人愤怒……读者分外能与这些人物产生一种共鸣,而这种共鸣,在大多数小说中,是罕见的。
——《卡尔加里先驱报》
欧文是大胆无视了所谓“当代文学”价值观的人。有时,他甚至固执地扫荡了那些关于文学的固有观念。
——村上春树
一旦和纯粹而沉重的康拉德、浓烈而幽微的福克纳、锐利而絮叨的贝娄或佻达而炫奇的罗斯相较起来,欧文的小说总能在更多浪漫传奇式的悬疑和惊奇的交织之下让读者往复穿梭于倍胜于这些大师们所点染或镂刻的现实。
——张大春
放熊归山 豆瓣
Setting Free the Bears
作者: [加] 约翰·欧文 译者: 陆汉臻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3
村上春树曾亲自翻译《放熊归山》,
只为鼓励更多青年释放内心的野兽!
★★★★★
❶村上春树对约翰·欧文近40年的文学崇拜,缘起就是这一本!
❷冯内古特赞不绝口:见鬼的爱死了《放熊归山》!
❸当代文坛小说宗师约翰·欧文26岁出道杰作
❹“活着的小说。”——村上春树
❻年轻就要气盛,就要释放内心的野兽!
★★★★★
故事简介:
找不到方向的青春,究竟是一场灾难,还是闹剧?
·
历史上只有两人解放过美泉宫动物园,一个是精神病人,另一个是对未来毫无计划的大学生格拉夫。共同点是,他们在那个时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如果事情顺利,原本和格拉夫一起解放动物园的,还有二手摩托店的年轻人希基。春天,他们凑钱买下摩托,穿越奥地利,和女孩们撒野,一路质疑,一路追寻,只要能离大学里没用的知识越远越好。路过动物园时,希基在动物身上看到了完整的人性,决定解放黑熊——就像解放一场战争。
但是,野性的摩托将两个年轻人带向了不同的终点和未来。
——
“”不要什么计划,格拉夫——这是第一点
“走野兽出没的路——第二点
“我们轻装出行,这是第三点
带上钓竿,我们明天就出发!
★★★★★
名人、媒体、读者推荐:
我被《放熊归山》字里行间那种让人喘不过气似的青年时期的“思想”所深深吸引,尽管这种“思想”含有未加处理的成分,但它反而更加真实地将那种焦躁展露无遗。——村上春树,《放熊归山》日语版译后记
·
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村上春树
·
欧文25岁时写下的这个奇特的青春冒险故事,5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怦然心动。《放熊归山》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欧文:别出心裁的结构,灵动诡秘的笔法,还有你绝对意想不到的魔幻色彩……——中文版译者 陆汉臻
·
这部小说,简单地说,关于人对自由的渴望,描述了一段获得自由的旅程。——宾夕法尼亚图书中心
·
想象一下,骑上摩托,穿越森林,然后策划青年时代盛大的冒险!——《纽约时报》
·
黑色幽默,喜乐参半,结尾则鼓舞人心。年轻人的闹剧就是好看,相对的,循规蹈矩的人生该有多么乏味啊。——读者H
·
从广义上说,《放熊归山》就是为了找到他们人生的信仰。——美国读者Mr. Cairene
★★★★★
随书附赠书签:
美泉宫动物园放行券——人们蜂拥入园,动物们鱼贯而出。
翻开《放熊归山》,去疯,去野,去释放内心的野兽!
2022年3月30日 已读
2022.03.01 ~ 2022.03.29
欧文的早期作品,可以排入我的欧文榜前五,而我甚至不是公路文爱好者!它体量不大,角色不多,时间跨度也很小,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的一段经历,是的,那甚至称不上是一个故事,但欧文与读者“沟通”的能力实在太强了,每一句句子都像是在对你的心说话。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约翰·欧文
神秘大道 豆瓣 Goodreads
Avenue of Mysteries
作者: [加] 约翰·欧文 译者: 赵安琪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3
找到你爱的那个人,然后再失去他……

---

知名作家胡安,在墨西哥的垃圾场长大,暮年到菲律宾旅行。

40年前的回忆,却像一条神秘大道,始终围绕着他:垃圾场大火中救出来的书、孤儿院圣母玛利亚丢失的鼻子、马戏团阴沉的狮群……以及十三岁妹妹恐惧的脸——因为她预知了自己和哥哥的未来。如果能够改变未来,她会怎么做?

