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
Fremde Heimat 豆瓣
作者: Henning Burk / Erika Fehse Rowohlt Berlin 2011 - 3
Nach dem Ende des Zweiten Weltkriegs kamen sie aus ganz Mittel- und Osteuropa nach Deutschland, es waren rund zwölf Millionen Menschen, nichts im Gepäck als die Erinnerung an die verlorene Heimat und den festen Willen, sich nicht aufzugeben. Sie waren keineswegs willkommen - die Flüchtlinge aus Schlesien, Pommern, Ostpreußen oder dem Sudetenland mussten nicht nur ihr Leben neu organisieren, sondern auch mit Ressentiments, gar Anfeindungen fertig werden. Wie haben die Vertriebenen ihre Lage gemeistert? Wie haben die Alteingesessenen auf den Massenansturm reagiert? War das erzwungene Zusammenleben tatsächlich von Solidarität und gegenseitigem Verständnis geprägt?
《Fremde Heimat》 widmet sich diesem dramatischen Kapitel von Flucht und Vertreibungen. Erst heute sind viele Betroffene bereit, über ihr Schicksal als Vertriebene im Nachkriegsdeutschland offen zu reden. Auf der Grundlage unveröffentlichter Quellen und zahlreicher Interviews mit ehemaligen Flüchtlingen entsteht ein berührendes, eindrückliches Porträt dieser wichtigen Phase der jüngeren deutschen Geschicht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約有一千二百萬人,從中、東歐各個地方來到了德國。他們失去他們的家園,但他們勇敢地生活,從未放棄。可是他們艱辛的故事,卻從未給人留下一個整體的印象和記憶。他們從來都不受歡迎,他們——這些來自西里西亞、波美拉尼亞、東普魯士或者蘇臺德的難民——不僅是必須重建他們的生活,而且還必須忍受新環境裡的人們對他們的不平等對待以及充分的敵意。這些被驅逐者是如何把握他們的命運的?那些新環境裡的當地人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大量湧入的難民的?當地人被迫的和他們共同生活在一起,有真正的互相理解和幫助嗎?
《陌生的家園》這本書回顧了逃亡與被放逐過程中這樣戲劇性的一環。直到今天,才開始有許多親歷者願意,公開訴說他們——作為被流放者——在戰後德國的遭遇。基於一些不被公開的資料和大量的與前難民們的採訪,一幅描述德國近代史中重要一章的令人同情的難以讓人忘懷的畫面展現在我們面前。
灭绝的年代 豆瓣
The Years of Extermination: Nazi Germany and the Jews, 1939-1945
作者: [美] 索尔·弗里德兰德尔 译者: 卢彦名 / 胡浩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 2
该作品是近年来最为重要的历史巨作,是对人类
最黑暗的主题所作的一项最细致、最全面的研究
德国莱比锡书籍博览会奖
德国书市和平奖
“该书堪称是有关纳粹德国大肆屠杀欧洲犹太人的历史力作,以其超凡的表现力和生动的笔触将那一段历史描绘得如同一部小说,可以预见:这将是一部历久弥新的杰作。”
《纽约时报》书评
美国《纽约时报》年度优秀图
美国《出版者周刊》年度最佳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 豆瓣
作者: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5 - 8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精装)全书分上中下三册。1987年,为纪念「七七」全面抗战爆发五十周年,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研究室和《民国档案》杂志编辑部合作编辑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专题档案资料。其主要内容有:(一)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方针与计画部署;(二)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的战况;(三)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战役的战况。但因当时时间紧迫,只辑录了正面战场中中国陆军抗战的有关史料,对中国海军和空军参加抗战的作战史料,未予收录。有鉴于此,在纪念抗战全面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补充了中国军队海军抗战史料,其主要内容有:海军抗战部分,包括封锁江阴要塞、粤海军抗战纪实、长江布雷作战、中国海军抗战纪实等及空军抗战部分,包括空军抗战概要,中苏、中美空军联合抗日经过,空军常德、中原、长沙、衡阳、桂柳、湘西等会战经过等。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豆瓣 Goodreads
