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罗马士兵:非官方修炼手册 豆瓣
Legionary: The Roman Soldier’s (Unofficial) Manual
作者: [英] 菲利普·马蒂塞克 译者: 刘怡 后浪 |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1
罗马士兵为帝国的荣耀而战!
罗马军团横扫欧亚非,是帝国的中流砥柱。
本书将告诉你关于罗马军团的一切
☆编辑推荐
罗马士兵是帝国之剑。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到喀里多尼亚的高地,他们南征北战,为帝国扩张版图,是帝国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加入他们,征服世界吧!本书将告诉你加入罗马军团并生存下去需要知道的一切:
· 如何被军团录用,哪个军团最适合你
· 出征时该穿什么,不该穿什么
· 什么人会成为你的战友
· 如何使用罗马短剑和投石器
· 如何攻城
· 当你的军团有幸参加凯旋式时,该如何表现
这本罗马军团手册,现在就传授于你!
▎内容简介
罗马军团是罗马共和国及帝国时期的正规军,以纪律性、适应性和机动性著称于世,在数百年间为罗马帝国开疆拓土,帮助罗马奠定了地中海霸主的地位。这本内容扎实、语言幽默的小书,为读者全面介绍了如何加入罗马军团,最佳的服役地点在哪里,如何训练,如何战斗,退休后如何养老等丰富内容,从操练到饮食再到军队生活无所不包,其中不乏许多或有趣或残酷的细节。
能量与文明 豆瓣 Goodreads
Energy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作者: [加] 瓦茨拉夫·斯米尔 / Vaclav Smil 译者: 吴玲玲 / 李竹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 - 5
比尔•盖茨2017年度书单图书
高效利用能量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引擎
华语世界首次引进,加拿大历史学家、科学家瓦茨拉夫•斯米尔能量研究重磅之作
从远古采集社会到化石能源时代,全景展现能量利用与文明进化互相交织的历史
以能量为标尺,对人类社会的进化进行的一次有文化的、精确的分析
“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开篇语振聋发聩,奠定了本书讨论的基调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无所不包”的大书,既大气磅礴,宏观地回溯了采集社会到油气时代,人类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搜寻食物,到创造出足以更改地球面貌的毁灭性武器的壮阔历程,又细致入微,从都江堰的具体建设与规划思路到阿兹特克浮园的天才设计,从冬宫广场上美丽的亚历山大石柱的竖立过程到爱迪生与特斯拉的电流之争。……有趣的小故事,缀满了这部注定不易阅读的著作。不论是想要从能量的角度一窥人类文明史,还是希望看到一本另类的“百科全书”,抑或因对人类的化石能源使用现状感到忧虑而希望找到出路,你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答案。
◎ 内容简介
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要想达成任何目标,能量都必不可少。大到改变板块构造的力量,小到微小雨滴的累积侵蚀,能量无处不在。通过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为植物质的光合作用,生命得以形成。人类文明的存续更是依赖于各种能量——从化石燃料的采掘到光能发电。本书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量的利用之间关系的重要历史作了全面解读,范围上至远古采集社会,近至当今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
作为唯一能够系统地利用体外能量的物种,人类利用能量来开发智力、制作种类丰富的器具——从最简单的工具,到现代最先进的内燃机和核反应堆。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人类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战争与武器、信息与通讯、经济、政治、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斯米尔的研究是跨学科的,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全景式的视角。本书基于斯米尔1994年的《世界历史中的能量》,并作了大量增补和修订。在本书中,斯米尔组织了大量的新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去二十年中人们在能量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 专业推荐
《能量与文明》一书的作者从人类发展进程对能量的依赖谈起,诠释了能量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作用,提出了一方面需要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合理地利用能量,另一方面是要改善能量的来源,从两个方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作者对能量与文明的相互关系做了严谨的思考,期望能量更多用于推动文明的进步,而不是相反。总之,《能量与文明》一书值得能源工作者阅读和回味。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这本书回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客观地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明水平。全书通过俯视人类的文明史,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那就是使用能量这个标尺。《能量与文明》一书能够让我理解文明如何发展至今,又将向何处去。