胡安回忆得越深,越是拼凑出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悲伤汹涌而来。

当时胡安只有十四岁,他无法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子,更无法挽回任何人的未来。
------------

“那些你会永远记得的人,那些改变了你生命的人,他们并不会真正走远。”
2022年3月2日 已读
2022.02.03 ~ 2022.03.01
翻译得不好。欧文的文风是很轻灵的,虽然繁复却不繁琐,如果把它比作江南园林的木窗棂,那么此译本的字句就是一块块青石砖。如果风格问题见仁见智,那么文中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译就明显是硬伤了。反正我作为欧文粉是挺不满意的。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泪奔 约翰·欧文
A Son of the Circus 豆瓣
作者: John Irving Random House 1994 - 8
A Hindi film star . . . an American missionary . . . twins separated at birth . . . a dwarf chauffeur . . . a serial killer . . . all are on a collision course. In the tradition of A Prayer for Owen Meany, Irving s characters transcend nationality. They are misfits--coming from everywhere, belonging nowhere. Set almost entirely in India, this is John Irving s most ambitious novel and a major publishing event.
2019年9月18日 已读
2019.08.14 ~ 2019.09.17
渐入佳境的一本欧文,尤其是居然还带悬疑、罪案色彩,读着很抓人呢。
kindle 亲情 伦理 印度 外国文学
Until I Find You 豆瓣
作者: John Irving Ballantine Books 2006 - 5
2018年12月4日 已读
2018.10.29 ~ 2018.12.03
感觉同《In One Person》有些类似,但缺乏后者那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整合感,或许是因为Jack的存在感太弱(就像那莫名其妙就成了他今生真爱的高中女友一样苍白无稽),而全书的灵魂人物William身上有多组难以调和的矛盾,缺乏真实感。塑造得最棒的无疑是书中那些女配角们,从Alice、Emma,到学校的女老师们,到欧洲的女学生们,甚至Jack的那些“阿姨恋人”们,包括最后才出场的妹妹,都鲜活得无与伦比。不过本书依旧很“欧文特色”:他笔下的女人总是那么强大,不惧怕,不妥协,是比男人更清醒、更有力量的存在;他笔下的男人总是要命地温柔,饱含善意,是支持性的、宽慰的暖流;他笔下的情感以世俗眼光看多离经叛道,或许无法认同,却很难不被打动。
kindle 亲情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In One Person 豆瓣
作者: Irving, John 2013 - 3
A compelling novel of desire, secrecy, and sexual identity, In One Person is a story of unfulfilled love—tormented, funny, and affecting—and an impassioned embrace of our sexual differences. Not least, it is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the solitariness of a bisexual man who is dedicated to making himself “worthwhile.” Beginning with his first love—an older, transgender woman—and including the classmates and lovers he will lose to AIDS, William Abbott makes an unforgettable statement about sexual repression in America.
2017年7月29日 已读
2017.07.09 ~ 2017.07.28
还是很有“欧文”感的一部小说,若以凡俗的眼光看,书中人物其实皆怪咖,但在他平和淡定的笔触下,你会觉得给他们贴上“怪咖”的标签简直是一种罪孽。就像Bill写书呼唤对与众不同的包容一样,欧文写书,唤起人们对个别差异的尊重。
kindle 亲情 人性 友情 外国文学
绞河镇的最后一夜 豆瓣
Last Night in Twisted River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唐江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 6
《绞河镇的最后一夜》内容简介:1954年,厨师多米尼克和儿子丹尼在伐木营工作。一天晚上,当厨师与身形魁梧的印第安女人简摸黑做爱时,他的儿子、少不经事的丹尼误闯进来,听到激烈的床板声和呻吟声,以为父亲遭到熊的袭击,于是用铁锅狠狠地打了“熊”,简意外身亡。父子二人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简的情人警官卡尔开始长年不辍地追查他们的下落。
他们被迫从库斯县逃到了波士顿、佛蒙特州南部,甚至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心怀仇恨的卡尔一直穷追不舍。他们唯一的保护者,是一位从事过圆木漂流的伐木工人凯彻姆,他给这对父子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小说的故事情节横跨五十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是约翰•欧文的最新作品,反映了美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变迁。
The Cider House Rules 豆瓣
作者: Irving, John Ballantine Books 1997 - 6
This acadamy-award winning screenplay by John Irving was written over a fourteen year period and is the companion screenplay to the Miramax film, co-starring Michael Caine, who won the Acadmy Award for Best Supporting Actor for his role as Dr.Wilbur Larch.
