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
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 豆瓣
作者: 何·皮特 (Peter Ho) 何培生 译者: 林韵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 9
本书启用了“可信度” 和“空制度”两个概念。一种为社会群体所信赖并确认为可信的制度,其创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群体根据其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无视这一条件,不仅会导致对社会行为人的行为方式作用甚微的空制度的产生,而且会导致社会不公加剧,甚至引起社会冲突。本书指出要正确理解中国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其诀窍在于理解政府所采取的放手政策,及其所刻意坚持的制度模糊原则的意义,因为这两者促成了适合不同地方特性并具有可信度的制度的产生。
目  录
绪 论…………………………………………………………………………………………1
第一章 农地产权制度的可信度,即“有意的制度模糊”之所以生效的原因…………26
第二章 为什么农民没有权利——土地产权纠纷和习俗权………………………………65
第三章 中国的草原管理:“空制度”的创建……………………………………………100
第四章 争议地带——森林权、登记和社会矛盾…………………………………………137
第五章 “四荒”拍卖政策174第六章国有化和私有化之间
——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共有财产?………………………………………………217
结 论 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254
附录一 两个村庄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71
附录二 国营林场和村庄之间的土地纠纷材料……………………………………………274
附录三 乡村学校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77
附录四 某砖窑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80
附录五 “第二轮”土地承包(农民持有的副本)………………………………………283
附录六 “第二轮”土地承包(村民委员会持有的副本)………………………………286
附录七 责任山承包合同……………………………………………………………………288
附录八 长城村拍卖宜林“四荒地”造林合同……………………………………………289
附录九 官厅村“四荒地”拍卖合同书……………………………………………………291
附录十 将农村土地转让给一家企业的手写合同…………………………………………292
附录十一 上垣村草原界线四至范围的手写协议书(不包括地图)……………………293
附录十二 某村庄的草原使用合同…………………………………………………………295
附录十三 某农户的草原承包合同…………………………………………………………300
中英文专有名词索引…………………………………………………………………………302
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 豆瓣
作者: 赵冈 译者: 李弘祺 新星出版社 2006 - 8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市场与土地分配的专着。作者在书中强调提出了两个看法。
第一,秦汉以后出现的地主,不是皇帝所“封”或政府所建,因此“封建地主制”实在是个很不恰当的名称。绝大多数的地主是由土地市场定位的。主流派学者一向认为地权的转移都是不同方式的土地兼并,地权是越来越集中,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二,关于中国明清两代残存下来的地籍册档,不可完全否定其价值。黄仁宇先生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不懂得数字管理”,更有甚者说明清绘制的鱼鳞图册“根本不是史实而是传奇”。这些地籍册档自然不够齐备完整,但若加适当运用,还是很有价值的实证史料。
本书即利用了这些明清官方地籍资料,再加以民国期间的农村调查资料,利用正规统计方法,对明清以来之农村地权分配做了明确之计量研究,并对地权分配之长期及短期周期变动有具体之分析。

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经济史研究上的一个误区
二 租税制度的影响
三 商业资金流向农村
四 人口增加
五 我们需要实证分析
第二章 士地丈量、登记与统计
一 沿革
二 从地籍到户籍
三 面积单位
四 垦田面积的可信度
第三章 分析工具
第四章 综合分析
一 从吉尼系数看
二 地区性的差异不显著
三 地权分配的变动
第五章 农村分化
一 垦荒运动之后续发展
二 朱学源户分家析产
三 包产到户
四 地主的置产簿一五 是福音还是罪恶
第六章 地权分散的机制
一 继承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 贫户与富户生育行为之差异
三 养子与嗣子
四 两种相反的力量决定地权分配之变动
五 土地分配的周期
第七章 地权分配的长期趋势
附 录
A.北宋主客户统计
B.明清土地分配
C.国民政府内政部之调查统计
D.满铁调查统计
E.其他调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