——吴军,计算机科学家
这是一本基于扎实研究的心血之作。只知道什么时代的人用什么方式取得能量是远远不够的,高级知识都在细节之中:这种方式和那种方式相比,消耗多少、取得多少、浪费多少,由此产生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差异是什么?当时的人被能量限制而未必能意识到能量这条线索,我们却可以掌握这个思考维度。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有些读者试图从思想和主义的角度理解文明,但实际上,那些都是被修饰过无数次的说辞。想要拨开各种迷雾,就要从资源、武器、人口上入手。而这三要素都是由能量转换效率、获取能量的成本决定的。这本书,扎实就扎实在这里。
——卓克,科普作者
能量是贯穿宇宙运行、文明演进、社会建构、产业创新的通行货币。这本《能量与文明》揭示的这个道理,令我震撼。全书糅合了历史学家、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综合功力,帮助读者在一个全新侧面,重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及与之互动的社会。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类社会数千年,如何生产与使用能量始终是最大的主题。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人类社会运用能量的轨迹清晰地描述了出来,堪称智者的深邃思考。喜欢思考底层逻辑的你不应该错过。
——仇子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能量与文明》追溯了人类的故事,以及能量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生产、使用、食用以及浪费的。能量在很多方面统治着我们人类社会。这是一本细节丰富的书,所以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似乎有些出于意料。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总结了能量对文明所有主要领域的影响。这是一本让人类思考自身命运与未来的好书。
——李大光,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教授通过一个有趣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控制能量的演化历史。通过详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能够利用的能源形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能量是如何改变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且驱动其进步的,很是值得一读。
——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总编
在《能量与文明》中,斯米尔深入而广泛地解释了人类将能量转化为热、光和运动的能力方面的创新,是如何在过去一万年中推动我们的文化和经济进步的。——比尔•盖茨
一部充满智慧、饱含怜悯的重要著作。
——《外交》(Foreign Affairs)
他(斯米尔)悄悄塑造了整个世界对能量的看法。
——《科学》(Science)
斯米尔是一个不允许真相被政治遮蔽的作家。
——《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人类所完成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获取能量的能力。有关能量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瓦茨拉夫•斯米尔是全世界顶尖的研究者。毫无疑问,《能量与文明》将是21世纪有关这一课题的最重要的指南。
——伊恩•莫里斯,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古典学教授,《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
斯米尔的非凡见解为我们阐释了能量在创造文明、维持文明的延续中的核心地位。本书立足于科学,对文明之间的差异保持敏感,内容翔实,是关于这一主题的权威性著作。
——大卫•E. 奈,历史学家,《百年流水线》《电气美国》作者
横跨欧洲的快车 豆瓣
Trans-Europe Express:Tours of a Lost Continent
作者: [英] 欧文•哈瑟利 (Owen Hatherley) 译者: 金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 4
【不仅是一趟建筑和城市美学之旅,更是一次与时俱进读懂当代欧洲的尝试】
·
※ 调合了建筑、政治、历史和文明,与时俱进读懂当代欧洲
※ 从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角度,解读欧洲历史的复杂性
※ 《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艺术评论》《卫报》等多家媒体推荐