The Cider House Rules is set in rural Maine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century. It tells the story of Homer Wells, an orphan who is raised and mentored by Wilbur Larch, the doctor at the orphanage. Dr. Larch teaches Homer eveything about medicine. Yet though his capacity for kindness is saintly, Larch is also an ether addict. He and Homer come into conflict, which is typical of many father-son relationships, but in this case, their conflict is intensified by their disagreements about abortion. The result is Homer leaves the only family he has ever known.
Homer's new life provides more excitement than he could have imagined, especially when he falls in love for the first time. But, when forced to make decisions that will change the course of his future, Homer finally realizes that he can't escape his past. The Cider House Rules is ultimately about the choices we make and the rules that are meant to be broken.
为欧文·米尼祈祷 豆瓣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麦倩宜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 1
《为欧文•米尼祈祷》:欧文•米尼先天不足,出奇矮小,身高不满150公分,却资质过人。人小志气高的他,满腔打抱不平的热忱与理想,自认“在命运的安排下”负有济弱扶倾的重大责任,注定须执行上帝“托梦”指派他的救人使命。
他最好的朋友约翰是镇上最富人家的私生子,可是在少棒联盟赛中他却打死了约翰的母亲。
他们俩一个是侏儒,一个是私生子,在传统保守的小镇上互相扶持,共同度过了欢笑与泪水交织的岁月,成为生死之交。
信仰坚定的欧文在经历了一连串极不寻常、惊悚离奇的事件之后,以勇气和行动证明了奇迹的存在,也让约翰重拾对信仰的坚持,祈祷上帝让欧文回来。
新罕布什尔旅馆 豆瓣
The Hotel New Hampshire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徐寯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 4
《新罕布什尔旅馆》是关于一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家庭三代经营旅馆的悲喜剧,荒谬、哀伤又有趣。爷爷巴布是个没什么成就的中学足球教练,读哈佛的爸爸温斯洛在旅馆打工时邂逅妈妈玛丽,之后以闪电的速度一连生了五个小孩,大儿子弗兰克是热爱制作动物标本的同性恋,大女儿弗兰妮暗恋强暴她的学长,二儿子约翰是个有恋姐情结的健身狂,小女儿莉莉是个梦想着要长大的侏儒,小儿子蛋蛋有选择性重听,家中宠物是只跟犹太人买下的固执笨熊和一头臭得要命的老狗。
他们开过三家“新罕布什尔旅馆”,经历过种种惊险和奇怪的遭遇,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对家庭、对爱的热情和追寻。
2013年3月1日 已读
2913.01.26 ~ 2013.02.17
翻译得不错,但缺字的空格如此之多令人吃惊。这本书很欧文,有着温暖到让我甘愿信以为真的荒诞。
亲情 友情 外国文学 家庭 小说
第四只手 豆瓣
The Fourth Hand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韩良忆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 5
一个无时无刻都在等待灾难、等待八卦、等待丑闻的记者帕特里克•华灵福,有一天他自己却成为最大的灾难和八卦。
全国观众在电视机前,看着他的左手当场被狮子吃掉。后来,有一个寡妇克劳森太太愿意捐赠她丈夫的手给他,条件是她拥有手的看护权,而他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给她一个小孩。
