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齊世英先生訪問紀錄 豆瓣
作者: 齊世英 / 訪問:沈雲龍 林泉 林忠勝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0
齊世英先生(1899-1987),字鐵生,遼寧鐵嶺人。1916年卒業於天津新學書院,負笈日本京都大哲學科,及德國海德堡哲經系。1925年學成歸國,佐郭松齡籌辦同澤中學。是年冬參預「回師奉天」之役,事敗,蟄居新民屯日領館,倖脫險走扶桑。次年返國,加入國民黨,復赴日人入步兵習軍事,間曾為中日外交奔走。1929年奉返國,應陳立夫之邀任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嗣遷委員,主持東北黨務,並兼第六屆中執委、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創辦中山中學,及《時與潮》雜誌,行憲後膺選立法委員。大陸變色前輾轉來台,由於堅持民主理念,參與民主運動,見忤於當道。本書紀述先生來台前經歷甚詳,允為珍貴史料。(訪問/沈雲龍‧林泉‧林忠勝,紀錄/林忠勝)http://www.mh.sinica.edu.tw/PGPublication_Detail.aspx?tmid=3&mid=61&pubid=341&majorTypeCode=1&minorTypeCode=3
这个世界会好吗 豆瓣
最后的儒家
7.7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恺 采访 / 梁漱溟 口述 东方出版中心 2006 - 1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艾氏为印证事实,订正该书未尽正确、周详之处,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
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等,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
书中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齐世英口述自传 豆瓣
作者: 齐世英口述 / 沈云龙等访问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 1
齐世英,国民党著名党务专家,主持东北事务。1962 年与雷震、李万居等组织中国民主党未果,任《时与潮》杂志发行人。齐世英在本书中详细回忆了与郭松龄的忘年之交、与张学良的恩怨过节、与陈立夫的信守不渝、与吉田茂的私人交往等历史详情,提供了关于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等第一手资料。本口述资料经过19 次的访问整理而成,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齐世英 (1899-1987),字铁生,辽宁铁岭人。1916年卒业于天津新学书院,负笈日本京都大哲学科,及德国海德堡哲经系。1925年学成归国,佐郭松龄筹办同泽中学。是年冬参预“回师奉天”之役,事败,蛰居新民屯日领馆,幸脱险走扶桑。次年返国,加入国民党,复赴日人入步兵习军事,间曾为中日外交奔走。1929年奉返国,应陈立夫之邀任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嗣迁委员,主持东北党务,并兼第六届中执委、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创办中山中学,及《时与潮》杂志。该书经历甚详,允为珍贵史料。
胡适口述自传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口述 译者: [美国]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一般人对口述自传的了解,大抵是从唐德刚这部《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并经过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重点对自己的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这评价反映出胡氏晚年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简直没有什么出入。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这本书“传”与“注”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言,注释部分的分量,恐怕还在传文之上。1970年代,海外史学界盛称《胡适口述自传》:“先看德刚,后看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