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
喋血孤城 (2010) TMDB 豆瓣
7.5 (39 个评分) 导演: 沈东 演员: 吕良伟 / 安以轩
其它标题: 常德大血战 / Death and Glory in ChangDe
1943年,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必然失败的命运,挥军进犯湘西北军事重镇常德。驻守当地的国军第74军57师临危受命,八千代号虎贲的将士在师长余程万(吕良伟 饰)带领下,准备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
战云密布的前夜,连长冯宝华(袁文康 饰)推迟了与未婚妻婉清(安以轩 饰)的婚事以全力备战,同日军有国仇家恨的当地苗族青年黄二虎(谢孟伟 饰)踊跃参军,敌兵未至,常德军民斗志已燃!然而在日军的优势火力迫压下,德山与河伏先后失守,常德成为一座孤城。余程万下令全师与城共存亡,虎贲将士在毒气与炮火中与日军展开一寸寸土地的争夺。最终57师用覆亡的代价谱写下抗战史中不朽的一页。
西线无战事 (1930) IMDb TMDB 豆瓣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8.9 (142 个评分) 导演: 刘易斯·迈尔斯通 演员: 路易斯·沃海姆 / 刘·艾尔斯
其它标题: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一腔热血的德国青年保罗·鲍曼(卢·艾尔斯 Lew Ayres饰)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然而当保罗和他的同学们经过训练后,被派往西线参战时,他们目睹到的却是残酷的饥饿、血腥和死亡。战争的荒谬无情让保罗从迷恋战争到心灰意冷,因伤返乡。可是愚昧的乡民根本不知前线的危急,保罗义愤填膺地向学生陈述战争的无情,西线无战事。他提前结束休假返回前线,在战壕中伸手捕捉一支蝴蝶时,不幸被流弹击中。
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执导的经典反战题材影片《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这部堪称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的影片,一举荣获1930年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导演用简明精练的镜头再现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也以细腻流畅的手法写活了保罗爱国迷梦的幻灭。影片结尾处保罗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瞬间。
天堂此时 (2005) T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Paradise Now
8.0 (23 个评分) 导演: 汉尼·阿布-阿萨德 演员: Kais Nashef / Ali Suliman
其它标题: Paradise Now / 天堂不远(台)
克汉雷(Ali Suliman 饰)和萨德(Kais Nashif 饰)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这两个满腔热血的青年在特拉维夫某抵抗组织内接受了人肉炸弹的训练,而他们的父母亲人对这一切都无从得知。训练结束后,他们将在身上绑着隐蔽炸弹,穿越巴以边境去执行一项光荣且没有归途的任务……
本片荣获200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蓝天使奖、大赦国际电影奖,2005年欧洲电影奖最佳编剧奖,第63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2005年达拉斯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2006电影预告片奖最佳外语剧情预告片,2006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奖等。
四片羽毛 (1939) TMDB 豆瓣
The Four Feathers
导演: 佐尔坦·科达 演员: John Clements / Ralph Richardson
其它标题: 포 페더스 / 四枚の羽根
费弗森将军因儿子哈瑞,幼年只喜好诗词,怕有辱家族声誉,托好友苏顿大夫照应。
将军死后,哈瑞要求解除军职,因英埃联军将对苏丹用兵,被同伴视为懦夫,寄白羽毛羞辱他,但英军对苏丹用兵并不顺利,哈瑞赴埃及要求医生改容为当地土著,潜入前线,起原军团被回民打败,同伴非殉职即被俘入狱,哈瑞救好友杜伦斯上尉回英国阵地而被捕,旋即逃狱到哈土木营救同伴,英军终来到哈土木,哈瑞策动监狱暴动,控制一边城墙,英军收复哈土木,哈瑞成为大英雄。
Dreadnought 豆瓣
作者: Robert K. Massie Ballantine Books 1992 - 9
Massie's sweeping narrative centers around the naval rivalry between Britain and Germany after the death of Queen Victoria in 1901, highlighting this as one of the major tensions that led to WW I.
