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
认得几个字 豆瓣 Goodreads
8.7 (59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89篇温馨逗趣之作,涵盖台版《认得几个字》+《送给孩子的字》
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无忌,皆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说家张大春的笔下,这些日常中父亲对儿女的教导、儿女与父亲的对谈也生出了无限的丰富乐趣,可谓既是有趣的家庭课堂,又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
“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从我们熟之又熟的口头禅,到当红组合“纵贯线”的歌词,张大春悉数收入了《认得几个字》的认字谱系中,从而不断地问孩子、问自己、也问读者:你认得字吗?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認得幾個字 豆瓣
7.5 (1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印刻文學 2007 - 10
看貪官污吏的醜態,聽知識分子的風骨
三十分鐘搶先聽中國小說經典--「儒林外史」
名作家也是說書人張大春暢談一個科第起家名門望族之後的吳敬梓,如何在看盡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的荒誕行徑後,散盡家產,在困境中寫下緬懷清高正直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今年秋天,張大春將在電台節目再開文學說書新段子:儒林外史。這本書被魯迅定義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諷刺小說,更是古代科舉制度下社會風氣的精采縮影。藉著以說書重溫這部小說。
在今秋最受期待的文學經典說書正式上場前,說書人張大春將特別錄製兼有史評與個人見解的「儒林外史解析」,為聽過很多次《儒林外史》書名、卻沒有時間坐下來翻閱這本小說的人,都有機會入門瞭解這本魯迅一生中最為讚譽的「超級小說」。
三十分鐘,聽名作家也是說書人張大春暢談一個科第起家名門望族之後的吳敬梓,如何在看盡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的荒誕行徑後,散盡家產,在困境中寫下緬懷清高正直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96年10月誠品選書】作者以父親的角度出發,透過個人生活經驗與淵博的國學常識,將自己與兩名幼子識字(句)的過程與互動描繪出來。「恆河沙數」、「創造」、「做作」等常見的字句,經由小朋友對文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再透過小說家嚴謹的邏輯與細膩的感受記錄下來,呈現出別具風味的樣貌,讀者也得以透過小說家的妙筆,與他共同品味某些特殊字的個人記憶與歷史氣味,像是一段塵封已久的感情、一樁已然遺忘的舊事。薄薄的一本小書,載滿了字的義理、情境、故事與回憶,讀者可從中引發對字的好奇心與窮究心理,並從理解中得到驚奇的快感與滿足。
■推薦理由:關於「字」的私房故事。透過生動有趣的親子關係為引子,探究一般習以為常的字詞,帶出識字的諸般樂趣。小說家張大春難得以淡筆寫就的一部趣味小品。
內容簡介
透過童稚的兒女
說文解字成了一則又一則好聽的故事
繼《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和《聆聽父親》之後
最溫馨逗趣的作品
愛中文如癡的台灣小說家張大春,近幾年老是被問「為什麼不寫小說?卻寫詩。」熟知他的朋友都知道,因為他在重新認識一個個看似簡單、卻富含故事的中文字;而且他不是一個人重新認字,他跟著一雙剛上小學沒多久的兒女,從唐詩、老故事以及生活對話中重新學習這些字。在他眼中這些我們從小學開始一課一課地學會寫與辨認的中文字,都有來源和故事,除了表面的意思,還有歷史的故事,甚至家族自己的故事,透過兒女,成人不再是認字的權威而是快樂的識字者、讀故事人。
雖然只是幾個字 卻含藏了豐富的文化
我們的世界 都在裡面
創作履歷中難得一見的散文小品
台灣文壇最多機鋒的父子(女)對話錄
「認得幾個字」是張大春首次在台灣、香港、新馬與北美同步刊載的專欄,也是近期最受家長老師回應最多的的專欄,一篇篇認字專欄裡有著關於張大春自己與孩子們「認字」體驗的故事,可視為作家近年主持電台工作、醞釀小說題材與實驗形式,與一頭鑽進古典詩創作領域之外,日積有功的另一文體成績。我們看見辛辣、幽默與批判在作家下一代隱隱成為潛力無窮的傳家寶刀,作家自己的筆調則是更見凝鍊溫暖;沒有說教,只有靈活嵌入深厚文化軌跡的一家老頑童小頑童們的日常生活。
本書目錄
序 你認得字嗎?
恆河沙數
創造