克劳森太太的出现,让华灵福心中第一次生出了爱。这爱就是他的灵魂想要追求的,也是失去左手的意外事件带给他的礼物。
2012年8月18日 已读
2012.05.19 ~ 2012.06.23
必须学会不要总是试图从欧文的书里寻找《苹果酒屋的规则》的震撼。我很喜欢欧文的一点是,他对笔下的人物再怎么讥讽、嘲弄、挖苦,总也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种理解的努力和平和到甚至有些无趣的善意。他有如此机智敏锐的笔触,却可以不带半分刻薄的意味。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约翰·欧文 美国
盖普眼中的世界 豆瓣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rp
9.6 (5 个评分) 作者: 约翰·欧文 译者: 张定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7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欧文的成名作,一部丰富、睿智而幽默的作品。故事的主轴是一个叫盖普的男人,他有个出身豪门望族的名人母亲珍妮。珍妮是未婚妈妈,她说:“我要一份工作,也要一个人住,我想要一个小孩,可是我不想为此跟人分享我的身体或人生。”于是她一手扶养盖普长大,并花了许多精神扩展盖普的视野,甚至花钱让他和妓女一起过夜……在欧文的生花妙笔下,盖普的世界虽是个想象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中的恐惧与快乐、愤怒与爱、复杂与纯真,以及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轮转的故事,却照亮了真实的人生。本书曾荣获1980年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
寡居的一年 豆瓣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张定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7
《寡居的一年》是约翰•欧文职业生涯中最畅销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性,失去与宽容的故事。
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惨剧,令儿童读物作家泰德•柯尔和妻子玛丽昂失去了两个儿子,曾经甜蜜幸福的时光不再,婚姻变得名存实亡。但因为他们仅有的小女儿露丝,两人表面上仍维系着这个不幸家庭某种程度的情感平衡。一九五八年夏,爱迪•欧海尔受雇来做泰德的助手,泰德的真正用意却是希望他能成为自己和妻子难堪婚姻的催化剂。爱迪一直视泰德为自己的偶像,然而泰德不稳定甚至古怪的工作习惯很快就使得满怀热情的爱迪整日无所事事—他开始将目光放在风韵犹存、引人无限遐想的女主人身上。十六岁的爱迪也重燃了玛丽昂作为一个母亲乃至一个女人的热情......夏天在慢慢消逝,泰德、玛丽昂、爱迪甚至露丝都将面对新的不可知的未来,重新思考为自己选择怎样的生活。
2010年6月7日 已读
2010.05.22 ~ 2010.06.07_x000d_
很不错的书,就知道欧文不会让我失望,泰德这个人物简直写神了。后半部分的错别字稍微有点多。由于最爱还是《苹果酒屋的规则》,所以只能给它打四星啦。
外国文学 家庭 小说 文学 爱情
苹果酒屋的规则 豆瓣
Cider house rules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刘国枝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6
约翰·欧文是当代美国最知名的小说家之一,被美国文坛泰斗冯尼古特誉为“美国最重要的幽默作家”。他的作品呈现出高超的叙述技巧、独特的原创性和优美的文学性,既叫好又叫座。
《苹果酒屋的规则》是欧文的代表作,讲述了年轻人荷马的成长历程:离家出走,寻找真爱,定位人生。身为孤儿的荷马,生活在美国缅因州的圣克劳兹孤儿院。孤儿院的拉奇医生将自己的医术悉数传授给荷马,包括当时尚不为法律允许的堕胎手术,并希望荷马能够继承他的事业,但在拉奇医生父亲般的关爱和呵护下逐渐迈向成年的荷马却向往医术以外的东西,渴望学习生活的准则。后来,他跟随前来堕胎的坎蒂及男友华力一道离开孤儿院,来到华力家的观海苹果园工作。二战爆发后,华力奔赴战场,荷马与坎蒂坠入爱河。但是面对从战场上残废归来的华力,坎蒂和荷马只能选择分手,他们爱情的结晶安杰尔也成了荷马的“养子“。本书围绕着荷马在燃情岁月里的悲、欢、离、合展开,反映现实生活不乏遗憾、忧伤,但同时又充满向往和希望。
该书经欧文本人改变为剧本,搬上银幕(片名译为《总有骄阳》),于2000年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多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