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十夜之梦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夏目漱石 译者: 李正伦 / 李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著名作家。青年时代受到汉文学所蕴含的道德观念、英国文学中的启蒙主义思想以及俳谐文学中的文人趣味和美学观点的影响。1905年写作的长篇小说《我是猫》,以教师苦沙弥家的一只猫的口吻,对明治时代资本家的飞扬跋扈和“金钱万能”的世态,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作品巧妙地使用了雅语、汉语、俗语,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十夜之梦》是夏目漱石的随笔选集,收入其随笔名篇《十夜之梦》、《东洋美术图谱》、《三山居士》等十多篇,可以说代表了夏目漱石随笔创作的精华。夏目漱石的随笔文风平和,但想象力又极为丰富,他的《十夜之梦》既可以读作随笔小品,也可以读作十个有关梦境的小故事。
夏目漱石以他的鲜明个性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书为“新世纪第一推荐丛书”之一,收入了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随笔名篇《十夜之梦》、《东洋美术图谱》、《三山居士》等十多篇,可以说代表了夏目漱石随笔创作的精华。夏目漱石的随笔文风平和,但想象力又极为丰富,他的《十夜之梦》既可以读作随笔小品,也可以读作十个有关梦境的小故事。
夏目漱石汉诗文集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夏目漱石 / 校注 殷旭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8
《夏目漱石汉诗文集(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日本夏目漱石先生,庆应三年(一八六七)二月生于江户城中(今东京),十七岁考入东京大学预科,二十二岁进入本科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任教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明治大学等,其间曾受命为文部省官费生,留学英伦二年。后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大正五年 (一九一六)十二月去世,年五十整。
漱石为日本近代文学大家,尤以小说名世,二十世纪初以来,其作品多译介入中土,读者甚众。漱石不仅精于日本古典及英国文学,于华夏文化亦有极深造诣,十六岁起即大量阅读汉籍,并撰作汉诗文,被誉为和汉洋三才兼备。
漱石汉诗文生前未结集,殁后日本所出各版文集皆收録有汉诗文卷,其中以岩波书店一九九五年版《漱石全集》最为完备。今即据以为整理底本,略注出处,标点刊行,以备爱读漱石文字及留心近代中日文化者之参考。漱石诗多未有标题,岩波本皆拟作“无题”,今则概以两空格号标示,以与中国固有之无题诗相区别云。
梦十夜 豆瓣
8.3 (1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夏目漱石 译者: 李振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永日小品
梦十夜
浮想录
伦敦留学日记
附录(代后记)
之一:《野草》与《梦十夜晚》
之二:《梦十夜》译跋
三四郎 豆瓣
三四郎
8.6 (38 个评分)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译者: 吴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7
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写于1908年,与《后来的事》和《门》构成了爱情三部曲。主人公小川三四郎从熊本的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东京的大学 。来到东京这个与他以前的认知完全不同的世界后,在现代文明和现代女性的冲击下,他彷徨迷茫,不知所措。他被三种世界同时包围,一是故乡熊本,二是野野宫和广田老师所在的学问的世界,三是浮华世界。三四郎越来越被他暗恋的对象——美弥子所在的浮华世界所吸引。三四郎对美弥子一往情深,可美弥子的态度却暧昧含糊。她数次向三四郎提过“迷途的羔羊”这一词语,却最终与哥哥的朋友结婚。平凡的青年人在与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中,也慢慢得到成长。
豆瓣
8.9 (29 个评分)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译者: 吴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7
既是爱情三部曲的悲剧终结,也是作者晚期一系列作品的序曲。《门》的男主人公野中宗助和朋友妻阿米相爱结合,招致社会唾弃。他们隐居在不见阳光的房子里,一方面品尝着真诚相契的甜蜜,一方面体味着负疚于人的苦涩,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窘境而不能自拔。这是一部自由真挚的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人性悲剧,也是知识分子追求个人幸福又无法摆脱道德规范羁绊的心灵写照。《门》是夏目漱石反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了一个感伤的世界。
后来的事 豆瓣
それから
8.8 (48 个评分) 作者: [日] 夏目漱石 译者: 吴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7
长井代助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多余人”,靠着向父母或兄弟伸手要钱度日。大学毕业后,三十岁了还没安家,也不谋职工作。年轻时他对一切态度消极,曾把相爱的三千代让给朋友平冈。可是三千代嫁给平冈后并不幸福,生下的一个孩子不久也夭折了。平冈在事业上失败后从大阪返回东京,三千代登门求情借钱。代助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三千代的爱并未消失,他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顺应社会伦常娶家人安排的女子为妻,还是听从本心向三千代表白爱意?
我是猫 豆瓣
7.5 (7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夏目漱石 译者: 刘振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文学作家的代表,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被誉为“国民作家”。《我是猫》是他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主人公以一只猫的身份,俯视着日本当时的社会,俯视着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同时发出种种嘲弄和讽刺。作品通过主人公苦沙弥的生活,以诙谐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和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一批惯于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的文人学士和势利小人,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家、统治者,批判了金钱万能的社会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会习气,塑造出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
夏目漱石小说选 豆瓣
作者: [日] 夏目漱石 译者: 陈德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3
本书中译本初版时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漱石笔下的世界离我们显得十分遥远,我们只是带着好奇的眼光看待那些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二十多年后,我们已经身临其境了,时代的脚步使我们对那样的生活方式不再厌恶和排拒。今天的读者阅读这些作品,对于书中的三四郎和美祢子、代助和三千代、宗助和阿米等男女主人公不会感到陌生,和他们相似的人物说不定就活动在我们周围的亲戚朋友之中。本书收录了他的《三四郎》《从此以后》《门》这三部作品。
豆瓣
8.8 (5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夏目漱石 译者: 林少华 青岛出版社 2005 - 5
《哥儿》通过一个不谙世故、坦率正直的鲁莽哥儿踏入社会后同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行文流畅,节奏明快,形象鲜明。通篇如坂上走九,一气流注,而寓庄于谐,妙趣横生,至今仍是脸炙人口的作品,实为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心》则多少带有现今所说的推理色彩。“我”认识了一位“先生”,后来接得“先生”一封长信(其时“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讲述了“先生”在大学时代同朋友K一同爱上房东漂亮的独生女儿。“先生”设计使K自杀,自己如愿以偿。但婚后时常遭受良心和道义的谴责,最后也自杀而死。小说以徐缓沉静而又撼人心魄的笔致,描写了爱情与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凸现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怅惘、无助、无奈的精神世界,同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这部长篇可以说是漱石最为引人入胜的作品,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最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说得极端一点,假如没有《哥儿》和《心》,漱石能否“活”到今天还真是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