公雞緩臭屁
城狐社鼠

對話觔斗雲
幸福
命名

淘汰
喻離
夔一足

做作
西

翻案不廢話
囉唆
櫟樹父子
達人
留名


輿圖
那個「我」



秘密





不言


橘讓詈



离魂 豆瓣
8.1 (36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海豚出版社 2010 - 8
《离魂》,约55千字。共收录了11篇故事,包括《离魂》、《狮子头》、《杭城藏王》、《现世报》、《日南至•野女出》、《吴大刀》、《扶乩》、《祝由》、《场中少一个》、《放枪》、《巴图鲁》,分别于2008—2009年度载于《东方早报》。这11个故事涉及神怪、道法、传奇等方面,故事以戏弄的笔法演义人世荒谬、站在流行的端头吟哦古文历史,此外,鲜明的叙事风格背后有着对写实传统的不断思索、作品与时代脉动强烈合拍。
城邦暴力团(上) 豆瓣
8.3 (75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
隐居台湾的漕帮帮主万砚方因介入周鸿庆事件触怒“老头子”被杀身死,少年张大春误打误撞揭破隐藏谜团惹来杀身之祸,奇人异士出手相助又激起更多隐匿的真相……地下社会与特务统治如何勾连成一体?蓝衣社、武功秘笈与神秘失踪的佛头缘何联系纠缠在一处?淞沪抗战、桐油借款、黄金运台究竟有何 不为人知的隐情?且看张大春将中国小说叙事技巧与稗官野史传统巧妙结合,一步步揭开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风雨史背后的秘辛,书写出“江湖即现实”的新武侠高峰。一部小说竟比现实更接近真实!
《城邦暴力团》豆瓣官方网站:http://site.douban.com/110103/
城邦暴力團(上下)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時報文化 2009 - 2
《城邦暴力團》是武俠小說,一部傳奇又真實、一部奇門盾甲又兼說1949以來台灣近代一塊小歷史的、一部解個人身世之謎也解時代亂局之謎的好看小說。
表面看,這故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逃亡」的故事。主角孫小六,一個有功夫的人,不斷逃亡的故事。在他逃亡期間,他一連遇到了七個老人。這七個老人就慢慢揭露了孫小六的身世。
孫小六這個人,是一個片斷歷史裡的時代人縮影。他雖然不斷透過特殊才能的學習和擁有來獲得生命力,可是這些都沒有用。時空的錯置與時代的乖離,讓他只有不斷地逃亡。
《城邦暴力團》也可以看成一部中國近代史。它包括了三組歷史:一是從漕幫老大萬硯方死後,他和他的朋友留下七部著作,拼湊起清代民間傳說中的江湖會黨的內部爭鬥史;二是從1937年二老(「老頭子」和「老爺子」)會面,漕幫八千子弟參加抗戰開始,一直到萬硯方流落臺灣,因暗中阻止「反攻大陸」計劃而被狙殺的風雨民國史;三是敘事人張大春為追尋歷史線索而搜集材料並逃亡的冒險史。
(上冊)
楔子 007
1 看不見的城市 019
2 竹林七閑 022
3 定案 051
4 送行之人 053
5石中書 068
6 我是怎麼知道的 073
7 老大哥的道具 080
8 潛龍勿用穴蛇飛 096
9 食亨一脈 136
10 殺出陣 141
11 天醫星來也 156
12 崩即崩耳 165
13 最是倉皇辭廟日 181
14 另一種生活 197
15 一闋艷詞 213
16 捲入 226
17 解謎 232
18 遇見百分之百的紅蓮 237
19 鐵頭崑崙 242
20 大歷史的角落 269
21 法輪功 273
22 入社 284
23 越活越回去 299
24 記得當時年紀小 311
25 最想念的人 328
26 第三本書 347
27 拼圖板上的一些問號 355
28 大迷藏 364
29 嫚兒的奇遇 373
30 聆聽之資格 397
31 啟蒙的夜 411
(下冊)
32 逃亡 005
33 學術問題 016
34 一個朋友和一個朋友 027
35 面具爺爺及其他 032
36 特務天下 052
37 背後的背後 077