9.2 (8 个评分) 作者: 朱维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 11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像自由一样美丽 豆瓣
8.5 (44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9
作者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人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奇怪的戰敗 豆瓣
作者: 馬克.布洛克 (Marc Bloch) 译者: 陸元昶 五南 2009 - 6
法國年鑑學大師布洛克的最後遺作
一九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軍不到一個月就潰敗於德軍閃擊戰下。五十四歲毅然從軍的布洛克,以他親身的經歷和史家的角度,評斷這場「奇怪的戰敗」。
本書寫於1940年7月,即二次世界大戰法國被德國打敗之後。但於布洛克死後才出版,也是他的最後一本書,內容是對1940年法軍步兵猝敗於德國閃擊戰下的簡略評論。
二次世界大戰時,布洛克以54歲的年紀被動員徵召,放下家中的六個小孩,先在史特拉斯堡的參謀部服役,後來轉到第一軍參謀部擔任油料補給的任務。敦克爾克大徹退時抵達英國,再渡海回到法國的諾曼第,但因敵軍阻擋,轉向布賀塔尼地區,甚至脫去軍裝避開追捕。後來在中南部和家人會合,於此地寫下了他對法國戰敗的看法。由於他親身經歷戰敗的過程,甚至仍處在危險之境,但依舊清晰鎮靜的寫下對法國軍方的失誤檢討,其評判嚴厲但正確。
[名人推薦]
過去絕非等於完結,過去仍繼續存活,因為史學家總能在其中找出新意。這個意念引導了布洛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作為,在1914年曾任戰士,在1944年參與抗德工作而死。
──勒高夫(Jacques Le Goff),第三代年鑑學派史學家,《新觀察家》。
這本書讓我驚異的是他完全坦白無隱的心志。……他作了意識的檢討,很嚴厲的反省了他在1918到1939年間的政治、知識、社會生活。
──Etienne Bloch,布洛克之子,《新觀察家》。
他對同時代的人有嚴厲但正確的評判,因為那時代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布洛克指陳教育方法的錯誤、譴責政治人物的失誤、領導階層的消沉、工會領袖的不明大局。本書值得一讀和思考,不僅是他強有力的理由以及一位國民的動人教訓,同時也值得注意這位歷史學者對這事件發生興趣的原因。……他認為史學家有權利也有義務把他的分析能力應用在他所置身的社會現象之中。
──Ch-Edmond Perrin,巴黎大學教授,《史學評論》。
坚不可摧 豆瓣
Unbroken: A World War II Story of Survival, Resilience, and Redemption
作者: [美] 劳拉·希伦布兰德 译者: 王祖宁 重庆出版社 2011 - 8
《坚不可摧》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励志小说,被誉为“感动整个美国的励志巨著”,
主人公赞贝里尼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战胜苦难,重燃生活的希望。
作者历时7年,对主人公路易•赞贝里尼进行了75次采访,大量翻阅资料,还原了一段尘封85年之久的记忆。
★二战中,赞贝里尼海上坠机,面对烈日、暴雨、干渴、饥饿的恶劣情况,漂浮了整整47天,漂流了漫漫2000英里。
★被俘后,先后被辗转关押在4座日军战俘营里,熬过了身心备受折磨的700多个日日夜夜。
★二战后,深受战争阴影纠缠,生活险些被怨恨摧毁。凭着坚忍走过了1800多天的救赎之路,战争带来的苦难才算彻底告一段落。
★今天,赞贝里尼仍然健在,94岁。
整个故事反映了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及前后个人命运的起伏跌荡,感悟生存、反抗、救赎与尊严的心路历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具有哲理性和趣味性,紧扣人心。故事像鲁宾逊漂流记,主人公经历又有点像老布什,同时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机击落,被救起,只是他没有老布什幸运,没有成为战争英雄而成了战俘,从中却体验到了常人不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是喜欢战争题材读者最爱关注的兴趣点,特别是喜欢猎奇冒险或心理探索的读者们。
Der Vorleser 豆瓣 Goodreads
Der Vorleser
作者: Bernhard Schlink Diogenes Verlag 1997 - 6
Sie ist reizbar, rätselhaft und viel älter als er... und sie wird seine erste Leidenschaft. Eines Tages ist sie spurlos verschwunden. Erst Jahre später sieht er sie wieder - als Angeklagte im Gerichtssaal. Die fast kriminalistische Erforschung einer sonderbaren Liebe und bedrängenden Vergangenheit.