·
【媒体推荐】
哈瑟利的书写改变了我们认识城市的方式。
—— 《独立报》, “了解欧洲政治的八个最佳读本”
·
对“欧洲城市”严厉、生动且及时的审视,当代谈论文化与建筑最引人入胜的声音之一。
——欧文•琼斯,英国报纸专栏作家、政治评论家及记者
·
我读过的讲述欧洲最好的作品,调合了历史、建筑及当代政治,由欧文•哈瑟利那混合了批判主义、博学及人道主义的笔触写下,极具标志性。作为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
——安娜•敏顿,英国作家、记者、学者
·
哈瑟利有一套独特的技巧:建筑、历史和政治知识储备加上文学天赋,他完美地继承了已故建筑评论大师伊昂•奈恩的才华。
—— 《文学评论》
·
凝练优美的报道……好比建筑的传世之作。
—— 《卫报》
·
【编辑推荐】
建筑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生活方式、政治与文化?又是如何体现观念与思想变迁的?一座典型“欧洲”城市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定义了“欧洲”?带着这些问题,英国著名的建筑评论家欧文•哈瑟利出发了。
·
本书书名 “横跨欧洲的快车”源自德国乐团“发电站”于1970年发行的一张专辑名,共25章,每章描写一座欧洲城市或一组城市群,但并不包括伦敦、巴黎、罗马等人们熟悉的欧洲。作者以建筑为核心,调合了政治、历史与文明,在英国公投脱欧后,开始重新审视何谓“欧洲”。
·
这不仅是一趟建筑与城市美学之旅,更是一次读懂当代欧洲的尝试。
·
【内容简介】
过去20年里,欧洲的城市景观为全世界所青睐。高速列车在开放的边界之间穿梭,连接着多元的空间,串联了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秩序和趣味。这里有发电站乐团的历史城市乌托邦、超现代主义的音乐厅、充满想象力的公共空间,以及平等主义的未来派住宅。
·
欧文•哈瑟利作为英国最著名、最具话题性的建筑评论家之一,将在本书中出发探索整片大陆上的欧洲城市,不仅去领略它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还试图弄清楚欧陆与盎格鲁-撒克逊规范下的城市格局——美国、爱尔兰、英国和澳大利亚所呈现的规划简单,即以汽车为中心和以开发商为导向的建筑空间——究竟有何不同。
·
在定义欧洲城市美学的过程中,哈瑟利意外发现了这样一片大陆:其分裂既在欧盟之内、又在欧盟之外。
·
伊朗简史 豆瓣
A History from Zoroaster to the Present Day
作者: [英]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译者: 赵象察 / 胡轶凡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1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
千年丝路上的明珠,享有盛誉的波斯诗歌,中东火药桶,当下举世瞩目的核危机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一个多面的伊朗?
一部简史,浓缩了伊朗前世今生5000年的精髓
◎ 编辑推荐
☆由职业外交官所书,20余年的审慎观察,打破西方对于伊朗固有的他者印象,重塑对于伊朗的理性认知。对于伊朗这样一个独特的文明古国,可以不赞同它,但必须去了解它。
☆穿过漫长岁月,在不断的战争与和平交替中领略古波斯的宗教文化、诗歌、建筑、细密画之美,超出国家和文明的范畴,感受伊朗作为一个心智帝国经久不衰的力量,很好地集中解答了伊朗历史的连续性问题。
☆见解独到,深刻地挖掘了伊朗为何会成为国际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比如为何在中东独树一帜以什叶派为国教?伊朗的传统是扩张主义,还是被动防御?伊朗女性的地位和享受的权利到底如何?作者尽力呈现一个最真实的伊朗,解除我们对于伊朗的诸多误解。
☆为何美国和伊朗势不两立?伊朗政府为何执意发展核计划?来之不易的伊核协议是如何促成的,在伊朗内部和美国分别面临哪些威胁?作者冷静解读了伊朗核问题,并做出了前瞻性思考。
◎ 内容简介
从先知琐罗亚斯德时代到强大的古代波斯帝国,再到1979年革命、人质危机和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时期,作者生动且完整地描述了伊朗数千年的历史。他清晰又详细地解释了古代伊朗复杂的王朝更迭和在共同的文化纽带联系下各族群融合而成的现代伊朗文明混合体。书中多处具有启发意味的独到见解使得本书成为理解伊朗这片复杂土地的重要指南。
◎ 媒体&名人推荐
每一页都是对伊朗历史的精辟提炼,闪现出深刻的洞察力。迈克尔·阿克斯沃西,当代伊朗事务方面的作家和学者,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伊朗事务处的前负责人,从头开始,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金融时报》
迈克尔·阿克斯沃西是波斯事物的爱好者,比如伊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文明之一的历史、波斯诗歌和现代电影等。作者在本书中将伊朗理解为一个心灵帝国(一个更深层次、人道、深思熟虑的伊朗)和一个革命性的伊斯兰帝国(对自己的独特性有了更高的认识)。
——《犹太先驱之声》
对伊朗历史绝佳的单卷版介绍。
——《新政治家》
比小说更扣人心弦……本书对于当代伊朗及其面临的挑战的描述相当于一千部纪录片和新闻简报。
——罗伯特·欧文,《展望》
这本书引人入胜、论证有力和文笔优美,描述的是一个发现自己再次处于国际事务中心的国家。
——贾斯廷·马罗齐,《帖木儿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