2020年3月20日 在读 林大師推薦:解答Helgoland-Zanzibar Treaty的原因
我想读这本书 (私人收藏) 2018-09-11
2020 德國 戰爭 歐洲 歷史
永别了,武器 豆瓣
A Farewell To Arms
8.4 (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林疑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永别了,武器》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
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铁甲家族 豆瓣
作者: 邓晨曦 海风出版社 2008
《中国海军抗日战争史诗:铁甲家族(套装上下册)》是一部从文化角度审视两个中日海军世家从甲午海战到抗日战争逾时半个世纪对决的长篇小说。通过福州海军林中天世家和日本海军别浦左卫门世家的生歌哭死、情天恨海、悲欢离合的命运贯穿了抗日战争中一系列重大事件:淞沪抗战、南京大屠杀、江阴血战、武汉会战、长江布雷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重庆大轰炸,使之栩栩如生,历历在目。书中对中日两军的大会战和两个家族海战的再现,场面恢宏,气势磅薄,又交织着人物命运,起伏跌宕,独树一帜。中日甲午海战正是铁甲战舰时代的一曲悲歌,林中天家族失败于无法在晚清时代用鲜血书写维护中国海权的理想。可歌可泣的是在铁甲舰时代终结后的八年抗战中,林中天家族仍用铁甲战舰打败了拥有潜艇、飞机和用统一口径主炮武装战舰的别浦左卫门家族。中国近代海军是一支以福州人为主体的精英,中日甲午海战是他们第一次悲壮的毁灭,八年抗战则是他们第二次英勇的殉国。战争异化了人类,甚至使战争变成了家族间的恩仇,乃至个人间的对决,《中国海军抗日战争史诗:铁甲家族(套装上下册)》首次揭露了这种嬗变。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豆瓣
作者: [日本] 半藤一利 译者: 杨庆庆 / 王萍 重庆出版社 2009 - 3
《日本最漫长的一天》讲述了:这一天宣告着人类史上最大的悲剧终于结束……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接着,苏联红军挺进满洲(中国东北),日本帝国的“荣光”已是夕阳残照……1945年8月15日中午12:00以前的24小时,围绕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发布向美、英、苏、中四国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所发生的种种:难以接受的现实和无法想象的未来,政坛、军界各色人等的情感表现和行为选择,终战程序执行的争议和变数,终战诏书表述的含混与刻意回避,航空队基地司令官的抗命特攻,陆军省少壮派军官的决死兵变……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国体,一场喧嚣终归沉寂。
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册) 豆瓣
作者: 约翰·托兰 译者: 郭伟强 新星出版社 2008 - 4
《日本帝国的衰亡》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书中史料极为丰富,有许多材料系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也有不少史料是一些原为日本天皇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提供的。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侵略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原著于1970年10月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了一本畅销书,并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仅在得奖当年就再版三次,在西方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著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史,有一定价值,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異域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柏楊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 - 1
《異域》原以「血戰異域十一年」連載於民國五十年的《自立晚報》,署名「鄧克保」,其後由平原出版社出版,易名「異域」(一九六一),流傳極廣,一九七七年由星光出版社再版,十一年後另有躍昇文化公司版本。
本書記載一九四九年底從雲南往緬甸撤退的孤軍之奮戰及其艱難險阻,孤軍腹背受敵(緬軍),又得不著政府之支援,在複雜情勢中的戰略擬定及戰術運用,以及袍澤、親子的關係等情節,交織成一部感人肺腑的戰爭文學作品。
如今世人皆已知鄧克保是柏楊的化名,他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像是自傳體,但柏楊並未參與其事,而是一種「代言」,不過發表及初版的當時,人們都信其為親身經歷者的報告,這就形成文類歸屬上的歧異,全集從舊,列入報導文學類,一九九九年香港《亞洲週刊》票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異域》排名三十五,從報導文學的「記實」到小說的「虛擬」,可論述空間極大。同年,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舉辦的「柏楊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中,仍有這一類的辨正,正可見其構成的特異及內涵飽滿的張力。撇開文類的糾結,從戰爭文學的角度來看,《異域》堪稱一部台灣文學的經典之作。
战后责任论 豆瓣
戦後責任論
作者: (日)高桥哲哉 译者: 徐曼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 6
《战后责任论》从哲学理论的观点出发,采取引用、比喻、比较的手法,以公正、严谨的科学态度,审视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历史,批判日本国内主张”历史修正”的反动民族主义思潮,还历史以原本的面貌。作者站在正直、无私的立场,力主日本人应承担的责任:正视历史,反省过去,迫使日本政府履行战争赔偿并向亚洲各国战争受害者谢罪,用惨痛的历史教育后代,以免历史重演。
战前日本国家主义运动史 豆瓣
戦前の国家主義運動史
作者: (日) 堀幸雄 译者: 熊达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5
覆盖日本的疯狂根源在于近代产生的日本主义思想。要接受天皇绝对至上,不能没有对天皇的归依,理性被排斥,疯狂的情绪泛滥。于是,日本的战争在令战后美军惊异的简陋条件中进行。而支持这一切的,是大和魂,也就是“日本精神”。将日本陷入毁灭的国家主义运动,一方面以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家改造为目标,另一方面,作为旧日本精神的延续的日本主义,被疯狂的浪潮所吞没。理性在日本消失了。大政翼赞会的国家统合的失败,就在于日本主义。日本主义将国民带入战争,却没有善后之法。本书探讨了日本战前的国家主义运动史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
清日战争 豆瓣
First Sino-Japanese War
作者: 宗泽亚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 4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欧美命名“First Sino-Japanese War”。 依据国际上对战争命名的惯例,明确作战当事国的主宾关系,本书题为“清日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 外来侵略接踵而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当西方文明和明治维新与古旧的清朝体制发生猛烈碰撞时,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作者将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处馆藏历史文献中收集了大量华语史学界难得一见的史料和大量弥足珍贵的图片,爬梳整理,按战争经过、战争背景、战争、战时、战地各种局部、战争影响、大事记、图记、表记等编纂出一部崭新巨著。书中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深层挖掘和剖析,力图站在中间立场分析战争的胜败得失,有助于读者更多地认识战争的背景,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书各部分均采用清日两国对比手法写作,全面对比双方的军、政、经、民等各方面因素,清晰直观,一目了然。较之以往单纯纪事或编年手法的突破,有利于对清日两国之间战斗力等军事能力现状的了解。
The Pity of War 豆瓣
作者: Niall Ferguson Penguin 1999
More than any other event, the First World War made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is boldly conceived book, aimed to appeal not only to students but also to the general reader, Niall Ferguson explodes many of the myths surrounding the war.
长沙·常德·衡阳血战亲历记 豆瓣
作者: 葛先才 团结出版社 2007 - 1
该书是国民党将领葛先才将军对长沙、常德和衡阳血战的回忆录,在台湾是获奖作品。这部千万血泪汇成的战斗史 篇记载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地拼搏纪实,是抗战中重大战役的特写和再现 。该书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为了保持这部抗战实录的真实性,书中对葛先才将军的记述原文照录,未加过多删减。