Auf dem Nachhauseweg gerät der fünfzehnjährige Michael Berg in eine heikle Situation. Eine Frau, Mitte dreißig, kümmert sich um ihn. Später kommt der Junge mit einem Blumenstrauß, um sich zu bedanken. Und er kommt wieder. Hanna ist die erste Frau, die er begehrt. Eine heimliche Liebe beginnt. Doch es ist etwas Düsteres, Reizbares um Hanna. Seine Fragen, wer sie war und ist, weist sie schroff zurück. Eines Tages ist sie verschwunden. Aus Michaels Leben, nicht aus seinem Gedächtnis. Als Jurastudent sieht er Hanna im Gerichtssaal wieder. Der junge Mann erleidet einen Schock. Er hat eine Verbrecherin geliebt. Vieles an Hannas Verhalten im Prozess ergibt keinen Reim. Bis es ihm wie Schuppen von den Augen fällt: Sie hat nicht nur eine grauenhafte Tat zu verantworten, sie hat auch ihr verzweifelt gehütetes Geheimnis. Die Vergangenheit bricht auf – die seiner Liebe und die deutsche Vergangenheit. Michael muss erleben, dass er von beiden Vergangenheiten nicht loskommt. Eine Frauengestalt, mit der man auch als Leser nicht einfach fertig wird. Und das Dilemma einer Generation.
浩瀚大洋是赌场 豆瓣 Goodreads
8.0 (8 个评分) 作者: 俞天任 语文出版社 2010 - 5
要真正了解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去了解它的军事。大日本帝国海军,从建立初期的猴唯诺诺到令全世界瞩目不过用了四十年时间,之后又经过近四十年,便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
这是一支充满赌徒性质的军队,也是一支很有创意的军队,它能够无视一切既存的政治经济军事规则和定论而孤注一掷,从而创下了不少“首次”作战的方式和创意,同时,这又是一支极为保守、固步自封、思维方式滞后子时代达数十年之久的军队。
两种极为矛盾的性质相互依存,恰好正是日本民族性格的所在,这也预示着它除了悲剧性的下场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结局。最终.它的归宿也只能是大洋深处——那片与其说是它们的战场,还不如说是赌场,更是坟场的地方。
军舰是成了残骸,但日本海军的软件遗产却几乎原封不动地被保留了下来。如果仔细观察日本杜会,就会发现:来自旧日本陆军的影响确实不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消失了,而来自旧日本海军的影响则很可观。很多被现今人们认为是日本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或行为方式,其历史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久长.里面不少是日本海军留下来的遗产,仅仅只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而已。那是一笔有正有负的遗产,日本战后的复苏有不少地方要归功于那笔遗产,后来日本经济的停滞和徘徊,似乎也能从那笔遗产中发现端倪。
菊花与锚 豆瓣
作者: 刘怡 / 阎京生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 11
本书为“经典战史回眸”系列丛书之一,对日本沿海军从明治建军,通告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一跃成为世界海军强国,直到挑起太平洋战争,最终走向灭亡的历程进行了具体的、绘声绘色的描述。
菊花与锚
——近代日本的变革与日本海军的创设
从浪速到吉野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海军的扩充与发展
菊纹龙旗之战
——1894年甲午海战及分析
走向战争的道路
——日俄战争的政治与外交背景
帝国的重组
——日俄战争及其后果
“六六舰队”时代的日本海军
“八八舰队”的发端
旧日本帝国海军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旧日本帝国海军长门级战列舰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豆瓣
作者: [日本] 半藤一利 译者: 杨庆庆 / 王萍 重庆出版社 2009 - 3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讲述了:这一天宣告着人类史上最大的悲剧终于结束……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接着,苏联红军挺进满洲(中国东北),日本帝国的“荣光”已是夕阳残照……1945年8月15日中午12:00以前的24小时,围绕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发布向美、英、苏、中四国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所发生的种种:难以接受的现实和无法想象的未来,政坛、军界各色人等的情感表现和行为选择,终战程序执行的争议和变数,终战诏书表述的含混与刻意回避,航空队基地司令官的抗命特攻,陆军省少壮派军官的决死兵变……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国体,一场喧嚣终归沉寂。
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册) 豆瓣
作者: 约翰·托兰 译者: 郭伟强 新星出版社 2008 - 4
《日本帝国的衰亡》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书中史料极为丰富,有许多材料系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也有不少史料是一些原为日本天皇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提供的。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侵略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原著于1970年10月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了一本畅销书,并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仅在得奖当年就再版三次,在西方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著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史,有一定价值,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忧郁星期天 豆瓣