38 飄花令主的秘密 097
39 名字 119
40 風雲渡海 142
41 回到寂寞的書房裡 188
42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210
43 小說的誕生 226
44 飛蛾撲火 234
45 殘稿 248
46 理想的讀者 314
47 我應該如此述說 323
城邦暴力团(下) 豆瓣
8.8 (51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
隐居台湾的漕帮帮主万砚方因介入周鸿庆事件触怒“老头子”被杀身死,少年张大春误打误撞揭破隐藏谜团惹来杀身之祸,奇人异士出手相助又激起更多隐匿的真相……地下社会与特务统治如何勾连成一体?蓝衣社、武功秘笈与神秘失踪的佛头缘何联系纠缠在一处?淞沪抗战、桐油借款、黄金运台究竟有何 不为人知的隐情?且看张大春将中国小说叙事技巧与稗官野史传统巧妙结合,一步步揭开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风雨史背后的秘辛,书写出“江湖即现实”的新武侠高峰。一部小说竟比现实更接近真实!
《城邦暴力团》豆瓣官方网站:http://site.douban.com/110103/
一葉秋 豆瓣
作者: 张大春 印刻 2011 - 9
一葉知秋,原比喻由局部的、細小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本書十二篇故事說的也正是一些有關「先見之明」的有趣傳說。
故事中人身處世道變化之際,或者見證、洞察其間不可思議難以言說(更甚者化為鬼形妖物,現身於世)的幽微怪態(如書中〈三娘子〉、〈老莊觀〉、〈狐大老〉等篇);或者深悟滔滔濁世的討生活竅門,趨吉避害、全身保家,甚至能搏取名祿福報(如〈吳大刀〉、〈郭老媼〉、〈俞壽鶴〉等篇);又或是溯探正史和傳說罅隙,起出遭沉埋和隱匿的,徒勞追悔或者難以收拾下場的「何必當初」關鍵時刻(如書中〈楊苗子〉、〈潘一絕〉等篇);以及處處顯露豪氣才情知俗而不輕易從俗的超逸形象(如〈蘇小小〉、〈杜麻胡〉等篇)。
作家張大春再度展現嫻熟之極且深具當代感的書場敘事技藝,編織中國傳奇筆記材料,這回新拋出的設問又會是什麼?或許,說的是一些時代中無可挽回的錯誤,生命中的空落;就算能在發端之處見微知著,但為什麼能擺脫那種泥足深陷的遺憾感的,從來都只是極少數的伶俐幸運之人?
小說家同系列前作《春燈公子》內容以描寫市井豪俠故事為主;到《戰夏陽》則聚焦到知識份子在官場與學問之道中的怪態醜態。本書(《一葉秋》)則加入了許多機巧聰敏人物與鬼狐仙怪故事的新題材,說的是「識時務」的人們在濁濁世道中權通達變,趨吉避害、全身保家,乃至承接來自俗世或者天上地下名祿福報的有趣傳說故事。
「……故事逗人悲喜嗔哀,有如天無私覆、地無私傾;故事裡的教訓往往是說故事的人忍不住插科多嘴,踵事增華,猶如宋元人畫,偏教後世之帝王、藏家給添蓋了許許多多的圖章,這些宣示所有之權的圖章一而再、再而三地撲掩而下,反而遮蔽了原作的面目。用我的理解來說,大約就是當人們聽了或者讀了故事,留下的印象卻仍然是自己人生的感懷和體會,那麼這個故事不過就還是在註解著那個聽著、讀著故事的我。」
聆听父亲 豆瓣
9.2 (25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1
《聆听父亲》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散文。由于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张大春于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说的正是自己的父亲,以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
