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原來,我們的生活很巴黎 豆瓣
作者: 瓊恩.德尚 译者: 顏湘如 天下文化 2006 - 7
「早晨醒來,雨一直下,心情煩亂的你,忍不住撐起傘,上髮廊。請設計師重新作造型,然後趕赴裝潢精緻的咖啡館和朋友見面,你們點了拿鐵咖啡和焦糖布丁,一起翻翻時尚雜誌,於是打算去逛街。在明亮華麗的百貨公司櫥窗中,一雙雙美麗的高跟鞋、一件件流行的時裝,令你怦然心動。今晚的party,正需要。街上,華燈初亮,落地鏡前,你試穿剛剛買的戰利品,配上小小的鑽石項鍊,嗯,效果不錯。噴了點香水,你去參加好朋友的生日party,在香檳美酒和歡笑交談中,渡過美好的夜晚。」
對這樣的生活描述,你一定不陌生,但是,如果我告訴你,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形態:折疊傘、美髮設計師、精緻咖啡館、甜點美食、逛街購物、高跟鞋、流行服飾、時尚廣告、落地鏡、鑽石、香水、香檳、夜生活,都是法王路易十四打造出來的,你是不是驚訝得合不攏嘴?
原來,我們的生活這麼巴黎,而且巴黎了好幾百年。讓本書帶你走一趟時光隧道,回顧那段追求唯美與完美的奢華年代。
巴黎城记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哈维 译者: 黄煜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巴黎一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但它却是在“第二帝国”时期才摇身成为我们今日所知的现代性样板。在1848到1871年两次失败的革命之间,巴黎经历了一场惊人的转变,俗称“巴黎大改造”。奥斯曼男爵,传奇的巴黎首长,一手打造巴黎的外观,以今日巴黎四处可见的林荫大道,取代了昔日的中世纪城市面貌,成就了今日如梦如幻的巴黎。这段时期也兴起了以高度发达的金融业为主体的新资本主义形式,以及现代的大众消费文化。城市外貌及社会景观的剧变,带来崭新的现代主义文化,同时也导致巴黎沿着阶级的界线断裂,结果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以及随后的血腥镇压。哈维的全景式观照与戏剧式的叙述,使得阅读本书一直充满着张力。本书堪与卡尔•休斯克《世纪末的维也纳》媲美,是研究现代都市兴起的历史杰作。
推荐——
当你阅读奥斯曼的、巴尔扎克的,以及哈维的巴黎的时候,你可能会忽然意识到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情景。或许,你自己的城市,也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受着:痛苦的“创造性破坏”的过程。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本雅明用意象蒙太奇重构了“巴黎,十九世纪的首都”,让我们置身于闲逛者、“波希米亚人”、拾荒者、妓女之中,行走在拱廊、林荫大道乃至街垒之间。大卫·哈维给出的是更冷峻的分析和论证:“巴黎,现代性之都”与其说是现代人间天城蓝图的实现,不如说是帝国和资本的联手杰作。从本雅明到哈维,我们看到了西方左翼的巴黎研究从文化批评到政治经济分析的深化。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哈维的巴黎是对本雅明的巴黎的补充,而不是一种对抗。本雅明的巴黎,看上去像是美学;而哈维的巴黎,是政治经济学。本雅明的拱廊计划无法效仿,而哈维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地理学的完美一课。本雅明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才,哈维则是一个能让众人学习的典范。
——汪民安,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
持续十七年的巴黎大改造,将贫苦的老巴黎人驱赶至郊区,换来一个光鲜的“现代性之都”,随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二者有何内在联系?当贫困在郊区被“世袭”下来,2005年巴黎北郊的穷孩子走上街头焚烧富人的汽车,2007年郊区青年再次暴动,甚至端起了猎枪——“巴黎骚乱”,这场现代巴黎的“样板戏”一次次上演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次大改造的影子。一百多年前,让老巴黎天翻地覆的铁铲,所制造的贫富分区等“遗产”,对今日之城市动荡,负有怎样的责任?我想在这本书中找到的答案。
——王军,新华社高级记者,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
蒋勋的卢浮宫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2011 - 2
作者在巴黎求学期间,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去只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他也曾在巴黎做导游,这使他知道不需要“小跑步”地参观是多么奢侈和幸福。一次他正在讲解维纳斯雕像,一位老太太问他:“这是谁的老婆!”他无法回答,从此他就想如何让这位老太太了解“美”和“美的历史”。《蒋勋的卢浮宫》就是这样一本可以帮助你在卢浮宫游览得更“悠闲”一些,可以使美术门外汉窥到美的门径。他先从卢浮宫的建筑史讲起,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波斯开始,带我们走过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告诉我们应该在人类美术历史长廊的各个段落的什么地方多做一些停留、沉思、赞叹。
巴黎,很烦人 豆瓣
作者: 毕远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巴黎,很烦人》是一本由一篇篇小品文组成的关于巴黎生活的书。
世界上很少有哪一座城市会像巴黎那样被夸得天花乱坠。可撇开那些关于巴黎的陈词滥调,真正的巴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以巴黎人的眼光,用异于平常作者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示日常生活中真实有趣的巴黎面貌,有一种透过指缝看风景的绝妙感觉。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通过“好的,待会见(巴黎人说完再见并不各奔东西,跟所有人都拥抱亲吻一遍后还是依依不舍,这是一座无需匆忙的城市)”、“暂住证(谁是巴黎人)”、“人之大欲的上一句是饮食男女(既要吃吃喝喝,又要恩恩爱爱)”、“会穿是时尚,反之还不如光着(不过,最惨的是被时装给穿了,变成衣架)”,将巴黎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将巴黎的人文历史,将巴黎的活色生香风趣幽默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与众不同?——
巴黎人很少骂街却爱烧车泄愤。
巴黎人衣着体面却能当街便溺。
巴黎的夏天人人都要休假,不仅政府停摆就连急诊室都会关门。
迟到半小时不算迟到,这是巴黎人的时间观念。
出生证的有效期是三个月,这是巴黎的规章制度。
你若怕被偷,那么别在巴黎坐地铁。
你若节食就别在巴黎下馆子。巴黎堂倌最看不上这也不吃、那也不碰的外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