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
波斯少年 豆瓣
The Persian Boy
8.6 (5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玛丽·瑞瑙特 译者: 郑远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书评一览】
有一阵子,(肯尼迪)总统偶尔会大看特看写实风格的历史小说,他尤其喜欢玛丽·瑞瑙特关于古希腊的作品。——<总统的阅读>,美国《生活》杂志1961-3-17
她[张爱玲]看过Mary Renault的《The King Must Die》,看得津津有味。——水晶《蝉:夜访张爱玲》,1971年
玛丽•瑞瑙特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理想——使读者获得对过去的新洞见。……她在作品中真实自然地展示希腊世界的生活与道德,而且把双性爱、同性爱和异性爱都视为常态,予以从容的表现。——《纽约时报》
玛丽•瑞瑙特属于极少数长年创作而精品迭出的作家,她写到的每一个题材都予人新鲜的惊奇感。——《华尔街日报》
玛丽•瑞瑙特的亚历山大三部曲是20世纪原创性最令人意外的艺术品之一。——戈尔•维达尔,著名美国作家
刻画深爱着战士(亚历山大)的半是男子的这位宫廷宠臣,需要娴熟的技法,瑞瑙特女士成就斐然。——《大西洋月刊》
我的學生亞歷山大 豆瓣
The Golden Mean
作者: 安娜貝爾.里昂 Lyon, Annabel 译者: 李淑珺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0
你不必征服,也可以學習!
以歷史為底蘊的驚人之作,甫上市即橫掃多項文學大獎!
◎羅傑斯作家信託小說獎
◎大英國協作家獎決選
◎加拿大文壇最高榮譽之季勒小說獎決選
◎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決選
◎加拿大Amazon最佳首作小說獎決選
◎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初選
◎美國Amazon編輯選書
◎加拿大Amazon平裝版、精裝版雙料冠軍
每次我講解地理時,亞歷山大總愛問東方是什麼樣子,我會耐心回答他的提問,告訴他我所讀到的關於埃及與波斯的一切。當我說有條河從巴納賽斯山上流下來,而在河對岸,就可以看到將全世界包圍的外海,他驚訝地睜大了雙眼。
「我要去那裡!」他說。
在離開故鄉二十五年後,亞里斯多德帶著妻子回到兒時成長之地馬其頓。原本只打算停留一、二個星期的他,卻在老友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商請下,放棄自己繼承柏拉圖學院領袖的理想,而把教育王儲亞歷山大作為畢生最大的挑戰……
亞里斯多德如何教導眼前這個天生慧黠敏感卻又殘酷得使人畏懼的十三歲男孩?他能讓這個桀驁不馴的少年走向所謂的「中庸之道」、減緩熾烈的征服欲望嗎?他們之間的關係將使彼此的人生走向何方?
作者藉由亞里斯多德本人樸素、率直而敏銳的聲音,重現他自己心中不停激辯的哲思、他與亞歷山大的師生情誼,以及馬其頓宮廷內的暗潮洶湧;讓古典時代的哲人與戰士、貴族與娼妓、王儲和奴隸的形貌,全都躍然紙上。
在里昂簡潔流暢的筆鋒與膽大心細的臆測之下,兩千多年的鴻溝瞬間消失,成就出一部貼近歷史證據、敘述動人的作品,讓人忍不住一頭栽進亞里斯多德最原始的心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