全书以与未出生的孩子对话的方式,从祖上五代开始,说到父辈,说到自己所处的时代。除了父亲的讲述外,更贯穿了六大爷所写的“家史漫谈”,另有友人的回忆与叙述。大春祖家——山东济南张家“懋德堂”,是一个有着五大院落、几百口人丁的显赫家族。祖规家训“诗书继世,忠厚传家”在世事变化中,悄悄改换成两副与“福”、“贵”相关的楹联,张家祖业便也从诗书功名转为经商富贵。当中国进入20 世纪中期抗战期间,全家更是在颠沛流离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中见证了时代的动荡和变迁。作者在追忆中不断讲述家族故事,溯源中国文化,表达了忧郁而深沉的中国文化乡愁。
这是一部在时代变迁中触摸个人血脉的故事,让读者见到有血有肉的“历史”,也是“小说工匠”张大春的性情之作,还是张大春小说创作的精神源泉。作者以个人的家族史来抢救家族记忆,以文化溯源的方式拯救文化凋敝的意图,在书中表现得很明显。
小说稗类 豆瓣
8.7 (4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此书曾于2004年出版,引起小说界和学界的瞩目,更是受到广大小说爱好者的追捧。此次为修订版,作者亲自写了一篇精彩纷呈的长序《志怪应逢天雨粟》。
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应该能体贴胡适把明、清之际的许多小说家“拉拔”到和古文家等高甚至更高一等的地位上去。虽然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只写到中唐的元、白诗便戛然而止,压根儿没从小说上说明白:中国文学是如何“永永脱离了盲目的自然演化的老路,走上了有意创作的新路”的。然而,在《白话文学史》书成近70年后,胡适的意见乃至于诸多考证研究与观念的发明,不该只被看成是“奖掖小说”、“揄扬当代”而已。他所触及的课题倘若不被进一步发现、开展,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恐怕也“永永”不会明白:从施耐庵到吴跌人是如何……
在《小说稗类》中,由庄子始,张大春炫技似地学舌马奎兹、戏仿司马中原……极尽耍痞嘲弄之能事。难得他如此杂学百家、博古通今,更难得有如此清晰的架构,梳理出独特的小说观。
公寓导游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公寓导游》与《四喜忧国》为张大春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张大春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创作。这些小说多发表于八〇年代,震撼了当时的台湾文坛,是张大春最初的小说经典。简体字版重新编目,包括了获联合报第九届小说奖的《墙》、读后余味无穷的乡野童趣小说《蛤蟆王》、令人不禁玩起解读游戏的《公寓导游》、获科幻小说首奖的《伤逝者》等十六个短篇,另附有新版代序《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
四喜忧国 豆瓣
7.3 (2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四喜忧国》的出版是张大春真正意义上被大陆引进的第一本小说。这部短篇小说集里不但包含台湾版的所有7篇小说,另外还增添了6篇小说,基本囊括了他初期的成名代表作:1975年得到第九届时报小说甄选首奖的《将军碑》、当年题材大胆“犯禁”的《四喜忧国》、早期的《悬荡》、《鸡翎图》等一篇篇热闹又有门道的短篇作品。此外,张大春还专门为大陆版撰写了一篇精彩的序言《偶然之必要》。
最初 豆瓣
作者: 张大春 时报文化 2002 - 6
「最初的张大春三本经典选集 」,囊括了他初期成名代表作:时报文学奖五位评审一致高票推崇的 、忧国的外省荣民写下「告全国军民同胞书」的 、科幻小说首奖的 、令人不禁玩起解读游戏的 等等,一篇篇热闹又有门道的短篇作品。此外休息了近两年的张大春,还为这套书写了短篇小说 代序,今年阅读张大春当然要从「最初」三本经典选集系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