作者: [德国] 尼克·巴科夫 译者: 林敏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忧郁星期天》,1930年由匈牙利作曲家Rezso Seress写出的一首动人乐曲。在纳粹当道的二次大战期间,世局动荡,人心惶惶,许多人在听了这首凄美乐曲,不禁动了轻生念头,同时选在星期日自杀。这股自杀风潮,从匈牙利开始蔓延至欧洲、大西洋彼岸,约造成140人自杀,最后遭到匈牙利、英国等地禁播。成了著名的自杀圣乐。
尼克·巴科夫以这首《忧郁星期天》为创作灵感,撰写成小说。
二战前夕,纳粹横行的布达佩斯,一位叫做查波的犹太商人经营着一家餐馆,在这个热爱生活、乐于享受的城市,他过得轻松而愉快。他雇佣了一位钢琴师,这位气质忧郁、才华横溢的钢琴师创作了一支曲子,名叫《忧郁星期天》。精明而宽厚的查波帮助钢琴师卖出这支曲子
大海战 豆瓣
The Great Sea War: The Story Of Naval Action In World War II
作者: C.W.尼米兹 / E.B.波特 海洋出版社 1987 - 10
《大海战》一书是由美国海军五星上将C·W·尼米兹和美国历史学家E·B·波特教授合著的。尼米兹是美国海军的一位名将,于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接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翌年4月,兼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战后,出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1947年退出现役后,除担任海军部长特别助理等公务外,还与波特教授合作,从事海战史的撰写工作。波特任教于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是一位海军史教授,在美国的海军史学界颇负盛名。
《大海战》记述了美、英等同盟国与德、意、日轴心国在海上斗争的历程,阐述了交战双方的作战思想与军事理论。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的官方文件、历史文献和有关资料,并采访了许多当年参战的高级将领。作者在本书中不仅记述了各次重大海战和登陆突击作战的背景、双方作战企图、兵力编成与部署,以及作战的经过和结果;而且还阐述了装备、训练、地理和天候等对作战的影响,以及情报、通讯和后勤补给与作战成败的密切关系。在介绍每一个重大战役和战斗行动时,作者始终注意从战略和战术的角度加以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引出应有的经验教训。因此,本书对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特别是海上作战和登陆作战,很有参考价值。
《大海战》原版书于1960年在美国出版,全书共十五章。原书名为《伟大的海战》,我们现根据其内容译名为《大海战》。日本人曾将其中的太平洋海战部分译成日文,并于1962年出版,称为《尼米兹太平洋海战史》。在这里,我们将原版书中的大西洋与地中海海战部分译出,作为《大海战》的前部分。《大海战》的太平洋海战则按日译本译出,并根据英文本,参考俄译本进行校对,作为《大海战》的后部分。
大西洋与地中海海战部分全面而又重点地记述了二次大战中美、英等同盟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同德、意展开的激烈争夺战,共分六章(第一章至第六章)。这部分以德国进攻波兰和海战爆发起始,以德国投降收笔。
太平洋海战部分则简洁而有重点地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太平洋上战胜日本的全过程,共分九章(第七章至第十五章)。
第七、八章,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发动太平洋战争,掌握战略主动权的。作者叙述了日军在袭击珍珠港的同时,还叙述了日军在其他一些地区发动的进攻。其中以进攻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规模为最大。接着,日军又占领了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等地)。至1942年5月,已将战线推进到北起千岛群岛,中经威克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岛、帝汶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西至安达曼群岛和缅甸一线。日本轻取了上述一系列胜利之后,并未就此罢休,依然决意继续向东和向南扩张,企图进一步夺取上述占领区外围的某些战略要地。然而事与愿违。1942年5月为夺取新几内亚东南部的莫尔兹比港而引起珊瑚海海战,同年6月又为从中太平洋东进而发生中途岛海战,使日军的进攻连续受挫。
第九、十章,阐述了盟军是如何实施有限反攻,日军是怎样丧失战略主动权的。1942年8月,美军在所罗门群岛南部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美日两军为夺取该岛而展开历时6个月的争夺战;1943年2月9日,美军完全占领该岛。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使日、美双方攻守易势。美国的南太平洋部队便以瓜达尔卡纳尔岛为前进基地,沿所罗门群岛北上,先后占领了所罗门群岛中部和北部各岛。与此同时,美国的西南太平洋部队,由巴布亚半岛(新几内亚岛)沿新不列颠岛东进。这两路大军,对日军在南太平洋的重要海军基地——腊包尔形成合围之势,使日军完全陷入被动地位,不得不把战线大大收缩。
第十一、十二、十三及十五章,阐述了盟军是怎样大举进攻,日军是如何节节败退直到投降的。作者在这几章中逐次地叙述了自1943年秋美军开始横渡中太平洋直到日本签定投降书期间的各次主要作战,如进攻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群岛、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硫黄岛和冲绳岛等。接着,又记叙了盟军自1945年春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和海上封锁,以及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终于使日本宣告投降的情况。
第十四章,着重阐述了美国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基本活动和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