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志
声音与愤怒 豆瓣 谷歌图书
7.3 (48 个评分) 作者: 张铁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摇滚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叛逆的胎记,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武器,从未放弃对保守的社会体制提出尖锐的质问。
60年代的民歌运动是摇滚乐与政治关系的原型;70年代的华丽摇滚、朋克摇滚将音乐、青年亚文化和社会颠覆性紧密联系在一起;80年代的“红楔”、“四海一家”等运动为音乐与政治的结合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样板,90年代至今,面对全球化、环境污染、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等更加复杂的社会议题,摇滚乐在丰富自身形态的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反抗姿态。
约翰·列侬、鲍毂·迪伦、琼·贝兹、冲撞乐园、U2电台司令……当我们被这些伟大的摇滚乐手感染时,可曾留意到他们面对社会总总不公时的呐喊?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回顾了历史上摇滚乐与种种社会运动的关联,并在回顾中去提问、反省音乐介入政治的各类实践途径的可能性与局限。声音与愤怒,将唤起你青春的热血,并且让你重新认识摇滚乐。相信当你合上本书时,对于“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个提问,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时代的噪音 豆瓣
7.7 (31 个评分) 作者: 张铁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这本书的文字书写从二十世纪初到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製造噪音,以反思时代、纪录歷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
这些音乐 人包括Pete Seeger, Woody Guthrie, Bob Dylan, John Lennon, The Clash, Bruce Springsteen, Patti Smith, Billy Bragg, U2。
除了深刻分析这些重要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本书也试图刻划不同歷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三四十年代的左翼运动、五零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六零年代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七八零年代的经济转型和雷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九零年代的全球化/反全球化、战爭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不只是摇滚乐迷,而是一本反抗的文化史。
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影响了我们对摇滚与政治的认识,《时代的噪音》则以更诗意的文字与更深刻的分析,深化我们对摇滚文化、抗议行动与歷史变迁之间关係的理解,而成为华语世界最重要的摇滚书之一。
反叛的凝視 豆瓣
作者: 張鐵志 / 张铁志 印刻 2007 - 1
繼2004年頗受好評的《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張鐵志實踐當時對自己觀察全球文化基進變貌的寫作承諾,交出一張亮眼成績單:本書不但是台灣近年來少見的,反思當代西方政治和文化反抗行動的中文著作,更是親歷親睹後一本兼具抒情與知識分析的易讀散文集。或許也可以說,本書內容是在完整歷史視野架構下顯現的,關於一個個不甘隨波逐流的反叛者∕開創者們動人的故事。
本書以當代美國的政治與文化鬥爭作為關注標的,包括歷史的與當下的:從六○年代的反叛分子們現在如何持續他們的理想,到美國當前的社運與政治;涉及議題涵括政治、工會與工運、媒體、同志議題、文化藝術(電影、劇場、搖滾…),以及對全球化的挑戰。貫穿的主軸是這個時代理想主義與反叛精神的實踐,文字則希望結合熱情的溫度與犀利的分析──也呈現本書期望結合多元可能性的企圖。在精神上,本書更不是只是平面地呈現相關議題,而更期望能透過這些文字在台灣激發起更廣闊的理想主義,讓人看到:這不是個無法反叛的時代。
本書的特色為其中許多議題都是在中文世界相當早提出關注的文章,發表時引亦起許多討論。另一特色則是,作為傳統主流媒體與部落格界互動的產物,本書文章基本上出自作者近年在聯副與中時的專欄,但發表後都在作者部落格上刊出,然後經大幅擴增與改寫,新書中亦重新分輯排序,在提升全書的整體一致性同時,也深化了部落格作為嚴肅公共領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